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778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docx

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卷包含答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

”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破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

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

下列图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2.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3.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小金画了图中的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的焦距等于20cm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D.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大于20cmB.介于10﹣16cm之间

C.小于8cmD.介于8﹣10cm之间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像

B.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5cm

C.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22cm刻度处,光屏上又能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又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6.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AB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已知A点在凸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B点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AB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

A'B'是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AB所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如图是小明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为便于观察瓶底的小昆虫,他应在瓶口处安装一块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cm的凸透镜,小明可在观察瓶上方看到小昆虫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8.小西在智能机器人展览会上为他喜爱的机器人拍摄了一张照片,并制成胶片,他用如图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机器人的头部朝  (选填“上”或“下”)。

②若幻灯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范围是  。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应将胶片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少许,并调节幕布至合适的位置。

9.手机支付宝的文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现在超市柜台可以使用刷脸支付,扫描购买的商品后,当人站在机子前面,对着镜头眨眼就可以自动支付。

人站在机子前、在机子里成了一个  的实像。

在机子的下面还有个电子称,当人站立在倾斜的称上时,称上显示的示数比人的质量要  (“大”或“小”)

10.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我们的教室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它把教师精心准备的各种素材投影在白板上,为同学们获取知识服务,投影仪的镜头是  镜,当白板上成清晰的实像时,投影仪成像后的像距  物距(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1.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和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图中P点所对应的凸透镜成像特点,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似。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2.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时,应注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1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甲,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50~60cm B.60~70cm C.70~80cm

(3)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

(4)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14.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时使用光屏的目的是研究凸透镜成  (填“实”“虚”或“各种”)像时的规律。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  (填“正立”或“倒立”)清晰的像。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

(3)在保持

(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达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

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  。

(3)想让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透镜应该移到  cm刻度处。

(4)若按乙图装置不变的情况下,只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器材位置仍然如图所示不变,则光屏上仍然得到清晰的像不变,若只移动光屏,则应向  (选填“左”“右”)。

(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点燃的蜡烛在35cm刻度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观察薄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16.金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一盒火柴。

(1)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上。

(3)如图2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cm。

(4)如图3所示,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后,一个凸透镜变为两个小半块凸透镜。

切除后若保持凸透镜剩余部分原来位置不变动,然后将蜡烛放在P点,则蜡烛能成  个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

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是左右颠倒;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如图A;

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如图B;不可能出现C中的图片;

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能出现D中的图片;

故选:

C。

2.解:

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正确。

故选:

C。

3.解:

由图知,物距为20cm,已知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像,说明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即2f>20cm>f,所以20cm>f>10cm,故D正确、BC错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而20cm>f>10cm,所以折射光线不可能过凸透镜右侧的“20cm”处,故A错误;

故选:

D。

4.解:

由图可知:

u=20cm,v=16cm。

且u>v;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则u=20cm>2f,2f>16cm>f,

解得10cm>f>8cm。

故选:

D。

5.解:

A、根据图象可知,光屏能成清晰的像且u>v,则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

B、由A中的判断,u=40cm>2f,f<v=12cm<2f,可得,6cm<f<12cm,故B错误;

C、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性质,可以知道当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22cm刻度处,光屏上又能成清晰的像,故C正确;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将发光体远离透镜物距变大,则要观察到清晰的像需要光屏靠近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

C。

6.解:

A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蓝色的线条),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粉红色线条),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A'。

同理B'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蓝色的线条),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红色线条),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B'。

连接A'B'就是AB的像。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解:

由图知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即物距是10cm;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时,其焦距要大于物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

大于;正立。

8.解:

①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她放置胶片时,胶片上机器人的头部应朝下,观众才可看到正立的像,并且将胶片放在凸透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范围是大于10cm小于20cm;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要使像变得更大,在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时,应将胶片靠近凸透镜少许,并调节幕布至合适的位置。

故答案为:

①下;②大于10cm小于20cm;③靠近。

9.解:

人站在机子前面,对着镜头眨眼就可以自动支付,此时机子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当人站立在倾斜的称上时,人称对的压力不在竖直方向上,人对称的压力要小于人的重力,所以称上显示的示数比人的质量要小一些。

故答案为:

倒立、缩小;小。

10.解:

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f<u<2f,v>2f,因此像距大于物距。

故答案为:

凸透;大于。

11.解:

(1)当物距等于二倍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

分析图可知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等于20cm,所以二倍焦距等于20cm,则焦距为10cm。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图中P点所对应的物距小于像距,v=30cm,u=20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是投影仪的原理。

故答案为:

(1)10;

(2)投影仪。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2.解: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41.0cm﹣30.0cm=11.0cm。

实验时,应注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c点上,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故答案为:

(1)11.0;

(2)c;投影仪。

13.解:

(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如图甲,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u=50cm﹣20cm=30cm>2f,

像距f<v<2f,要将光屏移到60cm﹣70cm之间,故选B;

(3)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物距u=50cm﹣45cm=5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故选B。

故答案为:

(1)点燃;

(2)B;(3)虚;(4)B。

14.解:

(1)实验时使用光屏的目的是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正确的调整方法是将光屏往上调;

(3)在保持

(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应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

故答案为:

(1)实;

(2)倒立;将光屏往上调;(3)缩小;(4)<;L0﹣2L。

15.解:

(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可知,当蜡烛距离透镜为50.0cm﹣40.0cm=10.0cm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约为10.0cm;

(2)由图乙可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u=50.0cm﹣35.0cm=15.0cm,像距为v=80.0cm﹣50.0cm=30.0cm,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故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制作原理;

(3)想让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应该改凸透镜移至80.0cm﹣15.0cm=65.0cm处;

(4)换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位置不动,焦距变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并且像的大小变小;

(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点燃的蜡烛在35cm刻度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把光屏移到像的位置,光屏上没有这个像。

故答案为:

(1)10.0;

(2)放大;投影仪;(3)65.0;(4)左;(5)等大;没有。

16.解:

(1)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乙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如图2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u=v=2f=50.0cm﹣30.0cm=2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f=10.0cm;

(4)因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切去部分后相当于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凸透镜的光心位置没有改变,故还是成一个像。

故答案为:

(1)乙;

(2)同一高度;(3)10.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