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741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docx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天朝田亩制度》:

是1853年下半年太平天国颁布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

它坚定地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公有制的原则,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使用。

而它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的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2、官督商办:

是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大部分采用的经营方式。

所谓“官督”就是官方保护、扶持,并且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查;所谓“商办”就是商务由商人经理,官不过问,盈亏均由商人承担,与官方无关。

它为近代中国新式企业的诞生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道路。

3、戊戌政变:

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6、“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7、《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布彻底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并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它还根据资产阶级一般的民主自由原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了人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的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知识要点】(选择、填空、简答题):

1、《南京条约》的两个附件:

①《五口通商章程》(1843.7.22签订);②《虎门条约》(1843.10.8签订)。

2、《天津条约》内容:

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淡水、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英法等国人员可以自由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商船可以在

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行;

④修改税则,减低商船吨税;

⑤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此后,还与英法订立《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主要内容是:

鸦片贸易合

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抽5%的关税;洋货运销内地除按价值抽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

3、魏源在《海国图志》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4、湘军的特点和对清朝政局的影响:

特点:

①兵将的素质和来源:

湘军的人员构成原则是“选人士,领山农”;

②编制实行“兵为将有”制度;

③强调军事训练和思想控制。

影响:

①暂时挽救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②使清朝军制发生变化。

③汉族地方实力派参政揽权趋势的加强。

5、太平天国一度在天京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居民的财产概归圣库,建立了圣库制度。

6、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7、1861年1月,正式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纵览了全部洋务事宜。

总理

衙门设立后,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

8、辛酉政变(或被称为“祺祥政变”、“北京政变)以后,慈禧太后夺取了清政府的最高统治权力,1862年2月,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公然宣布“借师助剿”,至此,中外势力公开勾结起来,成为导致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9、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有军事工业转向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都是由李鸿章创办的)

10、中国民族的资产阶级有两个来源:

①一部分是由那些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

②另一部分则是由那些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的手工工场主转变而来。

11、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

12、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所洋务学堂。

13、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容闳的倡议。

14、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筹洋刍议》;

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郑观应《盛世危言》。

15、1879年3月8日,日本出兵占领琉球,以武力将其并入版图,改名为冲绳县。

16、1881年2月曾纪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收回被俄侵占的伊

犁,并于1884年11月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任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

17、曾国藩创办湘军,开募兵制代替士兵制之先河。

18、镇南关失守后,潘鼎新被革职,冯子材受命督办军务,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19、1885年6月19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正式签订《中法新约》,清政府于当年设置台湾

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20、《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

内容:

①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分八次交清;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

在内地设栈寄存。

条约还规定,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

影响: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严重的

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

制和掠夺,强占了大片领土,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21、《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

22、谭嗣同的《仁学》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对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

了较为深刻的批判。

23、严复的《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里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

24、1898年1月底,康有为向总理衙门呈送了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变法维新的政治纲领。

25、“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积极:

①通过这个口号,义和团将斗争的锋芒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同时又广泛争取了爱国官员、地主士绅和清军将士的支持,从而扩大了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基础。

②另一方面,该口号的提出又表明,大多数中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本质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局限性:

①笼统的排外主义;

②被清政府利用和控制;

③落后的宗教信仰和组织形式。

26、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于7月30日成立了“天津临时政府”(又称“督统衙门”),对天津、静海、宁河等广大地区实行军事殖民统治。

27、《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盐和常关三税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

②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扎军队,同时不准许中国人在使馆

区内居住;

③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

④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

性质的各种组织,“违者皆斩”;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以办理今后对各国的交涉。

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大大加强了他们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加强了对

清朝政府的军事监督和政治控制,使之继续充当它们侵略中国的工具。

28、《江楚三折》实际上规划了清末新政改革的基本框架,对新政的启动和实施起了重要的作用。

29、1905年,清政府又设立了学部,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0、1905年9月发布谕旨,1906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废除。

3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3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章炳麟《客帝匡谬》、《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33、拒俄运动中,青年会成员均参加“拒俄义勇队”。

拒俄运动失败后,义勇队又改名为军

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

34、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中心问题和实质:

中心问题:

①要不要“反满”和以暴力推翻清王朝;(中心)

②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重点)

③要不要平均地权、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实质:

用什么手段、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

35、南京临时政府在它成立后发布的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规定了临时政府的施政

方针。

36、1913年9月,梁启超、张骞入阁,号称“第一流人才内阁”。

袁世凯将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合并,组织进步党,与国民党对抗。

37、1913年7月任命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

9月内阁组成,梁启超、张謇入阁,号称“第

一流人才内阁”。

38、1915年12月,蔡锷在云南起义,举起了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了护国战争,全国各地纷纷

响应。

38、军阀割据时期北方各主要军阀的首领及支持它们的帝国势力:

①皖系:

段祺瑞为首,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控制着安徽、陕西、山东、浙江、福建等省,而且掌握着北京政府的实权,势力最大;

②直系:

冯国璋为首,美、英帝国主义的扶植,拥有江苏、江西、湖北三省之地,势力仅此于皖系;

③奉系:

张作霖为首,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控制着东北地区,在皖、直两系中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论述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情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经济主权进一步丧失,由于开放了更多通商口岸并丧失关税主权,列强的廉价商品在中国大肆倾销。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与此同时,在60年代兴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标志着中国工业化和近代化的起步。

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中国沿海地区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影响:

①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国侵略势力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②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中国无产阶级也逐步发展。

新的经济因素

和阶级力量为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戊戌变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阶级基础。

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产生原因:

①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清王朝统治;

③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④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有实力且受外国侵略

者赏识的洋务派;

⑤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民用工业;

③改制陆军和建立新式海军:

成立新式陆军和创办湘军等,19世纪70年代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文化教育事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

所新式学堂。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

①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

②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

④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⑤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⑥洋务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历史运动开辟和铺垫了道路;

⑦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3、清末新政:

原因:

①为了取媚洋人,讨得帝国主义的欢心;

②为了稳定人心,维护其统治,不得已而为之;

③封建顽固势力大大削弱,为新政的实行扫除了障碍;

④经过义和团之变和八国联军之难,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空前耻辱的刺激,使西太后为首的清廷不得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变既定国策,推行新政。

主要措施:

①调整官制,整顿吏治;②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④废除科举,兴办学校。

历史影响:

①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变迁;

②新政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新政同时促进了中国军事、警察及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④新政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

⑤新政促进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⑥新政的实行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失败的原因:

①新政的改革措施缺乏通盘的审慎考虑;

②新政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③新政在执行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误;

④财政危机对新政的失败影响很大;

⑤政治腐败也是导致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

4、辛亥革命:

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②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

③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④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成为思想武器;

⑥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⑦清政府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革命提供可乘之机。

过程:

①武昌起义和全国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迅速响应;

②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帝国主义的破坏与袁世凯窃取政权。

袁世凯强大的军事力量,列强的支持,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打乱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建立的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③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民主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⑤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的政策、法令,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颁布了剪辫、放足等革除各种陋习的法令,对中国社会风俗的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

⑥辛亥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是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却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后的中国实质上依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因此辛亥革命失败了。

失败之因: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组织,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充分掌握有组织的革命武装,缺乏用以达到革命目的的有力工具,根本没有力量来创建和保卫中央与地方的革命政权。

5、曾国藩(活动和人物评价):

①曾国藩事功之大,誉称晚清‘中兴名臣’;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研究古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古代兵家相媲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②他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历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但历史并不是倒退,而是前进。

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祸,使中国有了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

因此,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的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60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比较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清末新政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依次出现,启动并推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这三次新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三次新政的共性所在。

但是这三次新政在其各自的历史原因、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新政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三次新政背景都是在重大对外民族战争失败后,为应付变局,调整清朝统治的运行机制而相继出台的。

然而就其各自的具体原因来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

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此时的清政府仍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压力,所以洋务运动启动是有两个目的。

戊戌变法发生在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瓜分狂潮加剧之际,维新派以爱国救亡为己任,力倡变法维新,并试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来扭转国家衰落的局面。

清末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当时慈请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的半殖民地化,所以新政中未见挽救民族危难的内容是很自然的。

(2)三次新政不少内容前后因袭、不断深化,但是,他们在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上有不同之处。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自强”与“求富”,从军事工业到民用企业的创办是这个方面的最好体现。

洋务派的“自强”和“求富”始终未冲破“中体西用”的藩篱,因此维新派说洋务派只是“袭其皮毛”。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并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它未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戊戌变法不但把变法与救亡联系起来,不仅是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它的出台确实以逐步仿行日本明治维新为改革目的。

但由于戊戌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根本利益,因此被戊戌政变打翻在地。

清末新政的改革措施却与清朝统治者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新式的知识分子群体出现、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立宪运动与挽回利权运动彼此呼应。

(3)关于三次新政的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洋务运动兴起时,并没有新的阶级力量足以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主张和实践,有着它的积极意义。

戊戌变法是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出现的。

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洋务运动的不成功,代之而起的维新运动成为时代的中心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动与光绪皇帝厉行变法,其影响是深远的。

清末新政推行的十年,也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十年期间,新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就清朝在20世纪初面临革命风潮迭起和人心向背的情况下,却仍然以皇朝自身的利益来确定改革的力度来说,清末新政缺乏能够实现真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力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