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师版.docx
《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
2014.11.09主备人:
杨政炳审核人:
黄莉
授课人:
学生姓名:
班级:
座号:
使用时间:
《14.阿房宫赋》(教师版)
预习导航
【知识链接】
作家作品简介
1、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2、“赋”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排比、对偶的调式,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的诗意。
生字词积累
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
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
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
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习重难点】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课堂探究】
(一)疏通文意
词语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而气候不齐()
(7)杳不知其所之也()
(8)雷霆乍惊()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2)北构而西折:
()
(3)廊腰缦回()
(4)檐牙高啄()
(5)蜂房水涡:
()
(6)未云何龙:
()
(7)不霁何虹:
()
(8)辇来于秦()
(9)朝歌夜弦()
(10)鼎铛玉石()
(11)金块珠砾()
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
(2)钩心斗角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二)理顺文脉
1阅读段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
阿房宫楼阁之高:
()
阿房宫楼台之多:
()
人们阿房宫内部的感受:
()
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
()手法
3概括段内容
a细写阿房宫的:
()
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建筑的特点:
()
(三)阅读文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节运用了(,)手法极显宫女之(),宫廷生活之()。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二课时)
预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骈散的特点.
2.积累“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3.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4.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学习重难点】
1、积累“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2、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课前巩固
(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
(2)秦爱纷奢()
(3)人亦念其家()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多于南亩之农夫()
(6)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7)戍卒叫,函谷举()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11)谁得而族灭()
(12)秦人不暇自哀()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学习导航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
问:
用连贯的()句式,用()手法;展现了秦王朝()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注意划线字的意思)
问:
作者设计了两个()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原因:
()
3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㈠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指秦以后的人。
㈡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骊山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的句子: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理解赋的语言特点;
2整理本文的实虚词;
3拓展训练;
【学习重难点】
1、整理本文的实虚词;
【课堂探究】
《阿房宫赋》赋文体有哪些的特点。
(三个,参照学案一知识链接)
一:
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二: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作(),这赋()的特点,指赋的内容,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的目的。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是这篇赋在表达的一大特点。
三:
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1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采用了()的手法。
作用:
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请你在文中再找例子说明,例如:
2句式上还骈文的哪些特点。
【课后训练】
一、实词(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⑦一鼓作气()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
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④人皆得以隶使之()
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二、虚词
(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且焉置土石()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犹且从师而问焉()
(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不敢言而敢怒()
③谁得而族灭也()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⑤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3)夫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句式
(1)()句: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2)()句:
戍卒叫,函谷举.
(3)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使”字的用法不同于三项的是()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C.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四、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
“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①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
曰:
“请公与状头!
”郾曰:
“已得人矣。
”曰:
“,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辞容激厉。
郾曰:
“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②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③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
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词语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于“然”……的样子)
(3)不霁何虹(雨过天晴)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纷乱的样子古代女子环形的髻)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6)而气候不齐(齐,相同。
)
(7)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
(8)雷霆乍惊(乍:
突然)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
(2)北构而西折:
(北、西名——状向北向西)
(3)廊腰缦回(名——状,像人腰)
(4)檐牙高啄(名——状,像鸟嘴)
(5)蜂房水涡:
(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
(6)未云何龙:
(云、龙、名——动,之龙。
)
(7)不霁何虹:
(虹名——动,彩虹。
)
(8)辇来于秦(名作状语,乘坐辇车)
(9)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
(10)鼎铛玉石(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11)金块珠砾(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古义:
跑今义:
行
(2)钩心斗角古义: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
雨雪晴阴今义:
地气象状况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
明亮的星光;今:
指行业中成绩,出名的人。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
金玉珠宝今义:
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古义:
金玉珠宝今义:
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
1阅读段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阿房宫楼阁之高:
(隔离天日)
阿房宫楼台之多: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人们阿房宫内部的感受: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
(对偶,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大胆的想象)手法
3概括段内容
a细写阿房宫的:
(楼、台、殿、阁长桥、复道、歌台、舞殿)
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
(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
阅读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节运用了(夸张对比)手法极显宫女之(众,多),宫廷生活之(奢靡荒淫)。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
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
(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心:
心意,意愿。
)
(2)秦爱纷奢(纷:
多,繁。
)
(3)人亦念其家(念:
顾念。
)
(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
怎么,为。
)
(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
比。
南亩:
农田。
)
(6)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周:
全。
)
(7)戍卒叫,函谷举(举:
被攻占。
)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
名词作动词,族灭。
)
(9)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
假使,。
爱:
爱护。
)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
传递。
为:
做。
)
(11)谁得而族灭(得:
能够。
)
(12)秦人不暇自哀(哀:
哀叹。
)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意动用法,以为鉴。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
问:
用连贯的(排比)句式,用(前后对比)手法;
展现了秦王朝(奢侈,腐化,浪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滥用民力)
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注意划线字的意思)
问:
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原因:
(不爱其民)
3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㈠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B)①②④:
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唐以后的人。
。
㈡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借古讽今,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讽谏统治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的句子:
独夫之心,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
(说明)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
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
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讽刺。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的反抗。
详解:
“却为道旁穷百姓”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首句是说始皇拥天下。
周鼎代表政权。
他拥有天下后曾巡游各地,于是引起刘项的“引颈”而观。
项羽更是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吓得项伯赶快捂住的嘴,告诉他这是要灭族的!
可项羽后来真做了当年想做的事。
我句的主语仍然是始皇,他道旁引颈而观的刘、项要想夺他的天下,于是不惜使天下百姓穷困,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之类。
可是做法并未有,“黔首不愚尔益愚”,最后自以为“金城汤池”的关中却成了始皇自掘的坟墓。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三课时)
《阿房宫赋》赋文体有哪些的特点。
(三个,参照学案一知识链接)
一:
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文本:
大胆的想象,离奇的夸张,形象地比喻,强烈的对比,流畅的排比
二: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议论)做(铺垫),这赋(体物写志)的特点,指赋的内容,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的目的。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是这篇赋在表达的一大特点。
三:
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1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采用了(铺排或铺陈)的手法,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请你在文中再找例子说明:
2句式上还骈文的哪些特点。
整散句,长短句,对偶押韵有致,错落有致,节奏鲜明,诗歌散文的双重特点,富有力。
【知识整理】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⑦一鼓作气(初次,次)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同“娶”)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5)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叫、让,使令动词)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
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遣,动词)
④人皆得以隶使之(使用,驱使,动词)
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名词
二、虚词
(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助词,……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③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于“之”)
(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并列连词,又)②不敢言而敢怒(转折连词,却、)
③谁得而族灭也(表修饰)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假使)
⑤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
(3)夫
①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助词,表感叹)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助词,用于句首,引起议论)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个)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三、句式
(1)判断句: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2)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意念上的被动,举,拔,攻占。
此处为被攻占的意思)
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使”字的用法不同于三项的是()答案为C项,该项为连词,假若,假使;其余三项为使今动词,叫,让。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答案:
①往日我偶然见到有十多位文士,眉飞色舞,击掌赞叹,在读一卷文书,我一看原来是杜牧的《阿房宫赋》。
②众考生里有人说杜牧性格懒散、放纵不拘小节,不过我照你的意见办,不敢再变了。
③杜牧生性刚直,有出众的节操,他从不显现谨小慎微的样子,敢于评论军国大事,指出时政利弊尤为切至。
课堂反思
本课教学,我很注重对文言知识的积累,也要求学生务必把课文中的文言知识记牢,只有把文意弄懂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丰富的知识内涵。
一开始,我对学生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他们能根据教辅书的内容自主梳理。
然而,我错了。
当我口干舌燥地解释了一大通之后,学生还是用茫然无措的眼神看着我时,我才意识到,这些学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他们对语法知识一头雾水,有听没有懂,连带的,根本没有多少学生弄得懂我所说的文言知识。
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学生要学习好文言文,必须把语法知识补上。
于是,我专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为他们讲本应在初中时该学却又没学的语法知识。
内容包括词性、句子成分和关联词语。
讲完之后,收获还是挺大的。
虽然学生对语法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这对他们学习文言文已经有很大的帮助,基本上达到我预设的目标。
梳理好知识点之后,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