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0203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3.docx

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3

2018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网或食物链构成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是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解析 病毒是寄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B项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D项正确。

答案 D

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过程①或者③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过程②或者④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各种生物都能通过过程②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过程②和④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

解析 由图可知,过程①是光合作用,过程②是有氧呼吸,过程③是化能合成作用,过程④属于无氧呼吸。

能进行过程①或者③的生物的同化类型是自养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生产者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厌氧型生物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过程②和④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如酵母菌。

答案 A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析 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答案 B

4.如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不可能是包容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原核生物中,一部分属于生产者(如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属于分解者。

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而分解者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

答案 A

5.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 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

答案 C

6.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大型植物外,还有自养型鞭毛虫;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4个营养级。

答案 C

7.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 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的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分析,浮游植物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 A

8.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狐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狐

解析 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A项正确;鼬和狐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狐缺乏竞争,数量会增多,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C项正确;植物到狐的食物链有4条,D项错误。

答案 D

9.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当图中猫头鹰减少后,蛇的数量如何变化?

解析 当图中猫头鹰数量减少时,食虫鸟增加,将导致蜘蛛减少,蟾蜍减少,蛇的数量也会减少。

而另一条食物链则不同,猫头鹰减少后导致鼠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蛇的数量增加。

此时由于在食物传递中导致大量能量损耗,最终较短食物链对蛇影响较大,所以最终蛇会增加。

答案 增加

10.(2017·山东四市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解析 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故A项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项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项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6·泰安模拟)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甲、乙、丙、丁),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图示中的(  )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种群数量增加,则丁的食物增加,丁种群数量会增加,甲的天敌增加,所以甲种群数量要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答案 D

12.(2016·北京东城区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解析 析图可知,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A、B、E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故碳从D传递到A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A错误;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图中有一条食物链,C错误;F是分解者,B和F之间没有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D错误。

答案 B

13.(2017·保定联考)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答案 B

14.(2016·江西瑞江检测)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答案 C

15.(2016·江西瑞昌检测)如图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

B.鹰与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

C.在该食物网中能量按箭头方向流动

D.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解析 构成群落的生物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A错误。

答案 A

16.(2016·河南郑州检测)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④中包括某些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分析概念图可知,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A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和食物链、食物网(③),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④)、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某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D正确。

答案 A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难度较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答案 B

18.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 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

答案 D

19.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解析 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

在此生态系统中,害虫和蛇分别是青蛙的食物和天敌,若大量捕杀青蛙,则对这两种动物的影响最大。

即青蛙的减少,会导致害虫的增多,害虫的增多可导致作物的减产。

答案 B

20.某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各物种(甲~戊)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存在捕食关系,且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

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可知,图中所有食物链的终点均为戊,除丁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外,其余三个物种均可为食物链的起点,但结合“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即该生态系统只有4个营养级可知,该“食物网”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只能是乙,即乙为生产者,B正确。

答案 B

21.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解析 在食物网中,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猫头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可从草中获取的能量变多,所以数目会增多。

答案 B

2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

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解析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的能量流动始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C

23.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 由图可知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所以A项错;硅藻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所以B项错;蓝鲸在此食物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不是最大,所以D项错;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

答案 C

24.(2016·山东临沂期末)图示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不会引起(  )

A.水华现象

B.a和b的数量增长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现象发生;a和b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植物增加,a、b食物来源增加,数量增长;若发生水华,水体缺氧,导致水中鱼类大量死亡,数量减少;c和d摄取食物不同,不会在食物上形成竞争关系。

答案 D

25.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海藻、滕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寻找食物。

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星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藤壶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海藻

C.海星和荔枝螺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若除去海星一年后,藤壶很可能成为优势种

解析 B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海藻和浮游植物,且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

A项正确,由图可知,海星获取的能量64%来自于藤壶。

C项正确,海星捕食荔枝螺,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藤壶,故海星和荔枝螺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项正确,若除去海星,藤壶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

答案 B

26.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_______。

(2)上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____营养级。

(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1)题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

(2)题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

(3)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题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答案 

(1)绿色植物 分解者

(2)3 三、五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

27.为了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请回答下列问题:

  被捕食者

捕食者    

 

 

 

 

 

(1)表中未列出的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3)乙与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庚的同化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庚为外来物种,当其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已知庚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在图乙中画出庚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

解析 

(1)表中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2)由表格提供的信息,甲为生产者,被捕食者中无庚,庚处于最高营养级。

表中包含的食物链有:

①甲→乙→丙→己→庚;②甲→丙→己→庚;③甲→丁→戊→庚;④甲→戊→庚。

从而得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己、戊、庚;所处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庚。

(3)乙和丙都能以甲为食,为竞争关系;丙又能以乙为食,两者之间又存在捕食关系。

庚的同化量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呼吸消耗及未利用三部分。

(4)图中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变为0,意味着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缺一不可)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缺一不可)

(2)4 丙、己、戊、庚 庚

(3)捕食与竞争 呼吸消耗 未利用

(4)如下图

28.结合下图探究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

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藻会________。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图中可以看出:

海鸟和大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答案 

(1)4

(2)水藻、水绵

(3)海鸟、小鱼、大鱼

(4)增多 减少 增多

(5)水藻→甲壳类→海鸟

(6)捕食、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