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674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 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材料解析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推行农业改革

 

〔材料一〕苏共中央全会指出,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

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

农业产量的增长,畜牧业的发展,土豆、蔬菜、长纤维亚麻、饲料谷物及其他饲料作物的生产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

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满足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增加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收入的严重障碍……

 

但是许多重要的农业部门之所以落后还有其他的原因,还有来自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来自我们对农业的领导不力的原因,即由我们自己造成的原因。

这些原因之一,首先是在农业中违反了使工作人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之一。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二〕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解读】上述材料选自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53年9月7日发表的《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中部分内容,该决议是根据赫鲁晓夫所作报告内容制定的。

 

材料一说明:

1.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认为,当时苏联的农业存在许多不足,如“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

“妨碍了满足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增加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收入的严重障碍。

”2.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农业发展不足的原因,“来自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来自我们对农业的领导不力的原因。

”其中首先原因是,“在农业中违反了使工作人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之一”。

 

材料二说明:

1.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在这次全会上做出重大决定,对农业“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

2.赫鲁晓夫及苏联领导人在这次全会决定对农业改革的任务为,“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在这次全会上,赫鲁晓夫被选举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农业改革决议,也标志着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开始。

 

2.增加谷物,开垦荒地

 

〔材料一〕苏共中央全会认为,除了提高全国各地区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以外,开垦新土地对于增加谷物生产具有巨大意义。

在短时期内增加谷物生产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完全现实的来源,就是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及北高加索的部分地区开垦熟荒地,以扩大谷物的播种面积。

这些地区有大片尚未开垦的黑钙土和栗钙土的肥沃土地,这些土地不需再作多大的投资就可以得到丰收……

 

苏共中央全会向苏联农业部和苏联国营农场部,向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和北高加索等地区的党政机关和农业机关,向这些地区的机器拖拉机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提出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这就是在1954—1955年内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的熟荒地和生荒地以扩大谷物播种面积,并在1955年从这些土地上收获11亿到12亿普特的谷物,其中要有8亿到9亿的商品谷物。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二〕苏共中央全会认为,为了完成增加谷物生产的任务,除了要求开垦的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及北高加索各地区的熟荒地和生荒地以外,还要求在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非黑土地带开垦没被利用的土地及产草很少的草地和牧场,清除灌木丛和丛林,排干沼泽地,以及扩大这些地区的播种面积。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解读】上述材料选自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54年3月2日发表的《关于进一步增加全国谷物生产和开垦生荒地的决议》的部分内容。

 

材料一说明:

1.赫鲁晓夫及苏联领导人认为,解决苏联农业问题,“除了提高全国各地区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以外,开垦新土地对于增加谷物生产具有巨大意义”。

原因是:

“这些地区有大片尚未开垦的黑钙土和栗钙土的肥沃土地,这些土地不需再作多大的投资就可以得到丰收。

”2.该决议具体确定了开垦熟荒地和生荒地的区域。

具体为“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及北高加索的部分地区”。

3.该决议为有关部门下达了1954—1955年开垦计划任务:

“在1954—1955年内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的熟荒地和生荒地以扩大谷物播种面积,并在1955年从这些土地上收获11亿到12亿普特的谷物,其中要有8亿到9亿的商品谷物。

 

材料二说明:

赫鲁晓夫时期实施的农业大规模开垦荒地运动,不仅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及北高加索等地区,而且扩大到“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非黑土地带开垦没被利用的土地及产草很少的草地和牧场,清除灌木丛和丛林,排干沼泽地”,反映出开垦荒地运动涉及到全国各地区。

 

从该决议开始,苏联国家在赫鲁晓夫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运动。

在1954~1958年间,苏联共计开垦土地4000万公顷,约占苏联全部耕地面积的1/5。

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实施的农业大规模开垦荒地运动在初期见效,1956年获得丰收,1957年遇到寒流收成不佳,1958年获得丰收,当年垦荒区所收获的谷物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

但是好景不长,新开垦的土地出现了问题。

由于垦荒区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无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不能使人们长期定居,而且开垦需要长期的人力、财力、物力。

开垦荒地也破坏了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风沙侵蚀日益严重,所以这种垦荒运动所获得的成果很难继续真正巩固下去。

 

3.有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问题

 

〔材料一〕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

 

──在经济方面,将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将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水平,并且将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量方面占第一位,将保证人民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以及为制造丰裕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创造条件。

 

──在社会关系方面,将消除阶级之间存在的差别的残余,各阶级将融合为共产主义劳动者的无产阶级社会,将基本上消除城乡之间的、而后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各民族在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共同性将增长,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特征将得到发展,高度的思想性、渊博的学识、纯洁的道德和完美的体格将在他们的身上和谐地结合起来。

 

──在政治方面,这意味着,全体公民都将参加社会事务的管理,由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极广泛的发展,社会将准备好完全实现共产主义自治原则。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

 

〔材料二〕在最近二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劳动者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技术水平将大大提高,人人都将在物质上得到充足的保证;所有的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都将变成生产效率高、收入高的经济单位;苏联人对设备完善的住宅的需求将基本上得到满足;繁重的体力劳动将消灭,苏联将成为工作日最短的国家。

 

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将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全体居民得到丰裕的物质的和文化的财富;苏维埃社会将紧紧地接近于实现按需分配的原则,将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这样,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解读】上述材料选自苏联共产党于1961年10月18日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所作的苏联共产党新党纲的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材料一说明:

赫鲁晓夫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应该是“将保证人民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以及为制造丰裕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创造条件”。

在社会关系上应该是消除“三大差别”,即消灭阶级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

在政治上应该是“全体公民都将参加社会事务的管理,由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极广泛的发展,社会将准备好完全实现共产主义自治原则”。

 

材料二说明:

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具有极大的主观盲动性。

赫鲁晓夫及当时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将“在最近二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在未来的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将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全体居民得到丰裕的物质的和文化的财富;苏维埃社会将紧紧地接近于实现按需分配的原则,将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4.赫鲁晓夫有关管理体制的改革

 

认为必须以生产原则为基础自下而上地改组党的领导机关,从而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

 

在现有的边疆区、州的范围内一般成立两个独立的党组织:

 

──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学校、科学研究所、设计机构以及其他工业生产和建筑服务的机关中工作的共产党员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

 

──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实验站、农业学校和科学研究所、农业原料加工企业、采购机构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机关和组织中工作的共产党员联合起来也成立一个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

 

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分别设立:

 

──领导工业生产的边疆区和州的党委会;

 

──领导农业生产的边疆区和州的党委会。

 

为了改进对国民经济的领导,认为在苏共中央、加盟共和国党中央设立中央工业生产领导局和中央农业生产领导局。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解读】这是1962年11月23日,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根据赫鲁晓夫所作的报告中,做出《关于发展苏联经济和改组党对国民经济的领导的决议》的部分内容。

 

这份材料说明,赫鲁晓夫对苏联党和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把苏联党和国家管理体制由原来的“条条”管理,转变为“块块”管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体制上的不足。

赫鲁晓夫认为,在管理体制上“必须以生产原则为基础自下而上地改组党的领导机关,从而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

在具体做法上,实行以工业、农业划分,一般以边疆区或州为单位分别设立两个党组织体系,在加盟共和国党中央也设立同样的中央工业生产领导局和中央农业生产领导局。

这样实际上并没有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仅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也造成管理层面上增加“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事态。

 

5.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

 

〔材料一〕我的这个报告的目的并不在于全面地评价斯大林的生涯及其活动,就斯大林的功绩而论,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写过无数这方面的书籍、小册子、研究性文件,就斯大林在准备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他在内战时期和我国建设时期起的作用作了大量的宣传。

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一个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党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即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到底是怎样慢慢滋生起来的。

而这种个人崇拜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