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8455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银川九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

(注:

班级、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律写在装订线以外规定的地方,卷面不得出现任何标记)

一、基础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赂秦(lù)暴霜雪(bào)洎(jì)尚飨(xiǎnɡ)

  B.仇雠(chóu)沾襟(zhān)子嗣(sì)怙恶不悛(hù)

  C.万乘(chénɡ)筼筜(yúndānɡ)蜩蝮(tiáo)反间计(jiàn)

D.逦迤(lì)丞相薨(hōng)日晷(ɡuǐ)缣素(jiā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勾心斗角妃嫔媵嫱直栏横槛革灭殆尽

B.不醒所怙归取其孥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C.窥伺效慕斩将刈旗踌躇满

志小揖轻舟

D.钟鼓馔玉裂缺霹雳吞声踯躅静态极妍

3.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善于画山水,做起画来,如兔起鹘落,转眼即成。

B、大家把这件事交给小明做,他胸有成竹地说:

"这件事情我也做不好,好多环节我都不记得了。

"

C、这次考试,退步很大,不用别人说,他自己都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D、如果皇帝执掌朝政,防微杜渐,则国家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人民就得以幸福安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回乡过年是一次温暖的旅程,当不少漂泊者把房价压力、职场纷扰等抛在脑后,却发现梦中的故乡已恍如隔世,从而生发出“故乡去哪儿了”。

B.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核心角色。

C.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请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以我手写我心”,注意细心观察,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就行了。

D.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继续深入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成立环保综合督查机制,适时拓展综合督查工作。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澄河产瓜鱼,______,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

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

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腊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腊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B.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种树郭橐驼传》就是一篇纪传体的传记。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7、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A.故不若我也。

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C.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D.为兄嫂是依。

8、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⑤、思厥先祖父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③④B、①⑦C、②⑤D、①⑥

9.下列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而皆背晋以归梁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②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B、①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①乃见其所欲画者②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D、①足相蹑于其门②袜材当萃于子矣

二、古诗文阅读题(共计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4题(共计17分)。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

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

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

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

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

其间妍媸,益又自惑。

必待交友有公鉴

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

己尚病,况他人乎?

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

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

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

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11.下列句子中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合为时而著合:

应当,应该。

B.小穷则以诗相勉穷:

失意,不得志。

C.己尚病,况他人乎病:

生病。

D.知吾罪吾,率以诗也罪:

怪罪,谴责文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歌诗合为事而作吾属今为之虏矣

B.欲稍稍进闻于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所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

B.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14.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8分)

(1)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3分)

译文:

(2)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3分)

译文:

(3)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2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然后做15-16题。

(12分)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2分)

第二首是从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2分)

第三首是从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2分)

16.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古诗文默写(共10分)

(1)?

秦人不暇自哀,

(2),,蜂房水涡,

(3),隔叶黄鹂空好音。

(4)此情无计可消除,,。

(5)吴楚东南坼,。

(6)渔阳鼙鼓动地来,。

(7),洞庭波兮木叶下。

(8),但愿长醉不用醒。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

(共17分)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鲍鹏山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

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

“忠”。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

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③《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

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

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强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

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④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

》,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

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

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⑦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

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

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

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

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

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⑧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

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18.请解说第④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对第⑤节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

请纵观全文,分条概括。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本文内容和有关文史知识,请举例作简要阐述“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

综合运用题(4分)

22、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6分)

采莲子[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摇着

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

“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

咀嚼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话语的含义作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B.A、暴霜露pùC、万乘shèngD、逦迤(lǐ)2.答:

A.B,醒—省.C.揖—楫.D.裂-列.静-尽3.答:

B。

释义:

鹘:

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A、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B、江东:

借指家乡。

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C、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

又作“杜渐防萌”。

4.【解析】A项,成分残缺。

缺宾语,应在句末添加“的感慨”。

C项,不合逻辑。

“切记不要”属于否定不当,应将“不要”删除。

D项,搭配不当。

可改为“建立……机制”或“成立……的机构”。

【答案】B

5.解析:

"通体雪白"应与"莹润如羊脂玉"紧密相连,都指鱼的颜色,符合该要求的只有A项。

6.答:

B.寓言体7答:

B8.D9.C10.D11.C.认为是毛病

12.D.介词,用。

A前者是介词,表对象,为,替。

后者是介词,被。

B前者为介词,表被动;后者是介词,从,自。

C都是结构助词,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来提宾,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3.D。

白居易自己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从他的诗歌观点出发,对此流露出轻视之意,即文中所说“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14.

(1)哪里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被皇上听闻,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2)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

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

(3)现在爱我的诗的人,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您)而已。

【参考译文】(我)家庭贫困而又多变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

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

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

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

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

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

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

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

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

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

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

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

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

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

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

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

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

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

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

现在爱我的诗,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

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

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

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诗呵!

我曾经跟足下说,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

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

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诗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成过去的心愿。

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一到,该怎么办呵!

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吗?

15.答:

兵家用兵;民心向背;节操(气节)(2分)

16.答: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2分)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分)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分)

17.略。

18.答:

屈原的《离骚》等篇章中显露出的尖锐个性,既是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邪恶势力激烈的抗争和反击(2分),更是他把忠君爱国与坚持个性剥离、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的痛苦纠缠之后,个人愤怒的喷发(2分)。

19.整体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连贯,大气磅礴(1分);语句饱含感情,痛苦、绝望、愤怒、坚忍的屈原的形象跃然纸上,酣畅淋漓的抒发出作者对屈原无限的崇敬和颂扬之情(2分);局部词语的使用具有鲜明驹形象性和表现力,如“泪流满面”、“掩面痛哭”,以形写心;如“面向风雨”,既扣文题,又用双关,意蕴丰富,文韵隽永(1分)。

(提示:

表达效果的赏析要紧扣文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语言特点应该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表意和抒情相结合,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相结合,抓住重点,综合分析;分析时要贴近原文,适当举例。

20.

(1)内容(或情感)上(2分)

①《离骚》从人的角度、立场来表现个人愤怒。

②《诗经》表达的是集体愤怒、道德愤怒和俗世精神。

(2)技巧(或表现手法)上(2分)

①《离骚》:

自设情节,象征和隐喻(或系统性设喻)。

②《诗经》:

比兴手法。

(3)成就(或影响)上(2分)

①《离骚》:

伟大的人格精神,绝大的艺术创造。

②《诗经》:

整体伟大,每一首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说不上“伟大”。

(提示:

这题是考查学生整体阅读和提取、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的。

分类要恰当,概括要全面准确,表达要精简扼要,答到核心词语就给分。

21.这道题比较开放;目的既是检查学生理解文旨、解答问题的能力,又是检测他们能否沟通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的能力,更是对学生人文知识背景(或语文素养和思想文化水平)的检测。

主要谈屈原

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