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
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
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
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
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
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
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
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
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
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
1.某人做了什么?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
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
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
理由是什么?
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
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
那么,“对”在哪里呢?
你要说清楚。
比如说:
他既坚持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做了妥协,照顾到了别人的视觉感受和传统心理。
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其实要做成事情常常需要这样。
许多创新之所以失败也多因为没有很好地用好那实际上无用的“4根柱子”。
2.当然,你可以否定他的这种做法,认为其有弄虚作假之嫌,但是是他愿意这样的吗?
肯定不是的,他是被逼的,可见,有许多“形式主义”其实是“上面”逼出来的。
“市政府权威人士”如果能多听听建筑师的意见,或者从谨慎出发,多做些可行性研究,总之,改变作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揭晓后的尴尬了。
我们再来分析“市政府权威人士”的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并最终迫使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做出了妥协。
无疑,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无知的。
可以引起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保守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许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但,他们是无知的。
他们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和习惯,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有丝毫的突破。
从而差点儿扼杀了建筑史的一个杰作。
我们的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崇尚科学”的风气。
2.由这件事情可见创新、尝试之路有多难!
每一种创新,每一次进步可能都是与传统的代表——某些权威人士——斗争或妥协的结果。
小到一个建筑,大到政策设计,即使是文学艺术的创新,也都无不如此。
经过这样分析,我们就清楚了,可写的角度至少有四个,你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贮备最多的角度就行了。
注意!
只需选择一个角度,而不是一股脑地都倒出去。
下面请试着分析一下下面这个材料——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
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渐渐消失。
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地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
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
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
它叹了口气说:
“啊,这信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
二
关键词: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摘要:
近年来,材料作文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那么,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文章从“吃透材料,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筛选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打破常规思维,观点求异求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形成话题、材料、命题、半命题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型格局。
材料作文既能避免猜题押宝的弊端,又具有综合考察学生读写能力等优势,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
而“审题立意”是制约学生此类文章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
材料作文与其它类型的作文相比,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较大,所以,考前仍需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写作指导。
那么,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吃透材料,整体把握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切不可断章取义或把枝叶当主干。
例如:
2004年的中考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是: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妈便把巢穴里的松软铺垫物全部扔出去,再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
当幼鹰坠向谷底时,拼命拍打翅膀以阻止身体的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才得以保住,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
考生在这样的作文中得分不高,原因就在审题时,没有吃透材料,造成断章取义、偏离题意。
有的同学见材料中有“飞翔”二字,误把材料作文写成话题作文;有的写成“鸟类的飞翔”,有的写成“鸟类怎样飞翔”;有的写成“人类的飞翔”,“人类也应具有飞翔的梦想”等。
还有的同学,想到小学时读过的文章“小鹰跟随鹰妈妈学飞”的故事,便提炼出“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观点……
其实,从整体看这则材料,有两个“人物”,即“鹰妈妈”和“幼鹰”。
是一种严厉的爱,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因此,材料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让孩子到艰难困苦中经受磨练,学到独立生存的本领”。
二、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筛选信息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比如:
有人问“跳马王子”李宁:
“你最满意的动作是哪一个?
”李宁答道:
“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就不成问题了。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则材料是这样的:
某县一个扶贫工作组,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特困山区赠送了一批良种羊。
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
“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对于这则材料,该如何立意呢?
如果仅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都是较肤浅的。
通过仔细分析,这则材料提示的本质是:
山区贫穷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组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
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与命题。
四、打破常规思维,观点求异求新
例如:
以成语“异想天开”这个故事为材料,该如何立意作文呢?
我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清代的《镜花缘》,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脱离实际。
但我们在立意时,可以反弹琵琶,反向立意——赞“异想天开”。
因为有异想,才有创新,才有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赞颂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敢于异想天开的人。
因为如果没有对凌空翱翔的奇想,飞机就不会飞向蓝天,如果没有对地心说的质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问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议论文中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初步确定为四种方法,即:
整体感知、紧扣信息、推本求源、标新立异。
当然,这四种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灵活驾御。
但不管从哪方面入手,都应该读懂材料,吃透材料,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心,联系生活,聚焦人生,有理有据地分析阐述。
其实,材料作文的写作,好比是给了一个点——写作的中心,要求围绕中心,谋篇布局。
写作时需要化小为大,从一点出发,生发开去。
这就类似于给了一盘磨,需要围绕磨盘,推碾拉磨。
写作的内容,都该是圈上运动的轨迹,在圈里不行,跑到圈外也不行。
因此,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原材料,整体把握原材料,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找出原材料的隐含信息,扣住原材料的中心来拟题。
这是材料作文的最佳选择。
二是注意内在性原则。
命题者给你提供的材料,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不是让你就事论事,而是要求挖掘其内在的含义,要透过表象看其本质。
审好材料之后,还要考虑给作文拟一个亮眼的题目。
题好一半文,漂亮的题目就是文章美丽的眼睛。
而拟好题目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可以通过提炼材料的中心来拟题。
如鹰妈妈为了训练小鹰飞翔的本领,忍痛往山崖下驱赶小鹰的故事,蕴含着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
可以据此拟题:
“严厉的爱”、“爱的方程式”等等。
另外,根据重点词语拟题。
比如有则关于面目家族争论的故事:
耳鼻口舌都在矜夸自己的功用,眼睛也在自诩远观天际,近察秋毫的伟大,并且不屑于眉的无功居上。
眉却也不卑不亢:
我虽无用,但无眉何成面目?
这里,“不卑不亢”和“无眉何成面目”都是关键词语,抓住这些词语,实际上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可以拟“眉的自信”、“沙的快乐”等题目。
总之,在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读懂材料,紧扣中心,正确立意,并且遵循以上写作的原则,慎思多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一、考点解析: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
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
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下一个。
”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
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
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
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
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
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
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
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
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
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
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曽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
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
“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
”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
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
“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可以是”在逆境中顽强奋斗”,也可以是”知识改变命运”.
(六)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的功能性,对青少年的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
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
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
由此推出,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
正如古人所说的“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
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法律的惩罚。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路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
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
这样,一篇有分量的续写文章一定能大功告成。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的供料类型,就目前来看,主要有这七种。
要潜心研究其供料,抓住其规律,正确的审题和立意.
二、应对策略:
(一)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
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
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
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
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
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
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三)、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
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
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
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
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经典题例点拨
(2008甘肃)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计划。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的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很短暂,不禁十分悲哀。
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思路点拨】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没有实现;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中。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2007温州)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
“青蛙哥哥,到河边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
“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到河边。
”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说:
“你害得我好苦,走了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
“我没有骗你!
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
要求:
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或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想,或议论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2、题目自拟,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全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1、从螃蟹角度看:
(1)没有正确的方向,很难达到目标。
(2)没有正确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理想的。
(3)没有正确的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是无济于事的。
2、从青蛙角度看:
(1)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
(2)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
(3)指导别人要有耐心,要具体。
(2007陕西)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鲁迅说:
“无论干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
“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
“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
【思路点拨】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
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需要积累”。
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仔细分析做一番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
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绝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
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
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刻。
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四、满分作文示例
题目:
(2007年吉林)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
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
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
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袁隆平说: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
“‘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很喜欢。
”
“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
”
“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早晨要做操,下午要打球,夏天里要游泳……”
【满分示例】
我追求,我快乐
我追求,我快乐。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唱着这首激情的歌,我放纵自己尽情地飞翔,因为我有一双梦想的翅膀。
我努力地追求,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我是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
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我曾滋润菌菌的绿草,也曾触摸过大地的脉搏。
我的追求是追寻大海的足迹,一路奉献。
在我前进的路上,人们喜欢用我洁净的身躯映照自己的脸庞,或者用我擦把脸。
我至今仍能够听到孩子们在我身边嬉戏的回音和那琅琅上口的洗衣瑶。
我在岩石间飞漱,我在平原上飞腾,我在乡野间飞泻,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
虽然前进的路上充满艰辛,但我知道,大海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痛楚等着我。
只要勇敢地追求,我就会感到快乐。
我是一片树叶。
我用一生执著地绿着,我想成就一个金色的梦。
我拥有美丽的容颜、美好的青春,我的追求是在人生舞台的大幕合拢之际,悠然飘零,化作春泥,然后微笑着对自己说“生命无悔”。
于是,我在阳光下经受考验,我在暴雨中坚强自己。
当生命的恋歌奏起,我微笑着闭上眼睛,欣然地飘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没有犹豫,没有迟疑。
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回报大地母亲关怀的最好形式。
我愿用我的生命给大地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是天空中的一片执著追求的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是沙漠里的一株执著追求的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一直都记得一句话: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赢就赢得幸福。
追求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无论成败,我都会追求不已。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