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357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104一2011

备案号J1189一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2011一04一22发布

2011一1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989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工程

冬期施工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104一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原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一97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l年4月22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201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2.术语;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4,砌体工程;5.钢筋工程;6.混凝土工程;7.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9.钢结构工程;10.混凝土构件安装工程;11.越冬工程维护。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将“土方工程”与“地基与基础工程”两章合并,改名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2.增加基坑支护的冬期施工技术内容;

3.“砌筑工程”一章改名为“砌体工程”,取消原“砌筑工程”中的冻结法施工;

5.取消钢筋的负温冷拉,增加钢筋电渣压力焊冬期施工规定;

6.修订混凝土负温受冻临界强度的规定;

7.取消混凝土综合蓄热法养护判别式;

8.“屋面保温及防水工程”一章改名为“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增加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的内容;

9.“装饰工程”改名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并取消饰面工程的冬期施工内容;

10.修订原附录A“土壤保温防冻计算”;

11.修订原附录B“混凝土的热工计算”公式;

12.取消原附录C“掺防冻剂混凝土在负温下各龄期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

13.修订原附录D“用成熟度法计算混凝上早期强度”。

木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政编码:

150080。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工程冬期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能环保,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冬期施工。

1.0.3本规程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

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人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

1.0.4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方案不对有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1.0.5建筑工程冬期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负温焊接

在室外或工棚内的负温下进行钢筋的焊接连接。

2.0.2受冻临界强度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

2.0.3蓄热法

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2.0.4综合蓄热法

掺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

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2.0.5电加热法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利用电能进行加热养护的施工方法。

2.0.6电极加热法

用钢筋作电极,利用电流通过混凝土所产生的热最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施工方法。

2.0.6电热毯法

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外覆盖柔性电热毯,通电加热养护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2.0.7工频涡流法

利用安装在钢模板外侧的钢管,内穿导线,通以交流电后产生涡流电,加热钢模板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养护的施工方法。

2.0.9线圈感应加热法

利用缠绕在构件钢模板外侧的绝缘导线线圈.通以交流电后在钢模板和混凝土内的钢筋中产生电磁感应发热.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养护的施工方法。

2.0.10暖棚法

将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置于搭设的棚中,内部设置散热器、排甘、电热器或火炉等加热棚内空气,使混凝上处于正温环境下养护的施工方法。

2.0.11负温养护法

在混凝土中渗入防冻剂,使其在负温条件下能够不断硬化,在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2.0.12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负温施工法

冬期条件下,采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且掺入亚硝酸钠等外加剂配制混凝土,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的负温施工法。

2.0.13起始养护温度

混凝土浇筑结束,表面拔盖保温材料完成后的起始温度。

2.0.14热熔法

防水层施工时,采用火焰加热器加热熔化热熔型防水卷材底层的热熔胶进行粘贴的施工方法。

2.0.15冷粘法

采用胶粘剂将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进行粘结,而不需加热的施工方法。

2.0.16涂膜屋面防水

以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或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等材料,均匀涂刷一道或多道在基层表面上,经固化后形成整体防水涂膜层。

2.0.17成熟度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的乘积。

2.0.18等效龄期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温度不断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其养护的效果与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达到的效果相同时所需的时间。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3.1一般规定

3.1.1冬期施工的地基基础工程,除应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外,尚应根据需要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冻土性能指标。

3.1.2建筑场地宜在冻结前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地表积水,并应平整场地与道路。

冬期应及时清除积雪,春融期应作好排水。

3.1.3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控制坐标点、水准点及轴线定位点的埋设,应采取防止土集冻胀、融沉变位和施工振动影响的措施,并应定期复测校正。

3.1.3在冻土上进行桩基础和强夯施工时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及各种设施有影响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3.1.4靠近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地下基坑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相邻地基土遭冻的措施。

3.1.5同一建筑物基槽(坑)开挖时应同时进行,基底不得留冻土层。

基础施工中,应防止地基土被融化的雪水或冰水浸泡。

3.2土方工程

3.2.1冻土挖掘应根据冻土层的厚度和施工条件,采用机械、人工或爆破等方法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工挖掘冻土可采用锤击铁楔子劈冻土的方法分层进行;铁楔子长度应根据冻土层厚度确定,且宜在300mm~600mm之间取值;

2机械挖掘冻土可根据冻土层厚度按表3.2.1选用设备;

表3.2.1机械挖掘冻土设备选择表

冻土厚度(mm)

挖掘设备

<500

铲掘机、挖掘机

500~1000

松土机、挖掘机

1000~1500

重锤或重球

3爆破法挖掘冻土应选择具有专业爆破资质的队伍,爆破施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3.2.2在挖方上边弃置冻土时,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边缘的距离应为常温下规定的距离加上弃土堆的高度。

3.2.3挖掘完毕的基槽(坑)应采取防止基底部受冻的措施,因故未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在基槽(坑)底标高以上预留土层,并应覆盖保温材料。

3.2.4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

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场地填方,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0mm,其含量不得超过30%。

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应逐层夯实。

3.2.5冬期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方上层部位应采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方回填。

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方边坡的表层1m以内,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填筑。

3.2.6室外的基槽(坑)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0mm,含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布。

管沟底以上500mm的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3.2.7室内的基槽(坑)或管沟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夯实。

当采用人工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得超过200mm,夯实厚度宜为100mm~150rnm。

3.2.8冻结期间暂不使用的管道及其场地回填时,冻土块的含量和粒径可不受限制,但融化后应作适当处理。

3.2.9室内地面垫层下回填的土方,填料中不得含有冻土块,并应及时夯实。

填方完成后至地面施工前,应采取防冻措施。

3.2.10永久性的挖、填方和排水沟的边坡加固修整,宜在解冻后进行。

3.3地基处理

3.3.1强夯施工技术参数应根据加固要求与地质条件在场地内经试夯确定,试夯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规定进行。

3.3.2强夯施工时,不应将冻结基土或回填的冻土块夯人地基的持力层,回填土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3.2节的有关规定。

3.3.3黏性土或粉土地基的强夯,宜在被夯土层表面铺设粗颗粒材料,并应及时清除粘结于锤底的土料。

3.3.4强夯加固后的地基越冬维护,应按本规程第11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3.4桩基础

3.4.1冻土地基可采用干作业钻孔桩、挖孔灌注桩等或沉管灌注桩、预制桩等施工。

3.4.2桩基施工时。

当冻土层厚度超过500mm,冻土层宜采用钻孔机引孔,引孔直径不宜大于桩径20mm。

3.4.3钻孔机的钻头宜选用锥形钻头并镶焊合金刀片。

钻进冻土时应加大钻杆对土层的压力,并应防止摆动和偏位。

钻成的桩孔应及时覆蛊保护。

3.4.4振动沉管成孔时,应制定保证相邻桩身混凝土质量的施工顺序。

拔管时,应及时清除管壁上的水泥浆和泥土。

当成孔施工有间歇时,宜将桩管埋人桩孔中进行保温。

3.4.5灌注桩的混凝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应按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且不得低于5℃;

2地基土冻深范围内的和露出地面的桩身混凝土养护,应按本规程第6章有关规定进行;

3在冻胀性地基土上施工时,应采取防止或减小桩身与冻土之间产生切向冻胀力的防护措施。

3.4.6预制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桩表面应保持干燥与清洁;

2起吊前,钢丝绳索与桩机的夹具应采取防滑措施。

3沉桩施工应连续进行,施工完成后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于桩上进行保温;

4接桩可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焊接和防腐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9章的有关规定;

5起吊、运愉与堆放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

3.4.7桩基静荷载试验前,应将试桩周围的冻土融化或挖除。

试验期间,应对试桩周围地表土和锚桩横梁支座进行保温。

3.5基坑支护

3.5.1基坑支护冬期施工宜选用排桩和土钉墙的方法。

3.5.2采用液压高频锤法施工的型钢或钢管排桩基坑支护工程,除应考虑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