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462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docx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

(基于遗传算法求函数最大值)

指导老师:

***

学号:

S*********

姓名:

杨平

班级:

研10级1班

遗传算法

一、遗传算法的基本描述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是通过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来求解优化问题的一类自组织、自适应的人工智能技术。

它主要基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

多数遗传算法的应用是处理一个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其中每个个体表示问题的一个潜在解。

对个体存在一个评估函数来评判其对环境的适应度。

为反映适者生存的思想,算法中设计一个选择机制,使得:

适应度好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

在种群的进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遗传算子:

杂交和变异。

这些算子作用于个体对应的染色体,产生新的染色体,从而构成下一代种群中的个体。

该过程不断进行,直到找到满足精度要求的解,或者达到设定的进化代数。

显然,这样的思想适合于现实世界中的一大类问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遗传算法的每一次进化过程中的,各个体之间的操作大多可以并列进行,因此,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将遗传算法并行化,以提高计算速度。

本报告中试图得到一个并行遗传算法的框架,并考察并行化之后的一些特性。

为简单起见(本来应该考虑更复杂的问题,如TSP。

因时间有些紧张,做如TSP等复杂问题怕时间不够,做不出来,请老师原谅),考虑的具有问题是:

对给定的正整数n、n元函数f,以及定义域D,求函数f在D内的最大值。

二、串行遗传算法

1.染色体与适应度函数

对函数优化问题,一个潜在的解就是定义域D中的一个点,因此,我们只需用一个长度为n的实数数组来表示一个个体的染色体。

由于问题中要求求函数f的最大值,我们可以以个体所代表点在f函数下的值来判断该个体的好坏。

因此,我们直接用函数f作为个体的适应度函数。

2.选择机制

选择是遗传算法中最主要的机制,也是影响遗传算法性能最主要的因素。

若选择过程中适应度好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过大,会造成几个较好的可行解迅速占据种群,从而收敛于局部最优解;反之,若适应度对生存概率的影响过小,则会使算法呈现出纯粹的随机徘徊行为,算法无法收敛。

下面我们介绍在实验中所使用的选择机制。

我们定义为当前种群内所有个体的集合,为中所有个体的一个固定排列。

若为某一个体,表示该个体的适应度,则种群的适应度定义为:

对任意个体,的相对适应度定义为。

相对适应度反映了个体的适应度在整个适应度总和中所占的比例。

个体适应度越高,被选中的概率越高。

累积适应度定义为:

进行选择之前,先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实数,若满足,则第k+1个个体被选中。

循环以上过程,即得到生成下一代种群的母体。

具体实现见如下函数:

voidpop_select(void)

{

intmem,i,j,k;

doublesum=0;

doublep;

/*计算种群适应度之和*/

for(mem=0;mem

/*按照累积适应度概率选取母体种群*/

for(i=0;i

p=rand()%1000/1000.0;

if(p

newpopulation[i]=population[0];

else{

for(j=0;j

if(p>=population[j].cfitness&&

p

newpopulation[i]=population[j+1];

}

}

/*计算种群的总适应度*/

for(i=0;i

population[i]=newpopulation[i];

}

sum+=(population[mem].fitness-lower_fitness);

}

/*计算相对适应度*/

for(mem=0;mem

population[mem].rfitness=(population[mem].fitness-lower_fitness)/sum;

}

population[0].cfitness=population[0].rfitness;

/*计算累积适应度*/

for(mem=1;mem

population[mem].cfitness=population[mem-1].cfitness+

population[mem].rfitness;

}

3.杂交算子

杂交算子的流程一般如下:

(1)按杂交概率选择一对参与进化的个体;

(2)随机确定一个截断点;

(3)将两个个体的染色体从截断点处截断,并交换,从而得到新的染色体。

具体算法见如下函数:

voidcrossover(void)

{

inti,j,k,m,point;

intfirst=0;

doublex;

for(k=0;k

x=rand()%1000/1000.0;//产生随机交叉概率

if(x

{

first++;

if(first%2==0){

if(NVARS==2)point=1;//得到一个交叉点

elsepoint=(rand()%(NVARS-1))+1;

for(j=0;j

//交叉运算,两个个体的交叉点前的基因进行交换

swap(&population[m].gene[j],&population[k].gene[j]);

}

elsem=k;

}

}

}

4.变异算子

在遗传算法中使用变异算子有两个目的:

改善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

维持群体的多样性,防止出现早熟现象。

变异操作的实现相当简单,只需遍历各染色体的各个单元,按某一变异概率将该单元变成一个随机的合法值。

其执行过程是:

(1)对个体的每一个基因组,依变异概率Pm指定为变异点。

(2)对每一个指定的变异点,对其基因取非或者用其他等位基因值来代替,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个体。

实现代码如下:

voidmutate(void)

{

inti,j;

doublelbound,hbound;

doublep;//定义p为随机变异概率

for(i=0;i

for(j=0;j

p=rand()%1000/1000.0;

if(p

population[i].gene[j]=randval(lower[j],upper[j]);}

}

}

串行遗传算法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在每一次进化过程中,总是找出种群中的最优解与最差解,并将最优解保存,将本次最差解用上次保存的最优解替换,这样保证了各次进化的最优解的适应度不会降低,从而增快收敛的速度。

图1串行遗传算法基本流程

 

三、算法设计

分析图1中的串行算法,容易看出,在选择函数中,计算相对适应度需要用到全局种群的适应度之和,计算个体xk+1的累积适应度依赖于xk的累积适应度,如果在并行算法中要原封不动地模拟串行算法的运算,这些数据依赖关系都将产生通讯。

更为不幸的是,选择后的个体需在各进程中作大量数据迁移。

杂交算子中,一次杂交需要用到母体中的两个个体,若在这两个个体分配在不同进程,则需要进行一次通讯。

此后的变异和评估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并行,并且完全不需要任何通讯。

但最后一步求最优个体和最差个体需要对各进程进行归约。

由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完全地模拟串行情形将使算法变得相当低效。

幸运地是,遗传算法本身是一个概率算法,我们完全可以对串行算法作些必要的改变。

如图2所示,我们将整个种群分成p个子种群,每一子种群由一个单一的进程负责。

各进程独立地完成串行遗传算法的整个过程,唯一不同的是选择函数。

各进程作选择操作时,首先计算各子种群内的局部累积适应度,然后根据局部累积适应度选择若干(本算法实现中使用的是常数3,也可以设为子种群大小的一个函数)个体按一固定规则轮流发送到其他进程;同时,按照该规则相应地从其他进程获取若干用来进行交流的个体。

获取到个体后,先将其暂存;然后按串行算法中的选择机制从原子种群中选择进行进化的母体;最后再用之前暂存的个体完成进程间的种群交流。

对每一个待交流的个体,具体策略如下:

(1)随机地从本地的待进化母体种群内抽取与之进行交流的母体;

(2)比较本地个体与传送过来的待交流个体,选取适应度高者作为最终母体。

各进程在每一次进化过程中,均分别保留各自的局部最优解,用来在下一次进化中替换局部最差的个体。

各进程均完成所预定的进化迭代后,最后对各进程的局部最优解进行归约,从而得到整个算法的全局最优解。

算法的主要流程详见图2。

图2并行遗传算法基本流程

 

四、算法实现

该算法实现的最关键部分为选择中的种群交流,该功能有如下函数实现

voidpop_select(void)

{

MPI_Statusstatus;

MPI_Requesthandle;

intmem,i,j,k;

doublesum=0;

doublep;

staticstructgenotypeex_member[EX_NUM];

/*计算子种群的总适应度*/

for(mem=0;mem

sum+=(population[mem].fitness-lower_fitness);

}

/*计算各个体相应适应度*/

for(mem=0;mem

population[mem].rfitness=(population[mem].fitness-lower_fitness)/sum;

}

population[0].cfitness=population[0].rfitness;

/*计算各个体累积适应度*/

for(mem=1;mem

population[mem].cfitness=population[mem-1].cfitness+population[mem].rfitness;

}

/*按照累积适应度概率选取种群交流个体,并发送和接收*/

for(i=1;i<=EX_NUM;i++){

p=rand()%1000/1000.0;

if(p

MPI_Isend(&population[0],sizeof(structgenotype)/sizeof(char),

MPI_CHAR,(pid+i*generation)%pnu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