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611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docx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1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本模块复习备考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方民主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及其对以后民主进程的影响,二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实践效果,三是要有从新情境、新材料中认识民主思想的准备。

东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过程与效果,知识相对琐碎、杂乱。

对照课标,《考试大纲》中知识的考查范围比较笼统,表述也有很大不同,如,考纲没有单列“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专题,也删去了课标中的一些内容,如《权利请愿书》等。

  .本模块复习备考还要从四个角度准备:

一是以某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为考查的主体内容,如以法国社会的民主化改造为例,认识民主化的进程及影响。

二是以民主思想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为考查的主体内容,如“主权在民”在英、法、美、中国等国是如何体现的。

三是史论结合的考查民主思想与实践,如,以中国为例,说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

四是中外历史的结合考查,侧重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应对。

  【专题讲解】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与西方的民主思想

  专制理论

  背景: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

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

  内容:

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

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

  洛克:

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

  卢梭:

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天赋人权”,提出主权在民。

  二、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权利法案》:

查理一世和议会因税收矛盾尖锐,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新税。

但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

《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

  美国的《独立宣言》体现了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

它使资产阶级理想的政府学说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法国的《人权宣言》:

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

具有明显的宪法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观念,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化。

  四、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7世纪初的枢密院发展为内阁;“统而不治”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特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代议制民主正式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间接民主、包容性和自由度。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

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影响:

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

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实行分权和制衡的原则;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都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不同点:

国家元首的职权不同:

美国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政府体制不同: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五、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颁布《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专制;制订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法兰西共和国。

  民主与共和的反复斗争:

从帝国到波帮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帝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

  斗争的最终结果: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康有为与梁启超相同:

主张君主立宪制。

不同:

梁启超的思想比康有为更为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后来更进一步接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康有为与孙中山相同: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不同点:

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通过改良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梁启超与孙中山相同:

吸收启蒙思想的学说,民权思想比较突出。

不同点:

梁启超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英国的宪章运动:

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

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

  巴黎公社:

在实行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

  第二国际:

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

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而斗争。

  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等民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人民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斗争;抗战胜利后围绕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c

  【点拨】《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在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答案】D

  【点拨】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

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

分析:

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

“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

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指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答案】A

  【点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从材料中“参选议员”来分析,议员产生的方式为民主选举。

陕甘宁边区当时为特区,并不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党外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并不是多党联合政府,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本题可用排除法。

审题看材料“参选议员”,指的是选举。

其他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

抗战时期,始终并存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的陕甘边区政府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从大局角度出发,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B项排除;1937年9月,随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合作就已实现,但不同于1924-1927年的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针,故c项排除;边区的抗日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的政权,并非是多党联合政府,D项排除。

边区政权组织建设遵循的是“三三制”原则,6.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选修内容,题目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

D强调其国际影响,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答案】A

  【点拨】《独立宣言》主要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等;而《人权宣言》则宣称人民在权力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可见,B、c、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与《人权宣言》相比,《独立宣言》特别将生命权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

“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

  【答案】c

  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重新划分报据地的阶级成份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答案】B

  【点拨】该题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背景的理解能力。

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项都是目的,但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所以选B。

在抗战时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目的即在于此。

故B项为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

  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

  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

  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答案】

  【点拨】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考查考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问在于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敢于提出合乎逻辑、能够自圆其说的看法和理由,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