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266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docx

初三政治112课知识点整理

初三政治知识点整理(1—12课)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

关键词:

和谐、关心、亲近、奉献

1、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谈谈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原因:

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列举一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感悟祖国面貌的巨大变化。

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济建设:

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②2010年,我国GDP世界第二③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

政治建设:

①香港澳门胜利回归②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③民主法制进程加快

文化建设:

①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②“神州”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等。

说明了(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取得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⑤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⑥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什么是人类社会?

说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

答:

含义:

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1)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2)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5、我们青少年如何关心社会、了解社会?

为什么要关心和了解社会?

答:

(1)从关心时事政治做起,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

更要明确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的。

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与社会环境、社会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关心社会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6、什么是亲近社会?

我们如何做到亲近社会?

答:

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1)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2)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3)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7、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8、我们为什么要自觉服务社会?

如何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答: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曾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那我们自己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积极回报他人和社会。

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次,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总之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9、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实践活动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力量?

①参加义务劳动;②照顾老人和儿童;③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④帮助残疾人;⑤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⑥向灾区人民捐款;⑦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

10、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对你的成长有何帮助?

知识上:

能增长知识,扩大知识视野;注入学习动力。

能力上:

提高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社会交往的能力。

情感上:

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明确社会责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成为“四有”新人。

1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社会调查和收集资料?

①现场问卷调查②实地考察③上网查资料④到图书馆查资料⑤走访当地群众⑥专家访谈等。

 

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

关键词:

民族文化、外来文化、认同感、民族精神

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答: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将会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资源,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同时华文化也将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4、为什么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如何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答:

(1)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和力,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稳定。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5、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6、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名民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加。

一方面,中华文化正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7、我们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②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传统文化中消极和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去其糟粕);

③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9、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内涵)?

答: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

1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和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

①增强爱国情感,热爱祖国和集体;②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社会责任;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④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使命;⑤勇于实践和创新;⑥生活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13、请设计宣传文化的形式。

在社区宣传的形式:

①现场问卷调查;②相关图片展;③发放倡议书;④万人签名活动;⑤相关文艺演出;

在学校宣传的形式:

①主题班会;②黑板报;③手抄报评选;④演讲比赛;⑤征文比赛;⑥相关图片展;⑦专家讲座;

第三课笑对生活

关键词:

挫折、学习、创新

1、什么是挫折?

挫折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其中多数可控的是什么因素?

答:

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

挫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其中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

2、为什么说挫折也是财富?

答:

挫折存在具有普遍性,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

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

3、怎样正确面对挫折?

①在人生道路上,人们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

②人们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

③不畏惧挫折。

④在挫折中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以乐观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战胜挫折,那么挫折就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成为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4、怎样战胜挫折?

①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②辨证看待挫折;③勇敢面对挫折;④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如⑤自我暗示;⑥心理疏导;⑦放松训练;⑧请求帮助;⑨换位思考;

5、什么是正确的学习观念?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答:

(1)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努力了,一定能成功;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养成谦虚的学习态度,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正确的学习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良好的学习动机,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6、如何正确认识考试焦虑现象?

如何克服考试过度焦虑现象?

答:

(1)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2)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有关;考试焦虑与抱负有关;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有关;考试焦虑与考试成败经历有关;考试焦虑与生理、心理状态有关

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

通过一定的训练,如考前自信训练和考中放松训练,考试时过度焦虑是可以慢慢减轻甚至克服的,我们可以使它维持在适度水平上。

7、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习的态度?

答:

(1)要用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科学的方法,刻苦学习,勤奋学习.

(2)要把学习看成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生命过程,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3)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8、挫折和创新有何关系?

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9、为什么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对个人的作用)?

答:

可以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我们攀登人生的高峰的热情,督促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10、为什么要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创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作用)?

答:

(1)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4)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11、联系国情,谈谈我国科技水平如何?

答: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12、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你认为国家、学校和中学生分别应怎么做?

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③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

学校:

①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种课程和选修课;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④多组织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

学生:

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②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③敢于对书本知识质疑;④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提高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发展创造性思维;⑥进行研究性学习;⑦不怕挫折和失败;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敢于善于创新。

 

第四课学会合作

关键词:

合作、竞争

1、什么是合作?

为什么要倡导合作精神?

答:

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

合作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

合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

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

2、合作的价值?

答:

合作①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使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得到放大,能增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②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③可以减少冲突或排他性竞争,求得整体优化;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激励创新,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成果。

④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3、发展离不开合作(联系西部大开发,谈谈合作的必要性。

答:

(1)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合作才能成功。

(2)必须切实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自身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4、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及时勾通,消除隔阂。

5、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善于合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是公平公正。

6、竞争的含义、分类?

答:

竞争,就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或规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与较量。

竞争从性质上分为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7、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其结果是优胜劣汰。

8、竞争的积极影响

答:

①对个人:

竞争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

②对集体:

竞争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③对企业:

竞争能促进企业增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9、竞争的负面影响?

答:

①盲目竞争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②许多不正当竞争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③激烈的竞争会引起人们过分紧张和焦虑;④经常失败,可能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⑤经常成功可能使人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10、学习生活中,你准备如何正确参与竞争?

答:

①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②审时度势,扬长避短;③相互理解、相互宽容;④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1、说说分工与合作、合作与竞争、合作与公平的关系。

答:

(1)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分工要求合作,合作是分工的必然结果。

(2)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合作中存在竞争,竞争也需要合作,只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3)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在合作中既要公平公正地分担责任,也要公平公正地分享成果

第五课与诚信同行

关键词:

诚信、隐私、国家机密

1、什么是诚信?

答:

诚信也就是要诚实守信。

讲诚信就是要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就是要遵守信用、履行诺言。

2、诚信有何价值?

答: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精神财富;

②对个人:

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③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④对社会:

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

⑤对企业:

企业不讲诚信,必然损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必将影响自身的利益。

⑥对政府:

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

3、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4、为什么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答: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精神财富。

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只有讲诚信,才能带来良好的声誉,带来直接的利益,能促进个人事业的成功。

5、如何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答:

(1)做诚实的人,必须对人守信。

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

(2)必须对事负责,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并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3)做诚实的人,必须说老实话,防止和远离各种不诚实行为。

6联系我们的学习,谈谈如何做一个讲诚信的中学生?

答:

在学习中要有求真的态度:

作业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作业,更不能请人代做作业。

考试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作弊。

对父母和老师要说实话,不说谎话。

7、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

如何正确对待隐私权?

答:

隐私:

也就是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隐私权:

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我们要善于确定自己的秘密哪些可以告诉别人,哪些不可以告诉别人,学会礼貌地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我们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实际上也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

8、怎样维护个人隐私?

答:

①提高防范意识;②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③保持适度的情感和社交距离;④当隐私权遭到侵犯时,依法维护。

9、说实话与保护隐私权两者是否相矛盾?

为什么?

答:

不矛盾。

说老实话,并不是不分场合,不看情况,机械地实话实说,不等于不讲技巧与技术。

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并不意味着要公开自己的全部秘密。

我们在说实话的同时,要注意尊重隐私,保守秘密。

10、善意的谎言是否违背道德?

如何正确理解善意和谎言?

答:

善意的谎言,出于真心和爱心,并不违背道德。

善意和谎言有时能使人们的感情变得更融洽,能使复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善意和谎言虽然出于良好的愿望,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不一定产生好的结果,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

11、做诚实的人必须说实话,只要是自己知道的,都要实话实说。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

这种说法不正确。

说实话并不是什么都要说,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要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国家机密;有时出于真心和爱心,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第六课做守法公民

关键词:

依法治国、法治观念、维权、青少年

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2、依法治国的含义:

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4、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政府机关和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8、实行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每个公民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

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来说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即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国家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依法治国对每个公民来说不仅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做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

9、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0、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

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答:

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只讲道德不讲法律,道德就没有约束力。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粗暴的管理。

1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答: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

13、懂得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我们该怎么做?

答:

从国家来说,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把两者结合起来。

从个人来说:

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14、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起码的素质要求。

15、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16、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

答:

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17、树立法治观念,必须做到: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18、近几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其他法律:

婚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等。

19、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答:

①记住违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及去向;②拨打110报警;③向路人求助;④告诉老师和父母,请学校和家长帮助解决;⑤向中国青少年维权网进行法律法规的咨询;⑥向当地专门的青少年维权部门寻求帮助;⑦向相关的行政部门提起申诉;⑧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能采取的办法有哪一些?

请作简要的评析。

第一种办法:

息事宁人,忍气吞声。

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也纵容了违法犯罪。

第二种办法:

采用非法手段报复。

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种办法:

运用法律武器。

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1、我们为什么要认真学习法律?

/为什么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之一?

答:

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③能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权;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

关键词:

经济权利、知识产权、监督权

1、正确对待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继承权)

重要性:

经济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内容:

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

2、财产所有权是指公民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该怎么做?

答:

首先,可以向侵权人提出要求,要求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侵权人发生争议时,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将以判决的形式责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承担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4、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分配继承遗产的原则:

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

法定第一继承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

法定第二继承顺序: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5、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6、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著作权、发明权和发现权。

这些权利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7、我国保护公民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有哪些?

答: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利权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8、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应该怎样维权?

答:

未成年人因没有行为能力或没有完全行为能力,当其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侵犯知识产权有什么危害?

答:

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10、保护智力成果权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