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993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琵琶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琵琶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琵琶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琵琶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琵琶行1.docx

《琵琶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琵琶行1.docx

琵琶行1

《琵琶行》教案

綦江实验中学——邹翔

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知识。

②积累古汉语知识。

能力目标:

①声情并茂地朗读,流畅地背诵。

②赏析音乐描写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过程:

知识学习——思路梳理——细节赏析

方法:

引导,讨论,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女性,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

2.品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赏析音乐描写。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

知音绝唱,在一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清冷的月光,瑟瑟秋风,飘飞的荻花,

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

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琵琶行》。

二、文学常识和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继承和强调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发自己沦落天涯的不幸。

3.乐府简介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

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属于后者。

4.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宋代郭茂倩指出:

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

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5.关于歌、行、引、吟:

 歌、行、引、吟是古代歌曲的几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特点:

①形式大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

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三、朗读全诗

1.注意读音

铮(zhēng)悯然(mǐn)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g)

瑟(sè)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衣裳(cháng)

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间关(jiān)

2.朗读,指导。

四、疏通、翻译并熟读小序,积累字词

明年——第二年年长色衰——女性面容遂命酒——摆上酒宴

快弹——畅快感斯人言——被感动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五、作业:

熟读全诗,梳理课文思路。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要求声情并茂。

读后交流评价。

二、作业检查,梳理课文思路。

序言:

交待写作缘由。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课文分析

1.诗歌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哪两句诗将主要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明确:

①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京倡 :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商妇: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心境:

怨。

②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京官:

高朋满座,诗酒流连,丝竹不绝,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

落魄凄凉,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心境:

恨。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

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

况凄凉)。

③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感情共鸣的媒介是什么?

明确:

音乐。

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

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共

同演绎出一段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4.琵琶女的命运令人感叹,结合后文,我们能否从琵琶声中,捕捉到她生活和情感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出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光。

青年时期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至此旋律转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

……此时无声胜有声。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第四乐章“悲愤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即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这正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契合。

小结:

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正如诗人所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愤情)

5.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湿青衫呢?

明确:

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①伤琵琶女: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

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

孤寂难耐。

小结:

遭遇相似,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板书: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5、找出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分析这些风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

“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字字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融融月色,无不弥散着诗

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绕船明月江水寒”: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小结: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动人。

(板书: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愤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

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可观可触,它有声

无形,奇幻缥缈,难以捕捉。

用诗歌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声音语言的作品历来很少,更罕见精品。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是三首描绘音乐形象的著名古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更是被称为“千古第一音乐诗”,可谓因难能而可贵。

这首诗一经诞生,便被广为传唱,流播久远。

白居易死后,皇帝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

曾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元代作曲家马致远根据此诗创作了杂剧《青衫

泪》,可见《琵琶行》影响之远之久。

二、诵读第二节,划分层次,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三、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

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

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比喻描写的好处: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明确:

D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

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叠词和联绵词使用的好处: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好处:

正面描写音乐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

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

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而诗人也从乐曲

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曾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

我国古代诗人有自比芳草美人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5.小结描写特色并板书:

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②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④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6.朗读试背第二段。

四、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颖师弹琴》三首诗对音乐描写的比较。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

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蚊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明确: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我国古代

描绘音乐的奇葩。

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这三首诗作了比较,认为它们“皆摹写声音至文”。

可是又有很大不同:

“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换言之,也就是论气势,当推昌黎;论情态,应属乐天;论神奇,自是长吉。

三首诗都是以音乐为题材,都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演奏的过程,将无比生动的音乐形象、变化多端的音乐情节,极其细致地描摹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描摹过程中不仅注重正面烘托,还注重侧面烘托。

当然,三首诗也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韩愈似乎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平分秋色;白居易则从正面做充分的细致的刻画,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而李贺却从对面落笔,着力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通过外界天气和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之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展现以乐声与天籁共鸣为景,以演奏者与听众的交流为情的意境。

①在艺术构思上:

《听颖师弹琴》既有有关音乐本身的描写,也有相关音乐效果的描写。

《琵琶行》则侧重于对音乐本身的描写,《李凭箜篌引》则侧重于对音乐效果的描写。

②在创作方法上:

韩愈、白居易的描写是现实主义的,用作比喻的大都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并从各个不同角度把美妙的乐声精巧细腻地再现出来。

他们是如实描述乐曲时而低,时而高昂的旋律节奏,写出了乐曲演奏过程。

韩愈以自己百感交集、无可名状的体验来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催人泪下;而白居易用听者入迷沉醉其中,“悄无言”、“秋月白”句,将人物、景物和谐烘托,突出琵琶女弹奏艺术的高妙,行文笔法是有区别的。

《听颖师弹琴》主要写诗人自己听琴的感觉,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但没用神话传说,因而显得比较实在。

韩愈的描写,既用正面比喻写琴声,又用侧面渲染写感受,引人入胜。

《琵琶行》主要是用叙述的笔法依弹奏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白居易的描写,常物设喻,朴实自然,可见可闻,美不胜收。

③在意境创造上:

韩诗惊天――笔下的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白诗移人――笔下的琵琶曲使人心动神移;李诗泣鬼――笔下的箜篌音乐使鬼神动情落泪。

④在音乐形象描绘上: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长于以形喻乐,白居易的《琵琶行》长于以声喻乐,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长于以典喻乐。

这三首描写音乐的诗篇不仅生动而奇特地表现了无比美妙的音乐世界,而且,本身也体现了令人惊叹的音乐美。

五、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

第四课时(练习)

《琵琶行》

一.课内文段阅读,完成1——7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1.下列不存在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梦啼妆泪红阑干D.暮去朝来颜色故

2.下列各组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凡三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B.转轴拨弦三两声曲终收拨当心划

C.冰泉冷涩弦凝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如听仙乐耳暂明瞥然尘念,此际暂生(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3.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

赶快B.歌以赠之歌:

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

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

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

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

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

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

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

6.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7.对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身世的询问和肖像描写,采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表现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和难言之痛。

B.文中着力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情态,意在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从而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C.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典型。

诗人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艺人们的命运。

D.作者写琵琶女这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写作者自己,作者与琵琶女有相同的经历和遭遇,所以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8.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①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②君家妇难为。

()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古人以俭为美德。

()

⑦十七为君妇。

()⑧自名为鸳鸯。

()

⑨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⑩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11慎勿为妇死。

()1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13王爱子美矣。

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

()

14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

15道不同不相为谋。

()

9.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迁: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陈涉世家》)

③府吏谓新妇:

“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孔雀东南飞》)

④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

⑤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序》)

⑥公车特征拜为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

⑦姓利相更,成而不迁()。

(《国语·晋语四》)

(2)却: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

②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孔雀东南飞》)

③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

(杜甫《昔游》)

⑥然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韩非子》)

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⑧成语“盛情难却()”“却()之不恭”

(3)信:

①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③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

④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

⑤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报任安书》)

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列传》)

⑦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1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13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

(《吕氏春秋》)

14成语“信()手拈来”“信()口雌黄”“信()口开河”

“背信()弃义”“信()誓旦旦”

二.课外文段阅读,完成10——11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