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261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某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项目建设地址:

法人代表:

建设性质:

新建

可研编制单位:

1.2编制依据

《**县总体规划》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编制指南》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3编制原则

1、根据总体规划和**县的发展情况,优先满足小区建设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小区内道路建设需求和地下管线实施原则,注重发挥与周边交通、市政设施以及通信网络系统的综合优势,切合实际地做出该工程建设的规划。

2、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注重近期、长远发展并结合实际,在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远期发展储备潜力。

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建设原则。

围绕提升对外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按照“标准化、生态化、配套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道路设施布局及等级结构,坚持以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为原则。

4、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小区设施的建设步伐,做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1.4编制范围

根据协议及**县县城总体规划和某小区详细规划要求,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为:

1、某小区内道路工程

2、某小区内供水工程

3、某小区内排水工程

4、某小区内供热工程

5、某小区内燃气工程

6、某小区内电气工程

1.5县城概况

**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山”、“岚漪河”而得名。

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南靠兴县、岚县,北依五寨、河曲。

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8万人,县政府驻岚漪镇。

**矿产资源贫乏,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岩矿,铝土矿、铁矿、石英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等,除白云岩矿以外,其它储量都比较小,品位也低,开采价值不大。

植物资源以原始次森林、牧草、药材为主,**有茂密的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林区,党参,黄芪,蕨菜、蘑菇、黄花菜、刺玫瑰等都是食用价值很高的野生植物。

全县有中药材400多种,其中以黄芪最为名贵。

动物资源有金钱豹、黑鹳,野猪、金雕,狍、狐等160余种,其中世界珍禽褐马鸡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1.6某小区概况

某小区由由**县政府出资建设,低租金租给住房困难户。

廉租房有特定的供给对象,符合廉租房供给条件的由本人(家庭)向政府提出申请,并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核实批准后,方能租赁。

项目建成后共有占地780亩,建筑面积13万㎡。

共建有36栋6层住宅和1栋5层住宅。

建成后共计1326户,每户按照3.5人计,共有4641人。

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1500万元

其中:

建筑工程费1245万元

其他费用144万元

预备费111万元

本项目筹措资金1500万元。

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拨款9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00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始终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旨在解决“三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县近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积极探索,创建了建设新型小城镇的新路子,其基本构想是:

在国家现行政策的框架内,充分尊重自愿,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一批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新型小城镇。

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无偿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

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规划建设的新型小城镇除规划农民安置区外,还要规划适当的可供市场出让的土地,并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的收益,平衡小城镇的建设资金。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加快**县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未来10年,城市化进程将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城市的数量将不断增多,规模将不断扩大。

人口和经济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经济社会活动日趋集约化和社会化,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县人口增长和发展空间的矛盾和压力相当大,这要求**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大城市面积,解决城市增容,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有效扩大城区面积,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2.2.2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住房改革的逐步深化、细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从城市房地产市场上购买适合自己的住宅。

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的扩大,都对商品房的供应提出了持续不断的需求,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城市,**县的房地产市场前景光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愈来愈讲求生活质量,对住房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有房住,发展到住面积大,环境好,配套服务完善、功能完备的住房。

据有关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我国住宅发展将呈现“绿化趋势,规划趋势,郊区化趋势,智能化趋势,全能化趋势,附层分离趋势,多元化趋势”等七大趋势。

现代城市人关注健康,希望拥有一份花香鸟语、云淡风清的恬静与悠然,蓝天、白云、碧水、绿树、鸟语、花香,美好家园,人人向往。

本项目的建设必将使这一地区的土地迅速实现开发,土地价值将有较大上升空间,其将会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竞相争夺的风水宝地。

2.2.3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

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

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更趋多样;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2.2.4项目建设是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形象的需要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加快城区的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扩容扩质,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的持续繁荣对促进**县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本项目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将大大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人居水平,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3.1项目建设的目标

坚持以满足人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小区建设为重点,配套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2建设内容

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内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及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工程:

包括6条主次干道路,总长度2337米,总面积为25446平方米。

2、管网工程:

铺设给水管线1822米,污水管线1761米,雨水管线2100米,燃气管线1700米,电力管线1880米,通讯广电管线1650米,供热管道2×1650米。

3、路面两侧工程:

绿化11920平方米,路灯安装120盏。

铺设花砖9400平方米,

 

第四章建设条件

4.1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于**县岚漪镇北道坡村西侧。

北邻铁路,南倚干河景观带,东靠北道坡村,西对**中学。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城市基础设施齐全。

4.2气候条件

本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季严寒,秋高气爽,春干多风,境内西暖东凉,全年温差较大。

从近几年的气象统计资料来看,年平均气温6.9℃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45.85毫米,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约为34.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天数约为157天,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178.6厘米,年平均日照总数约为2685.8小时,年平均风速约为3.5米/秒。

4.3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1)岚漪河流域:

岚漪河是本县最大的河流,属黄河水系,发源于芦芽山区的荷叶坪,路经岭西之饮马池山,由东向西流经岚县河口乡,到本县黄道川汇马跑泉之水,经宋家沟、县城、阳坪、温泉,到兴县青草沟出境,境内干流全长64.5千米。

干流在38千米处,与北川河、南川河汇合。

较大支流有燕家村、王家岔、中寨、王现庄、西豹峪等7条。

河源海拔高程2158米,终点海拔高程1031米。

平均比降1/86,流域的形状系数0.388。

流域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81.5%,集雨面积约为1600平方公里,合160万公顷,正常年径流量5690万立方米,丰水年7410万立方米,中水年3970万立方米,枯水年2100万立方米。

悬移质多年输沙量47.5万吨。

正常年清水流量干流0.2—0.8立方米/秒。

有小水泉65处,流量为0.615立方米/秒,其中大于30公升的泉水有牛家庄、深山岩、水门、刘家岔4泉。

河床较平坦,宽窄不一,最宽处约为200米,最窄处约为20米。

(2)芦子河流域:

发源于芦子河的刘村,由东向西流去,至娘娘庙出境,经保德流入黄河,境内流长5千米。

流域面积56.7平方公里,合5666公顷,占总面积的2.9%。

(3)朱家川流域本流域集雨面积323.3平方千米,合32533公顷,占总面积的16.3%。

其主要河流为:

马家河:

发源于李家沟、大化两地交界处的黑林洼,由东向西,经保德曹湖入朱家川河,境内全长31千米。

石佛河:

源于黑林洼,经河曲泥采入朱家川河,境内全长18千米。

李家沟河:

源出土寨,经水草沟,流入河曲,入朱家川河,全长14.7千米。

2、工程地质条件

(1)地貌

境内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多山少川,地形比较复杂。

平均海拔1433米,最高海拔2784米。

东南片多为土石山区,西北片系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河谷由东、北、南向中汇合,再向西流出境外归于黄河。

整个河谷将全县分割为四片,俗称东川、南川、西川、北川,其中北川河谷较为宽阔。

全县由山地、丘陵、河谷三部分组成,其中山地806.95平方公里,占47.7%;丘陵1126.3平方公里,占56.9%;河谷46.25平方公里,占2.4%。

全县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可用于城镇建设或相对集中的城镇用地较为稀缺,平川谷地成为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集中区域,用地矛盾突出。

全县地貌类型主要有下述3种:

土石山区:

位于县境东南荷叶坪山至烧炭山一带,群峰林立,山势陡峻,海拔高度大,一般在1500米以上,主要山峰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山顶平坦,冲沟发育完善,沟谷呈“V”字型。

出露岩层下太古界的变质岩;太古界的花岗岩类;下元古界的角闪片岩;石英岩;上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状砂岩;古生界寒武系的鳞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等。

本区包括宋家沟乡、王家岔乡、大涧乡、阳坪乡、温泉乡全部和神堂坪乡、岚漪镇等乡镇部分地区。

该区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被覆盖良好,适宜发展林牧业。

黄土丘陵沟壑区:

分布于县境西北的广阔丘陵地带,包括李家沟乡、西豹峪乡及岚漪镇部分地区。

海拔在1330米——1554米之间。

山顶多呈馒头状,沟壑纵横,平坦地面少而坡地占绝对优势,冲沟发育明显,沟谷多呈“V”形,不断深切。

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在广大范围内沉积了较厚的活土层,形成塬、梁、峁等黄土丘陵地貌形态。

出露岩层有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等。

本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温和,适宜发展经济林木。

黄土丘陵缓坡区:

位于北中部,包括三井镇、高家会乡等乡镇全部,岚漪镇、神堂坪乡部分地区。

海拔1338~1470米。

地形平坦,坡高平缓,并具有阶地和滩地组成的河谷地貌。

中部水源丰富,岚漪河两岸一级阶地多辟为水田,北部水资源较少,但有大面积的平川地和沟川地,土层深厚,是全县粮食、油料的主要产地。

(2)地质构造及地震

**县境内东部地质较为复杂,北部与西部较简单,主要为新地层,除有奥陶系等岩层出露外,大多为马兰黄土。

岩层出露有:

下太古界的界河口群(火成岩岩体),下元古界的群鸡山群、上元古界的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新生界的上三系、第四系地层。

下太古界——界河口群

烧炭沟组:

主要岩石是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磨岩夹斜长角闪片磨岩。

分布于本县大涧乡所在的南川河沿岸的山坡上。

马国寨组:

主要岩为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马麻岩、斜长角闪岩、硅线石片岩夹大理石。

分布在本县岚漪河沿岸两侧。

奥家滩组:

主要岩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岩类石英岩、大理石岩夹长片麻岩。

分布在本县最东部山地上。

太古界的火烧岩岩体,主要有晚期花岗岩类,岩石为片麻状花岗岩、片麻状黑云岩,斜长花岗岩,分布在本县荷叶坪附近山地上。

下元古界野鸡山群,主要岩石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石夹岩、状砂岩、条带状。

分布于南川河、岚漪河两侧山上,本县东南部、东部也有少量分布在山上。

古生界——寒武系中统上统,主要岩为鳞状灰岩及灰岩、夹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紫红色砂页岩。

主要分布于本县南部与东部。

古生界——石灰系中的下统、中统,主要岩石为灰岩,其次是白云岩。

全县各地均有分布。

古生界——石灰系中的中统、上统,岩石有灰白质、灰黄色砂页岩,石类岩及煤层。

本县李家沟乡有零星分布。

新生界——第四系。

下中更新系统主要为坡积、洪积黄土。

分布于本县李家沟乡沟的两侧。

中更新统,主要为离石黄土。

本县岚漪河下游两侧丘陵下部有零星分布。

上更新统马兰组,为风积马兰黄土。

分布于本县各地,面积最大,为西部、北部主要成土母质。

全新统,为近代冲击、洪积物。

分布于本县4大河流两岸阶地,以及本县之中丘陵间盆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划范》(GB50011-2001)附录A.1.1的规定,评价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4.4供水条件

某小区生活用水为在小区西南侧新建深水井一口,距小区南侧263米。

在小区南侧设水池泵房1座。

可满足本项目建成后用水需求。

4.5供热条件

某小区冬季采暖热源为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为在其西北侧新建的**县第二热源厂。

项目建成后冬季采暖由该热源厂接入。

在小区内新建换热站,把热源高温水换为低温水。

可满足本项目建成后用热需求。

4.6供气条件

本项目所用天然气为西气东输工程气源。

西气东输工程神池段在**预留接口,燃气管线已于2010年10月引至**县。

4.7供电条件

根据**县县城规划和建设条件,在某小区东侧和北侧皆有10kv高压电缆,在小区内设有变电站。

项目所用电由该处接入。

4.8排污条件

本项目建成后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直接排入小区南侧的干河内。

生活污水则收集在化粪池,统一排入县城西南角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道路工程

5.1.1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6、《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

7、给排水设计手册及其他有关设计规范

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5.1.2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满足小区发展需要,服务城市建设。

2、满足城市交通功能要求,便于各类市政管线敷设布置。

3、建治并举,改善美化环境,以人为本,服务于民。

4、统盘考虑,综合治理。

5、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美观大方。

5.1.3设计方案

某小区内共有六条道路,其中主道路1条,37米宽,为三块板。

次道路5条,8米-14米宽-,为一块板。

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结合工程量的大小,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主干道位于小区中心,次道路分别位于楼层建筑中间,皆为南北向的支线道路。

2、纵断面设计

1)纵断线型应结合自然地形及交通运输的要求,统一考虑,力求平顺,尽量减少起伏变化,以保证行车平稳、迅速、经济、舒适。

2)纵坡度的组合布局,应利于车辆安全等速行驶,作合理的安排,以减轻机件的消耗和司机人员的劳动强度。

3)道路高程及纵坡布置应满足各控制因素的要求,适应所处的自然条件,同时必须从全线或较长路段的整体权衡,局部应服从于全局。

避免由于考虑在局部路段或局部地点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有所增加,而忽视整体组合的合理性,以致造成局部处行车条件的恶化。

4)纵坡度的布置应符合道路等级的技术指标,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交通工具组成情况,考虑适应各种非机动车的需要。

竖曲线需与平曲线配合,小半径的平曲线与竖曲线不宜重合,大半径的平曲线与竖曲线可以重合,竖曲线长度需包括在平曲线内。

3、横断面设计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员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

2)横断面设计应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主道路红线宽为37米,规划标准横断面为三块板,中间14米宽的机动车道,两侧各1.5米宽的花池分隔带,各10米宽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两侧的绿化带根据沿线景观需要及场地条件,栽种适宜的乔灌木或其它花卉。

机动车道路拱采用直线型,双向横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内向直线坡,横坡度为2.0%。

同时,根据需要布置雨水、污水管线,各种管线均入地敷设。

次道路红线宽为8米-14米,规划标准横断面为一块板,路拱采用直线型,双向横坡度为1.5%。

4、路面结构

该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设计年限为15年。

1)路面设计包括结构组合、厚度计算与材料组成,其原则如下:

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结合当地条件和实践经验,对路基路面进行综合设计,以达到技术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目的。

2)路面结构做法

机动车道:

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4cm厚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0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3%)。

人行道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为:

6cm厚人行道砖,3c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8cm厚的素混凝土,10cm厚级配碎石。

5.2给水工程

5.2.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给排水设计手册》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5.2.2设计方案

1、水源

某小区水源为在小区西南侧自建深水井,规划在园区南侧建设水池泵房一座,设有清水池和泵房。

为满足消防用水需要,设300m3消防水池一座,平时消防蓄水不作他用。

设消防水泵2台。

另有生活储水池一座,容积100m3,设生活水泵两台,一用一备。

2、用水量计算:

(1)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生活用水指标取120L/d·人,调整系数取0.85,本项目共计1326户,每户按照3.5人计,共有4641人,生活用水量计算如下:

生活用水:

120×4641×0.85÷1000=473.38m³/d;

(2)绿化浇洒用水量:

绿化浇洒用水指标取1L/㎡·d,本项目建成后绿化面积为11920㎡,则绿化浇洒用水量计算如下:

绿化浇洒用水量:

1×11920÷1000=11.92m³/d

(3)道路用水量:

道路浇洒用水指标取1L/㎡·d,本项目建成后道路面积为25446㎡,则绿化浇洒用水量计算如下:

道路浇洒用水量:

1×25446÷1000=25.45m³/d

总用水量=25.45+11.92+473.38=510.755m³/d

3、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按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同时火灾次数一次计,用水量为252m3。

4、给水管材

本项目给水管材采用PE管,主干管采用DN200,支管采用DN100。

5.3排水工程

5.3.1排水方式的确定

排水可以分为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合流制两种。

排水方式不仅从分配上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布局、投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方面,而且对县城将来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意义深远。

根据**县实际情况,本项目采用雨水与污水分流的方式。

5.3.2排水管网的设计

1、管网设计

该路段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路面以下,污水管道位于路东侧路面以下。

排污管线南北敷设,坡度为0.3%,雨水直接排入小区南侧的干河内。

生活污水则收集在化粪池,统一排入县城西南角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2、管材

a.管材比选

国内常用的排水管道为钢筋混凝土管,目前,新型管材为塑料双壁波纹管及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塑料双壁波纹管:

它是一种具有环状波纹外壁结构和平滑内壁的新型塑料管材。

波纹管作为埋地排水管具有如下优越性能:

1、强度和刚度好(承受埋地环境下的负载能力);2、水力特性好(输送液体的能力);3、密封性好(不易泄漏,防止对环境污染);4、使用寿命长(耐腐蚀抗磨损)。

并且质轻坚韧、耐压、耐衡击、耐酸碱、不易破裂,外表层呈现积层矩形结构吸取工字钢原理可耐重压,管体内壁平滑,可使水流畅,缺点是造价较高。

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它是用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混合碳黑采用热压法形成带“T”型筋的板材,然后在卷管机上制成螺旋管,通过快速锁定机械连接方式的同时,使用粘结剂粘接或熔融聚乙烯焊接形成的塑料螺旋管,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

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不变形、运输施工方便,是替代铁管和PVC管最理想的换代产品。

但造价高。

  钢筋混凝土管:

它的优点是取材方便,制造简单,造价相对较低,在各地得到普遍应用。

它的缺点是不耐酸腐蚀,不耐水洗冲刷,管道笨重,施工安装不方便,施工费用至少占管道价格的20%以上,使用寿命短。

因此综合考虑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排雨水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排污水采用塑料双壁波纹管。

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箅、双箅雨水口。

3、管道设计

雨水流量计算

Q=q·ψ·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径流系数ψ,应按各地面种类的径流系数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该项目径流系数取0.6。

4、排水设计

1)、雨水:

主道路两侧为规划小区,服务面积较大,道路两侧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最终排至河流。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在机动车道中心线下铺设雨水管道,雨水管线采用DN400。

设雨水检查井30座,雨水口60座。

2)污水:

污水来源主要为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水管道经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在道路东侧埋设污水管道,污水管线采用DN300,设污水检查井15座。

5.4供热工程

5.4.1设计依据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城市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

《直埋式预制保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