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909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docx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归纳

服装国际贸易概论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特点

1.属于跨国交易,情况错综复杂。

2.易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3.面临的风险比国内贸易大。

4.国际贸易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

范围和内容

1.国际贸易法律规范

2.国际贸易条件

3.国际贸易程序

4.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贸易:

将本国生产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销售,输出贸易,简称出口。

进口贸易:

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输入贸易,简称进口。

复出口:

输入本国商品再输出。

再进口:

输出外国商品再输入。

净出口:

此商品出口量>进口量。

净进口:

此商品出口量<进口量。

国际贸易额:

按同一货币换算后,各国和地区出口额总和;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额的指标。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价格指数

对外贸易额:

用货币金额表示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总量,是衡量一国(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和状况的重要指标。

贸易顺差:

一国在一定时期(一年、半年、一季、一月等)内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差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出口额<进口额

贸易平衡:

出口额=进口额

贸易商品结构:

各种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用在实际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口贸易额中的占比。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地区)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商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外贸依存度:

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衡量一国(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指标。

贸易条件:

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用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对比值表示。

贸易条件指数(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总贸易体系:

以一国的国境作为统计界限,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

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以货物通过海关结关作为进出口标准。

直接贸易:

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行为。

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商品买卖的贸易行为。

转口贸易:

间接贸易中第三国的贸易行为称为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

生产国经过第三国的国境向消费国运输商品,第三国不参与买卖。

有形贸易:

有行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无形贸易:

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

分为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一般贸易:

单边输入关境或单边输出关境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

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补偿贸易:

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优点:

贸易与信贷结合、贸易与生产相联系、贸易双方是买卖关系。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一种古老的贸易方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易货贸易是指纯粹的以货换货的方式,不用货币支付,也不涉及第三者,所交换商品的价值相等或相近,并且是一次性交付,履约期较短。

现代的易货贸易比较灵活,主要有两种做法:

记账易货贸易和对开信用证方式。

 

协定贸易:

根据缔约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进行的对外贸易活动,分为双边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及民间团体的贸易协定。

双边贸易是两个国家之间签订的,多边贸易是两个以上国家签订的。

包销:

出口人(委托人)通过协定把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地区和期限内的经营权给予国外某个客户或公司的贸易做法。

经销(Sole Distribution):

也称包销(Exclusive Sales),又称“买断”,指出口商就指定商品,授予经销商在一定期限内,在指定区域范围内独家经营的权利。

出口商承诺在协议有效期内不向包销地区内的其他客户出售包销商品。

独家代理(solo agent or exclusive agent ),是指在约定地区和时期内,由他独家代表委托人从事营销活动,享有指定商品的专营权。

寄售:

委托代售的贸易方式。

委托人(货主)将货品运往寄售地,委托代销人(受委托人),按照寄售协议进行出售后,代销人向货主结款。

招标与投标:

招标人在某时间、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或招标单,提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

投标,投标人应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规定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归类:

竞争性招标、谈判招标、两段招标

拍卖:

专营拍卖行接受货主委托,在一定地点和时间,按照章程和规则,以公开叫价竞购的方法,最后拍卖人把货物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

过程:

准备、看货、出价成交、付款交货。

出价方法:

增价拍卖、减价拍卖、密封递价拍卖。

现货交易:

交易达成后立即进行实际商品的交割。

期货交易:

达成交易后不立即进行商品交割。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特点

1.国际贸易的困难多

(1)政策限制

(2)语言限制

(3)资信调查不易

(4)惯例不同

(5)涉及范围广

2.国际贸易的复杂程度高

(1)度量衡标准复杂

(2)贸易法规和商业习惯复杂

(3)国际贸易支付方法复杂

(4)国际贸易运输和保险复杂

(5)国际贸易方式复杂

3.国际贸易的风险大

(1)政策风险

(2)外汇风险

(3)信用风险

(4)商业风险

(5)运输风险

(6)价格风险

世界服装贸易的特点

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英国开始以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纺织收工业。

随后其纺纱和织造工艺开始传搭配欧洲和美洲,最后传遍世界各国。

这一阶段,纺织工业发展缓慢,主要以加工天然纤维为主。

这时的竞争在于如何更好地应用各种天然纤维,同时纺织工艺产生两毛纺和棉纺两大分支。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美国发明第一种合成纤维(锦纶)以后合成纤维迅速发展。

形成以七大纶(涤纶、锦纶、晴纶、丙纶、维纶、氯纶、氨纶)为主的合成纤维体系。

纺织工业除生产天然纤维外,开始纶合成纤维寄混纺纺织物的生产。

这时,纺织工业的竞争在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竞争。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90年代。

纺织工业的重心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纺织品不再是数量的多少,而是产品的质量、品种的变化和成本的高低。

各国纺织业花大力气更新设备、改进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应变能力,并通过在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设厂,降低成本。

纺织工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质量和成本。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人们开始需要更舒适的纺织纤维制做服装。

这就对新以代的纺织纤维及新的生产工艺提出率新的需求。

这是,纺织工业未来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技术创新的竞争。

特点:

1.世界服装贸易稳定增长。

2.世界服装贸易的地区结构发生改变。

3.世界服装采购的供应链明显缩短。

4.出口服装的面料与结构不断变化。

5.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出现。

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一节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从资本出发,认为货币商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维量获取财富。

理解为只对外出口,少进口。

重商主义加速量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在一定历史时期起量进步的作用。

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的主要代表是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优势条件,生产其成本最低、绝对有利的商品。

并积极主张实行专业化分工,进行自由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揭示利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限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也首次论证率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开创率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改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不限于各国生产技术商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有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产生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使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一个落后国家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只要有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近代国际贸易理论

资源配置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有些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种产品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规模经济理论:

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

在一定经济条件(垄断竞争)下,企业的长期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市场的需求量随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通过国际分工,使各自的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国内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

产品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蒙德•弗农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提出。

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出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为创新国(一般为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国应对其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保护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

关税并不一定是重要的和唯一的手段,保护目的在于其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长时,发现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并不是按“资源配置”理论进行的,即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在当代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上,主要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产业间贸易是指一国进口和出口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

该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

而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进口和出口要素密集度相同的产品,即一个国家既出口同时又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的贸易现象。

该贸易模式反映比较优势。

出现同质产品贸易主要原因包括:

运输成本和地理为主的原因;政府干预(如倾销、出口退税、进口优惠政策)造成的价格扭曲原因;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季节性原因;统计上的原因(如转口贸易)。

供给方面,由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厂商通常处在垄断竞争而非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因此,产生了同类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方面,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多样性,而且各国之间的消费需求存在互相重叠的现象。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行业的竞争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源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国家竞争优势四基本因素、两辅助因素”四基本决定因素四:

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辅助因素:

机遇和政府。

国家竞争优势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素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投资推动;第三阶段,创新推进;第四阶段,财富推动。

该理论强调国内因素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国家在决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需求的结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竞争强度等都对一国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影响。

战略性贸易理论:

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把国外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转给本国企业或消费者的贸易政策理论。

通常情况下,政府可以利用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政策和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研究开发补贴等鼓励出口政策,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治概述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各种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进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

促进国际分工,实现比较利益,从而提高效率、增加所有国家实际国民产品数量,提高整个世界的物质生活水平;时厂商享受更多规模经济利益,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使劳动及资本的流动更为便利,减少投资风险、提高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了;可以增加外来竞争,减少国内大厂商对市场的垄断,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采取各种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措施,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刺激国内发展的政策。

政策特点: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出口转向鼓励出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制化。

管理贸易政策:

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第二节国际贸易措施

关税措施

关税:

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键时,由一国海关根据本国制定的关税法、关税税则和有关规章,对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1.关税的分类

(1)根据征收目的的不同分类:

1财政关税:

又称收入关税,指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2保护关税:

一国保护本国工业和农业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2)根据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

1进口关税:

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进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品所征收的正常关税。

2出口关税:

一国海关对本国输出境外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3国境关税:

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3)根据征收方法分类:

1从价税:

以贸易产品的价值额为标准,按其价值的百分比来征收的关税。

2从量税:

以进出口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体积、长度、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3混合税:

又称复合税。

对同一进出口商品同时征收从价税和从量税,并以其中一种税为主的征税方法。

4选择税:

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但征收时选择其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

有时未来鼓励某种商品进口,也有选择其中税额较低者征收。

2.关税的经济效应

征收关税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国内同种商品生产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就业机会的增多;关税的征收使国内消费减少,消费者受损,价格提高生产者利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非关税壁垒

1.进口配额

2.自动出口配额

3.进口许可证

4.歧视性的政府采购

5.海关估价

6.外汇管制

7.技术性壁垒

8.环境贸易壁垒

鼓励出口措施

1.出口信贷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

3.出口补贴

倾销与反倾销措施

1.倾销的种类:

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长期性倾销

2.倾销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3.反倾销措施:

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国际贸易中的其他措施

1.价格限制措施:

为保证生产者的收入或稳定市场,政府设立一个不由市场供求变动决定的“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未来扶植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产品的最低价格。

2.汇率措施:

通过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使本币贬值,达到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

3.出口限制措施

4.鼓励进口措施

5.贸易制裁措施

自由贸易区:

指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在自由贸易区内的各成员国通过协商签订协议,取消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各成员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在区内自由流通,相互间没有什么关税、限额等保护措施。

关税同盟:

在关税同盟内,各成员国不仅取消相互间的贸易障碍,还取消了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别,建立起对非同盟国家的共同的关税壁垒。

第三节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政策

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政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以配额为基础的保护贸易政策为主流,而在经济繁荣时期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政策为主流。

保护性是贯穿纺织品国际贸易政策历史发展的“中心线”。

一、纺织品服装贸易政策的发展阶段

1.棉纺织品协议阶段(1961-1973年)

2.多纤维协定阶段(1974-1994年)

3.纺织品与服装协定阶段(1995-2004年)

4.后配额时期阶段(2005年至今)

二、中国服装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与政策影响

中国在对外开发前,纺织品出口份额很少,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基本没有份额。

中美于1980年签订了为期3年的纺织品贸易协定,但一直被美国加以限制。

当时中国缺乏多边体制的保护和支持,处于被动的谈判地位。

1984年正式加入MFA。

享受无差别、公平竞争的待遇。

加入WTO之后,中国享受纺织品服装领域“一体化待遇”。

美国、欧盟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

2007年6月,为控制外贸出口过快增长,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优化出口结构,抑制“高能效、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调低了出口退税率。

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出口量明显下降。

为了刺激增长,重新调高出口退税率。

第四章主要服装贸易国的概况与政策

中国: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服装纺织业不断扩大并发展壮大。

不过我们劳动力优质在逐渐失去。

纺织工业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独自自主,自力更生,构建完整的纺织体系,基本满足人们物质需求。

第二阶段,1979~2007年,从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到建设纺织强国的转变。

发展方向:

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国内需求,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产业升级。

第五章服装贸易合同

第一节贸易合同的订立

一、交易磋商

1.询盘

2.发盘

3.还盘

4.接受

有效的接受条件:

一、接受必需是由发盘人作出;二、受盘人表示接受,要采取声明的方式;三、接受的内容要与发盘的内容相符;四、接受的通知要在发盘的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才能生效。

二、书面合同的签定

1.合同

2.确认书

3.协议

4.备忘录

5.意向书

第二节价格条款

价格术语

1.工厂交货2.货交承运人船边交货3.船边交货4.船上交货5.成本加运费6.成本、保险费加运费7.运费至付8.运费及保险费至付9.边境交货10.目的港船上交货11.目的港码头交货12.未完税交货13.完税交货

价格因素

出口服装价格=生产成本+费用+利润

实际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含增值税)-出口退税额

出口退税额=生产成本(含增值税)✖出口退税率

(1+增值税率)

实际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含增值税)✖「1-「出口退税率

1+增值税率」」

(3)汇率因素

第三节品质条款

一、服装品质的基本描述:

1.品名2.款式颜色3.规格尺寸4.面料和辅料要求5.质量等级6.产地7.品牌

二、商品品质的表示方式

第四节数量条款

一、计重方法

毛重:

商品+包装的重量

净重:

商品本身重量,除去包装重量

公重:

干重(烘去水分)+干重✖回潮率

理论重量:

固定规格的商品

法定重量:

除去直接接触外包装的重量

二、数量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1.“大约、近似、左右”等词的含义

金额或数量不超过10%的增减幅度;支取金额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条件下,允许数量有5%的增减。

数量以包装单位或个数计数时,此增减幅度不适应。

2.溢短装条款

含义:

合同中规定的数量机动幅度。

内容:

溢短装百分比、溢短装选择权、溢短装部分的作价。

3.数量违约

第五节包装条款

一、包装条款内容

1.包装方式

2.包装材料3.包装规格4.包装标志5.包装费用

三、中性包装与定牌生产

中性包装:

外包装不注明生产国、地名、厂名,也不注明原有商标和牌号,甚至没有任何文字的包装方式。

定牌生产:

卖方按买方要求在出口商品包装上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品牌。

四、包装条款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订立包装条款时应注意进口国的有关规定

第六节运输条款

一、运输条款的主要内容

1.装运时间2.装运港和目的港3.转运和分批装运4.运输单据

二、运输条款中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装运通知2.源于目的港3.关于装运港

第七节保险条款

一、保险金额的约定

二、保险险别的约定

三、保险公司和保险条款的约定

四、保险投保人的约定

五、保险被保险人的约定

第八节合同其他条款

一、支付条款

二、检验条款

三、不可抗拒条款

四、仲裁条款

第九节合同索赔

一、进口索赔对象

1.向卖方索赔2.向承运人索赔3.向保险公司索赔

二、进口索赔应注意的问题

1.索赔证据2.索赔金额3.索赔期限4.买方责任

三、违约的救济方法

1.实际履约2.损害赔偿3.解除合同4.禁令5.违约金

第六章国际贸易单证

第一节信用证

信用证又称银行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信用证是进口方银行应进口人(买家)的要求,向出口人(受益人)开立以受益人按照规定提供单据和汇票为前提的支付一定金额的银行书面保证。

信用证的内容:

1.对信用证本身的说明2.对货物的要求3.对运输的要求4.对单据的要求5.特殊要求6.开征行对受益人及汇票持有人保证付款的责任文句7.其他

信用证的特点:

1.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

2.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

信用证是开征行与受益人(出口人)之间的契约,独立于买卖合同以外的另外一种契约。

参与信用证的银行和与买卖合同无关,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

3.信用证是一项单据业务

信用证的种类

1.跟单信用证与光票信用证

2.可撤销信用证与不可撤销信用证

3.保兑信用证与不保兑信用证

4.议付信用证、付款信用证与承兑信用证

5.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和假远期信用证

6.预支信用证与循环信用证

7.对开信用证、对背信用证与可装让信用证

对开信用证:

商人在进行换货交易时互相向对方开出的信用证。

对背信用证:

受益人要求通知银行或其他银行以原证为基础,另外开立一张内容近似的新信用证。

8.备用信用证

第二节货物发票

商业发票:

出口方向进口方开列的发货价目清单,是买卖双方记账的依据,也是进出口报关交税的总说明。

1.商业发票的形式

(1)首文部分

(2)文本部分(3)结文部分

2.商业发票的内容

(1)商业发票须载明“发票”字样。

(2)发票编号和签发日期。

(3)合同号或订单号码。

(4)收货人名称、地址。

(5)出口商名称、地址。

(6)装运工具及起讫地点。

(7)商品名称、规格、数量、重量等。

(8)包装及尺码。

(9)嘪头及件数。

(10)单价及价格条件。

(11)总金额。

(12)出票人签字。

3.商业发票的作用

(1)作为进口商了解和掌握装运货物全面情况的依据。

(2)作为进口商记账、报关、海关统计和报关纳税的依据。

(3)作为出口商记账、报关、海关统计和报关纳税的依据。

(4)在不用汇票的情况下,发票可以代替汇票作为付款依据。

(5)一旦发生保险索赔时,发票还可以作为货物价值的证明依据。

海关发票:

出口商应进口国海关要求出具的一种单据,主要用于进口国海关统计、核实原产地、查核进口商品价格构成等。

作用:

作为进口商估价征税的依据;货物原产地的依据;进口国海关核查货品在本土的价格,是否存在倾销的依据;统计依据。

领事发票的作用:

证明货物详细情况,防止倾销。

形式发票:

估价单,不是正式发票。

第三节运输单据

1.托运单2.装货单3.大副收据4.场站收据5.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