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090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9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docx

成渝经济区旅游规划0406

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发展规划

(2010-2015)

二〇一〇年四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1

(一)空间范围1

(二)旅游资源2

(三)产业情况3

二、发展思路4

(一)指导思想4

(二)基本原则4

(三)发展目标6

(四)总体布局6

三、重点工作9

(一)认真编制两级三类规划9

(二)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旅游项目10

(三)着力打造五大旅游产品体系10

(四)加快建设七大国际精品度假旅游区13

(五)重点打造六条精品旅游线路15

(六)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16

(七)探索实施三大旅游示范工程18

(八)大胆创新旅游业体制机制19

(九)积极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20

(十)建立多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20

四、政策和保障措施21

(一)扶持政策21

(二)组织保障22

附件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发展重大项目表24

 

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发展规划

(2010-2015)

成渝经济区四川片幅员广阔,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建设西部旅游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

加快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城乡统筹,实现旅游带动城乡综合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增加居民就业,实现旅游增收致富,富民惠民;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改善发展环境,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为加快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是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和专项规划的依据。

本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

一、发展现状

(一)空间范围

成渝经济区四川片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人口7437万。

(二)旅游资源

我省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多数分布在成渝经济区四川片,区域内现有4处世界遗产,占全省的80%;1个世界地质公园,占全省的100%;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省的44%;8个国家地质公园,占全省的57%;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全省的57%;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全省的67%;3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全省的73%;1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全省的61%;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占全省的100%;18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全省的85%;10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全省的80%。

(三)产业情况

近年来,成渝经济区四川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业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总收入为1287.53亿元,占全省87.44%,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8096.84万人次,占全省82.55%,国内旅游收入1270.17亿元,占全省87.43%;接待入境旅游者71.82万人次,占全省84.50%,旅游外汇收入2.54亿美元,占全省88.20%。

但还应该看到,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在又好又快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

一是旅游资源优势和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充分转换为旅游产品优势,急需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二是旅游产品精品化、深度化和多元化程度不够,急需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三是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以成都为核心的区域旅游业相对发达,东部和南部区域相对滞后;同时,城乡旅游发展也存在不平衡,城市旅游业体系较为发达,农村旅游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急需进一步改善;四是旅游市场发展不平衡,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主导,入境旅游市场份额较小,急需协调发展;五是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旅游立法执法、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旅游区域合作等深层次问题仍然制约区域旅游业发展,急需体制机制创新。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旅游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大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提升、统筹、创新”为主要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强调发展效益,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突破行政体制机制障碍,共同打造特色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和旅游线路,把旅游业培育成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引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导产业,培育成成渝经济区建设国家重要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

加强政府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在政策保障、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市场监督、宣传促销、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资源和要素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在旅游投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服务等方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2、坚持开放合作、集群发展原则。

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开拓合作空间,力争在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通道、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全面合作,融为一体,通过旅游线路统筹,指导旅游资源和要素的聚集,优化旅游业布局,实现旅游业集群发展。

3、坚持保护优先、创新开发原则。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抓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旅游业体制机制,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和约束,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统筹协调、富民惠民原则。

注重旅游发展与城乡统筹、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区域重大任务统筹协调,与一、二产业和三产业其他行业统筹协调,与交通、建设、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文化、宣传、教育、招商等方面统筹协调,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旅游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的特点,促进就业增收,实现旅游富民惠民。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成渝经济区四川片实现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82%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亿美元,占全省85%以上;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四川片实现旅游收入突破40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85%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亿美元以上,占全省88%;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国内一流的无障碍旅游区和国家旅游业发展创新区。

(四)总体布局

1、总体空间布局

根据区域资源特征和开发条件,以旅游线路为依托,围绕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三个环节,形成“12715”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圈:

以成都为中心、涵盖绵阳、德阳、眉山、乐山、雅安、资阳的大成都都市旅游圈。

两区:

以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为主的川南旅游区和以遂宁、南充、广安、达州为主的川东北旅游区。

七城:

成都、绵阳、雅安、乐山、宜宾、遂宁、广安七个重点旅游城市。

十五示范县(市、区):

(1)旅游业促进城乡统筹示范县(市、区):

郫县、大邑县、邛崃市;

(2)旅游业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示范县(市、区):

北川县、平武县、绵竹县、崇州市、都江堰市;(3)旅游业引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示范县(市、区):

华蓥市、仪陇县、万源市、宣汉县、大英县、峨边县、古蔺县。

 

2、旅游线路布局

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和市场条件,以主题旅游产品为依托,形成六大旅游线路布局。

(1)以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峨眉山为主的三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精品旅游线;

(2)以华蓥市—广安—南充(仪陇)—达县—宣汉—万源市为主的红色精品旅游线;(3)以阆中—南充—遂宁为主的嘉陵江流域精品旅游线;(4)以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为主的川南自然风光精品旅游线;(5)以成都—雅安为主的大熊猫栖息地精品旅游线;(6)以北川—绵竹—什邡—都江堰为主的5.12汶川大地震遗址精品旅游线。

 

3、精品旅游区布局

根据区域旅游发展重点,以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为依托,形成七大国际精品度假旅游区。

(1)都江堰—青城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2)乐山大佛—峨眉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3)大熊猫栖息地国际旅游区;(4)龙门山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5)“两湖一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6)蜀南竹海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7)佛宝—黄荆老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重点工作

(一)认真编制两级三类规划

充分考虑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认真编制市、县(区)两级“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线路三类规划,注重旅游规划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注意与交通、环保、文化、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的衔接,加强与重庆市及其下辖县(区)旅游规划的协调,实现规划的科学引导。

各级政府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旅游项目

依托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基础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的重点旅游项目,建立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重点招商项目库;实施产业链招商、专业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新方式,创新旅游招商方式;积极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拓宽重点旅游项目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旅游业,实现旅游业资本多元化发展。

做好重点旅游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推出一批,签约一批、建成一批,以大项目推动大招商、以大招商促进大发展。

(三)着力打造五大旅游产品体系

根据旅游资源性质,着力打造以下五类旅游产品体系:

1、着力打造“锦绣四川”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依托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遗产,龙池-虹口、雪宝顶、画稿溪、王朗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蜀南竹海、西岭雪山、石海洞乡、天台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瓦屋山、龙苍沟、七曲山、华蓥山、黑竹沟等国家森林公园,兴文石海、华蓥山、大巴山等国家地质公园,着力打造“锦绣四川”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2、着力打造“悠游巴蜀”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依托以三星堆、金沙、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商业街战国船棺葬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以宣汉罗家坝为代表的古巴文化,以武侯祠、庞统祠、富乐山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茶马文化,以杜甫草堂、望江楼、三苏祠、李白青莲陇西院、郭沫若故居为主要载体的诗歌文化,以鹤鸣山、青城山、青羊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峨眉山、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广德寺、真佛山、安岳石刻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阆中古城为代表的名城古镇文化,以刘氏庄园为代表的川西民居建筑文化,着力打造“悠游巴蜀”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3、着力打造“田园天府”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依托锦江区“五朵金花”、龙泉驿区万亩观光果园、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泸州张坝桂圆林、夹江天福观光茶园、绵阳老龙山生态农业旅游区、金秋湖叙府龙芽科技园、遂宁麒山农业生态园、绵竹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名山万亩生态观光茶园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雅安上里、崇州街子、龙泉驿洛带、大邑安仁、双流黄龙溪、仁寿罗泉、富顺仙市、宜宾李庄、泸州尧坝、合江福宝等古镇名村,着力打造“田园天府”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4、着力打造“伟人故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依托广安邓小平故里、仪陇朱德故里、乐至陈毅故里、南充罗瑞卿故里、达州张爱萍故居,打造“伟人故里”红色旅游产品。

依托川陕苏维埃、列宁街、苏维埃政权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崖石刻标语等红色旅游景点,打造“红色苏维埃”旅游产品。

以四渡赤水、三战邛崃、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地等红色旅游景点,打造“红军长征”旅游产品。

5、着力打造“精彩纷呈”民俗文化产品体系。

依托四川清音、扬琴、竹琴,川北花灯,南充大木偶、川北傩戏、皮影,芦山灯戏,广安背篓戏(手掌木偶戏),四川金钱板,四川荷叶、相书、飞刀花鼓,资阳九莲灯、川江、沱江号子等戏曲与曲艺,大英卓筒井工艺、绵竹年画、广安竹丝画帘、青神竹编、自贡龚扇和扎染、成都糖画、蜀锦、蜀绣、金银釦漆器、泸州雨坛龙、泸州老窖酿造艺术、荥经砂器工艺等民间美术与手工技艺以及成都“游喜神方”、花会、灯会、遂宁观音会、雅安上九节川酒、达州登高节等民间习俗,着力打造“精彩纷呈”民俗文化产品体系。

(四)加快建设七大国际精品度假旅游区

1、加快建设都江堰—青城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结合灾后重建和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重点提升都江堰和青城山2个5A级景区,打造虹口漂流、龙池景区、玉堂大熊猫主题公园、般若寺—莲花湖旅游区、翠月湖、青城湖等8个4A级景区,建设青城国际酒店二期工程、泰逸五星级酒店、堰上青城体育休闲公园、天下青城体育休闲公园等5—10个五星级酒店集群,加快推出“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道韵青城”等演艺项目,扩大都江堰国际道教文化节、清明放水节、国际夜啤酒节、国际漂流节等节会影响。

2、加快建设乐山大佛—峨眉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以乐山大佛、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两大景区整合为契机,推进峨眉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峨眉山·蜀尚国际”、乐山大佛创建5A级景区、嘉峨城市快速干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拓宽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构建以高端商务休闲度假为核心,体验式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

3、加快建设大熊猫栖息地国际旅游区。

结合大熊猫栖息地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做好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扩建、绵阳平武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项目、彭州—崇州—邛崃—大邑—都江堰龙门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强化宣传,打造一流的大熊猫栖息地国际旅游区。

4、加快建设龙门山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

结合灾后重建,依托都江堰龙池、虹口,彭州九峰山、丹景山、蟠龙谷、龙门山地震遗址公园、宝山村,崇州鸡冠山、白塔湖、花果山、街子古镇、大同温泉小镇等重点项目,发展高山探险、中山度假、低山养生休闲三大主题旅游产品。

加快成灌快铁开通、成彭灌城际轻轨和成温邛城际轻轨开建,完善现代旅游交通体系,建成“东方阿尔卑斯山”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

5、加快建设“两湖一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加快三岔湖长岛国际旅游区、龙泉湖国际游艇俱乐部、“石盘世界风情水乡”主题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成简旅游快速通道、资三快速通道、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环湖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两湖一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6、加快建设蜀南竹海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结合蜀南竹海升级打造5A级旅游景区,加快青龙湖和迎风湾景区建设,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三江世外桃源度假酒店、梅硐竹石林、佛来山、清江河等重要旅游景点打造以及佛来山景区公路、梅硐竹石林景区公路、佛来山一三里半大桥、世纪竹园一三江湖、三江湖一官兴一梅硐等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建成蜀南竹海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7、加快建设佛宝—黄荆老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依托福宝古镇整体开发、八节洞—蟒童坝景区、红龙湖景区、长滩休闲度假村、桃子坝民族风情街、佛宝景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佛宝—黄荆老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打造川黔渝旅游“金三角”。

(五)重点打造六条精品旅游线路

1、三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精品旅游线。

以梓潼七曲山大庙、绵阳富乐山、德阳庞统祠、成都武侯祠、眉山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景区景点为主,打造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峨眉山为主的三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精品旅游线。

2、红色旅游精品线。

以华蓥山川东革命根据地、广安小平故里、南充仪陇朱德故里、达县列宁街、神剑园—张爱萍故居、宣汉川陕苏维埃旧址、万源保卫战陈列馆等景区景点为主,打造华蓥市—广安—南充(仪陇)—达县—宣汉—万源市为主的红色旅游精品线。

3、嘉陵江流域精品旅游线。

以阆中古城、南充嘉陵江第一曲流、遂宁观音故里和大英死海等景区景点为主,打造阆中—南充—遂宁为主的嘉陵江流域精品旅游线。

4、川南自然风光精品旅游线。

以内江大千园、圣水寺、隆昌石牌坊、云顶寨、古宇湖、泸州方山、张坝桂圆林、天下第一窖、宜宾夕佳山民居、蜀南竹海、石海洞乡、李庄古镇、自贡恐龙博物馆、盐业博物馆等景区景点为主,打造以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为主的川南自然风光精品旅游线。

5、大熊猫栖息地精品旅游线。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等景区景点为主,打造成都—雅安大熊猫栖息地精品旅游线。

6、5.12汶川大地震遗址精品旅游线。

以北川老县城遗址、地震遗址博物馆、吉娜羌寨、绵竹汉旺镇、什邡蓥华镇和穿心店、彭州小鱼洞和宝山村、都江堰龙池和虹口等景区景点为主,打造以北川—绵竹—什邡—都江堰为主的5.12汶川大地震遗址精品旅游线。

(六)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1、加快旅游交通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铁路建设方面,按照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加快成都—兰州、成都—西安、成都—贵阳、成都—拉萨、成都—西宁等跨省快速铁路建设,加快巴中—达州、达万电气化、成都东客站等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建设。

加快成都-重庆、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绵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宜宾-泸州-重庆、成都—遂宁—达州等城际铁路建设。

(2)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成渝经济环线(成都-雅安-乐山-宜宾-泸州-重庆-遂宁-绵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区内重要路段建设以及巴中-达州-万州、内江-遂宁、南充-大竹-梁平、成都—安岳—重庆、纳溪-贵州界、成都-自贡-泸州-赤水、乐山-自贡、雅安-眉山-资阳—乐至—大英、成都—什邡—绵阳、成都—仁寿—井研—沐川等高速公路建设。

(3)内河航运建设方面,整治宜宾至重庆航道,实施嘉陵江梯级渠化,建设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

(4)机场建设方面,迁建泸州、宜宾、遂宁、达州机场,扩建南充机场,新建乐山旅游机场、成都第二机场。

(5)旅游配套服务建设方面,按照《四川省旅游道路建设标准》、《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标准》,完善旅游线路上的旅游标志标牌、旅游服务区、紧急救援及基本医疗设施、安全设施、汽车营地、旅游汽车租赁维修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手机信号全覆盖,完善沿线旅游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快旅游景区文化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2、加快重点旅游城镇建设。

(1)核心旅游城市建设。

以成都为核心,重点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最佳旅游城市形象,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服务水平,扩大旅游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成渝经济区核心旅游城市。

(2)区域性旅游城市建设。

以绵阳、雅安、乐山、宜宾、遂宁、广安六个重点旅游城市建设为主,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拓展,推进与重庆市及其邻近县(区)合作,构建区域性旅游城市。

(3)重点旅游县(区)和特色旅游镇建设。

重点推进大邑、龙泉驿、雨城、广汉、长宁、阆中等20个重点旅游县(区)和龙池、平乐、洛带、上里、宝箴寨、罗泉、仙市、福宝等30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突出地方特色,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构建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七)探索实施三大旅游示范工程

1、旅游业促进城乡统筹示范工程。

结合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旅游资源条件较好、城乡统筹基础较好的郫县、大邑县、邛崃市三个县(市)为示范,围绕旅游业促进城乡规划、产业、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统筹发展,重点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逐步建立旅游业促进城乡统筹示范评价体系,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2、旅游业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示范工程。

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选择原有旅游业基础较好、恢复较快的北川县、平武县、绵竹县、崇州市、都江堰市五个县(市)为示范,重点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地震遗址旅游等产品,把旅游业作为灾区恢复重建、解决灾区群众就业增收的先导产业,建成旅游业加快灾后重建样板区。

3、旅游业引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示范工程。

结合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华蓥市、仪陇县、万源市、宣汉县、大英县、峨边县、古蔺县七个县(市)为示范,重点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产品,把旅游业作为就业增收的先导产业,建成旅游业引领革命老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示范区。

(八)大胆创新旅游业体制机制

1、率先进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

改革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各级各类旅游资源整合和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促进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

2、率先进行旅游综合立法试点。

探索旅游综合立法,建立由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促进、旅游市场、旅游企业、旅游人才、旅游协会等专项立法构成的完善的旅游法制体系。

3、率先进行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试点。

探索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新模式,支持旅游业带动城乡规划、产业、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统筹发展的综合试点。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农村承包地入股开发旅游项目试点;支持农村村民依托当地资源联合兴办旅游公司、旅游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4、率先进行旅游业生态补偿机制试。

探索把旅游景区景点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范围,加大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生态补偿力度,将区内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含4A级旅游景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

(九)积极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

共同打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形成区域市场合力,不断提升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开展联合宣传促销和推介活动,联合编印旅游宣传资料,共同开发旅游市场;联合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联合打造和推介区域精品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互送客源,积极鼓励本地居民到区域内其他城市旅游,不断扩大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双向旅游规模;建设统一的旅游信息交流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互享区域旅游信息;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的协作,联手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共同培育区域旅游业界诚信服务形象,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十)建立多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1、建立省级旅游合作协调领导机制。

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载体,建立省级旅游合作协调领导机制,协调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合作重大事宜。

2、建立区域旅游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所涉及区域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联合主办、轮流承办”的方式,每年举办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和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重大问题、具体策略和措施,其办公室设在当届联席会议举办方的旅游主管部门内,负责旅游合作的日常协调和组织工作。

3、建立区域旅游企业、协会协作会议制度。

建立区域旅游企业、协会等组织之间的协作会议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协作会议,研究和探讨区域旅游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之间合作的重大问题、具体策略和措施,其办公室设在省级旅游协会内,负责各方旅游合作的日常协调和组织工作。

四、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扶持政策

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强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机场、景区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标示标牌、自驾车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2、加大政府投入。

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成渝经济区四川片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环保、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信息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力度。

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要增大对成渝经济区四川片旅游规划、景区建设、线路统筹、宣传促销、人才培训、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逐年提高投入比重。

3、培育旅游骨干企业。

培育壮大旅游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集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车公司、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等为一体大企业大集团。

旅游骨干企业可以享受《四川省人民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