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8117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docx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范文一: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学建模教育开展策略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等特点,知识本身难度大再加上学时少、内容多等教学现状常常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够透彻、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而数学建模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由数学知识通向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方式。

因此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和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模思想,认真体验和感知建模过程,以此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其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和深入。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及特点

  数学建模即抓住问题的本质,抽取影响研究对象的主因素,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进行分析,借助于数学方法及相关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将所得的答案回归实际问题,即模型的检验,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包含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分析问题背景,已知条件,建模目的等问题。

  2.假设阶段

  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既能简化问题,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3.建立阶段

  从众多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中适当地取舍,抽取主因素予以考虑,建立能刻画实际问题本质的数学模型。

  4.求解阶段

  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数学软件及相关的工具进行求解。

  5.验证阶段

  用实际数据检验模型,如果偏差较大,就要分析假设中某些因素的合理性,修改模型,直至吻合或接近现实。

如果建立的模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那么此模型就是符合实际规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有效预测未来的,这样的建模就是成功的,得到的模型必被推广应用。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素质

  数学建模教育强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数学及其有关的工具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其效率就会大为改善。

数学修养和素质自然而然得以培养并提高。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问题来源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应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及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并经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得出反映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

因此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的视野将会得以拓宽,应用意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和提高。

  (三)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力是指"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地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体上由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四种能力所构成"[1].现今教育界认为,创造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数学建模活动的各个环节无不充满了创造性思维的挑战。

  很多不同的实际问题,其数学模型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建模时触类旁通,挖掘不同事物间的本质,寻找其内在联系。

而对一个具体的建模问题,能否把握其本质转化为数学问题,是完成建模过程的关键所在。

同时建模题材有较大的灵活性,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数学建模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2].

  (四)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数学建模的结果是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如何将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最优解及其关键环节的处理在论文中清晰地表述出来,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经历数学建模全过程的磨练,特别是数模论文的撰写,学生的文字语言、数学表述能力及论文的撰写能力无疑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并提高协调组织能力建模问题通常较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因此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一般效仿正规竞赛的规则,三人为一队在三天内以论文形式完成建模题目。

要较好地完成任务,离不开良好的组织与管理、分工与协作[3].

  三、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及活动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法

  

(一)开展数学建模课堂教学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具体的案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介绍建模的过程和思想方法及建模中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把握两个重要环节:

  案例的选取和课堂教学的组织。

  教学案例一定要精心选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选取一般要遵循以下几点。

  1.代表性:

案例的选取要具有科学性,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活动重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等特点。

  2.原始性:

来自媒体的信息,企事业单位的报告,现实生活和各学科中的问题等等,都是数学建模问题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3.创新性:

案例应注意选取在建模的某些环节上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一部分是教师讲授,从实际问题出发,讲清问题的背景、建模的要求和已掌握的信息,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

还要强调如何用求解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即检验模型。

另一部分是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并提出新的模型,简介关键环节的处理。

最后教师做出点评,提供一些改进的方向,让学生自己课外独立探索和钻研,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既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授知识变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地达到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4].

  

(二)开展数模竞赛的专题培训指导工作

  建立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团队,分专题实行教师负责制。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负责讲授某一方面的数学建模知识与技巧,并选取相应地建模案例进行剖析。

如离散模型、连续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及数学软件的使用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点,选择适合的专题培训班进行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种针对性的数模教学,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立数学建模网络课程

  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数学建模课程网站,内容包括:

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师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实验,教学录像,网上答疑等;还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栏目,如历年国内外数模竞赛介绍,校内竞赛,专家点评,获奖心得交流;同时提供数模学习资源下载如讲义,背景材料,历年国内外竞赛题,优秀论文等。

以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5,6]

  (四)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完全模拟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形式规则:

定时公布赛题,三人一组,只能队内讨论,按时提交论文,之后指导教师、参赛同学集中讨论,进一步完善。

笔者负责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近20年,多年的实践证明,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建模思路、建模水平、使用软件能力、论文书写方面就有大幅提高。

多次训练之后,学生的建模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效果甚佳。

  如2008年我指导的队荣获全国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奖---高教社杯奖,这是此赛设置的唯一一个名额,也是当年从全国(包括香港)院校的约1万多个本科参赛队中脱颖而出的。

又如2014年我校57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3队获奖,获奖比例达75%,创历年之最。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的高水平大学生学术赛事。

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运用数学及相关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应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数学建模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

237.

  [2]许梅生,章迪平,张少林。

数学建模的认识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

(1):

40-42.

  [3]姜启源,谢金星,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79-83.

  [4]饶从军,王成。

论高校数学建模教学[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版),2006,32(3):

227-230.

  [5]段璐灵。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5:

140-142.

  [6]郝鹏鹏。

工程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4,29:

76-77.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范文二:

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与开展策略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学建模教育开展策略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等特点,知识本身难度大再加上学时少、内容多等教学现状常常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够透彻、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而数学建模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由数学知识通向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方式。

因此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和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模思想,认真体验和感知建模过程,以此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其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和深入。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及特点

  数学建模即抓住问题的本质,抽取影响研究对象的主因素,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进行分析,借助于数学方法及相关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将所得的答案回归实际问题,即模型的检验,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包含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分析问题背景,已知条件,建模目的等问题。

  2.假设阶段

  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既能简化问题,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3.建立阶段

  从众多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中适当地取舍,抽取主因素予以考虑,建立能刻画实际问题本质的数学模型。

  4.求解阶段

  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数学软件及相关的工具进行求解。

  5.验证阶段

  用实际数据检验模型,如果偏差较大,就要分析假设中某些因素的合理性,修改模型,直至吻合或接近现实。

如果建立的模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那么此模型就是符合实际规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有效预测未来的,这样的建模就是成功的,得到的模型必被推广应用。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素质

  数学建模教育强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数学及其有关的工具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其效率就会大为改善。

数学修养和素质自然而然得以培养并提高。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问题来源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应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及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并经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得出反映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

因此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的视野将会得以拓宽,应用意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和提高。

  (三)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力是指"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地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体上由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四种能力所构成"[1].现今教育界认为,创造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数学建模活动的各个环节无不充满了创造性思维的挑战。

  很多不同的实际问题,其数学模型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建模时触类旁通,挖掘不同事物间的本质,寻找其内在联系。

而对一个具体的建模问题,能否把握其本质转化为数学问题,是完成建模过程的关键所在。

同时建模题材有较大的灵活性,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数学建模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2].

  (四)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数学建模的结果是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如何将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最优解及其关键环节的处理在论文中清晰地表述出来,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经历数学建模全过程的磨练,特别是数模论文的撰写,学生的文字语言、数学表述能力及论文的撰写能力无疑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并提高协调组织能力建模问题通常较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因此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一般效仿正规竞赛的规则,三人为一队在三天内以论文形式完成建模题目。

要较好地完成任务,离不开良好的组织与管理、分工与协作[3].

  三、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及活动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法

  

(一)开展数学建模课堂教学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具体的案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介绍建模的过程和思想方法及建模中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把握两个重要环节:

  案例的选取和课堂教学的组织。

  教学案例一定要精心选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选取一般要遵循以下几点。

  1.代表性:

案例的选取要具有科学性,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活动重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等特点。

  2.原始性:

来自媒体的信息,企事业单位的报告,现实生活和各学科中的问题等等,都是数学建模问题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3.创新性:

案例应注意选取在建模的某些环节上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一部分是教师讲授,从实际问题出发,讲清问题的背景、建模的要求和已掌握的信息,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

还要强调如何用求解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即检验模型。

另一部分是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并提出新的模型,简介关键环节的处理。

最后教师做出点评,提供一些改进的方向,让学生自己课外独立探索和钻研,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既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授知识变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地达到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4].

  

(二)开展数模竞赛的专题培训指导工作

  建立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团队,分专题实行教师负责制。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负责讲授某一方面的数学建模知识与技巧,并选取相应地建模案例进行剖析。

如离散模型、连续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及数学软件的使用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点,选择适合的专题培训班进行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种针对性的数模教学,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立数学建模网络课程

  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数学建模课程网站,内容包括:

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师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实验,教学录像,网上答疑等;还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栏目,如历年国内外数模竞赛介绍,校内竞赛,专家点评,获奖心得交流;同时提供数模学习资源下载如讲义,背景材料,历年国内外竞赛题,优秀论文等。

以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5,6]

  (四)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完全模拟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形式规则:

定时公布赛题,三人一组,只能队内讨论,按时提交论文,之后指导教师、参赛同学集中讨论,进一步完善。

笔者负责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近20年,多年的实践证明,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建模思路、建模水平、使用软件能力、论文书写方面就有大幅提高。

多次训练之后,学生的建模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效果甚佳。

  如2008年我指导的队荣获全国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奖---高教社杯奖,这是此赛设置的唯一一个名额,也是当年从全国(包括香港)院校的约1万多个本科参赛队中脱颖而出的。

又如2014年我校57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3队获奖,获奖比例达75%,创历年之最。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的高水平大学生学术赛事。

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运用数学及相关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应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数学建模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怎样写作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一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涉骤和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它与实际问题的性质、建模的目的等有关。

当然,建模的过程也有共性,一般说来大致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形成问题

要建立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首先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十分明晰的提法。

只有明确问题的背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掌握有关的数据,确切地了解建立数学模型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明晰的“问题”。

2.假设和简化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假设和简化。

现实问题通常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质的因素(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

此外,一般地说,一个现实问题不经过假设和简化,很难归结为数学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现实问题作一些简化,有时甚至是理想化

3.模型的构建

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刻画对象的内在规律,构建现实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数学结构,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

这里,有一个应遵循的原则:

即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检验和评价

数学模型能否反映厡来的现实问题,必须经受多种途径的检验。

这里包括:

(1).数学结构的正确性,即有没有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地方;

(2).适合求解,即是否有多解或无解的情况出现;(3).数学方法的可行性,即迭代方法是否收敛,以及算法的复杂性等。

而更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是检验模型是否真正反映厡来的现实问题。

模型必须反映现实,但又不等同于现实;模型必须简化,但过分的简化则使模型远离现实,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于建模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模型的根本标准是看它能否准确地反映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

此外,是否容易求解也是评价模型的一个重要标准。

5.模型的改进

模型在不断检验过程中经过不断修正,逐步趋向完善,这是建模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

一旦在检验中发现问题,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在建模时所作的假设和简化的合理性,检查是否正确刻画对象内在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服从的客观规律。

针对发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修正。

然后,再次重复上述检验、修改的过程,直到获得某种程度的满意模型为止。

6.模型的求解

经过检验,能比较好地反映厡来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将通过求解得到数学上的结果;再通过“翻译”回到现实问题,得到相应的结论。

模型若能获得解的确切表达式固然最好,但现实中多数场合需依靠电子计算机数值求解。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模型这一有效的工具得以发扬光大。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于实际工作者来说,除了需要具有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这些属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范畴的能力外,直觉和灵感往往不可忽视,这就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敏锐的领悟、理解、推理和判断。

它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实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艰苦探索和反复思考。

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长期的积累。

此外,用数学模型解决现际问题,还应当注意两方面的情况。

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但是,有的时候,同一数学模型,往往可以用来解释表面上看来毫不相关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同一实际问题要求不同,则构建的数学模型可能完全不同。

二写作数学建模竞赛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1.论文格式

论文的封面:

题目………

参赛队员:

………

指导教师:

……

单位:

………

论文的第一页是摘要,第二页开始是论文的正文,论文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的分析

三.模型的假设

四.模型的建立

五.模型的求解

六.模型的检验

七.模型的修正

八.模型的评估

九.附录

以上各部分内容应该都是要具备的,但有些步骤可以合并在一起。

例如:

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假设与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检验与模型的修正等。

下面就每一步以及建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2.审题:

赛题一般有两道(研究生的竞赛有4道题),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道,这就面临选哪道题合适的问题。

因此,首先必需弄清题目的意义。

数学建模的题目有时很长,有时很复杂。

不易弄懂它的意义,一般要用几个钟头的时间才能弄清楚它的含义。

因此我们要求:

(1).深刻理解题意

(2).弄清题目的实际背景

(3)正确选择题目,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作出决定。

要注意不要被题目的繁长的叙述哧住,碰到长的题目要有耐心,要仔细的分析题目的各部分内容、条件和要求。

3.当选定题目后,接下来就应该是对题目进进一步的分析。

下面的几项工作是必需要做的:

(1).在弄清问题的背景下,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2).列出必要的数据,题目所给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寻找题目以外的数据。

(3).列出和题目相关的各种条件和变量,分清各变量之间的主从关系。

(4).给出研究对象的关键信息内容。

4.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假设

模型是在假设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

对情景的说明不可能也不必要提供问题的每一个细节。

由题目所提供的假设来建立数学模型还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一些假设。

假设是建立数学模型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和优劣。

所以应该仔细地分析实际问题,从大量的变量中筛选出最能表现问题本质的变量,并简化它们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就应该在论文的问题的假设部分中体现。

由于假设不是实际问题直接提供的,它因人而异,所以,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中的假设要以严格、确切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使读者不致产生任何曲解。

(2)所提出的假设确实是建立数学模型所必需的,与建立数学模型无关的假设只会扰乱读者的思考

(3)假设应该是合理的;怎样的假设才是合理的呢?

a.假设应合乎生活常识。

b.假设不能与已知的科学定律相悖。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