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589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word含答案

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阶段检测)(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朝阳高三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物质

用途

体现的性质

A

SO2

生产硫酸

还原性

B

NH3

生产碳酸氢铵

还原性

C

SiO2

制取硅单质

氧化性

D

Fe2O3

冶炼金属铁

氧化性

答案:

B

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答案 B

3.SO2有毒,但葡萄酒里都含有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酒中的SO2对人体无害,是因为它的含量很少

B.葡萄酒中的SO2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C.从红葡萄酒的颜色判断,其中的SO2没有漂白性

D.葡萄酒倒入酒杯摇一摇,可以减少其中SO2的含量

答案 C

4.在新制饱和氯水中,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通入少量氯气,

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的碳酸钠粉末,pH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

D.光照过程中,有气泡冒出,溶液的导电性减弱

答案 C

5..(2020·江苏化学,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Cl(aq)

Cl2(g)

FeCl2(s)

B.MgCl2(aq)

Mg(OH)2(s)

MgO(s)

C.S(s)

SO3(g)

H2SO4(aq)

D.N2(g)

NH3(g)

Na2CO3(s)

答案 B

6.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过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用于航天员的供氧剂

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答案 D 

7.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 D

8.下列对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B.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4

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D.由Ca(ClO)2+CO2+H2O

CaCO3↓+2HClO可推出Ca(ClO)2+SO2+H2O

CaSO3↓+2HClO

答案 C 

9.下列有关含铜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盐酸可以洗去铜表面的铜锈

B.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适量氧化铜固体,可得到红褐色沉淀

C.0.1mol·L-1的CuSO4溶液中,Cu2+的数目一定小于0.1NA(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在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溶液中c(Fe2+)不变,说明Ksp(CuS)远小于Ksp(FeS)

答案 C 

10.(2020届海淀期末)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并收集乙酸

乙酯

B.证明氯化银溶

解度大于硫化银

C.验证溴乙烷的

消去产物是乙烯

D.推断S、C、Si的

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

D

8.(2020届海淀期末)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0.1mol/L氨水的pH约为11.1:

NH3·H2O

NH4++OH-

B.用明矾[KAl(SO4)2·12H2O]作净水剂:

Al3++3H2O

Al(OH)3(胶体)+3H+

C.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橙色加深:

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

D.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

Ca2++CO32−==CaCO3↓

答案:

D

11.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炉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聚铁的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炉渣中FeS与硫酸和氧气的反应式为:

4FeS+3O2+12H+===4Fe3++4S↓+6H2O

B.气体M的成分是SO2,通入双氧水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

C.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D.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Y,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得到绿矾

答案 C

1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2

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

4CuSO4+2NO↑+4H2O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

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答案 C 

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较稀的NaOH溶液,不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没有N

B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铝易被氧化;铝的熔点比氧化铝的低

C

向某酸雨试样中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

酸雨试样中只含S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

或HC

答案 B 

14.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与途径①③相比,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①=②<③

D.利用途径②制备16g硫酸铜,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答案 D

15.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是否被氧化

D.常温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

答案 D 

16.(2020届海淀期末)向10.00mL0.50mol/LNaHCO3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

序号

c(CaCl2)(mol·L-1)

滴加CaCl2溶液时的

实验现象

加热浑浊液时的

实验现象

0.05

至1.32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生成

0.005

至15.60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生成

0.0005

至20mL未见浑浊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c(Ca2+)·c(CO32−)>Ksp(CaCO3)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了反应:

2HCO3-+Ca2+===CaCO3↓+H2CO3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CaCO3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CO2

D.向上述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0.5mol/LCaCl2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l2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盐酸,加热

i.A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C中液面上方有白雾,溶液中开始出现少量浑浊

ii.一段时间后,C中产生大量黄色沉淀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中白雾

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中浊液过滤后,取少量滤液用盐酸酸化,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阅资料:

a.S2O

有较强的还原性

b.酸性条件下S2O

迅速分解为S和SO2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C中是否有SO2生成,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中滤液在酸性条件下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利用该现象可证明Na2S2O3被Cl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认为,C中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也能证明Na2S2O3被Cl2氧化,丙同学认为不能证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2+4H++2Cl-

Mn2++Cl2↑+2H2O

(2)除去Cl2中的HCl,防止对Cl2与Na2S2O3的反应产生干扰

(3)S2O

+2H+===S↓+SO2↑+H2O

(4)将白雾通入Ba(NO3)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2生成

(5)S2O

+4Cl2+5H2O===8Cl-+2SO

+10H+

(6)氯气与水反应也能生成Cl-,所以检验出溶液中有Cl-不能证明是Cl2氧化了Na2S2O3

18.(12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后,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

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g·L-1(以SO2计)。

解析 

(2)①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可能生成Na2SO3、NaHSO3,因Na2SO3溶液呈碱性,Ⅰ中溶液呈弱酸性,所以生成的是NaHSO3。

②审题时抓住“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则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2H2O-4e-===4H++O2↑(或4OH--4e-===2H2O+O2↑),阳极室H+向a室迁移,a室中的Na2SO3转化成NaHSO3。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析出H2,OH-增多,Na+由a室向b室迁移,则b室中Na2SO3浓度增大。

(4)I2作氧化剂,将S2O

氧化成SO

计算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时以SO2计算,则n(I2)=n(SO2)=0.01000mol·L-1×0.01L=0.0001mol,m(SO2)=0.0064g,则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

=0.128g·L-1。

答案 

(1)2NaHSO3===Na2S2O5+H2O

(2)①NaHSO3

②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2H2O-4e-===4H++O2↑(或4OH--4e-===2H2O+O2↑) a

(4)S2O

+2I2+3H2O===2SO

+4I-+6H+ 0.128

19.(10分)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

已知:

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3NaClO===2NaCl+NaClO3

②AgCl可溶于氨水:

AgCl+2NH3·H2O

Ag(NH3)

+Cl-+2H2O

③常温时N2H4·H2O(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Ag(NH3)

4Ag(NH3)

+N2H4·H2O===4Ag↓+N2↑+4NH

+4NH3↑+H2O

(1)“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

(2)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省略“过滤Ⅰ”,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H2O不反应),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

2mol·L-1水合肼溶液,1mol·L-1H2SO4)。

解析 

(1)加热温度低于100℃,采用水浴加热。

(2)由题发生反应:

Ag+NaClO+H2O―→AgCl+NaOH+O2↑,有Ag、Cl、O三种元素的变化,因Ag、Cl原子个数比为1∶1,设Ag、NaClO的计量数为1,则NaOH计量数为1,Ag失去1e-,NaClO―→NaCl,得到2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O2的系数为

,根据原子守恒,H2O系数为

,相应扩大4倍。

HNO3也能氧化Ag,但生成NOx会污染环境。

(3)滤渣沉淀时表面会附有溶质,因此洗涤液中含有Ag(NH3)

,将洗涤液并入过滤Ⅱ的滤液中,以提高利用率。

(4)若直接在溶液中加入氨水,一是稀释氨水,氨水的利用率低,二是原溶液中有氧化时生成的NaCl(见

(2)中反应),Cl-使可逆反应AgCl+2NH3·H2O

Ag(NH3)

+Cl-+2H2O逆向移动,不利于AgCl的溶解。

(5)由题给信息③,利用水合肼还原Ag(NH3)

,但同时有NH3生成,利用H2SO4吸收防止逸出污染大气。

答案 

(1)水浴加热 

(2)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 会释放出氮氧化物(或NO、NO2),造成环境污染

(3)将洗涤后的滤液合并入过滤Ⅱ的滤液中

(4)未过滤掉的溶液会稀释加入的氨水,且其中含有一定浓度的Cl-,不利于AgCl与氨水反应

(5)向滤液中滴加2mol·L-1水合肼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同时用1mol·L-1H2SO4溶液吸收反应中放出的NH3,待溶液中无气泡产生,停止滴加,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20、(10分)将H2S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1)H2S的转化

克劳斯法

铁盐氧化法

光分解法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反应Ⅱ:

+1H2S== Fe2++S↓+(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反应Ⅲ体现了H2S的稳定性弱于H2O。

结合原子结构解释二者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2)反应Ⅲ硫的产率低,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低。

我国科研人员设想将两个反应耦合,

实现由H2S高效产生S和H2,电子转移过程如下图。

过程甲、乙中,氧化剂分别是______。

(3)按照设计,科研人员研究如下。

①首先研究过程乙是否可行,装置如右图。

经检验,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

n极区产生Fe3+的可能原因:

ⅰ.Fe2+-e-=Fe3+

ⅱ.2H2O-4e-=O2+4H+,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经确认,ⅰ是产生Fe3+的原因。

过程乙可行。

②光照产生Fe3+后,向n极区注入H2S溶液,有S生成,持续产生电流,p极产生H2。

研究S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经确认,S是由Fe3+氧化H2S所得,H2S不能直接放电。

过程甲可行。

(4)综上,反应Ⅱ、Ⅲ能耦合,同时能高效产生H2和S,其工作原理如下图。

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Fe3+/Fe2+外,I3-/I-也能实现上图所示循环过程。

结合化学用语,说明I3-/I-能够使S

源源不断产生的原因:

答案

(1)①

③O与S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

(2)

(3)①

②将

溶液换成

溶液

(4)

在电极上放电:

在溶液中氧化

循环反应。

21.(10分)某小组探究Br2、I2能否将Fe2+氧化,实验如下。

实验

试剂x

现象及操作

溴水

i.溶液呈黄色,取出少量滴加KSCN溶液,变红

碘水

ii.溶液呈黄色,取出少量滴加KSCN溶液,未变红

(1)实验ⅰ中产生Fe3+的离子方程式是。

(2)以上实验体现出氧化性关系:

Br2I2(填“>”或“<”)。

(3)针对实验ⅱ中未检测到Fe3+,小组同学分析:

I2+2Fe2+2Fe3++2I-(反应a)限度小,产生的c(Fe3+)低;若向ⅱ的黄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可产生黄色沉淀,平衡移动,c(Fe3+)增大。

(4)针对小组同学的分析,进行实验ⅲ:

向ⅱ的黄色溶液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

现象及操作如下:

Ⅰ.立即产生黄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又有黑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填操

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含有Ag。

Ⅱ.静置,取上层溶液,用KSCN溶液检验,变红;用CCl4萃取,无明显现象。

(5)针对上述现象,小组同学提出不同观点并对之进行研究。

①观点1:

由产生黄色沉淀不能判断反应a的平衡正向移动,说明理由:

经证实观点1合理。

②观点2:

Fe3+可能由Ag+氧化产生。

实验ⅳ:

向FeSO4溶液滴加AgNO3溶液,(填现象、操作),观点2合理。

(6)观点1、2虽然合理,但加入AgNO3溶液能否使反应a的平衡移动,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设计实验:

取ⅱ的黄色溶液,(填操作、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

不能充分说明(4)中产生Fe3+的原因是由反应a的平衡移动造成的。

答案

(1)

(2)>(3)正向

(4)加入浓硝酸,黑色固体消失,生成红棕色气体。

再向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5)①碘水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

②生成黑色固体,向上层清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

(6)加入少量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后,立即向上层清液中加入过量KSCN溶液,不变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