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周考
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1、单选题: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忽必烈说:
“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B.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
C.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
2.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它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分别是
A.图画文字和夏朝B.方块表意文字和商朝
C.象形文字和夏朝D.方块表意文字和周朝
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用
隶书取代其他文字B.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4.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
5.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
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
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
6.如果按照汉字字体演变发展的脉络来排列,正确的排列应该是:
①篆书②隶书③楷书④草书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7.在上列作品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草书
8.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
___;“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深化;“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大跃进,大倒退
C.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9.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台词:
“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
”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B.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10.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写道: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这表明康德认为
A.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B.启蒙运动的核心是自由
C.启蒙运动就是要实
现自由和理性D.言论自由是实现启蒙的重要条件
11.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
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网上讨论“冷战问题”,飘雪说:
“正统派学者认为苏联是‘邪恶强权国家’应该对冷战负责;修正派学者认为美国推行的是霸权主义的帝国主义政策,美国应对冷战负责;后修正派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苏双方对于对方对外政策目标的误解,双方都有责任。
”打不还手说:
“问题不在于由谁负责,而在于情势发展到那个地步,想不让冷战发生己经不可能了,意识形态以及美苏对外奉行的政策等诸方面的冲突才是冷战发生的决定原因。
”蚂蚁说:
“意识形态是主要原因吗?
我看意识形态不用考虑,国家利益才是核心问题。
”对此,如果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你认为正确的是()
A.飘雪介绍了不同的看法,后面两个人讨论的是因果关系
B.如果把他们几个人的观点相加,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C.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怎么说都行
D.蚂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其他看法都不对
13.美国曾经大规模地深度卷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也曾为中东和平做过不少努力。
由此可见,美国制定海外战略的实质是()
A.努力建立单极化世界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霸权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14.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有利影响
包括()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
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
③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
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5.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B.美国设计,英法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16.西塞罗有句名言:
“执政官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对此解读最确切的是()
A.执政官的地位很高B.法律至上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D.法律就是执政官
17.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
……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
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
18.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
辞”中载: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从材料中可看到了哪些制度
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皇帝制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②③D.①④
19.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
D.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20.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
人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1.这是一张“大萧条”时期的新闻照片,它记录了当时哪一国家的情况
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
22.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
……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
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日本国内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各国贸易壁垒致使日本海外市场萎缩
24.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章中作出如下判断:
“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
”其“衰机”指的是()
A.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与世界的交流
B.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单一经济结构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
明过渡的先机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25.1931年纵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6.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
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
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27.“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
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
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
这表明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28.“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
”根据材料判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美国的民主共
和制
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29.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
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
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30.“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人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2、非选择题:
(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2.(本题12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
(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
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
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
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
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
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
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2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2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1分)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2分)
33.(本题8分)读图回答问题:
(1)上述图一和图二分别显示了英德二国何种政体以及各自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2)
依据以上图示,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英德二国的政体有何异同?
34.(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
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
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
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
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
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
核
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
《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料包含了
多方面的历史信息。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历史答案:
1.B2.B3.B4.D5.B6.A7.D8.B9.B10.D11.B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飘雪说“正统派学者认为苏联是‘邪恶强权国家’应该对冷战负责;修正派学者认为美国推行的是霸权主义的帝国主义政策,美国应对冷战负责;后修正派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苏双方对于对方对外政策目标的误解,双方都有责任。
”,显然飘雪介绍了三种不同的说法,而打不还手说:
“问题不在于由谁负责,而在于情势发展到那个地步,想不让冷战发生己经不可能了,意识形态以及美苏对外奉行的政策等诸方面的冲突才是冷战发生的决定原因。
”蚂蚁说:
“意识形态是主要原因吗?
我看意识形态不用考虑,国家利益才是核心问题。
”,可见后面两个人讨论的是冷战的起因是意识形态因素还是国家利益因素,故选A.几个人的观点有相反的看法,不是简单的相加就行,排除B。
C明显说法错误,历史真相需要人们探索发现。
D显然太绝对化,其他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努力建立单极化世界是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的意图,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
美国卷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显然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但介入中东和平与打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关,排除CD。
国家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所在,因此美国卷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以及为中东和平做过不少努力,都是为了发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霸权地位,故选B。
考点: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和平·美国的海外战略。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美苏争霸时期虽然对抗,但是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不敢直接诉诸于武力,不敢轻易发动核战争,而且双方也有妥协,如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①②④正确。
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显然体现的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利于国家和平与安全,不属于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有利影响,因此③错误。
故选D。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阅读本题漫画,看到牌子上写有“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便应迅速回归教材中有关“巴黎和会召开”的内容。
“一战”使欧洲列强削弱,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美国企图主宰世界,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但
英国、法国操纵了国联,美国反而没有加入国联。
正确的选项为B。
考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国际联盟。
【名师
点睛】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
虽然威尔逊致力促成国联的成立,并得到诺贝尔和平奖,但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
1920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及《国际联盟盟约》,并否决加入国联。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
在古代罗马,执政官拥有最高统治权,那么“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表明连地位最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
“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就等于说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并非只由执政官制定,排除C项。
材料并不是强调执政官的地位,排除A项。
D项说法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自然法
【名师点睛】法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能稳定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人类社会长治久安和不断繁荣进步。
我们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和建设更进一步繁荣发展。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
……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
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
”,可见科举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的变化,而选官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清时期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武力手段统一全中国,并采取中央集权的人。
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故A项正确;宗法制中没有体现,排除③。
考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罗马法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符合罗马法的特点。
罗马法的“理性”体现在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
古希腊罗马·古代罗马法·罗马法的精神
20.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仁人志士救中国的表现,在此过程中西学地位的提高,中学地位的下降在于中国的时局和时代特征,C项符合题意,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项只是反映的时代特征,不全面,排除。
故选C。
21.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片信息:
美国国旗、蓝鹰标志。
即可判断出是美国。
知识拓展:
蓝鹰计划。
1929年,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以《
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
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
《时代周刊》在每期上也印上蓝鹰,以表现美国人民对“新政”的拥护。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凡尔赛体系域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内容可知两者是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是少数大国操纵,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都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因此①③④均符合题意,而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是残酷无情的,也是失败的,为日后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埋下了祸根。
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更多的注重于铲除法西斯势力和战后的民主建设,确保德国、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是比较成功的,因此②的表述不合史实。
故选C。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题干中的信息突破口有两个:
一是时间:
1931年,二是范围:
“世界经济联系”。
A、B两项不是世界经济联系角度的原因,C项不符合史实。
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D,日本经济出现如此困境是各国贸易壁垒所致。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本侵华的背景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而不是“隔绝”对外交往,排除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本抑末不等于只有农业经济,排除B;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开始于雍正时期,排除D;康乾盛世,高度重视农耕经济,固守农业文明。
西欧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故清政府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机。
故选C。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1931年”、“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敌我力量悬殊,这反映了“左”倾激进主义错误,故C正确。
“左”倾激进主义不可能正确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故A错误。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但中共中央部分领导人没有认识,故B错误。
当时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被打击,故D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