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系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390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防雷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防雷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防雷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防雷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系统.docx

《防雷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系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雷系统.docx

防雷系统

防雷系统

1、防雷系统简介

防雷是一个整体的防护系统,根据雷击的种类以及对保护设备的不同可将整个防雷系统分为内外两个防雷系统进行分别阐述,内部防雷系统主要防护的是因雷击产生的电磁感应等,而外部防雷系统主要对直击雷进行防护。

外部防雷系统最直接的目的即保护人生安全,内部防雷系统则是保护设备不受雷。

2、内部防雷系统

2.1什么是内部防雷工程

构筑和作用于建筑物内部的防雷工程称内部防雷工程。

2.2内部防雷工程的组成

内部防雷工程主要有屏蔽、防雷器和等电位连接三部分组成。

2.3内部防雷的涉及和重要性

建筑物内部防雷工程涉及面较宽,面对的是包括感应雷、球雷、传导雷或因线路上浪涌高电压所造成电网波动在内的众多损害,归纳起来危害最大的主要方面是高电压引入。

高电压引入是指雷电高电压通过金属线引导到其他地方和室内造成破坏的雷害现象。

高电压引入的电源有三种:

其一是直击雷直接击中金属导线,让高压雷电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第二种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即由于雷雨云对大地放电;或雷雨云之间迅速放电形成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感生出几KV到几十KV至数百KV的地电位反击,这种反击会沿着电力系统的零线,保护接地线和各种形式的接地线,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或传播到更大的室内范围,造成大面积的危害。

2.4雷击电子设备的途径和损坏机理

A.雷击电子设备的途径可分为三种情况:

1)雷电直接击中电子设备网络物理线路

落雷点为电源高电压侧,雷电沿供电线路侵入到电子设备系统供电部分,产生过电流与过电压造成网络供电系统的UPS电源损坏、断电、致使整个系统瘫痪。

雷电直击网络无线通信的天线,沿天馈进入网络系统,造成通信接口、接收系统、室内单元、路由器等网络主要通信设备损坏。

雷击网络通信有线线路(如光缆、DDN、帧中继、X.25专线、电话线)产生强大的机械力,猛烈的冲击波,炽热的高温使通信线路损坏;过电压过电流沿通信有线线路侵入到网络系统内,造成路由器、交换机及前端设备的损坏。

2)感应过电压

雷电击中建筑物引起的过电压情况

a)回路感应过电压

由于网络系统在建筑物内大量布设各种导体线路(如电源线、数据通信线、天馈线),这些线路网络结构布局错综复杂,在建筑物内部的不同空间位置上构成许多回路,当建筑物遭雷击或邻近地区雷电放电时,将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脉冲暂态磁场,这种快速变化的磁场交链这些回路后,将在回路中感应出暂态过电压,危及与这回路相接的电子设备。

b)线路感应过电压

是网络通信线路上感应过电压,分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

●静电感应主要是指架空线路设于雷击点附近,由雷云团先导通道中充满电荷,对架空线产生静电感应作用累积大量相反电荷,当雷云主放电开始,雷云中电荷速中和,从而使架空线上原先被束缚的电荷被速释放,形成暂态过电压波。

这种波以接近光速向架空线两侧传播,侵入导线路端接的网络设备将其损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避雷针、避雷带上时,由于雷电流幅值大,波头陡度高,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形成一个很强的感应电磁场。

这强大的感应电磁场将直接感应在电源线或网络通信设备上,形成感应过电压侵入到网络系统中,损坏网络设备。

高强度(30KA雷电流)雷电放电可以对距离雷击点1KM范围内网络系统产生电磁感应作用,造成系统设备损坏。

据统计,这种感应雷击占计算机雷击事故的70%以上。

c)耦合与转移过电压

雷击引起暂态高电压或过电压常常可以通过网络线路耦合或转移到网络设备上,造成设备的损坏。

3)雷击地电位抬高入侵

浪涌对邻近建筑物的危害

建筑物在遭受直接雷击时,雷电流将沿建筑物防雷系统中各引下线和接地体入地,在此过程中,雷电流将在防雷系统中产生暂态高电压,如果引下线与周围网络设备绝缘距离不够且设备与避雷系统不共地,将在两者之间出现很高的电压,并会发生放电击穿,导致网络设备严重损坏,甚至人身安全。

这种由于接地技术处理不当引起地电位的反击,造成整个网络系统设备全部击毁。

地电位暂态高电位危及到相邻建筑物内网络设备,如网络系统建筑物没有遭雷击又无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附近建筑物遭雷击后,暂态高电位将沿地下管道传至网络设备接地系统中对线路发生反击,使得与这些线路相连接的设备受到暂态高电位的损害。

雷击过电压

不管是雷电冲击波或者是地电位反击,都会在网络、线路或设备上产生瞬时的雷击过电压。

雷击过电压又分为纵向过电压和横向过电压。

a)纵向过电压:

在平衡电路某点出现的对地的过电压称之为纵向过电压。

地电位上升起的电压,可看做是从地系统侵入的纵向过电压。

b)横向过电压:

在平衡电路线与线之间,或不平衡电路的线对地之间出现的过电压称之为横向过电压。

连接对称平衡传输线路的设备由于线路中两线分别对地的纵向过电压不平衡,或因纵向防护元件动作时间的差异,都会导致横向过电压的产生。

连接同轴电缆系统的电子设备,纵向过电压即为横向过电压。

B.电子设备的损坏机理

纵向冲击对平衡电路中设备元部件的损坏有:

损坏跨接在线与地之间的元部件或其绝缘介质;击穿在线路和设备间起阻抗匹配作用的变压器匝间、层间或线对地绝缘等。

横向冲击则同信息一样可在电路中传输,损坏内部电路的电容、电感及耐冲击能力差的固体元件。

设备中元部件遭受雷击损坏的程度,取决于不同的绝缘水平及受冲击的强度。

对具有自行恢复能力的绝缘,击穿只是暂时的,一旦冲击消失,绝缘很快得到恢复,有些非自行恢复的绝缘介质,如果击穿后只流过很小的电流,常不会立即中断设备的运行,但随时间的推移,元部件受潮其绝缘逐渐下降,电路特性变坏,最后将使电路中断。

有的设备元部件如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或发射极与基极,若发生反向击穿就出现了永久性损坏,对易受能量损坏的元器件,受损坏程度主要取决于流过其上的电流及持续时间。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

1)大楼通过建筑物主钢筋,上端与接闪器,下端与地网连接,中间与各层均压网或环形均压带连接,对进入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线实施均压等电位连接,具有特殊要求的各种不同地线进行等电位处理。

2)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在建筑物楼内的布线和接地方式要求:

通信电缆以及地线的布放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

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布放应尽量避免紧靠建筑物立柱或横梁,并与之保持较长的距离,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设计应尽可能位于距离建筑物立柱或横梁较远的位置。

3)根据雷电保护区的划分要求,建筑物大楼外部是直接雷击区域;建筑物内部及计算机房所处的位置为非暴露区,越往内部,危险程度越低。

雷电过电压对内部电子设备的损害主要是沿线路引入。

保护区的界面由外部的防雷系统、建筑物的放进混凝土及金属外壳等构成的屏蔽层形成。

电气通道以及金属管等金属构件,穿过各级雷电保护区时必须在每一穿过点做等电位连接。

4)进入建筑物大楼的电源线和通讯线应在LPZ0与LPZ1、LPZ1与LPZ2区交界处、以及终端设备的前端,根据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标准,安装上电源类SPD,以及通讯网络类SPD(瞬态过电压保护器)。

SPD是用以防护电子设备因受雷电闪击及其它干扰造成传导电涌过电压危害的有效手段。

对于固定式SPD,常规安装应遵循下述步骤

a)确定放电电流路径。

b)标记在设备终端引起的额外电压降的导线。

c)为避免不必要的感应回路,应标记每一设备的PE导体。

d)设备与SPD之间建立等电位连接。

e)要进行多级SPD的能量协调。

为了限制安装后的保护部分和不受保护的设备部分之间感应耦合,需进行一定测量。

通过感应源与牺牲电路的分离、回路角度的选择和闭合回路区域的限制能降低互感。

当载流分量导线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时,由于此导线接近电路而使回路和感应电压而减少。

一般来说,将被保护导线和没被保护的导线分开比较好,而且,应该与接地线分开。

同时,为了避免动力电缆和通信电缆之间的瞬态正交耦合,应该进行必要的测量。

3.外部防雷系统

3.1什么是外部防雷系统

外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3.2接闪器的介绍

接闪器位于防雷装置的顶部,其作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接直击雷放电。

接闪器由下列各形式之一或任意组合而成:

独立避雷针;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及金属屋面;混凝土构件内钢筋。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外,接闪器应镀(浸)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3.2.1避雷针: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不会引发事故。

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级别的防雷需要的避雷针规格都不一样。

●避雷针的种类

 直击雷避雷针、特殊避雷针、提前预放电避雷针

1)直击雷避雷针

适用于石化仓库、广播电视、加油站、建筑大楼、信标台,通信基站、气象台、军事基地、雷达机房、银行大楼

2)特殊避雷针

适用于较高的建筑大楼微波通讯站、雷达基站、信标台,通信基站、军事基地、雷达机房、银行大楼、天文气象台等重要场所。

3)提前预放电避雷针

当避雷针截受雷击时,由接闪体接闪,通过雷电波形处理装置,利用外壳与中心接地杆之间有3mm间隙,构成耦合电容,同时外壳通过一个电感线圈接地(中心接地杆)当下行先导接近接闪器时,由于频率极高,电感呈开路状态,电容对高频呈现短路特性,因此耦合电容作用下,接闪器表面电场强度迅速增加,直至触发雪崩过程,从而能在顷刻间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以至有效的达到防雷害保安全的目的。

●工作原理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

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

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

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避雷针保护范围

1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当避雷针的高度h≤hr时

距地面hr处作一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避雷针的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画弧,交水平线于A、B两点,又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从针尖向地面画弧。

如图1所示,则图中曲线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边界,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Hr的取值

一类防雷建筑物为30米

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米

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米

●避雷针的制作、安装

1.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2.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3.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4.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5.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6.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7.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8.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

b屋面上的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

 

c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

d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

e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

9、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1m以下:

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

针长1-2m:

圆钢为16mm

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

圆钢为20mm

钢管为40mm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注意的质量问题

焊接处一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

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掉,刷上防锈漆。

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

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

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

  注意:

避雷针如果没接地将是个迎雷针,所以必须谨慎。

  补充:

避雷针的作用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那么好,建筑物是否遭雷击有很多因素,有无避雷针只是其中一种。

很多古代的建筑物建筑在山顶上,没有遭受雷击,反而是附近的山谷中容易雷击,这就是因为土壤电阻率不同。

山上砂石多,土壤电阻率大;山谷中多有河流,土壤中水分大,土壤电阻率小。

●案例说明——吴中商城LED屏雷电防护工程

1)直击雷防护措施安装接闪器

因建筑物无完善的外部防雷措施,故根据计算建筑物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屋顶应设置一支EPE6000提前预放电避雷针进行防护。

根据rx=√h*(2hr-h)-√hx*(2hr-h)避雷针的高度为5米。

A.产品介绍

EPE型预放电避雷针具有连锁反应装置的主动避雷系统-主动式避雷针,主要由三种系统(大气电力电容器、高压脉冲发送系统、电流泄放系统)所组成,并具有双重瞬间放电装置被多层的具有隔绝恶劣环境及水密性的材料所保护,无老化危险,免维护,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防直击雷工程中。

大气电力电容器:

90%情况下,雷云下层聚集负电荷,大地感应产生正电荷。

当雷云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雷云对大地可视为一个场强极大的平板电容,大地正电荷通过避雷针杆到达针尖,由于提前放电避雷针外壳与针杆之间以绝缘材料及两组瞬间放电装置隔离,外壳感应电容器中的电位,其值远低于针尖电位,造成强烈的电位差。

避雷启动系统:

EPE提前放电式避雷针内置着一组依靠环绕电场的变化而产生高压脉冲的变压器式发送器。

当环绕电场非常高时(高于50kv/m),避雷针的能量集结器会吸引及累积由浮动电位差经由外在电抠转换而形成的能量。

然后变压器式的高压发送器会在瞬间放射高压脉冲在大气层中电离空气,增强及放大避雷针四周电场强度,将雷云的放电电位向上提高,雷云和避雷针之间的绝缘距离缩短。

雷电流泄放系统:

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增强,雷云和避雷针之间的绝缘距离越来越短,场强更大,空气进一步电离直至发生先导放电和主放电。

该高压脉冲发射的时间必需在雷前导到达地面上放电的时间以前,发射其雷前导的平均速度是1m/us,该整个作业程序的提前时间差称为提前放电时间。

EPE提前放电避雷针具有以下特点:

a)抢先放电时间30us~60us,即优先引雷入地;

b)在相同的安装高度下,比普通富兰克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大数倍;

c)纯物理结构型避雷针,内部无电子器件,无老化,免维护;

d)外型美观,选用不锈钢材料,可安装于环境恶劣防雷场所;

e)防雷器重量轻,荷载要求低。

B.引下线

引下线利用其自身的钢筋即可。

C.接地

D.防雷接地

根据检测得知,建筑物达到小于等于30Ω,不用另加敷设。

E.防雷分区的划分

LPZ0A:

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LPZ0B:

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接雷防护区。

LPZ01:

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减少,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LPZ02:

进一步减少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2)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

A.电源系统的过电压防护

根据资料统计,约有60%-80%的雷电灾害事故是由电源系统引入,根据系统设备耐受过电压能力,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的布置原理。

为了抑制感应过电压和降低后级残压,分走剩余的雷电流,在三相电力线路引入LED配电箱前端安装电源SPD保护装置:

选用通流量为40KA(8*20µs),产品型号为:

EPP40T;总计一套。

其外型和参数如下:

目前该产品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此类SPD的优点在于:

它的雷电能量泻放能力较强,残压低等特点。

EPP系列电源防雷器(过电压保护器)

交流并联型EPP系列模块式电源避雷器并联安装于配电线路,为防止电源避雷器SPD老化失效引起短路事故以及便于维护考虑,在SPD上端串联安装保护熔丝或空开。

交流并联型EPP系列模块式电源防雷器具有以下特点:

▲符合IEC61643-1(1998-02)、GB18802.1-2002、QX10-2002和GA173-2002等电涌保护器标准。

▲通过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等检测机构合格测试认证。

▲具有老化热脱扣和短路过流脱扣(杜绝起火爆炸)、指示灯可视告警、遥信功能。

▲独特的热备份、老化预报功能

B信号电系统过电压保护

雷电电磁脉冲(LEMP)通过静电感应、高电位反击、直击等方式窜入外接信号线,再进入电子设备,造成接口或设备损坏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是因为信息线路又多又长或暴露程度较大,易于感应;广告屏处于至高点,而且通信网络在防过电压、浪涌方面是一个脆弱的电子信息系统。

因此对从外引进的信号线一般都应采用屏蔽、接地、安装485防雷器的保护措施,共一套。

3)工程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避雷针

EPE-6000

1

2

避雷针立杆

热镀锌

M

1

3

避雷针基础

1

4

钢丝绳

M

40

3.2.2避雷线

接闪器最初的形式只是富兰克林所设计的磨尖的铁棒。

20世纪初,在电力系统,为了使输电线路少受雷击,采用了在输电线路上方架设平行的钢线避雷的方法,在实用中,由于它简单有效,逐步得到了推广。

这种架设在输电线路上方的钢线,称之为避雷线。

后来在房屋建筑上也推广了这种形式,开始布设在方脊、屋角、房檐等处作雷电保护,以后这种方式又有所改进。

3.2.3避雷带

在房屋建筑雷电保护上,用扁平的金属带代替钢线接闪的方法称之为避雷带,它是由避雷线改进而来。

在城市高大楼房上,使用避雷带比避雷针有较多的优点,它可以与楼房顶的装饰结合起来,可以与房屋的外形较好的配合,即美观防雷效果又好,特别是大面积的建筑,它的保护范围大而有效,这是避雷针所无法比的。

避雷带的制作,采用扁钢,截面积不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3.2.4避雷网

避雷网是指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网作为雷电保护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辅助避雷网),也叫做暗装避雷网。

它是根据古典电学中法拉第笼的原理达到雷电保护的金属导电体网络。

暗装避雷网是把最上层屋顶作为接闪设备。

根据一般建筑物的结构,钢筋距面层只有6-7cm,面层愈薄,雷击点的洞愈小。

但有些建筑物的防水层和隔热层较厚,入彀[gòu]钢筋距面层厚度大于20cm,最好另装辅助避雷网。

辅助避雷网一般可用直径为6mm或以上的镀锌圆钢,网格大小可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分别采用5m’5m或10m’10m的圆钢制成。

避雷网又分明网和暗网,其网格越密可靠性越好。

建筑物顶上往往有许多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钢爬梯、金属烟囱、风窗、金属天沟等,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成一体做接闪装置。

在非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上,可采用明装避雷网。

做法是首先在屋脊、屋檐等到顶的突出边缘部分装设避雷带主网,再在主网上加搭辅助网。

3.2.5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结构设计

避雷带和避雷网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圆钢直径为8mm,扁钢截面积为48mm²,扁钢厚度为4mm。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²的镀锌钢绞线架设。

3.2.6安装避雷带和避雷网要注意下面事项

●避雷带及其连接线经过沉降沟(沉降沟:

一座较长的多层建筑物,往往在横向上把建筑物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留有一段空隙,防止各段下沉不一致,引起建筑物损坏)时,应备有10-20cm以上的伸缩余裕的跨越线。

●有女儿墙的平顶房屋,其宽度小于24m时,只须沿女儿墙上部敷设避雷带;宽度大于24m时,须在房面上两条避雷带之间加装明装连接条,连接条的间距不大于20m时,只在屋檐上装避雷带;宽度大于20m时,需在屋面上加装明装连接条,连接条间距不大于20m。

●瓦顶房屋坡度为27°-35°,长度不超过75m时,只沿屋脊敷设避雷带。

四坡顶房屋,应在各坡脊上装上避雷带。

为使檐角得到保护,应在屋角上装短避雷针或将避雷带的引下线从檐角上绕下来。

如果屋檐高度高于12m,且长度大于75m时,要在屋脊和房檐上都敷设避雷带。

●当屋顶面积非常大时,应敷设金属网格,即避雷网。

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网格越密,可靠性越好,网格的密度视建筑物重要程度而定,重要建筑物采用5’5m的密网格,一般建筑物用20’20m的网格即可。

在非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上,可采用明装避雷网。

做法是首先在屋脊、房檐等到顶的突出边缘部分装设避雷带主网,再在主网上加搭辅助网,避雷网格大小按上述要求。

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保护时,屋顶上的烟囱、混凝土女儿墙、排气楼、天窗及建筑装饰等突出于屋顶上部的结构物和其他突出部分,都要装设短避雷针或避雷带保护,或暗装防护线,并连接到就近避雷带或避雷网上。

对金属旗杆、金属烟囱、钢爬梯、风帽、透气管等必须与就近的避雷带、避雷网焊接。

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保护时,每一座房屋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的建筑物可只用一根)。

避雷引下线最好对称布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一”字或“Z”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工”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见《雷电与避雷工程的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结构设计》

3.2.7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有什么区别

避雷线是铁质的,避雷针是铜质(也可以是银质的),避雷针顶端向天,避雷线连接避雷网埋地,避雷线连接避雷针,雷雨季节,雷电从天空从避雷针进入避雷线直至埋地的避雷网,是消除雷击保护建筑物或仪器的设施。

  大都用于建筑,变压器电线竿,机房,发射架等。

  避雷线分圆截面和扁截面两大类型。

接复层金属包基体金属的不同分为:

铅包钢、铅包铜、铜包钢、铅包钢避雷线。

  避雷针用于高层建筑、烟囱或油罐上。

下引可用避雷线连接。

避雷针由针体及安装类别结构件组成。

针类采用不锈钢;针体须用铜包钢圆棒或钢管为基材。

  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

当屋顶面积很大时,采用避雷网。

它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

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3.3引下线

引下线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1)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

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

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2)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3)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4)采用多条引下线时,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至少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分别不得大于12m和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超过25m或高度超过40m时,也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不得大于25m。

  (5)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以下0.3m至地面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