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364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教案2.doc

xxxx职业学院

教师姓名:

xx授课班级:

动漫设计与制作

课程名称: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

课题

二维动画场景空间设计与镜头表现

教学基本内容

1.二维场景空间设计

2课时

2.景别

3.构图

4.动画场景透视表现

5.镜头运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二维动画场景空间结构表现与构图;

2.正确处理场景与镜头运用的关系。

重点

1.二维场景的构图规律及空间结构表现方法;

2.场景与镜头运用的关系。

难点

二维动画场景的空间设计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理论讲授

授课日期

(校历)

第1周星期1第3-4节

课后小结

附于教案

详细教学过程附后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景别、构图、场景透视表现及镜头运用等知识点,使学生懂得二维动画场景的空间设计方法与镜头表现。

二、二维场景空间设计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由形与形之间所包围的空气形成空间的“形”。

如果与实体的形态比较,很难明确地界定这种“形”的形态。

空间是相对于实体形态的虚形,尽管它是摸不到,抓不到的,但作为一个形,它在视觉上是可以肯定的。

在动画影片中三维空间最终都必须表现在二维平面上.这是所有的立体空间与平面绘画表现所具有的先天矛盾。

(二)场景空间的分类

1、内景:

在场景结构形体中,被封闭在形体内部的空间如房间内,山洞内、隧道内等内景较小,较封闭。

2、外景:

在场景结构形体中,被隔离在形体外部的一切宇宙空间,外景较大、较开阔。

3、内外结合景:

室内外结合的景是指室内景与室外景结合在一起的景,既包括室内与室外、院内与院外,属于组合式场景。

(三)场景空间构成

1、单一空间

最简单的结构空间,可以是两面墙、三面墙、甚至四面墙。

可利用的角度很少,但可以造成一种压抑、封闭的空间感,但如果面积很大,也可以产生空旷,宏伟的感觉,如大殿、厂房。

2、纵向多层次空间,如下图:

纵深方向多层次的场景,主要为适应推拉移动镜头的需要。

3、横向排列空间,如下图:

由若干并列空间相连接排列而成的直线形式或曲线形的组合,镜头沿着线形轨迹运动,形成摇移运动效果。

4、垂直组合空间,如下图:

多层的,上下若干空间相连的空间组合

5、综合式组合空间

这是一种最复杂的组合形式,兼有纵深、横向以及连接上下的综合式组合。

它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丰富的场面调度,完成角色动作。

(四)、空间形态的心理感受

空间的形态又可以称为空间形状,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1.高而宽的空间有稳定、敞阔、博大的感觉,例如大殿,

2.高而直的空间有向上延伸,升腾、神圣的感觉,例如教堂、塔,

3.圆形的空间会令人产生圆滑,柔顺之感,也有向内收缩的凝聚力,如下图:

4.三角形空间有倾斜、压迫的感觉,如上图。

5.四方形空间给人以凝重、安定、坚固的感觉

(五)、塑造场景空间的方法

空间大致可分为两类:

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实体所限定的空间。

心理空间是实际不存在但能感受到的空间,其本质是实体向周围的扩张,这是人类知觉的实际效果。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间张力,空间张力就是空间的本质。

例如:

在一个公共汽车内,第一个进入的人,他将找到一个最佳的位子坐下,而第二个进入的人一定选择距第一个人较远的地方坐下。

直到最后进入的人,在没有恰当的位子可选择时,才会挨着别人坐下。

这个事例可以说明空间感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私人空间场的存在。

所以塑造适宜的空间感,就必须利用人类自身的空间场性来创造空间感,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引力感

当两个以上的形体同时存在的叶候,其相互间会产生关联升产生作用力。

准确的利用引力感,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

一个人在一个房间内,当这个人的身高与这个人到房顶的距离比是6:

4,即黄金分割比时,引力感适宜,使人感到亲切、和谐。

当这个人进入一个更高大宽敞的房间内,比例小于黄金分割点时,引力感减弱,使人感到空荡、虚幻、松散。

2.强化景深

景深就是指场景前后的距离,加强场景的深度感,可以有效扩大场景的空间感。

1)直线透视:

同一或同样大小的物体在不同距离上投影在视网膜上的影象大小不同,距出远的小,距离近的大,如左下图:

2).利用遮挡(前景的应用):

物体的相互遮挡是单眼或双眼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被另一个物体遮盖了.那么,前面的物体被知觉认定为近峰。

当镜头在运动时或对象茌运动时.遮挡的改变使我们更容易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如右上图

3)利用光影:

阴影不但是塑造距离和深度感觉的手段,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手段。

场景中的明暗、光亮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空间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塑造—个山洞隧道的空间,如果洞口处理得明亮,里面处理得黑暗,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封闭、拥堵、恐怖而压抑的感觉,令人驻足不敢轻易进入。

相反,如果是洞口暗,洞里亮,隧道空间就会显得很通透,有深远的感觉,而且有一种引导感,让视线有进入的欲望。

这时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的存在,所以明亮的区域越小,就会员得越远,隧道越长,空间越大。

如左下图:

3.利用角色调度

为避免场景封闭造成的拥堵感,所以应有意地增加主场景中的多方向的、通透空间效果,使得主场景空间产生向四面八方的扩张感,让观众产生场景空间之外还有空间的暗示,从而强化场景层次感和运动感,如图。

4.多层次综合设置,如左下图:

增加场景垂直结构的层次,产生结构上的落差感,丰富场景的变化。

5.利用空间的融合,如右上图:

将完全不相关的空间结合在一起,彼此融合,相互交织,就会产生新的空间融合效果

6.利用镜头组接

利用镜头组接的方法塑造立体空间效果,实际上是一种导演手法。

这是一种充分利用影视视听语言的特性来塑造空间的方法。

在宫崎骏的影片中,经常会看到这种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称它为宫崎骏的”三镜头式”,所谓”三镜头”就是利用连续组接的三个镜头画面,表现出同一场面空间的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要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是”场面”而不是”场景”,因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展现由许多单元场景组合在—起的,不是一目了然的,更复杂、更多变的大范围空间,例如城市,战场等。

类似的运用在宫崎骏的其它影片中十分常见,成为了宫崎骏的标志性镜头语言。

这是利用二维手段表现三维空间和运动的成功典范。

(六)、场景空间在动画影片中的作用

1塑造生动感

动画的场景就是画得再生动、再逼真,仍然是假的,缺乏真实的场景空间生动感。

为在真实的场景中,有潜在的空气感,由于空气的流动,即使场景不动、光影不动、镜头不动,—切都是静止的,观众也能感到场景中的立体、生机和动感。

动画的场景只是一幅画,是“死”的,“平”的,绘画功力再强的画家也不可能画出空间中空气的流动感,所以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将场景处理得尽量的丰富些、多变些、信息量大些,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不会感到太单调,弥补场景生动感的不足。

2营造神秘感

动画影片最适合表现的是幻想、超现实的题材,这是由动画本身的超现实的逻辑特点决定的。

观众希望在动画之中看到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情境。

所以动画影片在故事情节、表现手法、视觉效果等方面尽可能的融入超现实因素,满足观众的审美心理期待。

宫崎骏以及迪斯尼的动画影片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例如在宫崎骏的众多影片中,基本上都有大最的超现实的、幻想的内容,即使是现实主义的题材.如《侧耳倾听》等也有部分魔幻情节渲染气氛,而《千与千寻》更是将魔幻氛围达到了极至。

因此,在场景设计方面也应有效的配合魔幻效果,即神秘感的营造。

我们可以感觉到,结构越复杂,神秘感越强。

因为它不能让人一目了然,就像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入走进了奇异的迷市。

3.制造危机感

通过复杂多变的场景空间创造出的危机感.是制造影片悬念的重要手段。

这就使观众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到底是什么迫使这些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追逐呢?

随着高架桥的坍塌,主人公的坠落,终于揭开了追逐的谜底——飞行石。

由此可见,通过场景制造出的危机感,强化了影片的悬念。

场景结构越复杂、越立体、越多变,危机感越强。

环境越危险观众越紧张、越好奇,悬念感越强。

但是任何的创作都要把握尺度,这里提到的丰富多变的

场景空间,并不是要求创作者一味的追求复杂.过于复杂也会造成繁琐眩目的后果。

最恰当的场景设就是在丰富的场景空间中,能最快地.最准确地传递出信息.突出主题,令观众在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中,了解创作者的意图。

三.景别

景别是影片主体对像在镜头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景别”。

景别与场景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

景别决定最终镜头画面中景物范围的大小,决定了表现对像的比例大小,决定了场景空间感的表现,决定了景物的主次地位。

景别的划分通常以人为标尺,了解人物角色与场景在不同景别中的关系,有助干设计者更加准确的设计场景。

景别分类如下:

1.大特写

指仅表现影片主体对像的某一局部,如角色的—只手,一双眼睛,一张嘴。

2.特写

角色的头顶到肩部以上,此时镜头中几乎看不到场景。

如果是在场景上,就是表现一扇窗,—个墙角,一个道具。

特写与大特写是对表现对象的细节的强调,而且可以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表现出来的不仅是物体的表面,而是具有情感性意义,甚至可以具有比喻,象征的功能。

3.近景

从角色的头顶到胸部以上,角色占据画面一半以上,场景环境在后景,属于次要位置。

近景镜头往往是表现静态效果,角色的动作也多是语言、表情和手势,镜头也不会做过多的运动。

4.中近景

角色的腰部以上。

中近景由十处在近景与中景之间,所以不是一个固定的景别,它即叮以表现角色的静态,也叮以表现动态,镜头也往往是在运动中的。

5.中景

角色的膝部以上。

中景土要用来表现角色的动作。

中景里环境就显得重要多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场景的取景范围大了,而且角色往往会和周围环境发生形态、质感、明暗、色彩、动静等相互关系,并且角色的动作也必将依靠场景,场景将作为角色动作的支点起到重要作用。

6.全景

角色全身以上。

如果说中景是表现角色的动作,那全景就是表现角色的行为。

角色和场景的关系是表现的重点。

在表现场景上,场景的层次和细节都出现了,空间位置更加明确。

可以说,全景是最重要的表现场景的手段,它能准确的、细致的、多方向、全面的展现场景的内容。

7.大全景

角色在画面中占有小的比例,表现环境空间成为重点。

大全景表现的是场景的全貌,空间关系,如街道、建筑群,也表现场面的规模、范围和主要运动对像的动势。

8.远景

角色几乎可以忽略,以表现远处的景物为主。

主要展现场景的气势,通过场景环境描述—种情绪,创作一种意境。

远景也表现场面的规模和地理位置和主要对像的运动方向。

四.构图

(一)、水平垂直方向的构图方法

场景设计效果图的构图要考虑的是场景自身的构图平衡。

也就是首先要确定一个视觉中心、重点,然后要达到视觉的平衡,使画面内容不太大,不太小。

不偏左不偏右,不居高不靠下。

构图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规律无外以下几种:

1)分割构图:

将画面进行不同比例的水平或垂直的分割,这是影视画面构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不同的分割比例,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例如,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分割天与地,观众的视觉中心正好在地平线上,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