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617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docx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讲解

第四章心理应激、应对与健康

第一节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

1、应激现象的特点:

1)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又有象征性或符号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在多数情况下,生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

4)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

5)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点,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应激——是由人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环境要求所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3、心理应激指应激现象的心理方面。

在心理应激中,心理方面起主导作用。

在心理应激的发生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心理应激(概念)——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5、应激原——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

6、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原,除了同该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特点等。

7、应激原分为两大类:

躯体性的和心理社会性的。

前者可称作物质性的;后者则属于“精神性的”或称作“符号”刺激物。

◆躯体性应激原——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分为社会性应激原、生活应激原、工作(学习)应激原、文化性应源原和心理性应激原。

1)社会性应激原——指那些造成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对的社会情境和事件。

2)生活应激原——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故或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小事。

3)良性应激——由积极的小事引起的应激。

4)工作应激原——又称职业性应激原,指职业活动或工作中影响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稳态的诸因素。

5)文化性应激原——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对的生活的文化方面。

6)心理性应激原——指一个人头脑中的不切实际的预测、预期、凶事预感以及内必的矛盾冲突等。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致应激作用评估中采用的量表: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杨德森和张亚林编的《生活事件量表》(LES)、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第二节应激的生理反应及其调节和整合机制

1、应激期间发生的生理反应既是身体对应激的适应、调整活动,又是在某些情况下导致疾病的生理基础。

因为这些反应如果适度,有助于身体对抗应激原所造成的变化、恢复内稳态;但如果它们过于剧烈、过于持久,便会损害人的适应能力,从而引起身心症状和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易感状态,甚至造成疾病。

2、影响应激的生理反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1)应激原本身的性质和强度;

2)当事人本人的特点(特别是体质和健康状况);

3)环境因素。

3、应激的生理反应的几个经典模型:

1)坎农的应急反应模型;

2)塞里的全身适应综合征模型(GAS):

分为警戒期、抵抗期、耗竭期三个阶段;

3)英格尔的保存---退缩反应模型。

第三节应激的心理反应及其调节与中介机制

1、应激的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

从功效上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

2、应激下的情绪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的情绪反应包括快乐、幸福和精神振奋的内心体验,多见于积极的生活事件之后。

应激条件下主要的情绪反应是消极的,其中最常见的有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

这些消极的情绪反应又称作“情绪应激”。

消极的情绪反应的类型:

焦虑与恐惧、愤怒和怨恨、抑郁。

3、抑郁反应的4组特征:

悲观、悲哀、失望乃至冷漠或绝望的心境。

4、处于较强应激中的人常常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认知功能的障碍。

5、在不良情绪与认识功能障碍间会形成恶性循环:

不良情绪→认识功能障碍→失败与挫折增多→不良情绪反应增强→认识功能进一步下降。

6、自我评价下降的原因:

1)应激原所引起的心理失衡会损害人的自主感和自负感。

2)应激常常是同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如健康、友谊、亲人)的威胁或实际的丧失有联系的,这会使人感到悲伤、忧郁,从而降低了自我价值感。

3)应激下的人往往担心自己不能成功地应付应激原的挑战,从而使自信力下降。

7、行为反应可以看作是情绪和生理反应的外在表现。

8、行为反应——主要涉及面部表情、手势、目光、身体姿态和动作等,也涉及说话的声调、节奏、语速和重音等所谓“副言语”方面的变化。

9、影响应激的心理反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1)刺激特的性质与特点;

2)当事人本身的心身特点;

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

10、躯体性应激原造成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

像微生物这样的应激原首先引起生理的应激反应,之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知评价和归因过程,导致心理应激和心理反应。

11、知觉在心理应激中的中介作用:

1)心理应激产生于应激原或环境要求的知觉觉察和识别;

2)知觉到的信息的数量也同心理应激有关系。

过多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会增加知觉的负担,造成心理超负荷状态,并引起心理应激;

3)知觉也有抵御心理应激的功用;

4)知觉的抵御心理应激的功用还表现在选择性地注意和知觉某些类型的刺激,避免某些类型的刺激信息进入知觉系统。

12、评价——是一个按照一定标准为某一具体事物确定价值或判断其性质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评价意味着价值或意义的判断,它需要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广泛参与,所以又称为认知评价。

评价影响甚至决定应激反应。

13、拉扎勒斯关于评价过程的观点:

提出心理应激的评价模型,将评价分成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

1)初级评价初级评价涉及所遭遇到的问题或情境对个人的意义的判断。

a)初级评价有三种不同的结论:

第一种是“无关”的评价;第二种是“好事”的评价;第三种是“应激性”评价。

b)第一种评价结论不会引起应激反应;第二种评价结论在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引起应激反应;第三种评价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应激反应。

c)拉扎勒斯将第三种评价分为三类:

“丧失-伤害”的评价;“威胁”的应激性评价;“挑战”的应激性评价。

2)次级评价的任务---是对个人的应对资源(能力、经验和技巧)与应激情境的要求间的匹配程度做出判断。

14、影响认知评价的心理社会因素:

1)应激原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a)应激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消极的生活事件最可能造成心理应激并由此发展成为疾病。

b)应激原本身的可控性和可预料性,是影响人们的主观认识、判断与评价的另一个因素。

2)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支持——指来自于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同事、组织、团体和社区等)的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

3)当事人本人的心身特点

●个人心身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类是身体或生物学因素,第三类是心理特点。

●影响个体对刺激物和态度和认知评价的个人心理特点,主要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格、气质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自我概念等。

●心理特点:

a)认知和归因风格;

b)人格特点;

c)情绪状态;

d)应对能力和应对风格;

e)人格动力特征;

f)自我概念: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

g)自我效能感——是关于个人有能力控制环境事件的影响或应对环境要求的信念。

第四节心理应激的自我防御和应对机制

1、防御机制——是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应激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2、常见的防御机制:

否认、压抑、曲解、倒退、固着、投射、幻想、隔离、转移、转换、反向形成、抵消、理想化、合理化、补偿、理智化、幽默、升华。

3、关于防御机制的一些基本观点:

1)应激条件下,人们可能会采用多种多样的防御机制以摆脱情绪困扰。

2)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情绪应激,为人们赢得时间和条件以便从正面处理应激情境或外界环境的挑战。

3)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应用防御机制,而心理障碍者可能唯一地依赖防御机制,或毫无变通地采用某一机制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防御机制的极端应用和发展会形成神经症和精神病症状。

4)自我防御机制同一个人的人格有密切联系。

5)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属于自我的潜意识部分。

6)防御机制是通过对人行为方式的观察而推测出来的东西,它们不能完全解释人类在应激条件下的复杂行为。

4、应对——又称“应付”和“因应”,指一个人努力处理充满紧张性的环境要求及其对个人的心理生理影响的过程。

5、关于应对的理论观点:

1)应对的过程理论:

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认知评价,第二个阶段是应对行为。

2)应对和特质理论:

特质论认为一个人在应激条件下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也具有稳定性或跨情境的、跨时间的一致性。

3)应对情境---特质理论:

应对的情境—特质理论认为,过程(情境)理论和特质理论不应当互相排斥,而应当相互补充。

在应激条件下,一个人的应对方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毫无规律的变动不定。

人格是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应激情境则是造成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的决定因素。

6、应对方式的分类:

1)注重情绪的应对——指将应对的重点放到对应激的情绪反应上,努力减轻情绪应激或心理压力,而不是直接处理造成焦虑等情绪应激反应的应激原。

2)情绪的应对策略分为:

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

3)注重问题的应对;

4)注重情绪的应对同注重问题的应对相互促进,也会相互干扰或妨碍

第五节心理应激与健康

1、良性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有促进作用,这类应激被称为“良性应激”。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于临床,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和心理痛苦的根源和就医寻求帮助的原因;

2)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或使这些疾病复发;

3)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并且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新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

4、急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

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应;过度换气综合征。

5、慢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

它是由长期性的应激事件引起的紧张状态。

慢性心理应激所造成的典型综合征是“神经血管性虚弱”。

第六节心理应激的管理

1、管理心理应激及其消极影响的策略主要有:

1)消除压力源(紧张性环境要求);

2)改变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评价;

3)改进应对方法和策略;

4)做好时间管理;

5)寻求并利用社会支持;

6)身体应对策略;

7)培育坚韧人格;

8)必要时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

第五章躯体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1、人类躯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生物学因素,一类为心理社会因素。

2、医学将人类的疾病分成两大类:

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第一节心理生理疾病概述

◆心理生理疾病——又称心身疾病。

狭义定义:

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广义定义:

把心理生理疾病看做是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障碍——指只有躯体功能障碍、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心理生理疾病的判定标准:

1、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

2、该躯体症状或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者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为基础;

3、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

◆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理论——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心理生理学理论。

1、生物学理论认为:

心理生理疾病是由于个体身体器官或系统脆弱,或对心理应激刺激的过度反应所致。

特定反应理论认为:

不同的人在对心理应激的反应方式上存在着个体差别,这种差别很可能是由遗传决定的。

个体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应激刺激做出反应,对应激刺激最为敏感的身体器官或系统便易于发生心理生理疾病。

2、心理学理论包括:

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行为心理学理论。

1)心理动力学理论:

a)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冲突在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b)心理动力学的心身疾病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在和邓巴。

c)亚历山大提出“冲突特异理论”,强调心理冲突在心理生理疾病中的作用。

他认为,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

i.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ii.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

iii.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

邓巴提出了“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同心理生理疾病有特异关系。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心理应激刺激的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决定了他是否会因心理刺激而罹患心理生理疾病以及患何种心身疾病。

2)行为心理学理论

a)行为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某些心理生理疾病的获得有学习的成分,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式的学习、操作条件作用式的学习和观察学习。

b)行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米勒。

他认为,人类的某些具有方向性改变(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腺体分泌能力的增强或减弱、肌肉的舒缩等)的疾病可以通过操作条件作用式的学习的方式而获得。

3、心理生理学理论

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看,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原所引起的心理应激须通过心理生理反应作用于脆弱易感的身体器官方可最终造成疾病。

◆心理生理反应与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类别有关系。

◆应激原的情绪反应分成两大类:

1、情绪反应包括愤怒、焦虑和恐惧等;

2、情绪反应包括忧郁、悲伤、失望和无助等,

◆应激原的行为反应的形式分成两类:

1、行为反应同愤怒、虑和恐惧等情绪相联系;

2、忧郁、悲伤、失望和无助的情绪。

第二节几种心理生理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作用

疾病类型

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因素

心理治疗或干预措施

原发性高血压

 

1、放松疗法;2、生物反馈疗法;3、行为矫正;4、其他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环境疗法、运动疗法)

消化性溃疡

1、心理应激因素;2、人格因素;3、焦虑和抑郁情绪

1、支持性心理治疗;2、松驰训练、脱敏疗法、自生训练法;3、配合使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

冠心病

 

1、一般的心理支持疗法;2、A型行为的矫正:

冠心病知识和A型行为知识教育;3、其它不良行为的矫正。

肥胖症

1、心理应激因素;2、社会文化评价;3、社会经济状况;4、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5、人格因素

改变对肥胖的不正确认识与态度,改善情绪状态,提高对应激的应对能力,控制饮食量和增加体力活动量

糖尿病

1、情绪应激;2、生活事件;3、人格因素

1、支持性心理治疗;2、认知疗法;3、行为疗法

支气管哮喘

1、家庭关系;2、人格;3、情绪;4、条件反射

1、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2、发病时给予安慰和情绪支持;3、给予病人安全感。

1、A型行为(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的典型表现:

1)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催促感;

2)急躁、无耐心;

3)醉心于工作,追求完美,为工作甘愿牺牲休息、娱乐、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

4)争强好胜、雄心勃勃,经常将目标制定过高;

5)对人常怀有敌意,有支配他人的倾向,若处于领导地位其行为常带有侵犯性;

6)不能放松,总想找点事做,若不能“有利可图”地占用时间就只会引起内疚;

2、B型行为者表现:

做事从容不迫、耐心、稳重、现实、悠然自得、待人随和。

第三节心理生理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1、心理生理疾病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2、心理卫生学和健康心理学应成为心理生理疾病预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源泉。

应激接种训练,行为的自我监测和自我控制,行为协议和反应代价法,放松训练、示范法和认知疗法等,都可被用来促使人们遵从医生的劝告和减轻应激,使预防措施得以实施。

3、心理生理疾病的诊断:

1)躯体诊断:

需要对病人的身体异常的性质、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等做出判断。

在躯体诊断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有些病人可能有许多躯体症状,而没有相应器官的组织损害。

心理检查的常用方法是会谈法和心理测量。

2)心理诊断:

(1)病人的人格(或性格特点或类型);

(2)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3)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或工作应激因素、心理冲突或挫折)

3)社会功能情况的诊断:

可以根据病人当前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操持家务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对照病前的情况,做出判断。

4、心理和社会水平上的干预或治疗,主要有三个目标:

1)努力帮助病人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例如移除应激的来源,或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

2)努力矫正由应激原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

3)设计适当的治疗方案以降低身体器官对心理生理反应的脆弱程度。

5、心理生理疾病的治疗措施:

(1)改变环境;

(2)精神药物治疗;(3)心理治疗。

6、心理生理疾病病人的行为治疗主要采用两大类行为技术:

1)自我调整技术:

分为基于学习原则的行为技术(如放松术、认知行为矫正和应激接种训练等)和其他自我调整法,如静默、自生训练、自我催眠和气功、瑜珈等。

2)生物反馈技术。

第六章临床心理评估与诊断技术

第一节临床心理评估的一般概念

1、心理评估——运用多种手段从各个方面获得信息以对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描述的过程。

2、心理评估临床上的用途:

1)单独或辅助做出心理诊断;

2)指导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并用作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3)科学研究。

3、临床常用的心理评估手段:

1)观察法;2)会谈法;3)心理测量法;4)调查法;5)实验室检查与躯体检查。

4、临床心理评估——指临床心理师利用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等方法所获得的来访者信息,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5、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目的:

1)对心理障碍或疾病做出诊断;

2)全面了解来访者目前的机能以及在出现问题之前的机能,并根据其可利用的资源指导制定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防治措施;

3)为估计心理障碍或疾病预后提供依据。

6、临床心理评估的一般步骤:

1)决定评估的内容;2)确定评估的目标;3)选择作决策的标准;

4)收集评估资料;5)判断和决策;6)交流信息

第二节临床会谈

1、临床评估性会谈的类型:

(1)非结构式会谈;

(2)结构式会谈;(3)半结构式会谈。

2、会谈技巧:

1)注意倾听的技巧;

2)提问技巧;

3)澄清技巧。

3、心理状态检查主要包括的内容:

1)外表和行为;

2)思维过程和言语;

3)心境和情感;

4)知觉经验;

5)认知功能。

第三节心理测验

1、心理测验——是测量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的个体差异的方法、技术。

2、心理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材料性质分: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2)按施测方式分:

团体测验和个体测验;

3)按测验材料的意义是否肯定和回答有无限制分为:

常规测验和投射测验;

4)按测验目的和功能分:

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职业咨询测验等。

3、标准化测验的基本要求如下:

1)标准条件;2)信度;3)效度;4)常模。

4、国内常用的智力测验:

1)中国比内测验:

1981年,吴天敏修订。

是对一般能力的测量,适用于2~18岁,最佳适用年龄为6~14岁。

量表的编制每岁为3个试题,共51个试题。

2)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

1993年,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修订,适用于6~16岁农村和城市儿童年使用。

量表的文字部份称为:

言语分量表(V),操作部分称为操作分量表(P)。

分别计算出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

C-WISC包括11项分测验。

3)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

1978年,李丹和王栋编制,分别编制出城市和农村儿童智商常模。

CRT由六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有12个测题,每个由一张抽象的图案或一系列无意义的图形构成一个图阵。

CRT的最大优点是测验对象不受文化、民族和言限制。

另一优点是可用于团体施测(一个班级)。

5、人格测验的主要方法有:

情境测验、问卷式测验和投射测验。

6、问卷式测验——是以自我报告形式出现的自陈量表。

7、国内应用广泛的人格问卷: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

有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

MMPI共有566个项目(陈述句),其中16个为重复项目。

与临床量表有关者多集中在前399题。

临床上,人们主要是通过对所有10个临床量表得分剖面图的评价来解释MMPI测量的结果。

MMPI的优点是题目多,信度与效度高。

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发表于1975年,分儿童(7-15岁)、成人(16岁以上)。

量表的题目分属于四个量表:

内向-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测谎(L),前三个量表代表EYSENCK人格理论中的三个维度。

四个量表的题目混合编排,全部题目答完后,计算出各量表原始分,而后换算成T分(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

L量表T分大于70者无效。

P量表的T分值在56.7~61.5区间内外,E量表的T分值在38.5、38.5~43.3、43.4~56.6、56.7~61.5区间内外。

N量表类推,亦分为5种类型:

稳定型、偏稳定型、中间型、偏不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N量表测评情绪的稳定性:

高分为不稳定型,低分者为稳定型;

E量表测评性格内外向:

高分表示外向,低分表示内向;

P量表测定精神质:

极端高分者孤僻,低分者合群,适应性强;

L量表分除反映回答时说谎或自身掩饰外,也可能反映了被试者在社会纯朴性及幼稚程度。

若因前者而致总分增高,则测验无效。

四个气质类型:

抑郁质、粘液质、胆汁质、多血质。

3)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16PF每种人格因素都含有10个以上测题,共187个题目,由受试者在“是”与“否”及“不一定”三者中选答。

适用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属团体测验。

临床适用的有内外向、适应与焦虑、心理健康因素等。

4)大五人格问卷(NEO-PI-R):

该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量表包括五个维度:

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每个维度又包含六个子维度。

NEO-PI-R中每个维度的子维度包括8个项目,每个维度分量表包括48个项目,全量表总共240个题目。

修订的大五人格问卷(NEO-PI-R)包括自我报告和观察者报告两种形式,分为五个等级来记分。

8、投射人格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

9、投射技术分为五大类:

1)联想技术:

墨迹测验、词的联想测验;

2)构造法:

主题统觉测验(TAT);

3)表露法:

画人测验、游戏测验、投射性玩偶剧、木偶和字迹分析等;

4)完成法:

句子完成测验和图片挫折测验;

5)选排法;

10、临床神经心理测验的分类:

1)单个的测验:

如格式塔测验,主要测查空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