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824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docx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

第四章货物保管与养护作业管理

第一节保管作业概述

一、货物保管的意义

1、货物保管就是在一定的仓库设施和设备条件下,为了保存货物使用价值而在流通领域里进行的生产活动。

2、货物保管的基本流程

 

3、货物保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根据各种货物不同的性能特点,为在库货物提供适宜的保管环境;

▪二是对货物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为货物创造良好的保管条件;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其主要目的都在于保持仓库货物的原有使用价值。

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损耗。

二、货物保管的任务

▪制定储存规划

▪提供适宜的保管环

▪提供仓库物资的信息

三、货物保管的原则

1、质量第一

2、效率原则

3、科学合理原则

4、预防为主原则

 

第二节保管场所的布置

货物保管场所布置就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库房面积。

Ü在如何安排库房面积的问题上,货物储存与库内作业往往产生相互矛盾的要求。

▪设法协调这两种不同的需要,保证库房面积得到充分的利用,就成为库房合理布置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一、保管场所布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货物吞吐量

Ø在进行作业区布置时,应根据各个库房和货场的吞吐量,确定它们的作业区内的位置。

–对于吞吐量较大的库房和货场,以便它们尽可能靠近铁路专用线或库房运输干线,以减少搬运和运输距离;

–但也要避免将这类库房过分集中,造成交通运输相互干扰和组织作业方面的困难。

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

Ø每种设备各有其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合理的作业半径,因此,必须从合理使用设备的目标出发,确定库房、货场在作业区内及其与铁路专用线的相对位置。

仓库业务以及作业流程

Ø仓库业务活动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是整进整出,货物基本按原包装入库和出库,其业务过程比较简单;

–另一种形式是整进零出、零进整出,货物整批入库,拆零付货或零星入库,成批出库,其业务过程比较复杂。

库内作业通道

Ø一般主通道的宽度应根据货物和装卸设备的体积以及消防要求来决定;

Ø支道设置要方便货物的存取,宽度与储存货物的体积和作业机械要求想适应,一般要求库房内支道宽度不小于1米,设置时可考虑与墙距合并,以利储存面积的使用。

作业通道要画线以区分货位与作业通道的界限,线宽以3厘米为宜。

▪通道的宽度影响外,通道的布置方式对仓库空间的利用率有很大的影响

二、货物分区分类储存

▪所谓分区,就是根据仓库的建筑、设备等条件把仓库划分为若干保管区,以适应货物分类储存的需要,即在一定的区域内合理储存一定种类的货物,以便集中保管和养护。

▪所谓分类,就是根据仓储货物的自然属性、养护措施、消防方法等,将货物划分为若干类别,以便分门别类地将货物相对固定储存在某一货区内。

2、分区分类储存货物的作用

a可缩短货物拣选及收、发作业的时间。

a能合理使用仓容,提高仓容利用率。

a有利于保管员熟悉货物的性能,提高保管养护的技术水平。

a可合理配制和使用机械设施,有效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程度。

a有利于仓储货物的安全,减少损耗。

3、货物分区分类储存的原则

货物的自然属性、性能应一致

货物的养护措施应一致

货物的作业手段应一致

货物的消防方法应一致

4、货物分区分类储存的方法

▪按货物的种类和性质分区分类储存

▪怕热、怕光、怕潮、怕冻、怕风等具有不同自然属性的货物分区分类储存

▪按货物的危险性质分区分类储存

▪化学危险品和一般货物、毒品和食品,决不能混杂存放在同一库房或同一库区存放

▪按货物的发运地分区分类储存

▪可先分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再按到达站、点、港的线路划分,最后按货主划分

▪按仓储作业的特点分区分类储存

▪超长的、较大的、笨重的货物,应与易碎的、易变形的货物分区存放

▪按仓库的条件及货物的特性分区分类储存

怕热的货物应存放在地下室、低温仓库或阴凉通风的货棚内;轻泡货物,可存放在楼上库房,笨重的货物,应存放在底楼库房内;价值高的贵金属存放在顶楼库房,而价值较低的一般金属制品可存放在下层库房内。

 

三、库房内部布置

1、储备型库房的布置

Ø储备型库房中储存的货物一般周转较为缓慢,并且以整进整出为主。

对于储备型仓库,库房布置的重点是在尽可能压缩非储存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储存面积。

Ø除需要划出一定的货物检验区、货物集结区以及在储存区内留有必要的作业通道之外,库房的主要面积应用以储存货物。

储备型库房的布置特点是突出强调提高储存面积占库房总面积的比例,必须严格核定各种非储存区域的占用面积。

2、流通型库房的布置

Ø以货物收发为主的库房,这类库房中储存的货物一般周转较快,频繁地进行出入库作业。

Ø与储备型库房相比较,流通型库房的布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缩小了储存区,而增加了检货以及出库准备区。

Ø储存区内,按一定要求进行密集堆码。

Ø通过设置一个检货及出库准备区就能较好地协调储存与作业的需要。

3、储存区平面布置形式

(1)垂直式布置

Ø货架或货垛的排列与库房的侧墙面垂直或平行,包括横列式、纵列式和纵横式。

(2)斜向布置

▪货架或货垛与库房侧面或主通道成60°、45°或30°夹角。

包括货架(货垛)斜向布置和通道斜向布置。

 

4、储存区竖向布置

▪储存区的竖向布置是指货物在储位的立体空间上的布局,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库房的空间,“消除蜂巢”上面的空间浪费。

Ü

(1)和(3)这两中竖向布置形式都会产生蜂巢,如果货物能在有空缺的地方摆放,那么蜂巢将被货物填满,

(2)布置较为合理。

4.3货物的堆存

5、堆存的基本原则

▪分类存放原则

▪摆放整齐,适当搬运活性原则

▪垛型稳固、垛高适当原则

▪面向通道、不围不堵原则

6、货物堆存的基本方法

▪散堆法

Ø散堆法是指在确定货位后,直接使用堆扬机或者铲车等机械,将货物堆高,并达到设定的高度。

▪货架存放法

Ø采用货架存放,货物互不挤压,可以保证货物本身的性能,提高存储货物的质量。

Ø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小件、品种规格繁多、包装简易、不便堆垛的货物。

▪堆垛法

Ø堆垛法主要针对有包装的货物和裸装的计件货物。

该方法能够提高仓容利用率。

根据货物的基本性能、外形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堆垛方法:

▪重叠式堆垛

Ø按入库货物数量,视单位仓容定额,确定堆高层数,确定底层的垛脚件数,然后逐层向上重叠加高。

上一层每件货物应直接安放在下一层每件货物上面,并对齐整。

硬质整齐的货物包装、正方形的包装和占用面积较大的钢板等可用此法。

此法是机械化作业的主要垛形之一。

Ø为保证货垛稳定,在一定层数后,可改变方向继续向上,如堆码板材时,可逢十行交错,以便记数。

▪纵横交错式

Ø每层货物都改变方向向上堆放。

适用于管材、捆装、长箱装货物。

该方法较为稳定,但操作不便。

▪仰俯相间式

▪对上下两面有大小差别或凹凸的货物,如槽钢,钢轨、箩筐等,将货放仰放一层,再反一面俯放一层,仰俯相间相扣。

该垛极为稳定,但操作不便。

▪压缝式

▪将底层并排摆放,上层放在下层的两件货物之间。

如果每层货物都不改变方向,则形成梯形形状;

▪如果每层都改变方向,则类似于纵横交错型。

▪因上下层件数的关系分为“2顶1”、“3顶2”、“4顶1”、“5顶3”等。

▪通风式

Ø货物在堆码时,每件相邻的货物之间都留有空隙,以便通风。

层与层之间采用压缝式或者纵横交错式。

此法适用于需要通风量较大的货物堆垛。

▪栽柱式

Ø码放货物前在货垛两侧栽上木桩或者钢棒,形如U形货架,然后将货物平码在桩柱之间,几层后用铁丝将相对两边的柱拴联,再往上摆放货物,形如H型货架。

Ø此法适用于棒材、管材等长条状货物,操作较为方便。

▪衬垫式

Ø码垛时,隔层或隔几层铺放衬垫物,衬垫物平整牢靠后,再往上码。

Ø适用于不规则、且较重的货物,如无包装电机、水泵等。

▪直立式

Ø货物保持垂直方向码放的方法。

Ø适用于不能侧压的货物。

如玻璃、油毡、油桶、塑料桶等。

▪宝塔式

Ø与压缝式堆垛类似,但压缝式堆垛是在两件物体之间压缝上码,宝塔式堆垛则在四件物体之中心上码逐层缩小,例如电线电缆。

▪托盘堆垛

Ø它的特点是货物直接在托盘上存放。

货物从装卸、搬运入库,直到出库运输,始终不离开托盘,这就可以大大提高机械作业的效率,减少搬倒次数。

7、堆垛设计

▪货垛的“五距”

Ø“五距”是指墙距、柱距、顶距、垛距和灯距,即货垛不能倚墙靠柱,相互间不能挤轧得太紧,不能与屋顶和照明设备相连无间,必须保留适当的距离。

Ø墙距分为外墙距和内墙距

–外墙距是指库房墙壁外无其他建筑物时货垛与墙壁间的必要距离,一般保留0.3~0.5米的间距;

–内墙距是指库房墙壁外无其他建筑物时货垛与墙壁间的必要距离,一般保持0.1~0.2米的间距,主要防止墙壁的潮气多货物的影响,便于开关库窗、检点货物、通风散潮等。

Ø柱距是指货垛与库房立柱间保留的必要距离

–一般为0.1~0.3米主要是防止立柱潮气影响货物以及保护建筑物安全。

Ø顶距是指货垛顶部与库房顶部最低建筑构造物间保留的必要距离

–一般平房仓库为0.2~0.5米,人字顶库房以屋架下弦底为货垛的可堆高度,多层建筑库房顶层不得低于0.5米,底层与中间层为0.2~0.5米,留出顶距能起到通风散潮、查漏接漏、隔热散热、便于消防、便于装卸操作等作用。

Ø垛距是指货垛间的必要距离

–主要起通风、散热和方便进出等作用,通常以支道作为垛距。

Ø灯距是指货垛顶部与照明灯之间的必要距离

–主要起防止火灾的作用,灯距严格规定不得少于0.5。

▪垛基的设计

Ø垛基是货垛的基础,也称为垫垛,是指在货物堆垛前,在预定的货位地面位置上,使用衬垫材料进行铺垫。

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地面平整;隔离地面的潮湿、杂物和尘土;形成垛底通风层,便于货垛通风排湿;使货物的泄漏物留存在衬垫物内,便于收集和处理;通过强度较大的衬垫物使重物的压力分散,避免损害地坪。

Ø常见的衬垫材料有枕木、钢轨、货板架、木板、钢板、花钢石、帆布、芦苇片、水泥块等。

▪垛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Ø所选用的衬垫物不会影响拟存货物的品质。

堆放货物时,要选择坚固耐压的衬垫物。

Ø堆场在使用前,必须平整夯实,露天堆场要布置畅通的排水系统,衬垫物要铺平放正,保持同一方向。

Ø衬垫物不能露在货垛外面,以防雨水顺着衬垫物浸湿货物。

Ø垛基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防潮,垛基应有一定的离地高度,一般情况下,露天不低于30厘米,库房内不低于20厘米。

▪垛形设计

Ø垛形是指货物在库场码放的外部轮廓形状,垛形的确定根据货物的特性,保管的需要,能方便、迅速实现作业,并充分利用仓容的原则。

Ø仓库常见的垛形有以下几种

▪平台垛

Ø平台垛是在底层以同一个方向平铺摆放一层货物,然后垂直继续向上堆积,每层货物的件数、方向相同,垛项呈平面,垛形呈长方体。

▪起脊垛

Ø起脊垛实质上是平台垛的变形,其下部的码垛方法与平台垛一样,堆垛到一定高度时,以压缝的方式逐层收小,将顶部收尖成层脊形。

A=LBh起脊件数

式中A——总件数;

L——长度方向件数;

B——宽度方向件数;

h——未起脊层数。

▪立体梯形垛

Ø立体梯形垛是在最底层以同一方向排放货物的基础上,向上逐层同方向减数压缝堆码,整个货垛呈下大上小的立体梯形形状。

Ø立体梯形垛极为稳固,可以堆放的较高,仓容利用率较高。

Ø主要用于包装松软的袋装货物、桶装、筐装、卷形、捆包货物。

立体梯形垛可与平台垛结合使用,即底部数层采用平台垛方式,到一定高度后采用立体梯形垛。

▪式中A——总件数;

L——长度方向件数;

B——宽度方向件数;

h——层数。

▪井形垛

Ø井形垛是在以一个方向铺放一层货物后,再以垂直方向铺放第二层货物,这样逐层交错堆放,货物横竖隔层交错逐层堆放,垛顶成平面。

Ø井形垛垛形稳固,但层边货物容易滚落,需要捆绑或收进。

Ø井形垛主要用于长形的钢材、钢管及木材等货物。

▪梅花形垛

Ø将每一排(列)货物排成单排(列),第二排(列)货物每件都依次紧靠在第一排(列)的两件之间卡位,以后每排(列)依次卡缝排放,形成梅花形垛。

Ø该垛形货物摆放紧凑,能充分利用货物之间的空隙,提高仓容利用率。

Ø对于能够多层堆码的货物,堆放在第二层以上时,应将每层货物压放在下层的三件货物中间,四边各收半件,形成立体梅花形垛。

该垛形主要适用于需要直立存放的大桶装货物。

 

▪堆垛的基本要求

合理牢固整齐节约方便

8、苫盖

▪苫盖是指为了减少自然环境中的光照日晒、雨雪风沙、灰尘湿度等对货物的侵蚀、损害,采用专用苫盖材料对货垛进行遮盖,以保护货物在储存期间的质量。

▪常用的苫盖材料有各种篷布、塑料布、帆布、油布、芦席、竹席、玻璃钢瓦、铁皮等。

就垛苫盖法鱼鳞式苫盖活动棚苫盖法

Ü苫盖的基本要求

▪选料合理防火,无害、对货物无不良影响;成本低廉,不宜损坏,能重复使用;没有破损和霉烂。

▪苫盖要牢固苫盖物外用绳索、绳网绑扎或者采用重物镇压,确保刮风揭不开。

▪苫盖接口要紧密苫盖的接口要有一定深度的互相叠盖,不能迎风叠口或留空隙;苫盖必须拉挺、平整,不得有折叠和凹陷,防止积水。

▪苫盖的底部与垫垛平齐不腾空或拖地,并牢固地绑扎在垫垛外侧或地面的绳桩上,衬垫材料不露出垛外,以防雨水顺延渗入垛内。

▪注意材质和季节使用旧的苫盖材料或雨水丰沛季节,垛顶或者风口需要加层苫盖,确保雨淋不透。

Ü货卡

▪为了在保管中及时掌握货物的资料,需要在货垛上张挂有该垛货物的资料标签。

该标签称为货卡,或称货垛牌、料卡、保管卡。

Ü货卡的种类

▪永序盘存式货卡

▪一单一卡式货

▪以单代卡式货卡

4.4货物养护

9、货物养护

▪所谓货物养护,主要是指货物在储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货物的养护质量的好坏与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动加工等物流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10、货物养护基本要求

养护工作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1、温湿度控制

 

12、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

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简称气温。

▪衡量空气温度高低的尺度称为温标。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两种,都以水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水结冰时的温度(冰点)作为基准点。

▪摄氏温标的结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中间分成100个等分,每一等分为l度,用符号“℃”来表示。

▪华氏温标的结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中间分成180个等分,每一等分为1度,用符号“℉”来表示。

▪在仓库日常温度管理中,我国规定采用摄氏度表示。

5(tºF-50)=9(tºC-10º)

Ü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Ü库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般情况是库内温度变化落后于库外,夜间库内温度比库外高,白天库内温度比库外低。

有的地区采取夜间通风便是基于这一原理。

13、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简称湿度。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等。

Ü绝对湿度

▪是指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汽量。

▪温度对绝对湿度有直接影响。

温度愈高,水分蒸发愈多,绝对湿度亦愈大。

反之,温度愈低,水分蒸发愈少,绝对湿度亦愈小。

Ü饱和湿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量是有限度的。

▪空气的饱和湿度是随着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温度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量就愈多,饱和湿度也愈大;反之,温度愈低,饱和湿度就愈小,不同温度有相应的饱和湿度值。

14、相对湿度。

指在同温度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是表示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绝对湿度)距离饱和状态(饱和湿度)的程度。

▪要了解空气的干湿程度,主要看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低。

即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

Ü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

▪绝对湿度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绝对湿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

绝对湿度的变化有日变化和年变化情况。

▪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

相对湿度是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小,随气温的降低而增大。

相对湿度也有日变化和年变化情况。

Ü库内湿度的变化规律

▪库内的空气湿度,主要是受库外空气湿度的影响。

但库房建筑结构和储存货物的状况等,对库内湿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15、温湿度的控制方法

▪空气温度的控制方法

Ø库房内空气的防热措施

–利用夜间通风;使用空调机降温;屋顶搭凉棚;屋顶喷水。

Ø库房内的防冻措施。

–利用暖气设备保温;对需要冬暖夏凉的货物,可选择建筑良好、地坪干燥的小型库房;库房内密封,库房门外挂厚门帘,能起到隔热防冻的作用。

▪空气湿度的控制方法

Ø采取通风,密封与吸潮相结合的办法,是控制与调节库内湿度行之有效的办法。

–密封的主要形式:

整库密封、整垛密封、整柜(货架、橱)密封、整箱密封等。

–常用的通风方法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吸湿是与密封相结合,通常采用的有吸潮剂吸湿(如生石灰、氯化钙、硅胶和木炭等)和机械吸湿(如去湿机)两种。

16、金属货物的锈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由于周围介质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而发生的损坏现象。

▪金属锈蚀通常有:

Ø化学腐蚀。

金属货物与腐蚀介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腐蚀现象称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介质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它的特点是作用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影响金属货物锈蚀的环境因素

Ø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Ø温度的影响

Ø氧气的影响

Ø空气中有害气体与杂质的影响

17、金属制品养护

▪一般养护方法

Ø合理选择保管场所

Ø严格入库要求

Ø保护库房干燥,做好防潮工作

Ø合理堆垛

Ø密封堆垛

Ø加强检查工作,及时处理问题

Ü简便易行的养护方法

▪涂油防锈

Ø软膜防锈油

Ø硬膜防锈油

Ø油膜防锈油

▪气相防锈

Ø气相防锈纸防锈

Ø粉末法气相防锈

Ø溶液法气相防锈

▪可剥性塑料封存

4.5虫害和霉变的防治

Ü虫害的防治

▪杜绝仓库害虫的来源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Ü霉变的防治

▪常规防霉

▪药剂防霉

▪气相防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