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589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docx

金融部分笔记整理内容

红色的都是课堂上老师讲到的某些重点或者最后一节课讲的,不全!

期望谁来更新。

大篇幅的XX来的,自己看着办!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第一章)

持续性逆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章)

1.持续性逆差首先会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2.外汇储备的减少,会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从而给国内造成紧缩效应。

3.资本账户的长期赤字意味着货币需求长期小于货币供给,这将降低本国资金市场的价格,即利率,而利率的降低会加速资本外逃,从而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生产萎缩。

4.经常账户的长期赤字意味着对外国商品的净需求,这有利于外国出口商利润的实现,而不利于本国厂商利润的实现,这将造成本国收入的下降和隐性失业的增加。

5.持续性逆差会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不但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出汇率波动较大而不利于对外贸易经济核算,降低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导致该国货币信用下降.出现国际资本大量外逃,进而引发货币危机。

6.持续性逆差会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同时也使一部分国际储备资产国用以弥补逆差而丧失,这佯必然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7.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如果发生持续性逆差时,该国主要以举借外债的方式来弥补,而且借入外债的使用效益低下,那么,可能会导致该国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爆发债务危机。

下列哪些政策有利于改善逆差?

P33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第四章)

 

影响一国最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因素:

(1)进口规模及进口供求弹性;

(2)进出口贸易(或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3)汇率制度;(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货币当局调节政策的效率;(5)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6)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7)国际政策协调状况;(8)国际资金流动情况

一国拥有多少数量的国际储备才适合本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储备的特点

一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国际资金流动的作用(第五章)P237/239

金本位下的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给其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Bank)。

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

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所以汇价的波动界限是狭隘的。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

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

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也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

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

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

同时也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首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

但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顿森林制度存在的基础。

其次,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则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

再次,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

最后,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牙买加体系的弊端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

并规定:

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储备货币供不应求的矛盾;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为作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2、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欧洲货币市场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

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

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

论述:

1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带来哪些影响(简答)

论:

我国当前双顺差原因是什么,影响什么,政策是什么?

 一、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1.国内储蓄高于国内投资导致的内部失衡。

高储蓄的结果是一国必须通过实物输出(出口)或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的方式将自己剩余的资源借给别人用。

国内储蓄高于国内投资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在不平衡,而对外不平衡正是对内不平衡的充分反映。

近些年,由于教育、医疗和住房成本越来越高,三农问题尚未取得明显进展,转型时期失业问题突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家庭和企业被迫过度储蓄,我国的储蓄率呈进一步攀升之势,目前已逾45%,比英美的约15%高出许多。

[2]这就意味着当前的经济存在着流动性过剩与资金投入不足共存的现象,意味着储蓄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从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即生产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法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需要,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并进一步造成就业困难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

而且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价值少、地区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

这些都影响到内需的扩大和内部平衡的实现,其结果只能是过剩储蓄转移到境外,必然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顺差。

  

2.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

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

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3.国内金融市场和外资政策的扭曲。

虽然国内储蓄很丰富,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存款,但是许多潜在投资者如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足够的融资支持;资本市场不发达,储蓄也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

而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合资方式引入外部资金。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国内信贷市场,或者如果没有偏向性的外资政策,就不会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或者会产生经常项目逆差,而不会产生“双顺差”的格局。

  

4.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可知,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

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统计,就会发现,在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成比例缩小的。

也就是说,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尤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这样也就把他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了过来。

所以,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5.国内宏观调控的力度逐渐加大。

信贷、土地的紧缩,出口退税的减少等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抑制了投资,减少了国内需求,导致进口增幅下降;另一方面,前一阶段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已经开始释放,高速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加工贸易出口增加,全球经济增长强劲,都导致国内产品出口强劲增长。

  

6.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不减。

不仅外国政府继续在向我国施压,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目前的升值幅度不足。

为避免人民币升值后受到损失,很多厂商开展提前错后操作:

一是提前交货,争取早日结汇,由此带动了部分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二是一般贸易项下部分商品被推迟进口。

  

7.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引入股权资本。

目前,我国引资的目的已经由过去所说的两大目标——弥补本国储蓄之不足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变为三大目标,这第三大目标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推进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国企改革进展缓慢,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于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鼓励收购与兼并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2005年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引入数百亿美元,今后通过收购与兼并流入资金的数量很可能会继续增加。

  

8.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2001年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

[3]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向我国,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二、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负面影响    

1.加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尤其是欧美的贸易摩擦。

短期内,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摩擦愈演愈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受到更大制约,在贸易谈判中需付出更多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威胁论”的抬头。

  

2.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一定程度的内部不均衡。

一方面,当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形成了经济增长对外需较大程度的依赖,刺激了各类资源向沿海外向型加工产业汇集,加剧了经济不平衡和产业不平衡,并容易使人们忽视内需尤其是消费相对疲软问题,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长期国际收支顺差还会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另一方面,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对国内资金的利用可能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3.加大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这也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升值压力,增加了改革的成本和难度。

 

 4.跨境资本流动所形成的冲击可能威胁经济安全。

尽管由于实行资本管制,国际意义上的纯粹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我国还不大可能。

但是,资本的趋利性很可能在未来当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有所变化时,资金又转为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流出。

正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资本大进大出很可能引发货币金融危机,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5.长期国际收支顺差累积的巨额外汇储备蕴涵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我国用低价资源、高环境成本换回不断增多的顺差,取得不断增多的外汇,往往又通过购买外国政府国债的形式大量回流到发达国家。

这些资金的流入,对于发达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繁荣金融市场、稳定本币和汇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际的结果就是中国人在省吃俭用的同时,还支援了比我们富足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这并非一种理性的选择。

近年来美元开始了所谓的“战略性贬值”过程,今后几年中美元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我国长期积累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非常大。

而且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巨额资产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6.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当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如果集中在商品市场,就是通货膨胀;集中在资产市场,就可能形成泡沫经济,给宏观经济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因此,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冲销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货币扩张。

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央行借助于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冲销的能力还较为有限。

如果外汇占款持续增长,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随之增大。

    

三、纠正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1.坚持扩大内需。

应大力刺激内部需求以消除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负面影响。

通过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通过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加快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改善消费环境。

重视培养内生增长能力,包括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劳动者素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等。

 

 2.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外贸增长要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低廉价格,追求数量的增长方式,从“物美价廉”向“优质优价”转变,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严格准入标准,使出口产品的劳工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得到合理反映。

二是以培育自主品牌和增强国际营销能力为突破口,提高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出口从生产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

三是限制或取消高污染、高耗能以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取消资源和能源的进口关税;完善规避国际市场资源价格风险的机制;积极融入全球资源定价体系,争取定价参与权、协调权和影响力。

  

3.增加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

增加旨在完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的公共支出,以降低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储蓄。

通过财政和其他手段(如法律、法规),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差距。

  

4.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协调机制。

对于出口,要尽快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降低出口退税率,取消地方政府对出口和旅游外汇收入的贴息补贴;通过行业政策导向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扶持相关自主品牌行业的发展,限制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商品的出口;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配套服务贸易,使其与加工贸易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对于进口,应继续要求欧美等国家放弃对华技术出口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等的限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5.积极调整外资政策。

尽快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对内、外资实行国民待遇。

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地方政府为引入外资而进行恶性竞争,制止地方政府把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状况作为政绩考核标准。

调整资源和环境成本格局,从法律上、政绩考核上强调并采取措施提高环境门槛,提高外资企业经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实行与WTO不相冲突的产业政策,限制外资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威胁国内自主产业安全的行业。

  

6.灵活运用汇率杠杆,允许人民币更多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

在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形势下,汇率杠杆今后应当在调节进出口增长、实现内外经济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持渐进性汇率机制改革的原则,采取“小步慢走,渐进升值”的策略,依靠有控制的市场,允许人民币汇率通过“试错”稳妥地向更符合长期均衡的方向浮动。

  

7.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逐步推动境内机构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取消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核,放宽投资用汇和人员出入境管理,建立财政、税收、信贷、保险支持政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手段,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和境外权益保障。

在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中,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大型国有企业可建立起更多的海外资源开发基地、加工基地等。

  

8.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投融资体系改革,使国内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

进一步完善国内资本市场,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上市,鼓励三资企业利用国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鼓励各种金融创新,特别是加快外汇市场的创新步伐,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外汇市场创新产品,并通过价格管理手段来抑制各种套利行为。

  

9.以平常心对待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问题,努力实现外部协调。

我国在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处理贸易摩擦时,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既要重视,更要以平常心对待;既要据理力争,维护自身的应有权益,也要照顾贸易伙伴的利益,努力实现互利和双赢。

还应当努力树立起一个负责任,讲诚信,懂得相互尊重的大国形象,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发展不是他们的威胁,而是给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保证。

2、人民币汇率问题:

影响汇率的因素,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人民币升值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低估还是高估了,谈谈你的想法。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三章)

答案XX来的

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

2、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5、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6、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稳定

 

答案1:

第一: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

 

   第二: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

 

   第三:

人民币升值,会加速资本外流。

   第四:

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并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第五: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际金融资本对人民币的投资。

 

   第六:

人民币升值,利于偿还外债; 

   第七、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性货币的进程。

答案2: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

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

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

这个回答并不全对。

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

而最大的债主是谁?

是日本和中国。

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

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

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

“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

”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

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

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在不远的将来突然停步;中国的货币当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币将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

实际上,人民币的上升之旅已经开始,起点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贬值。

这一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拢,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33%。

从那时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