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061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docx

江苏苏州市东山中学学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练习有答案

东山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韩国棋手李世石与谷歌AlphaGo的人机大战前,一般人对于人工智能大多。

而在过去的一周,关于人机大战的报道国内各大媒体,风头完全盖过了足球、篮球这些风靡全球的运动。

连围棋普及率极低的欧美国家,也对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

这可以说是的。

A.语焉不详充斥前所未有B.一知半解遍及前所未有

C.语焉不详遍及绝无仅有D.一知半解充斥绝无仅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B.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C.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正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D.由于人口增加,造成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超限采摘、过量捕捞等问题,使多种物种濒临灭绝。

3、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老同学,我因病误课,想请你周末帮我补课,还望垂范,不吝赐教。

B.如果本人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定当尽绵薄之力,效犬马之劳。

C.兹定于本月10日在阶梯教室召开考务会议,望全体人员按时参加。

D.我因事不能与会,错失切磋、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D.②①⑥③⑤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横渠先生行状

[宋]吕大临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

少孤自立,无所不学。

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

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

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

“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因劝读《中庸》。

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

“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

“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

”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

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

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

上悦之。

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

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

“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

”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

先生曰:

“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

会有疾,谒告以归。

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节选自《张载集》)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然以功名自许许:

期望

B.登用大臣登:

提升

C.左右简编简:

选择

D.不卒其愿卒:

完成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劝读《中庸》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人不堪其忧非子房其谁全之

C.俯而读,仰而思北救赵而西却秦

D.虽蔬食且自愧臣死且不避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

(3分)

(2)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3分)

(3)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3分)

 

9.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

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3、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明]陈继儒

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

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

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阕写景的特色。

(4分)

 

(2)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思路。

(3分)

 

(3)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6)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7)失之东隅,____________。

(《后汉书》)

(8)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姚庄在望

王剑冰

我顺着一条万里茶路走来。

当年苏轼一定也如我一样惊奇,中原这样的地方,怎么那么多茶馆。

从驿道上走过,会有茶亭等你。

走过去了,就有了念想。

苏轼五走茶路后,完全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后来就呆在了这片广阔天地。

我已经看到了¡°姚庄在望¡±的牌坊,它就像一个亲人一样守望在庄头。

一望无际的田野,麦子一层层涌动。

油菜已经结籽,幸福地匍匐着。

桐花开得正艳,一咕嘟一咕嘟的香气从花嘴溢出。

我就在这丰满而芬芳的四月走入了郏县一个诱人的村镇。

走进来我就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喜欢上这个地方了,这个地方充满水气啊!

先看到一条河,河的名字叫运粮河。

我恍惚看见昨天的欢畅与热闹:

两岸绿波,满河清漪,一只只船儿载着号子悠悠而来。

船夫到了这里就非得要上岸歇会儿,为的是一壶茶等在那里,自然还有一桌友情。

人不管熟不熟,只要一碗清香兑上,就啥都有了。

两棵虬曲的老槐,是姚庄人从洪洞大槐树迁徙时带来的。

现在依然开着年轻的花。

我弄不清苏轼曾在哪个地方坐过,但我知道他一定看到了远处的莲花山。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到的是一片烟霞,那是三郎庙一长溜的街面,里里外外坐的都是人,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红光滋润,说着笑着,围定一堆茶碗,自在开怀。

茶碗里始终有水,溢散出田野的香气。

人们说着老槐树,说着运粮河,说着河边的玉泉亭。

泡茶的水就来自地下甘泉。

过去苦的时候喝果叶子,也觉得好。

几家水厂在这里扎根,泉水就流到了四面八方。

村里人说,这里的人长寿,就因为茶,喝到老死,死了还要后人上坟的时候,供一碗茶。

现在这个镇政府所在的村子,还有十来位百岁老人。

茶屋里有人谈天、下棋,也有人围定两个老汉,一个老汉用的是捡来的石子,一个用的是碎瓷碗片,在画的格子里斗智,人说那是乡村的古老玩法,叫摆山。

摆山好,摆得山一般的威猛壮势,碗片响起,石子拍处,一群叫好声,而后一群的沉默。

只有新添的茶在缭绕升腾。

堂后的炉火正旺,水壶像一排小碉堡,吱吱呜呜,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一些水溅出来,快活地发出噗噗嗤嗤的笑声。

一人手搭一条毛巾,提起这把,放上那把,忙个不停。

茶客不只是来自本土,外乡外县都有,更有外省的。

就为这个氛围,即便不喝,就那么坐着也是一种享受!

融入其中,你似也被那茶香感染,如苏轼一样坐下不愿离去。

姚庄人好客,给你上大块红牛,大个火烧,大碗饸饹。

惊喜中刀叉叮当,牛头宴开张,直让人想要赤膊上阵。

蒜瓣、大葱、辣椒,吃得你大汗淋漓,热血贲张。

痛快处谁来两声梆子,中原文化就搅缠在了一起。

走了还让你带去烧兔、烧鸡,说是都要尝尝。

有钟声响起,那是村里的南北清真寺。

一个村子就有两座寺院,将一个地方和谐成一方净土。

正逢寺里一个节日,远方的人来往走动,无论认识与否,都热情相迎,留下喝茶吃斋。

听说多少年姚庄人都安居乐业,无盗无抢,也无上访告状。

村里的大道就叫民族团结大道。

姚庄主事的人说起来,眉飞色舞,同现在那些眉头不展的截访者形成对比。

茶与酒不同,酒越喝越燥,茶越品越静。

茶不上头,茶只入心。

有见喝了酒闹事的,没闻品了茶找茬的。

人都像一棵棵植物,不住地接受文明的滋养,而后心胸博大,叶脉深广。

因而姚庄安静。

见一门上对联:

甘泉古韵流芳远,文化新风润物长。

走时又经过那两棵祖槐,在¡°吃杯儿茶¡±的叫声中,槐花洒落下来,纷纷扬扬,一地雪白。

有些落到碗里漂成茶花,构成姚庄特有的味道。

再经过那座母亲样守望的牌楼,念叨¡°姚庄在望¡±四个字,慢慢就念叨成了¡°姚庄在旺¡±。

(有删改)

1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6分)

 

14.请根据文本概括姚庄人酷爱喝茶的原因。

(4分)

 

15.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人之聪明

林语堂

①聪明系与糊涂相对而言。

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

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

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绝顶聪明语也。

故在中国,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②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

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

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

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

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

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

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③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

世上进化,诚不易言。

熙熙攘攘,果何为者。

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

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

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④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

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

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入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

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

惟以聪明的糊涂观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