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069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 合集.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汇总合集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第一篇课文,被列在“我有一个梦想”单元“经世济民”版块。

它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作用。

其次,这篇课文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也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2、关于本文的先导性知识。

(1)介绍先秦诸子基本情况:

包括生平事迹、后人评价、观点主张,代表作品。

(2)介绍文中季氏、孔子、冉有、子路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3)介绍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见课文后的附录。

(4)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

3、布置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要求做到一一对应的直译,把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上课质疑。

4、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3)通过分析“仁”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

(4)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

5、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

6、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的“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二、教法分析

本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课上主要以学生的质疑为主,在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工作。

三、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学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归宿。

在本节课中,老师力图教会学生怎样质疑难点字句、怎样背诵文言文、怎样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一段文字,见教师语),“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宣言。

”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宣言,这句话是一个外国人说的,一个外国人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到底为什么?

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所有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板书:

仁)。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板书: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检查朗读

文言文的朗读有三条标准,即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

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三个段落,请其他同学听他们的读音、听他们的句读、听他们读的是否有感情。

找三个同学朗读课文,之后难点句子请会读的学生带着读,之后,自读全文,之后女生读一二两段,男生读第三段,之后,男女生一起读。

3、检查译文

检查译文主要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凡是学生能回答的全部采用学生互答,学生答不出来的教师点拨。

文言文翻译凡是能采用直译的一定采用直译,这一条作为师生的共识提出来。

这节课,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有:

(1)“无乃而是过与?

”中的“是”怎样理解?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怎样对译,分别是什么句式?

(3)注解15中的译文选择第一个还是第二个?

(第一个为直译,第二个为意译)

(4)“既来之,则安之”与现代汉语中的“既来之,则安之”意思一样吗?

(5)第三段中“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的“盖”,字典上有八个解释,能排除①②③④⑧,剩下的⑤⑥⑦到底应该选哪个?

(6)在学生没有问题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指东西少,“和无寡”中的“寡”指人少,而字典上只解释说“少”,请问,“寡”到底指什么?

质疑结束后,分别找三个同学分别翻译课文的三段,再订正译文中的错误。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重点知识。

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每段内容采用教师先提问内容要点,再按要点提示进行背诵的方式进行。

第一段,本段写了几个内容,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是什么?

(介绍背景:

伐颛臾,冉季向孔子禀告消息:

有事于颛臾,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二段,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话,引用那些比喻反驳冉有?

(冉有的托词是: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孔子引用周任的话: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盲人的比喻,引用管理物品的比喻进行反驳。

第三段,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孔子又是怎样反驳冉有的?

(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

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词,再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然后批评冉有违背了自己的这些原则,最后,指出季氏之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分析完每段的内容要点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指导背诵。

最后,再按照教师给出的三字词语背诵全文。

(词语见下)

伐颛臾——见孔子——尔是过——东蒙主——邦域中——社稷臣——夫子欲——周任言——尔言过——谁之过——近于费——子孙忧——君子疾——丘也闻——不患寡——不患贫——修文德——由与求——不能来——不能守——动干戈——季孙忧——在萧墙

之后,教师检查背诵:

指名背与齐背交互进行。

最后指出:

背诵课文,方法很多,例如:

朱熹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几遍,自然上口,便久远不忘。

”对于每一位同学,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交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5、分析课文中“仁”的具体体现

提问:

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归纳总结:

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板书:

反对武力)。

引周任的话: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

(板书:

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自知、自醒)。

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板书:

为人真诚)。

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板书:

以国为重)。

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

忧患意识)

6、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设置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归纳总结:

冉有三句话闪烁其辞,观点含糊,应该读出这种感觉。

孔子三次直呼其名“求”,次次各有特点。

四次反问句式犹如急风暴雨,劈面打来,使得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

第三段义正词严的批评冉有态度不端正,批评冉有季路违背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慷慨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现场找三个学生模拟当时的对话场面,用现代汉语演绎这场对话情景。

7、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设计归纳孔子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了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了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拟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习孟子“仁政”的思想;2、掌握“熟、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了解“或……或……”“是……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及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本文系诸子散文,时间跨度大,学生较少接触论辩式议论文,因此,重点“3”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①诵读教学法   包括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多读多练,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课前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   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艰深,为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课题的环节。

之所以布置预习的课题,是因为作业提纲是我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它的好处在于为学生提供解读课文的思路,明确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带着作业预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题去收集、筛选有关的资料,能够结合背景资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

③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课堂讨论    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古今互动,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应注入新的生命,“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即古今对读,合理延伸。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既让大部分学生充分体验说的乐趣和说的畅快,又培养了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孟子,导入课文:

让学生课前讲话,介绍孟子 (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第二遍,请一组学生齐读,其他组的学生注意找他们读错的字词和断句错误的地方。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带着两个问题去朗读课文,两个问题是:

第一,这篇课文记载了谁和谁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的?

第二,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

通过以上三个小步骤,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另外,使学生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明确课文是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展开的一次讨论,通过文中谈及“民不加多”的三个语句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为下文的进一步亮点探讨铺好道路。

(三)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难句举释(面上展开)

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1-2节,第二组负责3节,第三组负责4-5节。

结合注释分组翻译,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名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

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

2、掌握重要实词(点上突破)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

①填然鼓之②弃甲曳兵而走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数罟⑥树之以桑⑦衣帛⑧养生丧死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王无罪岁    这一步可分组展开竞赛,提高课堂效率。

这一个环节的设置,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深入分析,亮点探究

1、通过一系列点拨式提问,让学生理清思路,可以设置如下这些问题:

①第1小节中,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问?

(明确:

“寡人之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