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3344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docx

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口腔综合参考大纲

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口腔综合参考大纲

概述

一、口腔综合考试科目包括:

口腔解剖生理、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

二、考试比例:

口腔解剖生理20%、口腔内科学30%、口腔修复学20%、口腔外科学20%和口腔正畸学1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占20%,60分,每题10分,6道题,其中口腔解剖生理1道、口腔内科学1道、口腔颌面外科学2道、口腔修复学2道)

简答题(占30%,90分,每题15分,6道题,其中口腔正畸学2道、口腔内科学2道、口腔颌面外科学1道、口腔修复学1道)

论述题(占50%,150分,每题25分,6道题,其中口腔解剖生理2道、口腔内科学2道、口腔颌面外科学1道、口腔修复学1道)

总分300分。

四、考试时间:

3小时。

五、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正畸学》等。

口腔解剖生理

一、考查目标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牙、牙合、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诸部位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口腔功能等,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阐述,因为它是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的必要基础。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的演化

掌握牙的演化规律。

了解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了解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二、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与功能

掌握牙的分类。

掌握牙的外部观察,熟悉牙的内部观察。

熟悉牙的功能。

一、牙的分类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

乳牙、恒牙

二、牙的功能

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三、牙的组成

牙的外部形态和剖面形态。

外部观察

牙冠(解剖牙冠、临床牙冠),牙根(解剖牙冠、临床牙冠),牙颈。

剖面观察

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第三节、临床牙位记录法

掌握部位记录法,了解其它记录方法。

部位记录法,palmer记录系统,通用编号系统,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第四节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

掌握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

一、乳牙的萌出

二、恒牙的萌出及乳恒牙的更替

第五节牙体解剖常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掌握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的概念

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应用术语:

中线、牙体长轴、接触区、外形高点、线角和点角、牙体三等分

牙冠各面的名称:

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牙合面和切嵴

二、牙冠的表面解剖标志

牙冠的突起部分:

牙尖、切缘结节、舌面隆突、嵴

牙冠的凹陷部分:

沟、点隙、窝

斜面

生长叶

第六节恒牙外形

掌握恒牙的外形特点,了解牙体形态的应用解剖

一、切牙组

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切牙,下颌侧切牙,上、下颌切牙的区别。

二、尖牙组

上颌尖牙,下颌尖牙,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三、前磨牙组

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四、磨牙组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的区别,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的区别,下颌磨牙与上颌磨牙的区别。

五、各组恒牙外形的应用解剖

第七节、乳牙外形

掌握乳牙的共同的外形特点。

熟悉各个乳牙的解剖特点。

了解乳牙牙体形态的应用解剖。

一、乳牙的特点

二、乳切牙组

三、乳尖牙组,

四、乳磨牙组,

五、乳牙应用解剖。

第八节、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掌握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二)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第九节牙髓腔解剖

掌握牙髓腔各部的名称的概念,掌握恒牙髓腔形态。

熟悉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性变化,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乳恒牙的髓腔形态。

一、髓腔各部名称

髓室:

髓室顶、髓室壁、髓角、根管口

根管系统:

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副根管

二、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三、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

四、恒牙髓腔形态

切牙、尖牙、上颌前磨牙、下颌前磨牙、上颌磨牙、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恒牙髓腔应用解剖。

五、乳牙髓腔形态

乳牙髓腔形态特点及其应用解剖

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

第一节牙列

掌握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掌握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熟悉牙列的分类,牙列的大小。

一、牙列的分类

按照构成牙的类别分类:

恒牙列、乳牙列和混合牙列

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类:

方圆型、尖圆形和椭圆型

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类:

正常牙列和异常牙列

二、牙列的大小

牙列长度与宽度,Terra牙列指数。

三、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近远中向倾斜,唇(颊)舌向倾斜,垂直向关系。

四、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纵、横牙合曲线

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与定义,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掌握牙合的建立。

熟悉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一、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与定义

二、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近远中向关系,唇(颊)舌向关系,垂直向关系,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异常牙尖交错牙合。

三、牙合的建立

建牙合的动力平衡,不同发育阶段牙合特征。

四、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鼻翼耳屏线、眶耳平面、Balkwill角、Bonwill角、Monson球面的概念。

第四章颌面部骨

掌握上、下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了解颌面部骨的解剖外形

第一节上颌骨

掌握上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外形特点:

上颌体,四突

二、结构特点:

牙槽突,上颌窦,支柱及支架结构

三、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临床应用解剖,增龄性变化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二节下颌骨

掌握下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一、外形特点:

下颌体,下颌支

二、内部主要结构特点:

下颌管,牙力轨道与肌力轨道

三、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临床应用解剖,增龄性变化

五、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三节鼻骨

第四节颧骨

第五节腭骨

第六节蝶骨

第七节颞骨

第八节舌骨

第五章颞下颌关节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其作用,掌握颞下颌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一、颞骨关节面:

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结节

二、髁突:

三、关节盘:

关节盘的形态,周边附着关系及关节腔

四、关节囊

五、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

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

六、盘锤韧带

七、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关系

第二节颞下颌关节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

第三节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一、单纯转动运动

二、单纯滑动运动

四、滑动兼转动运动

五、开闭口运动中关节结构关系的变化

第四节颞下颌关节负重与改建

第六章口腔面颈部肌

掌握咀嚼肌的起止点及生理功能,了解其他面颈部肌的生理功能。

了解口颌系统肌链的构成体系和临床意义

第一节表情肌

第二节舌、咽、腭、喉部肌

第三节咀嚼肌:

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舌骨上肌群

第四节颈部肌

第五节口颌系统肌链:

构成体系,临床意义。

第七章口腔颌面颈部神经

1、掌握上颌骨、下颌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分支支配范围及临床意义。

2、掌握面神经颅外段的分支,支配范围。

3、熟悉舌下神经的末梢分支、支配范围。

4、了解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与脑神经核的联系,半月神经节的位置及眼神经的支配范围。

第一节、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的分支分布

1、眼神经(ophthalmicnerve):

特点及分布范围。

2、上颌神经(maxillarynerve):

分支及分布范围。

3、下颌神经(mandibularnerve):

分支及分布范围。

4、上、下颌神经在口腔内的分布。

第二节、面神经(facialnerve)

1、面神经管内段的分支。

2、颅外段的分支分布范围:

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第三节、其他脑神经、

第四节、颈部脊神经

第五节、颈部内脏运动神经

第八章面颈部血管

1、掌握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名称,行程及分布。

2、掌握面前静脉,面后静脉,面总静脉,翼静脉丛,颈内,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属支。

3、熟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在颈部的行程,主要毗邻关系。

熟悉颈内、外动脉的区别点。

4、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第一节、动脉

一、颈总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

二、颈外动脉(externalcarotidartery)

1、主要分支:

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舌动脉(1ingualartery),颌外动脉(externalmaxillaryartery),颌内动脉(internalmaxillaryartery),颞浅动脉(superficialtemporalartey)。

2、行程。

三、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第二节、静脉

一、口腔颌面部浅静脉:

面前静脉(anteriorfacialvein),颞浅静脉(superficialtemporalvein)

二、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翼丛(pterygoidplexus),颌内静脉(internalmaxillaryvein),面后静脉(posteriorfacialvein),面总静脉(commonfacialvein)。

三、颈部浅静脉

四、颈部深静脉

五、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第九章头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掌握头颈部淋巴结的位置,大小,质地,边界和淋巴传导。

第一节头面部淋巴结

第二节颈部淋巴结

第三节颈淋巴干及淋巴传导

第四节颈深淋巴结的划分及头颈部淋巴结的传统分组

第十章唾液腺与唾液

掌握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熟悉唾液腺分泌物的性质分类。

掌握唾液腺神经支配、淋巴回流。

掌握唾液的成分,了解唾液的测定方法。

第一节、腮腺(parotidgland)

1、位置、形态和毗邻。

2、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第二节、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gland)

1、位置、形态和毗邻。

2、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第三节、舌下腺(sublingualgland)

1、位置、形态和毗邻。

2、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第四节、小唾液腺

第五节、唾液的分泌和功能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份

二、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三、唾液的作用

四、唾液流率的测定

第十一章面颈部局部应用解剖

第一节面部局部解剖

1、掌握颌面部表面标志及软组织特点;了解颌面部分区。

2、掌握腮腺嚼肌区的境界,层次;熟悉腮腺内主要血管神经的排列,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了解腮腺深叶的毗邻。

3、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及内容。

4、熟悉各间隙的境界;了解各间隙间的关系及交通。

一、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二、颌面部软组织特点。

三、腮腺咬肌区:

1、境界;

2、内容:

腮腺鞘的特点,腮腺表面神经血管的排列。

四、面侧深区:

1、境界:

2、内容。

五、蜂窝组织间隙:

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颌间隙,颞下

间隙,颞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

1、境界;

2、交通。

第二节颈部局部应用解剖

1、掌握颈部的境界分区;熟悉颈部的体表标志;了解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

2、掌握颈部筋膜的分层;熟悉各层筋膜覆盖的结构;了解筋膜间隙及其连通。

3、掌握颌下区的境界及内容;熟悉颌下区中各结构的相互关系。

4、掌握气管切开的注意点;熟悉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内容。

一、颈部结构

1、分区;·

2、体表标志。

二、颈筋膜

1、分层:

名称及覆盖的内容。

2、筋膜间隙。

三、颌下区

1、境界;

2、内容;

3、舌神经,颌下腺导管及舌下神经的关系。

四、气管颈段

1、层次;

2、气管切开的注意点。

五、颈动脉三角

1、境界;

2、内容。

第三节、颅部局部解剖

了解颅底各孔、裂、管内穿行的重要神经、血管。

一、颅顶:

额、顶、枕区及颞区

二、颅底:

颅底内面、颅底外面

第十二章口腔局部解剖及其生理功能

熟悉口腔局部解剖的表面解剖标志、区域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口腔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唇、颊、舌、腭、咽、喉的局部解剖

一、表面解剖标志

二、区域解剖特点

第二节、口腔生理功能

一、吮吸

二、吞咽

三、呕吐

四、言语

五、表情

六、呼吸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重要的解剖结构与外科手术

二、解剖形态异常

三、功能异常

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掌握口腔解剖常用的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第一节、概述:

常用的三维平面、解剖基线

第二节、口腔颌面颈部横断面解剖

第三节、口腔颌面颈部冠状断面解剖

第四节、口腔颌面颈部矢状断面解剖

第十四章颌位与下颌运动

掌握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掌握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熟悉下颌在前伸、后退以及侧向移动状态下的咬合接触特征,熟悉正常牙合的概念。

第一节牙尖交错位

定义,正常的标志,特点,正常的意义。

第二节后退接触位

定义,形成机制,意义,获取后退接触位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下颌姿势位

定义,特点,垂直距离与牙合间隙,形成机制。

第四节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

第五节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

前伸牙合颌位、侧牙合颌位、平衡牙合、单侧平衡牙合、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的概念

第六节下颌运动

掌握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掌握下颌运动的范围。

了解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

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传出路径,下颌的反射活动。

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

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的范围。

第七节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机械描记法

四、电子仪器记录法:

切点描记,髁突运动描记

第十五章咀嚼

掌握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掌握咀嚼周期的特点,掌握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咀嚼效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掌握磨耗及磨损的概念,掌握磨耗的生理意义,掌握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熟悉咀嚼运动的类型,熟悉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熟悉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了解咀嚼的神经控制,了解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第一节、咀嚼的发育和神经控制:

咀嚼的发动,周期性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

第二节、咀嚼运动:

过程、周期、类型。

第三节、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与肌肉活动

第四节、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磨耗:

磨损、磨耗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舌、唇、颊和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

第六节、咀嚼的作用和影响

第十六章口腔感觉

掌握口腔感觉的产生机理和调控机制。

第一节、口腔颌面部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

第二节、口腔颌面部痛觉

第三节、口腔黏膜温度觉

第四节、口腔黏膜触觉和压觉

第五节、牙周本体觉

第六节、味觉

四、教材

口腔解剖生理学,王美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12年,

五、主要参考资料

BrandandIsselhard,AnatomyofOrofacialStructures,

JeffreyP.Okeson,Managementof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andOcclusion

MajorM.AshandSigurdRamfjord,Occlusion

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粘膜病学三门教材。

牙体牙髓病学

一、考试目的

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根尖周组织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学科,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临床专业课程。

主要考核学生对牙体疾病和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牙体、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机制和防治方法。

二、考核内容:

(下划双线表示重点考核内容,下划单线表示一般考核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

(一)大课讲授部分

牙体牙髓病学绪论

牙体牙髓病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简史。

第一篇龋病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龋病的概念

龋病的定义;龋病的特征*;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龋病的历史,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龋病流行病学

龋病流行病学的评价方法;龋病的好发部位;目前龋病的流行情况,龋病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牙菌斑

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不同牙面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细菌的附着和聚积;菌斑微生物学,微生物致龋的证据*,三大主要的致龋微生物菌属*;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第二节饮食因素

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了解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物质与龋病的关系。

第三节宿主

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唾液的基本组成,了解唾液的几种主要蛋白质的功能;唾液与龋病的关系*;龋病与免疫的关系。

第四节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

了解龋病与年龄、种族、性别和遗传的关系。

第五节病因学说

内源性理论、外源性学说、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鳌合学说,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第三章龋病临床特征和诊断

第一节龋病的临床病理过程

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了解脱矿和再矿化。

第二节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龋病的好发部位及其规律,好发牙,好发牙面,牙面好发部位;龋病的临床分类;龋病的检查方法,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早期龋的检查方法;浅、中、深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

第三节龋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诊断标准。

第四章龋病治疗

第一节非手术治疗

龋病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了解药物治疗、再矿化治疗和窝沟封闭的定义、适应证、方法和机制。

第二节牙体修复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釉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骨质;牙周组织。

第三节牙体修复与材料选择的原则

牙体修复原则*,充填材料选择的原则。

第四节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窝洞的分类;窝洞的命名;窝洞的结构。

第五节深龋的治疗

了解双层垫底充填,安抚治疗,间接盖髓术的定义、适应证、方法;深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第六节根面龋的治疗

根面龋的临床特点;根面龋的治疗原则。

第五章银汞合金充填

第一节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组织;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注意患者全身状况。

第二节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预备洞形;无痛制洞法;术区隔离;窝洞消毒;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

第三节银汞合金充填术

银汞合金充填术的适应证;窝洞预备的要求;各类银汞合金充填窝洞的预备要点;银汞合金的调制;银汞合金充填;汞污染及预防。

第四节龋病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意外穿髓;充填后疼痛;充填体折断、脱落;牙齿折裂;继发龋。

第六章牙体缺损的粘结修复

第一节牙体粘结技术原理

概述;釉质粘结;牙本质粘结。

第二节牙色修复材料

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体;复合体。

第三节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概述;准备过程;牙体预备与牙髓保护;成形片的放置;粘结;复合树脂的充填;复合树脂的固化;修复体的修形和抛光。

第四节前牙复合树脂直接修复

概述;III类洞直接修复的临床技术;IV类洞直接修复的临床技术;V类洞直接修复的临床技术。

第五节后牙复合树脂直接修复

概述;I类洞直接修复的临床技术;II类洞直接修复的临床技术;II类洞玻璃离子体加复合树脂三明治修复技术;后牙直接修复失败的原因。

第七章牙发育异常和着色牙

第一节牙发育异常和结构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了解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先天性梅毒牙。

第二节着色牙

氟牙症、四环素牙和着色牙。

第三节牙形态异常

畸形中央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了解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牙内陷,釉珠。

第四节牙数目异常

额外牙和先天性缺额牙。

第五节牙萌出异常

早萌和迟萌

第八章牙外伤

牙震荡、牙脱位、牙折。

第九章牙慢性损伤

牙隐裂、楔状缺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了解磨损、磨牙症、酸蚀症和牙根纵裂*。

第十章牙本质过敏症

了解流体动力学说,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十一章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治疗

牙本质敏感症;氟牙症;四环素牙;无髓牙。

第十二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第一节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了解牙髓组织肉眼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点及结构特点,重点是成牙本质细胞*。

第二节牙髓的功能

形成功能:

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营养功能:

牙髓组织中血循环特点;感觉功能:

神经纤维种类,感觉特点及神经分布特点,闸门控制学说*;防御功能:

疼痛反应,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免疫炎症反应

第三节牙髓增龄性变化

体积变化、结构变化、功能变化

第四节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特点(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及临床意义。

第十三章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微生物因素

致病菌:

了解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中对细菌作用的认识过程及不同类型疾病中细菌感染的特点。

感染途径*:

牙本质小管,牙髓直接暴露,牙周途径,血源感染;逆行性感染和逆行性牙髓炎的概念*。

致病机制:

致病的主要物质及作用机制。

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了解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在牙髓和根尖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物理因素

创伤、温度、电流、激光。

第三节化学因素

充填材料、酸蚀剂及粘接剂、消毒药物

第十四章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方法

第一节病史采集

主诉:

主诉应记录的内容。

现病史:

现病史应记录的内容,主诉疼痛的问诊内容*。

系统病史:

患者的患病史、用药史和出血史等几个方面。

第二节临床检查方法

视诊:

口外视诊和口内视诊观察的内容。

扪诊:

扪诊的内容;探诊:

探诊主要应用于龋洞、牙髓腔和牙周的检查;叩诊:

包括垂直叩诊和水平叩诊,了解叩诊时的注意事项;牙髓温度测试:

牙髓活力温度测试包括冷诊法和热诊法,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牙髓电测试:

牙髓电测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引起误诊的原因和禁忌症*;咬诊;染色法;透照法;选择性麻醉;实验性备洞;X线检查:

了解X线检查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十五章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一节分类

组织病理学分类、临床分类*、转归

第二节牙髓病的临床诊断程序

第三节各型牙髓病的临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