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考博复习.docx
《体育大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考博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大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考博复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大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考博复习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
1、动机(motivation):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
1始发作用。
2指向或选择作用。
3强化作用。
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
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1)动机与需要:
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
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
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
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
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
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
1/30
生物性(biological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motivation);
(2)根据兴趣的特点:
直接动机(direct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motivation);
(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motive);
(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motivation)
(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
xxxx效应:
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
这种效应以后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effect)。
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autonomy):
是指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或承担责任。
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
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
1有强有利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2运动员体验到最初的成功;(由外部奖励觉知自己的能力在提高)3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奖励,而对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
7、自主性(autonomy):
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8、控制性:
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的行为
2/30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hierarchyofneedstheory)
(1)基本思想:
1人类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按发生先后可分为五个等级: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need),安全的需要(safetyneed),爱与归属的需要(belongingnessandloveneed),尊重的需要(selfesteem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
人的基本动机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潜力。
自我实现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社会做出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贡献,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显然在竞技体育中提倡自我实现精神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2各层需要依序升级。
当下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上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的驱动。
3五种需要有高低级之分。
其中生理的、安全的、交际的需要是低级的需要,可以通过改善外部条件来加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是从内部得到满足的。
4大多数需要层次是按序列上升的。
(2)意义与作用
1该理论对需要的分类较为系统,具体。
尽管目前仍有争议,在体育运动心理学中,了解运动员的各种需要是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的必要前提。
2该理论忽视大多数人需要的主观能动性,忽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在解释一些现象时遇到困难。
3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其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的一部分。
强调个人发展,忽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10、认知评价论(cognitiveevaluationtheory)
(1)认为内部动机是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能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像奖金、奖品等外部奖励由于其携带的控制性功能很强,往往会对内部动机产生破坏性影响,如果一项
3/30活动可提高人的能力感并满足人的自我决策需要,这一活动就因其携带的信息性功能十分突出而加强内部动机。
(2)每一事件均具有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
事件的控制功能与人们的自我决策经验有关,事件的信息功能给人们提供有关能力方面的信息。
加强内部动机的事件称为信息性事件(informationalevent),加强外部动机的事件称为控制性事件(controllingevent)。
(3)对内部动机产生影响的事件:
1事件的控制性功能:
像奖金、奖品等外部奖励均会对内部动机产生破坏性影响,由于这些外部促动因素被广泛的用来控制人,因此人们对这些事件的控制性方面体验的很深刻,人们感到他们的自我决策权是极其有限的。
2外部因果性和内部因果性:
如果某一事件加强了一个人进行自我决策的感受和知觉,主观上的因果关系控制点就更偏向于内部,内部动机也会提高。
3事件的信息性功能:
认知评价论认为,如果某一事件的信息性很突出,内部动机就将随人们对能力的感受和知觉而变化,能力感的提高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加强,而能力感的下降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减弱。
4信息性功能和控制性功能:
积极反馈可以加强内部动机,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可将它体验为控制性的。
5个人差异:
内部动机定向者,外部动机定向者。
6竞赛中的信息性和控制性问题。
4/30
11、社会认知论:
将情感、期望、价值观相结合,以对动机行为做出全面的解释。
这一理论强调,目标倾向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
指向体育活动本身的任务定向可以激发对任务的直接兴趣,而指向将自己同他人进行能力比较的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
(1)社会认知论分为三个学派:
自定效能论、主观能力论、动机目标论。
(2)自定效能越高,努力程度越高,运动成绩越好。
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高。
如鼓励性暗示。
12、动员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a)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
是有效激发动机的关键。
(一)追求乐趣的需要:
使运动员的能力适合练习的难度;使训练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让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在练习中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分派任务;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中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归属的需要;
(三)展示才能与自我价值的需要:
保护运动员的自我价值感。
b)正确运用强化手段:
出现可接受行为,或给奖励或撤除消极刺激的过程。
分为积极强化(给奖励)和消极强化(撤除消极刺激)。
运用原则:
5/30
明确规定应获奖的行为和奖励标准;最好对达到标准的良好表现进行没规律的强化;鼓励运动员的相互强化;鼓励不能过量,不能让运动员感到教练员企图控制他们的行为;使运动员懂得,奖励不是最终目的。
c)了解运动员的特点是激发动机的直接方法;激励动机的直接方法:
依从方法、认同方法、内化方法。
d)设置正确的目标;
e)经常改变教学与训练环境,以间接激发动机;
f)保持训练和比赛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内部动机;
g)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培养运动员的责任心;注意:
根据运动员能力和水平,有选择的给予自主权;不要急于求成;教练员要有移情心。
h)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章训练与竞赛中的归因问题
一、归因:
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是人们如何解释训练水平提高的快慢以及比赛的成功与关键。
二、海德归因:
认为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有效地控制环境,关键问题在于对他人的行为或事件做出原因分析。
(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
三、xx的归因理论:
追求成功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强,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避免失败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够。
6/30
稳定性内在的外在的
稳定能力工作难度
不稳定努力运气
四、控制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相信某些因素控制着自己的生活,这些因素便是他们的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是指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事件看作是自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外部控制点指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事件看作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一方面要注意将注意力放在控制和把握那些可控因素上,另一方面要能够有效地对付那些不可控因素。
五、运动水平越高,运动成绩越好,运动员越倾向于内控;一般来说,内控倾向的人能更好的适应生活,参与竞争。
六、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可以从5个不同的方面归因:
内外向、可控性、稳定性、意向性和整体性。
七、习得性无助感:
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出现或消除感到根本无能为力的话,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八、改善归因的具体建议
1、进行积极的反馈;
2、增加成功的体验;
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30
7、谨慎地比较运动员之间的差距;
8、实事求是;
9、从内部归因,更多地承担自己对结果的责任。
第五章焦虑与运动操作(全部)
一、焦虑:
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它包括三种主要成分:
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
二、状态焦虑:
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觉,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三、特质焦虑:
是指焦虑倾向中的一些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是人感知某些情况后的反应
趋向之间的差别。
四、运动员焦虑的特点
1、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
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对伤病的恐惧,对社会反应的恐惧。
2、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有很大的关系;
3、高水平的运动员的与低水平的运动员在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运动项目在差异上表现不同。
4、状态焦虑随着比赛时间的接近而逐渐上升。
8/30
6、比赛结果对赛后焦虑水平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章体育运动中的情绪体验
一、人的认识是情绪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最有力手段或许就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识。
二、简易情绪调节方法
1、表象调节:
即在比赛前或比赛中,脑中清晰地重现自己过去获得成功时的最佳表现,体验当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体验,以增强信心,提高运动成绩。
2、表情调节:
是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面部和姿态的表情以调节情绪的方法。
3、活动调节:
利用不同速度、强度、幅度、方向和节奏的动作练习,可以控制运动员临场的情绪状态。
4、音乐调节:
通过情绪色彩鲜明的音乐控制情绪状态教音乐调节。
5、呼吸调节:
通过呼吸有可能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
缓慢的呼吸使情绪的兴奋性下降,长吸气和有力的呼气练习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6、颜色调节:
在竞赛中利用联觉现象通过颜色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即为颜色调节。
联觉颜色是视觉刺激物,可以引起其他感觉,使人感到冷暖、重量味道等的不同。
7、暗示调节:
9/30
是用语言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也可用手势、表情或其它暗号来进行。
8、气味调节
9、饮食调节
10、宣泄调节:
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地和充分地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忧愁、委屈、遗憾等以控制情绪叫宣泄调节。
11、转移调节:
情绪不快或过度紧张时,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把注意从应激刺激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就是转移调节。
12、激化调节:
在有些情况下,运动员需要被“刺激”一下,方能明白和重视自己的问题,并采取实际步骤解决它,即为激化调节。
第七章体育运动中的认知问题
一、低级的认知有感觉、知觉。
较高级的认知活动有思维。
记忆是认知活动的基础,注意是所有认知活动
伴随的特征。
二、体育运动中的一般知觉有视觉、触觉和平衡觉,复杂知觉有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
包括形状、大小、距离立体等知觉)、时间知觉(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是一种感知时间长短、快慢、节奏和先后次序的复杂知觉。
)和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物体和肌体自身运动的反映。
)。
三、知觉规律对运动知觉过程的影响
10/30
1、知觉的选择性作用: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形成清晰的知觉,如墨绿色的球台和黄色
的球;刺激物在空间距离上接近或形状相似时,容易被选择为知觉的对象;主观状态的不同也会引起知觉的选择,如观看同一场比赛,观众和教练员关注的角度不同。
2、知觉的理解性作用:
人们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用以前有关知识和检验去理解它,把知觉对象纳入已知的某一类事物的系统中。
知觉预测:
在某些情况下,运动成绩将取决于对不完整信息或先行信息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在知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完成的。
如乒乓球的落点的判断。
四、专门化知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1、就是专项运动员心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它能对器械场地运动媒介以及专项运动的时间空间特征等做出高度灵敏和精确的识别和感知。
2、如球感、水感、速度感等。
五、短时运动记忆
1、短时运动记忆的遗忘曲线:
运动反应的记忆也有一个遗忘过程,大约在1分钟左右完成。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遗忘的程度降低;如果训练以后紧接着对该技术进行心理演练,可能会帮助短时记忆的改善或使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
2、前摄干扰对短时运动记忆的影响:
学习其他技术越多,对后一运动的学习结果影响越大。
3、运动记忆的位置线索和距离线索:
11/30
定位运动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位置线索
4、热身损耗:
指经过较长时间间隔再重新练习一已学过的技能时,技能成绩明显下降,但仅需少数几次练习就可恢复原来水平,其原因可能同遗忘有关,更可能同心理定势有关。
5、定势假说:
认为技能水平下降是由某种暂时性的内部状态或定势受阻引起的。
这种定势可能与中枢神经运动区的兴奋性有关,运动区本身有一定的惰性,它的兴奋性也需要一段时间加热,休息后兴奋性降低,恢复到原水平需一段时间,这时便引起热身损耗。
而在下一次活动开始前做一些辅助活动,可提高运动区的兴奋水平,从而减少热身损耗。
这点在运动训练中有重要意义,提示运动员:
(1)上场前做好准备活动,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频率等特征应尽量接近所要完成的动作技能;
(2)在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利手、利脚需要放松休息,可利用非利手利脚在临赛前活动,以保持利手利脚的技能定势;
(3)当对手竞技状态极佳时可设法打乱对方的定势,要求暂停等。
六、长时运动记忆
1、连续性技能的长时间记忆:
连续性技能一旦被掌握,常能记忆相当长时间。
2、非连续性技能的长时间记忆:
比连续性技能的长时间记忆差。
3、长时间运动记忆的两个问题
12/30
(1)运动技能往往比语言技能记忆得牢固,可能同生活中言语信息产生干扰的机会会更多有关;也可能同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人体开放了更多的信息通道有关,还可能同运动技能得到重复的的机会更多有关。
(2)连续性运动技能比非连续性运动技能记忆效果好,可能是初学量不同造成的。
前者得到重复的机会多于后者,初学量大于后者。
七、动觉记忆的特征:
形成难,遗忘慢。
(注意打好基本功,加强基础训练)
1、视听可以通过录象、录音加以强化,但动觉难以记录,难以通过某种外界媒介再现;
2、对抗性项目中的最佳动作更多地受环境变化的制约;
3、有时一个最佳动作出现会紧跟着许多非最佳动作的干扰,使运动员难以将动作从瞬时记忆转入为长时记忆;
4、运动员与教练员动觉表象不一致性。
5、运动技能提高的过程就是记忆积极因素和遗忘消极因素的过程;记忆至少有四种作用:
改造信息,使其合理化;简缩信息,使其精炼化;遗忘信息减少消极情感,错误动作;保存信息。
八、运动记忆的信息加工特点:
运动员以组快为单位来记忆比赛信息。
九、P23414-21
第八章运动技能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1、动作控制的意识性;内部语言――自动控制。
13/30
2、线索的利用;明显线索――细微线索。
3、肌肉的协调配合;主动肌和协同肌。
4、运动程序的作用:
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某一阶段时,人脑中就会产生运动程序,并靠这些程序控制运动动作。
5、动觉反馈的作用。
视觉反馈――动觉反馈。
二、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练习的成绩逐步提高,表现为速度的加快和准确性的提高。
表现形式有四种:
1、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原因
(1)在学习新技术初期,过去以掌握的与新技术有关的相似的动作环节及动作经验具有迁移作用,有助于新技术的掌握。
而后期,随着技能的进步,与生活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差距越来越远,可利用的经验越来越少,就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困难加大。
(2)练习初期常常把较为复杂的完整动作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局部动作练习,有利于掌握。
(3)练习初期兴趣较高,情绪饱满,自我投入,从而加速掌握技术的进程。
而练习一段时间后练习本身产生枯燥感,影响动机和热情,造成练习提高速度减慢。
2、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
在练习初期需要在一些基本技术上花费很大功夫,所以进步较慢,一旦掌握了基本技能,进步速度就明显加快。
3、xx现象
14/30
(1)动作结构的改变由于技能的提高需要改变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方法,建立新的技术风格或动作结构,在没有完成并适应这一改造之前,技能的进步就会有所停顿或下降。
(2)身体素质的影响:
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是建立在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上的。
在学习新技术的初期,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素质基础,而到了后期,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发展身体素质是需要时间的。
(3)练习者缺乏动机:
兴趣降低,情绪低落影响学习效果。
(4)练习者的身体状况不良:
出现伤病影响训练。
(5)复杂技能易导致xx现象:
在复杂技能中,练习者只集中注意到某一部分的活动,虽然这一部分活动取得了进步,但整体技能确停滞不前。
4、练习进步的起伏:
影响因素太多,都会影响训练效果。
三、高效率学习运动技能的条件
1、建立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
练习同重复的最重要区别是有无目的性;
2、正确选用练习方法:
练习方法选用得当,有助于学习效率;部分练习法和整体练习法。
3、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15/30
最有利的时间分配是开始阶段进行较为频繁的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然后逐渐延长练习时距,每次练习时间可略微延长,如果有几种不同性质的练习,最好交错进行。
4、让练习者及时了解练习结果:
在练习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及时地详细地反馈给练习者练习的正误情况,以提高练习效率。
四、迁移的原则
1、两任务的训练条件高度相似时,迁移量最大;
2、刺激物相似而反应相同时,会产生正迁移,随着刺激相似性的增加,正迁移量也增加;
3、刺激相似而反应不同时,会产生负迁移,随着新旧反应相似性的减少,负迁移量增加;
4、两任务的反应如果不同,刺激越相似,正迁移就越小;
5、学习一些有关联的任务时,连续练习有助于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6、对序列性相关任务进行大量练习可使顿悟发生更频繁;
7、先前任务的练习量越大,迁移量就越大;
8、理解两任务或更多任务所共同具有的一般原则,即对两任务建立认知关系后,迁移量可能加大。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
(一)
一、心理技能训练:
16/30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运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二、心理技能训练注意的要领:
1、预防为主并调控在先;
2、长期坚持且系统训练;
3、积极主动和自觉配合;
4、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5、用量化指标评定训练效果。
三、目标设置训练:
1、目标设置:
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强度。
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集中人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人的活动,是行为的最重要推动和指导力量。
2、目标设置中需要善加处理的关系:
(1)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将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的过程是长期维持高昂动机和自信心的关键。
(2)具体的目标和模糊的目标:
明确具体可进行量化的目标是精确的目标,对于激发动机最有效。
(3)现实目标和不现实目标:
应为自己设置适宜难度、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和动机。
(4)他人比较目标和自我比较目标:
17/30
他人比较目标是以击败他人为关注重点的目标。
自我比较目标是以个人表现的提高为关注重点的目标。
建议运动员多用他人比较目标维持长期的训练动机,多用自我比较目标来建立比赛中的注意指向。
3、目标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的特殊性:
不同人,不同项等,开始设置目标时要好实现些;
(2)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同:
即全身心的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去。
(3)及时反馈并了解结果:
有利于目标的调整和动机的激发。
作用1目标设置是否得当,2对个人努力的程度进行评价。
(4)目标的xx:
造成社会推动力,从外部对动机进行激发;
(5)目标的多极化:
最理想的目标,最现实的目标,最底限的目标。
四、放松训练:
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放松练习有助于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的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的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
放松技能是其它许多心理技能训练的基础。
五、放松训练的一般要求:
1、将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上;
2、需要时清晰、逼真地想象带有情绪色彩的形象;
18/30
3、能够清晰知觉肌肉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从极度紧张到极度放松;
4、进行深沉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六、使用放松技术的时机:
1、表象练习之前;
3、赛前、xx过于紧张时;
2、训练课结束后;
4、系统脱敏练习之前。
七、自生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从上肢肌群到下肢肌群逐渐产生沉重感和温暖感,以达到自然放松的境地;P431
八、运动表象
1、概念:
是在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所产生,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
2、在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技能表现过程中具有的作用:
(1)对运动技能的形成起定向作用;
(2)促进运动技能的完善与巩固;
(3)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4)是表象训练的基础。
3、运动表象的形式:
内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