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九.docx
《精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九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九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九野马绝尘
2013年湖北省
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
谁可代玮者?
旦荐李及,上从之。
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旦不答。
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
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
(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詟(zh):
恐惧。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从之
从:
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
轻松
C.何足为异
足:
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
更加
9.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8.B
9.C10.D
11.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
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
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
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
记住)D.寻病终(寻:
不久)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来源:
Zxxk]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来源:
学#科#网]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表述题(共10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8.C
(通誌,做标记)
9.A
(A.指示代
词,那B.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
连词,于是)
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
11.
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
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C.哀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
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2分)
16.甲、乙两文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2.
(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
13.C
(2分)
14.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襄、沿、溯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2分)
15.大笔点染;白描。
(每空1分,共2分)
16.甲文表达了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
(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
2013年湖北省十堰市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公将鼓之(
)
(3)再而衰(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12分)
19.(3分)
(1)同遍,遍及
(2)击鼓
(3)第二次(每小题1分)
20.(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抓住狱虽以
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
)
21.(3
分)A
22.(3分)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精于谋略,知己知彼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
的说法作答亦可。
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
)
2013年湖北省荆州市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
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说符》)
注:
[中]射中箭靶。
[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守,掌握,遵守。
6.(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7.(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
)
A.皆次当行(行:
行军)
会天大雨(会:
恰逢)
B.或以为死(或:
有的人)楚人怜之(怜:
爱戴)
C.念鬼(念:
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
暗地里)
D.卒中往往语(往往:
经常)皆指目陈胜(目:
看着)
8.(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
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9.(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10.(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非独射也为
国与身亦皆知之。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D
7.B
8.C
9.C
10.A11.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
1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
2013年湖北省宜昌市
一、仰慕劲松品格之高洁。
(20分)
[甲]
松风阁记(节选)
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潇洒而杜疏。
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
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潄;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注]樛(ji):
弯曲向下。
离奇:
树根盘曲。
巃嵷(lngzng):
高耸。
扶疏:
枝叶繁茂。
黩(d):
忧。
昏秽:
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
寂寥:
寂静。
宜乎:
怪不得。
违:
离开。
石潄(li):
沙石上的急流。
上人:
和尚。
洋洋:
快意的样子。
汩(g):
乱。
永日:
度过漫长的一天。
高:
品行高尚。
清:
品行纯洁。
[资潭链接]
(1)颖水:
河名。
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
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
(2)首阳:
山名。
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
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洼]绵幂(m):
延绵覆盖。
6.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
(4分)
(1)方舟上人为阁其下
(2)予尝过而止之
(3)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4)柯叶自绵幂
7.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其大风至则
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8.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9.[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
请写出这个成语(2分):
10.在[甲]文中,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
(2分)
11.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
(2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
(2分)
13.[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
(2分)
14.《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写出这两句诗。
(2分)
6.(4分)
(1)建造
(2)曾经
(3)距离
(4)树木的枝干(或树枝)
7.(2分)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错—处扣1分,扣完为止)
8.(2分)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
(关键字观、适、外物字意及语句通顺流畅各0.
5分)
9.(1分)流连忘返(错—字扣1分)
10.(2分)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11.(1分)幂、夕、碧、尺。
12.(2分)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
其中—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13.(2分)《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
14.(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错一字扣1分)
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第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古诗文表述题(共10分)
13.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分)
?
10.D
11.C
12.D
13.
(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
(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013年湖北省鄂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
余闻之也久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即书诗四句
稍稍宾客其父
无从致书以观
同舍生皆被绮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写出三点。
(3分)
答:
(二)
11.
余闻之也/久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
书写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得到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
B(2分)
14.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
满分2分)
15.
提示:
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
(每点1分,满分3分)
2013年湖北省孝感市
(二)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