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老金厂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走进课堂,近年来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但在研究的视角上,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倾向于从“预防自杀”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看生命教育,而且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把生命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来实施研究的比较多,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较少;绝大部分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会节省较多时间,而要单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则要另调整课程时间安排,会比较浪费时间;从现实来看,生命教育体验和课堂教学渗透研究中仍然存在“结合模式单一,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不能有效渗透常规教学,与课程融合度不高”等问题。
科学教学与生命体验的融合有效性不高,未能明显地凸显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体生命的升华。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结合当前的教改现状,申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开展相应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要尊重学生生命的教育思想,叶澜教授提出的“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的著名论断而在教育界广为流传。
生命教育理论是一个没有定论且正在滥觞中的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理论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论。
从本质上说,生命教育理论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
2、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理解和尊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新课程关注生命个体,营造自由发展空间。
它要求师生角色的转变、注重个体的存在。
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向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学习方式的改变,展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注重强调学生的参与。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新课改要求课堂注重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新课程渗透了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育。
学习过程是学生成功激情的体验,传统教学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在获得答案过程中情感体验却漠不关心。
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改变用同一目标要求全班同学,改变用可量化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激扬学生的生命。
2、从生命的高度看,可以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气息、智慧与激情并存的教学课堂,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堂。
3、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执着追求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4、最有效地实现教育提升人的根本目的。
总之,通过研究,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理性剖析,从而以更为客观、理性的眼光来组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最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人文素养,拓展教师的教学理性积淀;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撬开学生生命前行的杠杆,使全体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自信与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执着追求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西方国家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早,从小学一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我国的生命教育由于起步晚,上海市教委虽然对生命教育颁布了大纲,但缺乏可操作的内容、目标和方法。
它介于课程与活动之间,对课程建设来说是个空白,因此有必要对生命教育的资源和内容进行开发。
综观国内外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德育层面的内容研究比较多,而将它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比较少。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激扬生命的策略。
2、课堂教学中通过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次来渗透生命教育激扬生命的目标。
3、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对课堂教学的解释是:
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表,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以上概念,确立研究内容分以下几点:
1、学习生命教育理论,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与生命教育进行整合。
同时注意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原则;适切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原则;注重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的原则;注重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注重拓展信息渠道的原则;注重认知、情感、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然生命的研究
在科学、体育与卫生等显性课程中增强生命的意识,挖掘显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以体现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生命的研究
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开发学生的社会生命,为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打下根基。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精神生命的研究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更要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使他们做高尚的人,超越前面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两个层次,体现生命的价值。
5、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生命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核心的理念。
我们不能仅仅把生命教育视为一门学科课程,而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引领整个课程改革的有力引擎,在实践中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种途径来把握和深入,并把生命教育由环境的改造变成一种理念的转变。
六、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首先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然后以学校科研室为牵头,以现有的学科教材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目前的教育教学任务为驱动,以已做出一定成绩的有经验的优秀试验教师为根本,边实践边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启发灵感,并由一线教师自己设计开发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科基本课型,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学习生命教育理论和课改精神,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
2、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现课堂教学的需求为驱动,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探索、调查研究、作品分析、个案研究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究研活动,通过具体的实际的活动,逐步提高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课题的阶段性计划和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2、3——2012、10)
(1)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2)查阅国内外相关同类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
(3)总体课题实验框架构想,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编写“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11~2013、12)
(1)课题组成员学习生命教育课堂的相关资料,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搜集汇编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
(2)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分析总结课堂教学效果。
(3)调查、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带给学生、教师的影响。
(4)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工作
3、课题总结(2014、1~2014、3)
(1)整理研究资料,教师们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关案例。
(2)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具体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生命观和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为课题下一步开展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课题小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生命所持的态度、存在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及现实中中学生自我保护和抗挫折的能力。
我们采用问卷和和个别交流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生命观。
在调查中,我们主要从心理健康、受挫能力、人身安全、自救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生命观进行检测。
从调查结果看,有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对待人生或学习上的困难,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加以注意和给予疏导,避免产生弃学、逃学甚至轻生的极端案例。
学生的安全意识差,自护、自救知识严重缺乏,对生命健康也有缺失的地方,陷入困境时会自暴自弃。
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二)梳理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
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通过阅读文章领悟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如美术《力量与生命》、语文《生命生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胖乎乎的小手》、《网上呼救》、《赤壁赋》等课文,都是极好的素材,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应该有梦想为民族、社会、国家作出贡献,这是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
2、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
如《触摸春天》、《她是我的朋友》、《小鹿的玫瑰花》、《青山处处埋忠骨》、《最后一片叶子》、《酸的和甜的》、《我的母亲》、《草原》、《过去的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命存在之趣,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
如《山中访友》、《植物妈妈有办法》、《鸟的天堂》、《燕子专列》、《黄山奇石》等作品。
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怀人类的生命,还要关怀其他物种的生命,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三)实施方式
1、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的灿烂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
阅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深深渗透进入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
(1)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推荐学生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悟生命的灿烂。
当学生高声朗读《赤壁赋》的时候,“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思想已然铭记于心灵深处;当学生诵读《燕子专列》的时候,他们了解到人类在关照自己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善待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当学生读《网上呼救》的时候,他们在思考:
关爱生命不仅是关爱自己的生命,更应该表现为关爱他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人的生命。
(2)适时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如学生在阅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命生命》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作者选取了飞蛾求生、瓜苗从砖缝中长出、“我”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三件寻常小事,从动物、植物、人类自身这三个角度,谈对生命的认识,并从中感悟到:
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在课堂小结中诠释生命的意义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画龙点睛之处,教师如能用最精炼、最优美的语言点出文中展现的艺术魅力与人性光芒,往往更能使学生理解美文的精髓,又能恰如其分地诠释生命的意义。
如在《珍爱生命》班会中,班主任作了这样的课堂小结:
“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一次小小的意外就可能吹破生命那张薄弱的纸,一点点烛光可能很微弱,寒风、冷雨会将它随时浇熄,但如果我们将它捧在手心,细心呵护,那一点微弱的烛光就可能照亮整个世界。
”富有哲理的语言,如一泓清澈的泉水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沉浸在生命意义的遐想中。
3、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引入生命教育的素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可贵与可敬。
(1)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作有关“生命”的题材作文
中小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太深刻,学生作文题材普遍狭窄,而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
把有关生命问题的题材引到作文教学中,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作文题材,又能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一举两得。
如可撰写《______我想对你说》这类题目的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让学生把写作当作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减压”活动。
教师还可从中发现学生的种种细微心理,对学生的心结及时化解。
另外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要给予鼓励欣赏,让学生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3)在作文讲评和批改中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作文讲评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反馈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中有关生命教育意义的语言与素材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讲评和批改中真诚的与学生交流意见,真正的解析出学生想在作文中表达出的情感。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把生命教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
4、学科课程渗透生命教育内容。
学科教育是中学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鼓励各学科的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挖掘可利用因素,找准结合点,渗透生命教育。
如生物学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各种形式的生命,体育学科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健身意识学会运动技能;语文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等等。
一名历史教师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就曾经依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一知识点,结合相关图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死亡、善待生命、珍惜和平,而学生也被巨大的伤亡数字和残酷的战争画面所感染。
5、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多渠道、多方位创设生命学习环境,营造生命学习氛围。
如主题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个个灵动集体的精神面貌,彰显生命的活力。
如主题班会活动,以“珍爱生命,快乐成长”、 “成长没烦恼”等为主题,真正使班会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宣泄情感、感悟生命的舞台,点燃学生们生命的激情。
如我班组织的一次“健康生命,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精心组织,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活着是多么幸福,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也提高了生命意识。
如主题演讲,学生们在倾听善待生命的感人故事时,也震撼了一颗颗纯真之心,提升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取向。
如主题征文,在教师节开展“老师你辛苦了”的征文,在母亲节开展“感恩母亲”征文,通过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生命。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成效
(一)主要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科研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篇研究论文(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
论文《护花使者的变化》在《教育科研动态》上发表。
(二)课题研究的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年来,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探索、讨论学习,对生命教材的敏感性增强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更强,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使生命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融入课堂”。
教师的责任心增强,教学理念发生转变,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式的朋友关系,赢得了学生更多的爱戴。
同时也激励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激情,不断总结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斐然,一篇篇关于生命教育的优质论文从全校教师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课题组的优秀论文集。
2、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转变了学习方式
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
学生的精神自由,个性得到飞扬,充满信心和快乐,更乐于主动学习并参与学校的活动,提升了生活质量。
3、构建了温馨课堂和阳光班级
课堂教学充满了师生平等、生生友爱的教育氛围,教师课堂教育行为更加规范得当,学生获得自信,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温馨平等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计划性还不够强,对一些活动没能及时做小结,还有部分资料整理不及时。
在今后的工作中,课题组成员将继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巩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下去,让生命教育成为每位教师工作的思想,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爱生活、爱生命,并自觉追寻生命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