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532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发展牛经济.docx

大力发展牛经济

大力发展牛经济

培育大庆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进一步加快我市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田凤春

2003年11月日

根据前一段调查研究和最近一段座谈讨论,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快牛经济发展,培育大庆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近年来我市牛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

近几年来,我市把深入实施“农转牧”战略,加快以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作为培育大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接续产业之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畜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伴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经济呈现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其主要标志:

一是速度实现了超常发展。

全市奶牛存栏由2000年底的7万头,发展到目前的20万头,年均递增38%;肉牛存栏由2000年17万头,发展到目前的26万头,年均递增15.2%。

二是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奶牛通过从国外引进纯种奶牛,加大胚胎移植、冻配改良力度,奶牛群体质量明显提高,单产由2000年的3.8吨,去年4.5吨,今年4.8吨;肉牛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莱等一批改良品种。

三是效益显著增加。

随着“农转牧”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饲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奶牛、黄牛养殖效益明显增加。

目前养一头奶牛的平均效益在5000元左右,养一头育肥牛3个半月出栏,平均效益在500元左右,随着养牛效益的不断提高,全市涌现出了一批通过养牛而脱贫致富的典型。

杜蒙县克尔台乡克尔台村几年来坚持发展奶牛养殖,全村人均来自奶牛的收入达到3390元,实现了牛住公寓人住楼房,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四是拉动力不断增强。

据有关部门测算,今年由于农业受灾,种植业这块产值下降20%左右,但畜牧业的高速增长弥补了种植业的损失,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实现70.1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可实现38.5亿元,同比增长41.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5.2%。

在畜牧业产值中,奶牛可实现产值1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0%。

同时,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带动了饲草饲料种植业的发展。

全市种植业由2000年的80:

20的二元结构,逐步形成了粮经饲三元格局,今年全市利用耕地种植青贮饲料、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饲料面积超过了50万亩,全市粮经饲比例调整到了56:

32:

12。

回顾几年来的“农转牧”工作,我市牛经济能够连续三年实现超常规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五个班子的关心、支持,得益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在推进牛经济发展进程中,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我们在今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深化工作思路。

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大庆农业如何实现新的跨跃,农村经济如何实现更快的发展,几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

2001年初提出了发展“四型农业”,2002年确立了实施“农转牧”战略,今年明确了“三为主”工作方针,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重点越来越突出,以牧为主的新格局已经形成,有力地促进了牛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农转牧”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省里“主辅换位”的要求,符合市情,得到了上下的认可。

第二,必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构筑大庆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庆就自然资源来讲,石油为第一大资源,草原为第二大资源。

如何依托大草原,发展大奶牛,做大做强牛经济,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重点,也是工作推进的重点。

几年来,在实施“农转牧”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把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放在发展乳业上,确立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大庆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畜牧大市、乳业强市的奋斗目标,目前牛业产值已占畜牧业的44%,并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全省也有了一定的位置。

第三,必须抓住关键、突破瓶颈制约,靠解决难点问题来牵动全局。

在牛经济发展上,我们坚持抓住关键环节,着力突破制约加快发展的资金、龙头和牛群品质低三大瓶颈困扰。

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非农产业转移资金投向,使发展奶牛、肉牛养殖成为了投资热点,极大的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机关企事业干部、个体私营业主和外地客商,投入到畜牧业发展中来,促使了一批民间财力、工商资本转移资金投向,用于发展畜牧业。

据调查,近三年来通过发展畜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万人,安置下岗职工2790人,今年投入畜牧业的民间财力和工商资本超过了6亿元。

随着投资养牛的增多,近三年来,奶牛存栏实现了以年均4万头的速度递增。

通过内引外联,先后引进培育了伊利、惠尔康、北亚、完达山、草原兴发等奶牛肉牛加工龙头9家,目前全市乳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年加工100万吨的能力,有力地拉动了牛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善牛群品质,保证引进国外优质种牛计划的实现,今年市政府投资2300万元,购买了大连二十里堡隔离场,第一批从澳洲引进奶牛2312头,第二批奶牛预计今年底到大连,明年二月初可到农民手中,第三批引进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冻精改良,胚胎移植等综合措施,目前全市奶牛、肉牛群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牛经济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第四,必须强化服务、完善功能,为牛经济大发展提供保障。

先后组建了市家畜良种繁育中心,武装完善了73个标准化繁育站点;在全国地市一级率先建立了奶牛档案,市家畜良种繁育中心与100多个基层繁育点实现了联网,奶牛的繁育改良实现了微机网络管理,彻底解决了近亲繁殖的问题;组建了市畜禽疫病检测中心,按照建设无规定疫病区标准,对一些县区畜牧防疫站、乡镇综合站进行了装备,畜禽疫病防治由过去的11种达到了37种;组建了绿色食品检测展销中心,对畜产品开展了质量检测认定工作。

草业公司和草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也开始起步。

为强化服务功能,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防疫费统筹,草原改良以奖代投,对青贮饲料种植和加工给予补贴等政策,使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牛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第五,必须强化领导、狠抓落实,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在推进“农转牧”,发展牛经济中,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畜牧业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一是工作方式方法实现了根本转变。

各级组织在推进牛经济发展中实现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政策、抓环境、抓典型、抓服务、抓引导上来,放在了解决基层想办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来。

二是干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变过去的要求群众养为干部带头养,在农村涌现出了一批“牛书记”、“羊村长”;县区、乡镇干部和市直部门的干部也有一大批投入到畜牧业养殖中来,形成了带头、带领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考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

把农业和农村工作导向往畜牧业上转,市里重新制定了考核体系,突出了畜牧业发展内容,一些县区适应新形势,提出了看牛看羊看干部的考核考评导向,有力地促进了牛经济的发展。

二、关于当前牛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牛经济目前这种“坚挺”的发展势头能维持多久?

近期会不会出现滑坡?

能否重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上大下的覆辙?

这是广大养殖户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根据国内外市场走势、发展态势和大庆“农转牧”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市牛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可用这样四句话概况:

即前景诱人,矛盾突出,潜力巨大,时不我待。

——所谓前景诱人,就是说牛奶、牛肉消费市场广阔,养牛效益丰厚,牛经济发展蕴含着无限商机。

从市场上看,去年全国奶类总产量为1400万吨,不到全球总产量的2%,仅相当于美国的12%,印度的12.6%;人均消费鲜奶9公斤,而世界人均消费乳品水平为104公斤。

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接近400公斤,欧洲超过300公斤,美国、加拿大260公斤左右,日本和台湾地区年人均消费量为70公斤左右。

另外我国农村,目前人均年消费牛奶不足100克,只相当城镇的1/10,若与国外消费水平比,中国农村乳品市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空白。

按照“十五”规划,到2010年人均鲜奶16公斤,总产奶2600万吨;到2030年,人均鲜奶25公斤,总产奶4250万吨。

从牛肉消费看,世界人均消费牛肉大约9公斤,中国目前人均消费不到3公斤。

另外,高档牛肉生产在我国目前还很少,而国际牛肉市场交易量的50%属高档牛肉,我国每年都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高档牛肉,满足高档饭店和西餐厅的消费需求。

从效益上看,现在养1头奶牛,一年仅鲜奶一项收入3000—4000元,再加上犊牛增值,养1头奶牛1年纯收入至少5000—6000元。

而养1头肉牛至少收入1200—1500元。

巨大的市场、丰厚的利润,蕴含着无限的商机。

因此,我国有关专家根据目前的走势判断,以乳肉为重点的牛经济,在我国至少还有15年—20年的发展空间,是公认的朝阳产业。

   

——所谓矛盾突出,就是我市的牛经济在保持30%以上

的超常规发展速度的前进中,遇到的“七对矛盾”:

一是草畜矛盾。

今年我市草食畜可发展到105万个牛单位,按照半舍饲每个牛单位2吨饲草计算,需210万吨饲草,而草原只能提供50万吨饲草,尚缺160万吨;如果全舍饲每个牛单位按3.5吨饲草计算,需370万吨,尚缺320万吨,可见草畜矛盾十分尖锐。

二是乳肉矛盾。

目前的牛经济可以说是“瘸腿的牛经济”,乳产业2003年预计产值可达到15亿元,发展较快;肉牛产业无论是龙头还是基地,发展的都较慢,肉牛2003年产值预计仅能实现2.4亿元,只占奶牛业产值的16%。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是加工企业和原料基地的矛盾。

突出表现乳品加工企业适度超前发展,加工能力达到了100万吨,而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年产鲜奶只有60万吨,我市目前8家龙头企业处于争夺奶源的状态。

四是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从基地建设看,仅杜蒙、林甸、让区“两县一区”的奶牛存栏就占全市奶牛存栏的75%,其它县区多者1万多头,少则几千头;从加工能力看,我市北部和中心区域加工能力较强,南部加工能力较弱。

五是牛经济大发展与资金需求猛增的矛盾。

据调查,目前我市80%以上的农户还是愿意通过发展奶牛来增加收入,但苦于资金不足,心愿难以实现。

从对养牛户的调查看,利用银行贷款养牛的不足15%,其余是通过自筹资金或亲朋拆借来实现的。

六是提高科学养牛水平与经营管理粗放落后的矛盾。

主要表现是人员素质差、牛群品质差、饲养规模小。

80%的养牛户文化水平低,缺乏养牛的基本知识;60%的奶牛生产性能差,在全市20多万头奶牛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不足8万头;70%的养牛户在自家房前屋后饲养3---5头奶牛,饲养区和生活区混在一起。

由于规模小,卫生条件差,加之手工挤奶,含菌量高,原料奶的质量难以保证。

七是牛经济快速发展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适应的矛盾。

全市乡、村两级繁育、防疫、兽医等畜牧专业技术服务人员910人,其中26%为非畜牧专业人员。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乡镇综合服务站有名无实。

——所谓潜力巨大,就是说我市在发展牛经济上,与国内一些地市相比,既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我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北纬45о---47о之间,属亚温带,气候凉爽,适宜奶牛、肉牛的生长、发育。

同时我市还正处在世界玉米带和奶牛带上,因此,农业部将大庆列为全国奶牛养殖核心区之一。

另外,我市位于哈、大、齐经济带中心位置,铁路、公路四通八达。

可以说,我们发展牛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

二是资源储备丰富。

我市有1034万亩草原,占全省草原面积的16%,占全市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有耕地760万亩,年产220万吨粮食,年产537万吨秸杆,可为发展两牛(奶牛,肉牛)提供充裕的精、粗饲料。

另外,去年我市还种植50多万亩青贮饲料,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发展劳动密集型养牛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三是龙头牵动能力强。

预计到今年年末,我市乳品企业日加工鲜奶可达到2500吨,随着北亚、惠尔康、伊利、银锣等一批乳业龙头规模的扩张,预计到2005年日鲜奶加工能力可达到4000吨以上;肉牛目前的年加工能力6万头,随着草原兴发在我市陆续达产,加之让区金都肉牛加工企业的建设,预计到2005年肉牛年加工能力可突破10万头。

四是单产潜力大。

尽管去年我市奶牛单产高于全国1500公斤,高于全省300公斤,但与国内先进水平比,差距很大。

北京郊区、上海市郊奶牛单产平均都达到8吨以上;与国外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

丹麦、法国、日本等平均在6.5吨以上,美国、荷兰等达到8吨以上,以色列、澳大利亚平均单产超过10吨。

就是说,我市平均1.5---2头牛才能抵得上1头国外的高产奶牛。

五是成本和价格较低。

奶类属典型的鲜活产品,其生产成本中饲料成本占65%左右,劳力投入约占10%,二者相加约占总成本的75%,而这两方面正是我市发展牛经济的优势。

据调查,我市目前每公斤鲜奶生产成本仅为1.10元,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

比美国低一倍多(2.3元/公斤)。

与此相对应,我市原料奶每公斤平均收购价为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比欧盟干预价低38%,具有明显的成本和价格优势。

六是产业关联度高。

牛产业可以带动产前产后的良种繁育、种植结构调整、牛产品加工、饲料供应、兽药、防疫、草业、设施器材、运输包装、粪便处理等10多个行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在大庆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七是牛源比较充足。

预计到年底,奶牛存栏可突破20万头,按60%的成母牛计算,明年可产犊牛10万多头;到2007年,奶牛存栏如果达到40万头,可产犊牛20多万头;到2008年以后,如果成母牛保持在40—45万头,我市每年可新生犊牛35--40万头以上。

八是养殖小区入栏空间大。

今年我市四县五区都加大了奶牛广场、奶牛公寓、奶牛园区、奶牛合作社、奶牛城、托牛所等规模养牛小区的建设力度,这些小区正在建设完善,目前牛入栏不足四分之一,还有4万头的入栏空间明年将陆续入栏。

九是新产品开发潜力大。

从乳制品来看,目前我市开发的不过几十个品种,而世界仅功能性液态奶的开发就达900多个品种,其中欧洲占72%。

另外肉牛开发仅限于屠宰分割,肉的深加工和毛、皮、骨、血、脏器等还基本属于空白,巨大的产品开发空间,为牛经济积蓄了较强的发展后劲。

——所谓时不我待,主要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一是机遇稍纵即逝。

当前牛经济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其中最主要的有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国家和省正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机遇、农业部将大庆列为奶牛重点建设区的机遇以及省里实施“主辅换位”的机遇,国家和省将陆续出台一批政策,确定一批项目,投入一批资金。

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了工作的主动;谁丧失了机遇,谁就将陷入被动。

二是干群“牛”劲十足。

从调查中看,现在社会各界投资两牛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农民说,现在是“种啥不如养啥,养啥不如养牛”,农民寄希望牵着奶牛、赶着肉牛奔小康。

一些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买断职工、下岗职工、石油石化存续企业等也纷纷投资养牛,他们想通过发展畜牧业找到赚钱的途径、就业的出路,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殷实。

三是各地竟相发展。

无论从国外到国内,还是从全国到全省,新一轮经济竞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畜牧业特别是乳业已成为商家竞争的焦点,资本追逐的热点,经济发展的亮点。

一大批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转移投向用于发展畜牧业。

现在一些牧业区已提出了“畜牧立市”、“奶业兴市”的口号。

我省双城市今年年底奶牛存栏可达到15万头以上,肇东、安达的奶牛存栏也将达到10万头。

如何抓住机遇,巩固和发展我市当前牛经济的强劲势头,进而在新一轮竞争中不落伍,这就要求我们全市农村工作者,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在工作中既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更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不辱使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庆长久繁荣,才能在全省率先建设小康社会。

三、关于进一步加快牛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及对策

根据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市畜牧业实现大发展、快发展,要继续把加快牛经济发展作为重点项目来抓。

总的想法是坚持数质并重、乳肉并举、综合开发、多次增值的牛经济发展方针,抓龙头、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质量,提升牛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通过3-5年的努力,把大庆成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畜牧大市、乳业强市。

发展目标是:

今后五年全市畜牧业总体发展速度要达到20%以上,其中奶牛、肉牛的平均发展速度要达到30%以上。

据此,200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要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29.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其中奶牛、肉牛要实现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35%,占畜牧业产值的46%。

200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要实现5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0%;其中奶牛、肉牛实现产值27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50%。

2007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8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0%;其中奶牛、肉牛实现产值5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

实现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我们感到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坚定不移地走好六条路子,实现牛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对策之一:

抓龙头,提高产品竞争力,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一要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

对现有的乳品和肉牛加工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有条件的要积极争取上市;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根据市场需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努力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机制,靠产品的多样化占领市场,提高养牛业效益。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上一批畜产品加工项目。

重点是围绕肉牛的深加工及皮毛骨血脏器等副产品的深加工上项目、引龙头,带动牛经济的发展。

三要密切龙头和基地关系,建立紧密型一体化经营机制。

推广伊利等龙头企业的做法,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订单连接、服务连接、资产连接、股份连接等形式,建立紧密型的经济共同体,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以伊利、北亚、惠尔康、摇篮、完达山为龙头的五条乳业链,以肇源、杜蒙两个草原兴发、让区金都肉牛加工厂为龙头的三条肉牛链,实现企业与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体化发展。

同时,对市级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一年一定,对发展慢、拉动力弱的,取消龙头资格,不享受有关政策支持。

对策之二:

抓基地,坚持数质并重,走乳肉双向开发的路子。

一要加快基地发展速度。

奶牛要抓住乳业龙头适度超前发展,乳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机遇,加快发展大奶牛、建设大乳业的步伐。

一方面要采取国外购进、国内引进、自繁自育等途径,迅速扩大奶牛总量。

利用我市拥有自己的隔离场的优势,加大纯种奶牛的引进力度。

今后3-5年,力争从国外引进优质奶牛3-5头,繁殖8-10万头(含基础牛群)。

2004年,全市从国外引进奶牛要达到10000头以上,奶牛存栏达到27万头,鲜奶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到2007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0万头,鲜奶产量150万吨以上,乳业销售达到100亿元,农民增收10亿元,财政增收10亿元,使乳业成为大庆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肉牛要通过培育龙头、开发市场、改良品种、科学饲养等途径,尽快将基地做大。

2004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要达到46万头,其中出栏1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6%、23.5%;200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要达到70万头,出栏25万头,年均增长10.5%、12.7%。

二要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下功夫建设优质奶牛群,一方面要在引进国外优质奶牛的同时,要加大胚胎移植、优质冻精配种和选种选配技术的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对劣质奶牛要加快淘汰步代,不断提高奶牛质量和单产水平,推进奶源基地建设由增总量到增单产的转变。

肉牛要在加大繁育改良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优质品种,向黄改肉方向发展。

到2007年,优质肉牛要发展到35万头,占肉牛饲养量的50%。

三要大力推进规模经营。

坚持一手抓普养扩大总量,一手抓规模经营提高质量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服务引导、典型带动的办法,鼓励广大群众发展奶牛、肉牛养殖,扩大养殖面,增加养殖户数量,通过一家一户的普养,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实现整体规模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户向家庭牧场发展,培育新兴牧场主;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营、转让、出让、租赁等形式,推进奶牛、肉牛养殖小区、广场建设;大力发展专业乡村,尽快使奶牛、肉牛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生产格局,提高牛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对策之三:

抓草业,广辟饲草来源,走以秸代草的路子。

发展畜牧业要依靠草原,但不能依赖草原。

解决好草畜矛盾问题,一是要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

把种植优质饲草饲料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明年,围绕推进奶牛、肉牛的发展,全市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要达到80万亩(其中每头成母牛必保2亩,肉牛1亩,羊0.3亩),退耕还草20万亩以上,粮经饲比例力争调整到50:

35:

15。

到2007年力争调整到30:

40:

30,把饲草饲料培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二是要大力推广以秸代草技术。

根据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如何利用好秸杆资源是当前的一个大问题,必须纳入重要日程,加大秸杆的青贮、黄贮、微贮和糖化、氨化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走已秸代草之路。

三是要加强草原改良建设。

加大人工改草、封区育草、围栏休牧和草场轮牧的力度,明年市内的四个区要全面实行禁牧,四县和大同要结合实际,扩大试点面积,到2005年全市草场要全部禁牧。

四是要加大草业公司的组建力度。

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方式,通过招商引进,动员社会力量和养殖小区兴办等措施,积极鼓励组建各类草业开发公司,明年各县区都要抓两个以上的草业公司典型,对组建草业公司的市里在加工设备上将给予一定的扶持。

对策之四:

抓舍饲,克服粗放经营,走依靠科技振兴牛经济的路子。

传统的放牧型畜牧业,不利于繁育、改良等一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是不利于奶牛科学饲养水平的提高,在现有条件下,如果不加大舍饲推广力度,很难提高单产水平。

为此我们要把推广舍饲作为振兴牛经济的一场革命来抓。

总的想法是明年市内四个区肉牛要全面推广舍饲,四县和大同区大部分要达到舍饲,2005年全市两牛要全部实现舍饲。

为确保“两牛”舍饲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县区要在青贮种植、加工及牛舍建设上,给予必要的扶持。

要把推广舍饲与开展禁牧、与实施“六吨奶”工程和肉牛快速育肥有机结合起来,从奶牛广场、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入手,集中抓点,分层推进,综合组装防疫、繁育、饲草饲料、饲养管理等要素,不断提高奶牛、肉牛单产水平,到2007年全市奶牛单产水平要达到6吨以上,肉牛胴体重达到190公斤。

对策之五:

抓服务,完善功能项目,走服务系列化的路子。

一是要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

要按照配齐配强的原则,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做到“五有”:

即有专业人员、有固定服务场所、有专用设备、有技术操作规程、有固定经费来源,确保畜牧部门功能的发挥。

二是要强化服务队伍建设。

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要采取选聘畜牧专业大学生充实一批,在职学历教育提高一批,不合格的淘汰一批的办法,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到2007年,乡、村畜牧技术人员都要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

三是要加强功能性项目建设。

加速市畜牧良种繁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制定完善乡、村繁育站点规划,采取市县乡三级补贴的办法,强化四级繁育体系建设。

完善市畜禽防疫检验中心,按照建设无规定疫病区要求,武装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防治站点,抓好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建立严密的防疫体系,落实好强制免疫制度,重点疫病的免疫密度要确保达到100%,为全市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围绕畜牧业发展这个中心,深化服务体系改革,逐步改变单纯由行政、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搞服务和推广的格局,鼓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各种社会力量围养而种、围养而加、围养而销、围养而服,开展供种供料、产品加工、信息指导、技术承包、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推进畜牧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对策之六:

抓落实,建立推进机制,走政策驱动牛经济发展的路子。

一要建立多元融资机制。

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资金匹配、财政资金扶持等方式调动金融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财力和其他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