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731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x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

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

个位是3、6、9的数。

生:

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

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

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

想!

(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

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

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

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

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

(很多学生举手回答:

6根、9根、12根)

生7:

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

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

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

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

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

同学们真棒!

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我的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和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他们还不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构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

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

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

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

(学生回答)

追问: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

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我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

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

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

你是怎样办的?

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

又是怎样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

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

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

还是一样大呢?

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

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理解它的挑战吗?

投影展示图形:

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

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

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

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操作本事、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

《角的分类》

1、复习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让学生说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特点,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探究新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活动扎实有效。

经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采用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练一练等活动,得出平角、周角的度数,在具体操作中归纳出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在培养学生操作、思考本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本事,发展学生多种思维本事。

3、学具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4、教学紧扣教材,精讲多练,练习题设置由浅入深,学生训练有素,教学目标完成好。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四):

《周长》

1、兴趣贯穿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

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习、独立学习、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经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在概念构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进取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

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本事。

提议在学生活动时间上需要教师进一步调控。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五):

《四边形》

1.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2.让学生经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3.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

4.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齐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我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进取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经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本事和进取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六):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

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可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贴合实际要求:

多加了一个上头的面积。

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

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

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教材资料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

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本事。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本事。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

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

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所以能够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资料(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

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

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

有同学提出能够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能够这么做。

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可是经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能够用简便方法。

(点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

经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

小结:

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