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440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docx

行程问题二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1.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公式;

2.用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公式解决相关的行程问题。

(一)追及问题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

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

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追及问题公式:

(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

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

  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9÷(10÷60)=54

  面包车速度是54-6=48(千米/小时).

  城门离学校的距离是

  48×1.5=72(千米).

答:

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72千米.

(★★★)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问家到公园多远?

  解一:

可以作为“追及问题”处理.

  假设另有一人,比小张早10分钟出发.考虑小张以75米/分钟速度去追赶,追上所需时间是

  50×10÷(75-50)=20(分钟)?

  因此,小张走的距离是

  75×20=1500(米).

  答:

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1500米.

还有一种不少人采用的方法.

解二:

小张加快速度后,每走1米,可节约时间(1/75-1/50)分钟,因此家到公园的距离是

  一种解法好不好,首先是“易于思考”,其次是“计算方便”.那么你更喜欢哪一种解法呢?

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比较,能逐渐形成符合你思维习惯的解题思路.

一辆自行车在前面以固定的速度行进,有一辆汽车要去追赶.如果速度是30千米/小时,要1小时才能追上;如果速度是35千米/小时,要40分钟才能追上.问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一:

自行车1小时走了

  30×1-已超前距离,

  自行车40分钟走了

35×

-已超前距离,

  自行车多走20分钟,走了

  因此,自行车的速度是

  答:

自行车速度是20千米/小时.

  解二:

因为追上所需时间=追上距离÷速度差

  1小时与40分钟是3∶2.所以两者的速度差之比是2∶3.请看下面示意图:

  马上可看出前一速度差是15.自行车速度是:

35-15=20(千米/小时).

(★★★★)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解:

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

  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

  8-4=4(千米).

  而爸爸骑的距离是4+8=12(千米).

  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12÷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明骑8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3=24(千米).

  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8分钟,骑行了4+12=16(千米).

  少骑行24-16=8(千米).

  摩托车的速度是1千米/分,爸爸骑行16千米需要16分钟.

  8+8+16=32.

答:

这时是8点32分.

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

画示意图如下:

  如图,第一次相遇两人共同走了甲、乙两村间距离,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间距离的3倍,因此所需时间是

  40×3÷60=2(小时).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出发至第二次相遇,小张已走了

  6×2-2=10(千米).小王已走了6+2=8(千米).

  因此,他们的速度分别是

  小张10÷2=5(千米/小时),

  小王8÷2=4(千米/小时).

答:

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分别是5千米/小时和4千米/小时.

(二)相遇问题

  小王从甲地到乙地,小张从乙地到甲地,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小王和小张一起走了甲、乙之间这段距离.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常常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

相遇问题基本公式: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全程

(★★★)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钟,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钟.他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解:

走同样长的距离,小张花费的时间是小王花费时间的36÷12=3(倍),因此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也可以说,在同一时间内,小王骑车走的距离是小张步行走的距离的3倍.如果把甲地乙地之间的距离分成相等的4段,小王走了3段,小张走了1段,小张花费的时间是

  36÷(3+1)=9(分钟).

答:

两人在9分钟后相遇.

 

(★★★★)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解:

画一张示意图

  离中点1千米的地方是A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张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多1千米,小王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少1千米.从出发到相遇,小张比小王多走了2千米

  小张比小王每小时多走(5-4)千米,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是

  2÷(5-4)=2(小时).

  因此,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5+4)×2=18(千米).

本题表面的现象是“相遇”,实质上却要考虑“小张比小王多走多少?

”岂不是有“追及”的特点吗?

对小学的应用题,不要简单地说这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抓住题目的本质,究竟考虑速度差,还是考虑速度和,要针对题目中的条件好好想一想.千万不要“两人面对面”就是“相遇”,“两人一前一后”就是“追及”.

(★★★★)如图,从A到B是1千米下坡路,从B到C是3千米平路,从C到D是2.5千米上坡路.小张和小王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4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2千米/小时.

  问:

(1)小张和小王分别从A,D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多少时间后他们相遇?

  

(2)相遇后,两人继续向前走,当某一个人达到终点时,另一人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解:

(1)小张从A到B需要1÷6×60=10(分钟);小王从D到C也是下坡,需要2.5÷6×60=25(分钟);当小王到达C点时,小张已在平路上走了25-10=15(分钟),走了

  因此在B与C之间平路上留下3-1=2(千米)由小张和小王共同相向而行,直到相遇,所需时间是

  2÷(4+4)×60=15(分钟).

  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是

  25+15=40(分钟).

  

(2)相遇后,小王再走30分钟平路,到达B点,从B点到A点需要走1÷2×60=30分钟,即他再走60分钟到达终点.

  小张走15分钟平路到达D点,45分钟可走

  小张离终点还有2.5-1.5=1(千米).

答:

40分钟后小张和小王相遇.小王到达终点时,小张离终点还有1千米.

说明:

本部分为专题测试,学生做完后教师进行评分。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解:

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

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

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解:

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67.5-60)=36分钟,所以路程=36×(60+75)=4860米。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

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

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

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

根据总结:

第一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4个全程,乙比甲快,相遇又在P点,所以可以根据总结和画图推出:

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从第一个P点到第二个P点,路程正好是第一次的路程。

所以假设一个全程为3份,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

第二次相遇,乙正好走了1份到B地,又返回走了1份。

这样根据总结:

2个全程里乙走了(540÷3)×4=180×4=720千米,乙总共走了720×3=2160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

50从家出发,7:

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

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问:

小明家到学校多远?

解:

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

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

总路程就是=100×30=3000米。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

画示意图如下.

  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

  3.5×3=10.5(千米).

  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

  10.5-2=8.5(千米).

  每次要再相遇,两人就要共同再走甲、乙两村距离2倍的路程.第四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3+2+2)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

  3.5×7=24.5(千米),

  24.5=8.5+8.5+7.5(千米).

  就知道第四次相遇处,离乙村

  8.5-7.5=1(千米).

  答:

第四次相遇地点离乙村1千米.

6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

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

画一张示意图:

  图中A点是小张与小李相遇的地点,图中再设置一个B点,它是张、李两人相遇时小王到达的地点.5分钟后小王与小李相遇,也就是5分钟的时间,小王和小李共同走了B与A之间这段距离,它等于

  这段距离也是出发后小张比小王多走的距离,小王与小张的速度差是(5.4-4.8)千米/小时.小张比小王多走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是

  1.3÷(5.4-4.8)×60=130(分钟).

  这也是从出发到张、李相遇时已花费的时间.小李的速度10.8千米/小时是小张速度5.4千米/小时的2倍.因此小李从A到甲地需要

  130÷2=65(分钟).

  从乙地到甲地需要的时间是

  130+65=195(分钟)=3小时15分.

  答:

小李从乙地到甲地需要3小时15分.

7快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慢车从B到A用了12.5小时,慢车到A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快车到B停留1小时后返回.问:

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相遇共需多少时间?

  解:

画一张示意图:

  设C点是第一次相遇处.慢车从B到C用了5小时,从C到A用了12.5-5=7.5(小时).我们把慢车半小时行程作为1个单位.B到C10个单位,C到A15个单位.慢车每小时走2个单位,快车每小时走3个单位.

  有了上面“取单位”准备后,下面很易计算了.

  慢车从C到A,再加停留半小时,共8小时.此时快车在何处呢?

去掉它在B停留1小时.快车行驶7小时,共行驶3×7=21(单位).从B到C再往前一个单位到D点.离A点15-1=14(单位).

  现在慢车从A,快车从D,同时出发共同行走14单位,相遇所需时间是

  14÷(2+3)=2.8(小时).

  慢车从C到A返回行驶至与快车相遇共用了

  7.5+0.5+2.8=10.8(小时).

  答:

从第一相遇到再相遇共需10小时48分.

 

【说明】:

本部分为“专题小结”,由“专题知识点或是方法回顾+教师寄语”组成。

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之后是教师寄语。

教师寄语可以是:

需要完成的作业、需要总结的知识点、名言名句、提醒学生需要做的事情等等。

方法回顾和教师寄语的图标各选一个

教师:

本专题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说明:

本部分为“专题小结”,由“专题知识点或是方法回顾+教师寄语”组成。

教师寄语可以是:

需要完成的作业、需要总结的知识点、名言名句、提醒学生需要做的事情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