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357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概要..docx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

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

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

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

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

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

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 形声字

4、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

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

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5、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

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

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27

劣势:

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6、形声字

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

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c形声字的意义:

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二、汉字的性质(P10—P20)

(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先弄清楚下面两个概念:

1、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也必然既有音也有义。

就这一点而言,各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之间并没有区别,都是有音也有义。

如:

马ma pen代表“钢笔”的意思

2、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

只有根据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才能将不同民族的文字体系区分开来。

英文——表音文字,线性 汉字——表音兼表义,方块体汉字

Pen[pen] 马

如“花”,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代表的是汉语言里的花草之【花】这个词的符号。

从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来看,它是由“艸”和“化”构成

(二)文字字符的分类

1、意符: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汉字的字符里有大量意符,如象形、指事、会意这几种字所使用的字符。

他们所代表的词都只有意义上的联系。

意符的分类:

1作为象形符号使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

如:

日 2)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旁,它们就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

如:

忐忑 歪 泪

2、音符:

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

汉语里,假借字就是使用音符的。

(借音符)

假借字——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

法。

如:

“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

人们在假借某个字来表示一个跟它同音或音近的词时,通常并不要求它们原来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都是纯粹作为音符来起作用。

被假借的字跟借它来表示的词不但音同或音近,而且在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现象。

(无意)

形声字 音符 意符

形声字的声符分为两类:

1、单纯借来表音,如“花、晴、格”

2、跟形声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

如:

3、记号:

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独体表意字的字形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

如:

“日”已经看不出太阳的样子了——从表意字变成了记号

由于记号字仍然代表着它们原来所代表的词,它们在用作合体字的偏旁,或假借来表示其他词的时候,仍然能起到意符或音符的作用。

如“清”

假借字也可能变成记号字。

如“其”(箕)变成了一个硬性规定的记号。

又如“我”

据此将汉字分为:

1)意符音符文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是西周以前)

2)意符音符记号文字(隶书的形成是个转折点)

思考分析下列汉字:

表意符、音符、记号、还是意符兼音符?

•明、一、二、三、东、令、长、莫、请、好、睛、日、阳

(三)语素音节文字说

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往往又代表一个语素。

例如,“人”这个字记录了rén这个音节,而这个音节代表“人”(一种高级动物)这个语素。

比较而言,英语的情况则迥然不同,英文字母代表的是音位。

例如thing(东西)这个词,th、i、ng分别代表

[θ]、[i]和[η]这三个音位,thing是三个音位拼合的词。

说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也是从它的构形单位与语言单位的对应来说的。

汉字构成以后,每个汉字并不一定都记录一个语素,例如,在“布加勒斯特”这个译音词中,五个汉字才记录一个语素。

我们教材是按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联系情况来划分类别的。

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

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者音位,而是词或语素。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

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一)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1.汉字形成过程的起讫时现有的相关资料:

古汉字资料:

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金文

与原始汉字产生有关的资料:

刻画符号

a形体简单的几何符号(以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

b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以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

◆对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

两种不同看法:

认为是文字 民族学立场

认为只能看作符号而不能看作文字 与古汉字中象具体之形的符号的比较

作者观点:

不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也不是原始文字

结论=上述几何符号不是文字,少量符号为汉字吸收,大多与汉字形成无关

◆对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

两种不同看法:

认为是文字

认为不能看作文字,而“属于图画记事性质”作者观点:

很有可能是原始文字

论证角度=生产水平与对语言的要求

结论=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

2.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

◆不会早于夏代

◆应是在夏商之际(前十七世纪)

论证:

‧不可信的文字材料:

※商代前期的零散资料

※其它几何型符号

‧可信的文字材料:

商代后期的汉字

特点1=距离完整汉字体系的形成已有相当时间

特点2=仍有原始迹象(完整汉字体系与原始文字的并存)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主要体现在形体上和结构上。

形体上的变化——主要是由繁到简

1、字体方面:

1、分为两个阶段:

古汉字阶段——商代至秦代(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隶、楷阶段——汉代至现代

2、字体方面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A、象形变为不象形,象形程度不断降低(“线条化”“笔画化”)

B、字形简化

C、字形繁化:

a、纯粹外形上的繁化 目的:

明确字形以避免混淆,如“上、下”“玉、王”

b、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方法:

增加偏旁 )

结论:

汉字形体的变化主要是简化。

繁化的现象虽然也存在,但是其影响跟简化不能相提并论。

汉字字数问题

汉字的总数不断增加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字典:

共收9353字

结构上的变化

(1)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

(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意符内部可以分为下面两种情况:

A、“形符”——形符是作为象形符号使用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

如:

古汉字“人”“日”

等,

几何形符号如果不是用作记号,而有以形表意的作用,如:

一、二、口(方)、○(圆)等字所使用

的符号,也是用他们的形象来表意的。

古汉字里的独体字,基本上都是用单个象形符号造成的表意字。

B、“义符”——有的意符不是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这种意符通常都是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旁,它们就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

如:

合体表意字“歪”由“不”和“正”二子构成,它的意思就是“不正”。

“不”和“正”在这里就是依靠它们的字义起作用的意符。

形声字的形旁一般由依靠本身字义来指示形声字字义的字充当。

在有必要区分这两种意符的时候,可以把前一种称为形符,后一种称为义符。

区别:

形符是依靠本身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义符一般由现成的文字充当

但其界限也并非总是很明确,如“林”

在汉字变得不象形之后,形符基本上就不使用了。

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古文字里,表意字绝大部分是用形符造的,形符是意符的主流。

汉字由象形到不象形的变化,破坏了绝大部分形符的表意作用,但对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起作用的义符,则无多大影响,所以,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降低,用形符造表意字的方法逐渐让位给用义符造表意字的方法了。

(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如,头、鸡、之

四、形体演变(上):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古汉字阶段——商代至秦代(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一)商代文字

1、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其次是金文,即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代金文几乎都是铸在铜器上的。

(二)商代文字形体上的特点

1、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

金文显得更为庄重,更象形。

甲骨文因为是刻写,所以改变毛笔字的笔法。

主要的方法是:

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

甲骨文还比较剧烈地简化了很多字形。

金文见不到这种简化。

学者们认为,金文应该是当时的正体,而甲骨文则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俗体字。

甲骨文和金文各

自的字形,又由于时代的早晚或用途的不同而产生差别。

早期甲骨文一般要比晚期更象形,历来统治者都轻视俗体字。

2、商代文字的排列方式

汉字自上而下的直行排列法自右而左的排列方式。

(二)西周春秋文字

研究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金文。

1、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平直化。

1)线条化:

指粗笔变细,方形、圆形的团块为线条所代替等现象,如天、古、王、火的例子。

这种方法也是甲骨文改造早期金文正体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西周中期以后又被金文正体字所使用。

2)平直化:

指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被连成一笔等现象,如隹、马、贝、自的例子。

2、美术化倾向明显

例如有些东方和南方国家的部分金文,字形特别狭长,笔画往往故作宛曲之态,如“丂、永、乍、月”

(笔画故作宛曲之态,跟笔画因象形而显得曲折是两回事。

这种作风反而会降低文字的象形程度。

主要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这段时间里,还流行过一些特殊的美术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加鸟形等文饰的鸟篆,也称鸟书。

此外还有加虫形或其他文饰的字体,鸟形或虫形等文饰的美术字体,也有人合称为鸟虫书,主要流行于楚、宋、蔡、吴、越等国。

西周春秋时代一般金文的字体,大概可以代表当时的正体。

部分写得比较草率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