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7519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发展史资料.docx

马哲发展史资料

2009年人大马哲博士试题

原理

1、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25分)

2、试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及意义。

(25分)

3、试论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

(25分)

4、试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现实的个人”思想。

(25分)

原著

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

(20分)

2、“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

(20分)

3、“……绝对真理……”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

(15分)

4、“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无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

(15分)

5、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

(3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与思考题 

第一章

1.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物质前提,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及其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影响,是马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2.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和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3.马克思、恩格斯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1.1843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实现了唯物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2.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标志着恩格斯也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

4.试述异化劳动理论在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重大作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对“市民社会”(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从哲学进到政治经济学。

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这些、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概念的内涵;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

5.试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辨证统一的。

立足当前,把人的全面发展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是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

1.人是在社会中产生的,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人在社会中存在,即“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人的存在。

”社会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和意志,决定着人们活动的动机和原因,决定着人们的一切行为。

3.人在社会中发展,马克思强调是社会关系使个体变成社会的人,社会是人们交往关系的产物,人的存在无不历史的受到他在具体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制约,人的发展,无不现实的表现在具体社会关系的变革中。

6.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1.它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2.它第一次把时间作为马哲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了马哲与威信主义及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马哲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

3.马克思在〈提纲〉中用11条提纲十分精练地概括了自己当时哲学的主要见解。

7.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地表述了他们发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

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显示的生产过程,并把该生产方式相联系,它说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生活,理解为这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表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中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的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8.《哲学的贫困》怎样批判了蒲鲁东主义?

1.马克思指出,蒲鲁东与国民经济学家有些差别:

经济学家把现存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视作“天然的”“自然的”,把这些关系当作“不受时间影响的自然规律”,当作“永远支配社会的永恒规律”,而蒲鲁东则想说明这些关系和范畴。

2.但由于蒲鲁东无法探索历史的实在进程,无法结实历史自己身的运动,所以他求助于“上帝”“理性”,求助于“无人身的理性”,把现实的历史归结为经济范畴的系列,借助于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而建立起自己的经济范畴体系。

3.马克思认为,尽管蒲鲁东求助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他只停留在正题和反题的对立上。

他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加在一起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

由于他没有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他又要重新陷入资产阶级学家的错误之中,把经济范畴当作永恒的规律。

9.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

它是马、恩受“共产主义同盟”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1.它第一次对马克思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

2.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了未来社会的走向和目标,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3.它所揭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历史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10.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问世的标志?

1845春,马克思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和1845-1846与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2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

1.2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对1中理论的具体体现,这一点表明马克思注意创始人确认,他们是这两篇论著中创立他们的新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

2.1和2之前,马、恩并没有把自己的哲学从体系上与费尔巴哈区别开来;而1和2中,他们公开树立“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旗帜,同旧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相对,同一切揪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划清了界限。

3.1中,马以科学的时间范畴为中心,论述了主体和客体,理论和实践,改造主观、客观世界的辨证关系;2中,系统的论述了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国家和革命,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等基本原理。

第二章

1.为什么说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

2.试述1848年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1.深刻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验证和丰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

2.对阶级斗争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3.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有了重大发现。

(1)深刻论述不断革命的思想,并将革命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概念,而且已经提出了可以有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2)首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3)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

4.通过巴黎公社经验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

(1)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政权代替被打碎的旧国家机器。

(2)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3.试述《资本论》中运用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1.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抽象的方法就是以抽象思维为特征的、辨证的逻辑方法。

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大量经验材料的研究和概括,形成各种科学概念或范畴,并根据它们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连贯性,将它们逻辑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具体的理性的东西,这就是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一个从胚胎到成熟、从简单到负载发展的客观过程,因而要在思维中把握和再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运用从1抽象到具体1的科学思维方法。

从1是思维由抽象概念向更加具体的概念运动的认识规律。

这里所说的“具体”,不是感性的具体,而是理性的具体。

这里所说的“抽象”,是指思维所把握的对象的一个侧面、一个规定,因而也是认识具体的一个步骤环节。

3.《资》中以商品作为逻辑起点,既是由其科学研究的对象特殊性所决定的,同时又体现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基本要求。

4.马克思在《资》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复杂整体的认识,就是遵循有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先从“商品”这个简单、抽象的规定开始的。

他所揭示商品的内部矛盾过渡到分析货币,接着从分析货币过渡到资本,从资本过渡到剩余价值,从绝对剩余价值过渡到相对剩余价值,在通过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综合考察,揭示出工资的本质、运动规律及其采取的各种形式。

以上就是《资》第一卷所展示的经济范围又抽到具的基本过程。

4.简答《资本论》中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

 

5.如何理解《资本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

《资》的科学方法论是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运动中运用唯物辨证法的范例,其中贯串这对矛盾运动的揭示和分析,完整的体现了马主的辨证法的全部精华。

1.马在揭示资主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串着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资主社的具体体现。

2.《资》在揭示资主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运用了质量统一的分析方法,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在资主社中的具体体现。

3.《资》在揭示资主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深刻证明了资主的发展遵循着唯物辨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6.试述《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做了精辟的概括:

1.马揭示了社会形态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构成社会形态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马主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思想。

2.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和更替的源动力及其规律性,阐明了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

3.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基本阶段,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运动。

然后,又对唯物史观进行了验证和发展

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7.简答恩格斯对蒲鲁东、马尔萨斯主义、杜林暴力论战争观的批判。

8.简答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是公约的任何一个缔约国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其他缔约国内应当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授予或者今后可能授予其国民的各种利益。

2、优先权原则。

巴黎公约所规定的优先权,是指已经在公约某一成员国正式提出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注册申请的人,或者其权利继承人,在规定期间内又向其他成员国提交申请的,则以第一次提出申请之日为申请日。

3、专利商标权的独立保护原则又分为专利的独立保护原则和商标的独立性原则

4、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是指成员国对工业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成员国的立法对工业产权的法律保护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机械地在某些国家适用国民待遇原则,则有可能出现对一些工业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的工业产权保护不利的局面。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巴黎公约的实质性条款中规定了一类由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各成员必须遵守的。

从另一方面上讲,这就是成员国对工业保护的最低标准。

9.简答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揭示历史发展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一对范畴。

历史的必然性指在历史发展中受生产方式这一本质力量制约的那种确定不移的趋势,即历史的规律性。

历史的偶然性指由社会非本质因素作用而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多种多样可能的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

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既得的生产力基础上展开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即是合乎规律的历史的必然。

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又必须以历史的偶然性来表现和补充。

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开辟道路,前者对后者起着制约和决定的作用。

在一切历史过程中,凡是表面上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受到隐蔽着的必然性的支配。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种是夸大历史的必然性,否认历史的偶然性的历史“宿命论”;另一种是否认历史的必然性,否认社会客观规律,把历史看作是偶然现象的堆积。

10.试述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其共产主义运动的目的与空想社会主义创世人提出的是一致的,它们是:

废除雇佣劳动制及其一切实行阶级统治的经济条件。

与空想社会主义创世人不同的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找到了实现这些目的的现实手段,这就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

——其时乃至现在,就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名称,将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至此可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它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它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必然要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首先,它把整个无产阶级专政时期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里,要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产生这些差别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达到了这三个“消灭”和一个“改变”,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结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开始。

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里如何完成这三个消灭和一个改变的任务呢?

这就是通过竞争和集中的经济道路,一步一步地把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和生产资料转变成为国家所有。

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时,一切阶级差别消灭了,国家也失去了政治性质,已经变成为只具有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领导的职能的联合体。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来到了。

马克思阐述的这个过渡时期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来要经过的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它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产妇将其腹中已经发育成熟了的新社会的婴儿生产下来的分娩阵痛时期。

第三章

1.试述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批判。

杜林主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它以折中主义哲学和庸俗经济学为基础,宣扬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杜林以傲慢的口气大肆宣扬他创造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公开向马克思主义挑战,全面歪曲和诋毁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党的指导地位,破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批判"终极真理论",论述认识的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论述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粉碎了杜林的进攻,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百科全书式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反杜林论》是第一部完整地,系统地,准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2.试论恩格斯批判“从原则出发”的当代意义。

3.简答《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关系的论述。

4.简答《自然辩证法》中关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的论述。

5.试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基本观点。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论人类早期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一,提出两种生产理论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

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二,揭示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

恩格斯根据两种生产的基本理论,详细婆媳了原始社会的结构.他指出,血缘关系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基础,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 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三,说明家庭的起源和演变

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四,论述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形成

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通过对历史上曾发生的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考察,具体考察了氏族制度瓦解的过程,分析,阐明了私有制,阶级的起源的具体过程.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

主人和奴隶,剥削和被剥削者,从而产生了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标志着奴隶制生产方式的最后确立.

五,阐述国家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伴随私有制,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历史的辩证法将证明:

在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之后,国家的镇压,剥削,压迫的功能将要灭亡.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私有制的消灭,国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就是逐渐消亡.

6.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7.试述《费尔巴哈论》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一,《费尔巴哈论》的写作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经过40多年的传播和发展,在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许多国家中都有其代表.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它日益扩大的影响,歪曲他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混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世界观的界限,贬低它的产生的伟大意义.为此,恩格斯写了《路德唯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它在人类思想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反击了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的进攻.

二,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在哲学领域中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是意识形态上的革命.从理论来源上说,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优秀成果.

这一新哲学的产生,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这一"中间环节"而又越过费尔巴哈,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三,哲学基本问题理论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及其发展的规律问题.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四,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社会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客观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经验,全面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革命意义

8.简答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

9.简答恩格斯对“青年派”的批判的现实意义。

10.试述19世纪后半期在欧洲传播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第四章

1.试述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始人和领袖,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

1883年创立劳动解放社,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写了《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唯物主义史论丛》、《论一元历史观的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一系列著作,对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贡献。

主要是:

肯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独立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深入阐发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辩证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科学地论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试论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反对马赫主义斗争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一,自然科学革命,马赫主义流行,认识论问题的突出与《唯批》的写作

为了澄清党内哲学思想的混乱,1908年年列宁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对波格丹诺夫等人的马赫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的,详尽的批判,并在批判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二,批判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列宁在《唯批》中多次谈到真理的实践标准问题,并提出了著名论断: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对自然科学发现的哲学概括

剖析"物理学危机",阐明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列宁认为,"现代物理学危机"问题不在物理学,而在哲学.

在批判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了几个关于物质的基本特征的命题,这些命题大同小异,理论界从中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作为物质的定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四,《唯批》的意义和地位

列宁的《唯批》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对澄清俄国党内的思想混乱,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指导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权威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简答《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论述。

一,提出了建立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原则和体系雏形

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体系的原则的思想集中在他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论断上.

列宁还提出辩证法的核心或实质的概念,并把它看成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根本原则之一.

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的认识论体系

《哲学笔记》是《唯批》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发展了《唯批》的认识辩证法思想.

三,提出了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的理论

"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管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列宁在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有的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尽管已经十分明显,仍然有人坚持,这就不是它的认识论根源能够解释清楚的,其中必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就是阶级利益,具体说,"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这就是唯心主义的阶级根源.

四,从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形而上学和诡辩论

由于列宁揭示了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因而也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诡辩论根本对立的关键是对待对立统一规律的态度.

4.简答《哲学笔记》中关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和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