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452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沙市五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

某某省沙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六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夏、商统治者极力宣扬“天命”“天罚”等思想,而西周统治者认为“惟命不于常”,主X“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

这一变化表明

A.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B.伦理政治开始兴起

C.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D.对“天命”的质疑

2.汉代官吏任用,有一限制,地方长官定要由中央派,太守如是,县令也如是。

但郡县掾属,必得本地人充当。

不过辟用掾属的权,则在长官手里,这叫做“辟署”。

材料表明了

A.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权制衡,中央权力至上D.权力分割,中央地方配合

3.宋代朝廷对于地方状况的了解,除基层报至主管部门有据可查的账籍及印历外,不少是自监司、台谏、特使等各类官员的巡行见闻中得来的,百姓中的传言、谣谚是经常被搜集的对象。

宋代这一做法

A.增强了监察机关的权威性B.推动了地方权力的相互制衡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4.1898年5月,朝廷颁发谕旨,指出“近来各省商务未见畅兴,皆由官商不能联络……当此整顿商务之际,此种情弊亟宜认真厘剔。

著各直省将军督抚严饬各地方官,务须体察情形,尽心保护。

”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风起云涌B.戊戌变法扩展到经济领域

C.朝廷无力控制地方势力D.清朝工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5.明清时期,随着赋役折银和某某的持续流入,某某等地的丝织、陶瓷业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这种现象

A.导致了政府强化海禁政策B.促进了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C.表明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表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6.1942年,在《论合作社》中阐述了开展农业劳动互助合作的重要意义。

到1944年,陕甘宁边区除劳动互助组织外,共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75个,消费合作社3699个,信用合作社86个,医药合作社51个。

这些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改变了边区土地所有制

C.适应了敌后战场抗战需要D.促进了思想成熟

7.1905年开始,清廷先后选派多位视学官员出国,对海外华侨聚居地的学务展开视察,希望以此“施教育以发其爱国之心,稗知孔教渊源,累朝恩德,自可默相维系,收为我用。

”据此可推知,清廷海外视学的背景是

A.反清革命思想盛行B.政治改革陷入困境

C.洋务运动遭遇挫折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8.在梁启超看来,秦汉以来中国的历史都是“专制”的历史,这种专制的历史积累是造成“今天”之中国衰败不振的根源。

因此,中国要振兴,要成为强盛国家,就必须反对和改变专制体制,实行某某宪政体制。

梁启超这一认识

A.推动了近代某某革命的迅速发展B.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

C.顺应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9.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

意在强调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10.雅典人在成为全权公民时均要行宣誓礼,誓词中有这样的话:

“我将理性地服从现有的政府和已设立的法律,如果有人企图破坏法律或不服从法律,我决不容许,而必独自或与众斗争此人。

”由此可知

A.雅典某某政治受法制的制约B.服从法律是成为公民的前提

C.雅典法律仅适用于全权公民D.理性主义是某某政治的基础

11.1832年10月25日,英国《贫民卫报》载文:

“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该文认为英国此次改革

A.结果体现了决策者的意图B.客观上不利于某某制发展

C.基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D.目的是为了巩固贵族统治

12.美国历史上一宪法性文件曾规定:

“凡未经本邦联召集之国会明确授予合众国者外,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及所有权能、领域与权利”。

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这一规定

A.理性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B.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C.蕴含着极大的分裂主义隐患D.建立了一种全新代议制政体

13.伏尔泰反对上帝的意志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天命论,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社会进步与神的意志没有丝毫关系,反对用《圣经》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即理性发展的规律。

伏尔泰的观点

A.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特质D.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4.对于1927年底出现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是由于富农的破坏,进而提出农业集体化理论,以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方式加快工业化进程;布哈林则认为其根源在于国家政策失当,主X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

双方分歧的本质在于

A.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B.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不同

C.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差异D.新经济政策是否应该延续

15.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

“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

”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是小国反对殖某某义的产物

B.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

16.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到创纪录的5560项。

该现象说明当今世界

A.经济一体化发展受挫B.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流

C.区域集团化前景堪忧D.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17.(教化与基层管理)(14分)

材料一“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员,类似于“清官”。

班固《汉书·循吏传》为西汉文翁、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六位官员立传,下表依据《汉书·循吏传》列出了其中四人的事迹。

材料二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被迫成为佃户或者流民,“沙县贼陈政景……纠清流贼蓝得隆等攻汀州城”。

在武力镇压的同时,王阳明意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认为社会秩序的治理必须加强德治,从整顿民风、施以教化、唤醒良知入手,于是颁布了《南赣乡约》。

王阳明在《南赣乡约》指出,“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

从相关县志中可窥见其治理成效,如瑞金县“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物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摘编自赵炎溪《王守仁的(南赣乡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循吏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形成相关特点的原因。

(8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王阳明颁布《南赣乡约》的原因及影响。

(6分)

 

18.(中国近现代中央机构改革)(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政治改革重心所在的中央机构的改革,贯穿清末新政时期旧政改革和宪政改革的全程。

1901年开始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归并詹事府于翰林院,撒通政使司;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练兵处、财政处5个新机构,增设资政院以“博采群言”,审计院以“核查经费”。

后设立学部、农工商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郜、海军部、法部,外务部.邮传郜理藩部等中央十部。

裁撤军机处,颁布了“采取各国君主立宪之制”的上谕,成立“责任内阁”,即“皇族内阁”。

并特别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亲临顾问国务之所,用来防止权位下移。

清末新政中,新机构很大程度上是在对旧机构的颠覆中逐渐成立的,某某临时政府的参谋部即清末新政时期的军咨府,九个行政部几乎全盘接受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十部。

——摘编自梁慧丽《论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新政时期清政府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时期清政府中央机构改革的意义。

(7分)

19.(西方对“人”的看法)(12分)

材料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

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

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

《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

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

“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

”1865年1月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畜奴行为。

20世纪前期

在1914年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年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

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

(要求:

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国家实力与国际关系)(12分)

材料一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1872年和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百分比)柱状图如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大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并加工综合、改造提高,创造出适合日本需要的新技术。

197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苏。

80年代初,日本进一步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

1989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达60多亿美元,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1990年,反映美国官方态度和立场的《外交》季刊提出“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美国“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材料“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以德配天”体现的伦理道德对当时政治的影响,B正确;先秦时期的政治特点之一是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2.D

【详解】

据题意可知,汉代地方的主要官吏任命权掌握在中央手中,官吏的掾属的辟用则由官吏自己掌握,由此可知体现了权力的分割,中央和地方配合任用官吏,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权力的分割,而非分工协作,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地方官吏人民,和分割相权无关,排除B;分权制衡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

3.C

【详解】

宋代朝廷了解地方状况,不仅使用基层上报的帐籍及印历,还派监司、台谏、特使等各类官员到民间搜集信息,其意在了解、监控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所作所为,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宋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増强监察机关的权威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推动地方权力相互制衡、削弱地方割据经济基础的信息,排除BD两项。

4.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要求地方政府保护各省商务,结合材料时间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民间设厂规定,意味着其基本抛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正确;实业救国思潮主要体现在民间层面,而非政府层面,排除A;戊戌变法时间是在1898年6月,排除B;题干主旨并非中央和地方关系,而是地方工商业的发展环境营建,排除C。

5.B

【详解】

明清时期,某某等地的丝织、陶瓷业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这说明中国积极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这就促进了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故B正确;这不是政府强化海禁政策的原因,故A错误;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未形成,故C错误;材料没有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牙缓慢发展,故D错误。

6.C

【详解】

抗日战争时期,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指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农业、手工业、消费、医疗等领域开展劳动互助合作,建立起众多的互助合作组织,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适应了敌后战场抗战需要,C项正确;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劳动者纷纷互助合作不符,A项错误;多个行业在生产劳动中的合作并未改变边区的土地所有制,B项错误;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是思想的发展和成熟的表现,并非促进思想成熟的原因,D项错误。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即清末新政时,清廷选官员出国考察教育,希望借教育改革和孔教,使广大青年学生“收为我用”等,反映出清廷海外视学的背景是反清革命思想盛行,A项正确;1905年,清末推行的政治改革即预备立宪还未陷入困境,B项错误;洋务运动已在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宣告了破产,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在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错误。

8.C

【详解】

根据“中国要振兴,要成为强盛国家,就必须反对和改变专制体制,实行某某宪制体制。

”可得出梁启超实行某某政治的主X,顺应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即反专制求某某,C项正确;梁启超是维新派,排除A;B项与主旨无关,排除B;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

9.D

【详解】

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和封闭性的特点,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均是为了说明革命根据地可以生存发展,因此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故答案为D项。

阐述的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理由,排除A项;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方式,没有涉及革命的依靠力量,排除C项。

【点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及时总结了斗争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的道路。

10.A

【详解】

雅典公民的誓词中反映了公民对法律的服从与维护,一切违背法律,超越某某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由此可知,雅典某某政治生活是严格受到法制制约的,故A项正确;成为雅典公民的资格是祖籍为雅典的并具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子,而非服从法律,故B项错误;雅典法律适用于全体雅典人,不仅仅适用于公民,故C项错误;理性主义是近代启蒙运动的主X,而非雅典的某某政治基础,故D项错误。

11.D

【详解】

根据材料“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当时议会改革的决策者实际上是为了巩固贵族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此次议会改革的结果,故排除A项;材料认为议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贵族统治,没有涉及此次改革的影响,且英国当时是君主立宪制并非某某制国家,故B项错误;1832年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

12.C

【详解】

由材料“未经本邦联…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可知邦联体制蕴含着极大的分裂主义隐患,故C项正确;ABD都是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故A、B、D三项错误。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2008年至2016年月,为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与协调而建立的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却实施了多达5560项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说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受挫,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了主流,B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并非区域性经济组织,材料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前景无关,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D项错误。

14.C

【详解】

材料反映了伏尔泰批判天主教会,反对人类历史的天命论说法,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是有人类自身理性的来推动的,由此可知,伏尔泰的历史观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特质,故选C;伏尔泰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但并未直接推动,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追求信仰自由,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伏尔泰的历史观蕴含着人文主义,而选项中“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D。

15.C

【详解】

材料反映了针对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和布哈林不同的主X,斯大林主X“以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方式”,而布哈林主X“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由此可见二者分歧的本质在于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道路的差异,故C项正确;意识形态上双方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没有根本的对立,故A项错误;对内外形势判断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否应该延续,均不是双方本质上的分歧,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D项错误。

16.B

【详解】

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合国主要成员国会费缴纳比例的升降,反映出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体现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发展历程,B项正确;当今世界日本是经济大国,但不是政治大国,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区域集团化”优势明显,C项错误;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