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305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docx

简化普及培训2小时讲义

 

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

普及培训讲义

 

上海市红十字培训交流中心

二O一一年

 

目录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

第一节现代救护特点

第二节现场救护及“生命链”

第二章心肺复苏(CPR)

第一节心肺复苏(CPR)

第二节气道梗塞急救法

第三章创伤救护

第四章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

第一节意外伤害

第二节突发事件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

第1节现代救护特点

一、概述

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运转、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各种自然灾害和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随时在袭击着人们脆弱的生命。

在经济发展、城镇社区逐步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态势下,向广大民众普及现代救护技能和突发事件紧急逃生应急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二、现代救护特点

现代救护立足于现场的抢救。

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反应者”(第一目击者)应对伤病员实施有效地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

在紧急情况下要求救护员要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等方法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确保救护员、伤病员及现场其他人员的安全。

救护员在实施救护的全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个人防护用品以阻止病原菌进入身体。

如带上医用手套,人工呼吸时采用呼吸膜或呼吸面罩,特殊情况下还应该戴上眼罩、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救护员在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我是救护员,我现在对你进行救护,请你配合”,以解除伤病员的疑虑。

同时还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一边检查处理伤情一边安慰伤病员,给予心理支持,以减轻其思想负担和因过度惊恐导致的各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注意他的体位是否舒适、冷暖是否适度、周围环境对其有无恶性刺激、劝说的语言是否和蔼可亲、救护的动作是否轻柔体贴等。

第2节现场救护及“生命链”

一、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1.检伤分类,分出轻重缓急,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处理

2.救命为主,保持气道通畅、氧的供应、保证循环,减少伤残

3.迅速安全转运伤病员

第3节现场救护及“生命链”

一、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1.检伤分类,分出轻重缓急,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处理

2.救命为主,保持气道通畅、氧的供应、保证循环,减少伤残

3.迅速安全转运伤病员

二、“生命链”

“生命链”是指从“第一反应者”发现伤病员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的一系列行为构成的“链”,是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急救“生存链”,其四个早期救治环节,形成完整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模式,被各国广泛采用。

2005年心肺复苏急救指南:

1.早期通路:

早期识别伤病员的最初症状和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北京地区)

电话报告内容:

①报告人姓名与电话号码,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

②伤病员所在的确切地点;

③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

④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⑤在征得急救中心同意后再挂断电话。

2.早期徒手心肺复苏

3.早期心脏除颤

4.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2010年心肺复苏急救指南:

(以下仅供参考)

除以上四个环节以外,添加第5个环节,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

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包括:

第一环: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第二环: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并着重于胸外按压;

第三环:

快速除颤;

第四环:

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第五环: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第二章心肺复苏(CPR)

第1节心肺复苏(CPR)

一、心肺复苏适应症

心肺复苏适用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

二、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2005年心肺复苏急救操作指南:

1.判断意识

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

“喂,你怎么了!

2.高声呼救

“快来人呀,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快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来协助我。

3.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①将伤病员双侧上臂向上伸直。

②保护颈部翻身。

③心肺复苏体位。

④救护员双腿跪于伤病员一侧(最好跪于右侧)。

4.打开气道

成人:

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

5.判断呼吸(不能少于5-10秒钟)

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听有无呼吸的声音)。

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的气流拂面)。

6.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吹起两次。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周围,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

吹气量以胸廓隆起为宜,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5-6秒钟吹一次)。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

7.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有无心跳

救护员用一手食指、中指并拢置于伤病员颈前正中线(喉结处),向外滑行(2-3公分)至甲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稍加力度触摸。

如果救护员不是医务人员,则现场可不触摸脉搏直接进入第8步骤。

8.胸外心脏按压

①按压部位:

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救护员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与中指并拢,另一手掌根紧靠食指放好。

②胸外心脏按压

救护员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

2010年心肺复苏急救操作指南:

(以下仅供参考)

建议将建议将成人的基础生命支持(BLS)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这是心肺复苏程序的根本性更改。

变更的理由一: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二是在C-A-B程序中,胸外按压可以立即开始。

如有两名施救者在场,一名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开放气道并在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三是先进行胸外按压,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存活率。

取消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在成人无反应且不呼吸或无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时实施心肺复苏并开始胸外按压。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

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并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按照急救调度的指示操作,直至AED到达并可以使用,或急救人员及其他相关施救者已酒馆心脏骤停者。

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者按照30:

2的比率同时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速率:

每分钟至少100次

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尽可能减少这一心肺复苏关键步骤的中断次数和中断所持续的时间。

胸外按压幅度

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

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氧和能量。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三、单人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吹气之比为30:

2。

四、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心肺复苏的不同点

1.儿童打开气道(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60°)

2.口对口人工吹气两次

吹气方法与成人相同,吹气量适当减少,以胸廓隆起为宜。

吹气频率为每3-4秒钟吹气一次(约12-20次/分钟)。

正常儿童呼吸每分钟20-20次。

3.胸外心脏按压

选位置与成人相同,双手掌根重叠或单手掌根有节奏垂直向下按压30次,下压深度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

2。

五、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2.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

六、复原(侧卧)位

心肺复苏成功或无意识但有呼吸及心跳的伤病员,将其翻转为复原(侧卧)位。

1.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将靠近自身的伤病员的手臂肘关节屈曲成90°置于头部侧方

2.另一手臂肘部弯曲置于胸前

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下肢屈曲,救护员一手扶住伤病员膝部,另一手扶住伤病员肩部,轻轻将伤病员翻转成侧卧姿势。

4.将伤病员置于胸前的手掌心向下,置于面颊下方,轻轻打开气道

第2节气道梗塞急救法

一、气道异物梗塞时伤病员的特殊表现

1.气道不完全梗塞

伤病员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发绀。

由于伤病员极度不适,常常以一手呈“V”字状,紧贴于颈前喉部。

2.气道完全梗塞

伤病员面色灰暗、青紫,不能说话、咳嗽及呼吸,最后窒息,呼吸停止。

二、气道不完全梗塞急救法

该方法适用于气道不完全梗塞的伤病员。

1.立位腹部冲击法

1询问伤病员是否需要帮助

2选定位置:

脐上二横指

3腹部冲击

救护员握空心拳,拳眼置于伤病员脐上二横指处,另一手紧握此拳,快速有力、有节奏地向内向上冲击5~6次,反复操作至异物排除。

2.立位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肥胖者及妊娠后期的妇女。

冲击部位在胸骨中部。

三、气道完全梗塞急救法

1.仰卧位腹部冲击法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意识不清醒、窒息昏迷倒地的伤病员。

先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如果无效,救护员骑跨在伤病员两大腿外侧,一手掌根平放于脐上二横指处,另一掌根与之重叠,两手合力,向内向上冲击5-6次,反复操作,至异物排出。

2.仰卧位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不清醒、窒息昏迷倒地的肥胖及妊娠后期的妇女。

先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如果无效立即冲击胸骨中部至异物排出。

四、气道不完全梗塞的自救方法

1.自己一手握空心拳,拳眼置于脐上二横指处,另一手紧握此拳,快速向内、向上,有节奏地冲击5-6次,至异物排除。

2.也可将自己脐上二横指处压在椅背、桌边、床栏杆等硬物处,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6次,至异物排除。

五、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方法

1.背部叩击法

①将婴儿身体置于救护员一侧的前臂上,使之头低脚高,一手掌将婴儿的后颈部固定。

②另一手固定婴儿双侧下颌角,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

③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俯卧位。

④用掌根向内上方叩击婴儿两肩胛骨之间4-6次。

2.胸部冲击法

①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仰卧位。

②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冲击4-6次,至异物排除。

六、取异物

1.成人及儿童取异物方法

将伤病员的头偏向一侧,救护员一手拇指伸入伤病员口腔内,其余四指置于下颌骨处,将伤病员舌及下颌骨垂直向上牵拉,另一手食指由伤病员一侧口角伸入,将异物勾出。

2.婴儿取异物方法

将婴儿的头偏向一侧,救护员一手将婴儿口腔轻轻打开,另一手小指由一侧口角伸入,将异物勾出。

 

第三章创伤救护

一、概述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二、检查伤员伤情

1.检查头部

是否有出血、肿胀、骨折,看鼻孔、耳道内是否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

2.检查颈部

伤病员平卧,救护员用手指从上到下按压伤病员颈部后正中,询问是否疼痛,如有疼痛,则可断定为颈椎骨折。

3.检查胸部

询问疼痛部位,观察呼吸情况,如判断是否有肋骨骨折。

4.检查骨盆

询问疼痛部位,双手挤压伤病员骨盆两侧,如有疼痛,则可断定为骨盆骨折。

三、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1直接压迫止血。

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直接压迫止血。

2间接压迫止血(是一种辅助止血方法)。

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3.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无,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在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躯干部出血不能使用此种方法止血。

4.止血带止血法

此为使用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的最后一种止血方法。

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1/3处或大腿中上段。

用时要注意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四、现场包扎法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1.绷带包扎

1手部“8”字包扎

2螺旋包扎

2.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

2单肩包扎

3胸部包扎

4全腹部、侧腹部包扎

5手(足)部包扎

6膝(肘)部包扎

五、特殊伤口的处理

1.大而复杂的伤口现场不冲洗、不复位、不乱用药

2.肢体断离伤处理

3.内脏脱出处理

4.伤口异物处理

不拔除,固定异物并包扎。

5.颅底骨折有耳鼻漏者,现场不冲洗、不堵塞

六、不同部位骨折固定方法

1.前臂骨折固定

1利用夹板固定。

2利用就便器材固定。

2.上臂骨折固定

3.大腿骨折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方法

小腿骨折可利用健肢进行固定。

5.骨盆骨折固定

6.颈椎骨折固定

1利用颈托固定。

2利用颈托、颈部固定器、脊柱板固定。

3利用自制颈托固定。

4利用模板固定。

七、搬运伤员方法

1.毛毯、衣服拖行法

2.爬行搬运

3.颈椎骨折4人搬运法

4.骨盆骨折搬运法

 

第四章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

第1节意外伤害

除了疾病对人类健康与生命有直接影响外,意外伤害对健康及生命的威胁已越来越严峻。

人们应该对各类伤害有一定的认识,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一旦发生则应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这也是我们要掌握意外伤害现场救护技能的最终目的。

一、交通事故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都要与交通工具打交道,因此,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见,如行人、自行车被机动车撞伤,摩托车、汽车翻车伤及车内人员等,群死群伤的公路交通事故伤亡及经济损失均较严重,这种事故社会影响大,常需政府、公安、急救、医疗部门多系统联合救护。

公路交通事故损伤的主要受伤部位为头部,胸部,四肢,腹部的肝、脾、盆腔。

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头部损伤、严重的符合上和碾压伤。

救护措施:

1排除险情→紧急呼救→保护现场→转运伤员。

呼救拨打急救电话“120”、“110”。

2切勿立即移动伤病员,除非处境会危害其生命(如汽车着火、有爆炸可能)。

3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掣或用石头固定车轮,防止汽车滑动。

4呼救同时,现场人员首先查看伤病员的病情,伤病员从车内救出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脊柱损伤伤病员不能拖、拽、抱,应使用颈托固定颈部或使用脊柱固定板,避免脊髓受损或损伤加重导致截瘫。

5实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病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6意识清醒的伤病员可询问期伤在何处(疼痛、出血、活动受限等),立刻检查患处,进行对症处理,疑有骨折应尽量简单固定后再进行搬运。

7事故发生后应对现场进行保护,以便给事故责任划分提供可靠证据,并采用最快的方式向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报告。

8恶性交通事故时,当大量外援到达后要在抢险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抢救、分类转送伤病员等工作。

二、溺水

溺水致死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大量水、藻、草类、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二是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救护措施:

1水中救护

充分做好自我保护。

救护员如无能力,千万不要贸然入水,应立即高声呼救;如自觉有能力,可入睡救护落水者。

迅速从后面靠近落水者,不要被慌乱挣扎中的落水者抓住。

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使其口鼻露出水面,以利于呼吸,两人均采用仰泳姿势,将其带至安全处。

有条件的可采用可以漂浮的脊柱板救护落水者,有必要时可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高声呼救,获得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2岸上救护

上岸后,将伤病员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的泥沙、污物及异物,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检查呼吸、脉搏。

对海水淹溺者,救护员立即取半跪姿势,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大腿上,使头部下垂,轻压其背部,或采用海氏腹部冲击法,给予控水。

如果控水效果不佳,不要为此而耽误时间,应在稍加控水后立即进行CPR术。

如呼吸停止、意识丧失者,迅速打开气道,口对口吹起2次,胸部若无起伏,按昏迷气道梗阻的方法救护。

如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不要轻易放弃救护,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指导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现场救护有效,伤病员恢复心跳、呼吸,可用干毛巾擦遍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保暖。

三、犬咬伤与狂犬病

时间各地都有养犬的习惯,犬与人的接触较为密切,加之犬的流动性大,并具有咬人的行为特点,所以犬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主要环节。

随着家庭饲养宠物的增多,犬咬伤和狂犬病逐年增多,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狂犬病是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常见的是狗、猫等——咬伤、抓伤、舔舐伤口或粘膜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狂犬病病毒存在于这些动物的神经组织和唾液中,当人受到病犬咬伤后,病毒经伤口进入体内。

狂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麻痹),因恐水症状严重,又称恐水症。

一旦发病,进展迅速,生存的可能性极小,病死率几乎达100%。

救护措施:

1被犬、猫等宿主主动误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是健康动物的,都要采取积极措施。

2局部伤口的处理越早越好。

立即挤出污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30分钟,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的酒精涂擦伤口。

3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局部伤口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

如伤及头面部、伤口大而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在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的前提下,做抗血清处理后再缝合。

4立即就近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就医,按照接种程序,及时(确保在24小时内)、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病疫苗。

受伤严重的还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5接种期间要避免剧烈活动,忌用免疫抑制药物,不宜进食酒、咖啡、浓茶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6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

7将伤人的动物隔离,立即带到动物医院诊断,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四、烧烫伤

烧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由热能引起,可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皮肤功能障碍、液体丢失、细菌感染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症状

烧伤对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I度表现为轻度红、肿、痛、热、感觉过敏。

表面干燥无水泡。

II度分为浅II度和深II度,浅II度表现为剧痛、感觉过敏、有水泡;泡皮剥脱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水肿明显。

深II度表现为感觉迟钝,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创面潮湿。

III度表现为皮肤疼痛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泡,皮肤呈皮革状、蜡状、焦黄或碳化;严重时可伤及肌肉、神经、血管、骨骼和内脏。

2.救护措施

●脱离热源。

●用冷清水冲洗20分钟或至无疼痛感觉时。

●轻轻擦干伤口,用纱布遮盖,保护伤口。

●严重烧伤,迅速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

●不随便涂药,不挑开水泡。

五、电击伤

电流通过人体的方式不同所造成的伤害也不同,电流由一侧上肢至另一侧上肢或下肢时,电流恰通过胸部,比电流通过一侧下肢至另一侧下肢危险性大;同样,电流通过躯干左侧比通过右侧危险性大。

电对人体的伤害可概括为电流本身及电能转换为热和光效应所造成的伤害。

1.症状

轻者有惊吓、发麻、心悸、头晕、乏力,一般可自行恢复。

重者出现强直性肌肉收缩、昏迷、休克、心室纤颤,低压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颤动至心跳骤停。

高压电流主要伤害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麻痹,呼吸停止。

2.救护措施

●切断电源,用绝缘体将伤病员与电线分开。

●在确定伤病员不带电的情况下,立即对之进行救护。

●无呼吸、心跳者立即进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

●检查是否有其他损伤。

●用纱布遮盖受伤部位,包扎。

●拨打急救电话,速送医院。

遇有高压电击伤病员,切勿贸然上前施救,应立即拨打“110”、“120”以及电业部门的抢救电话。

六、中暑

在酷热环境下,人体无法散发体内过量的热而导致体温上升称为中暑。

1.症状

●伤病员皮肤潮红、干燥、无汗。

●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

●脉搏加快。

●神智不清甚至休克。

2.救护措施

●将伤病员搀扶于阴凉处或通风较好的地方,为伤病员扇扇子。

●解开衣领、腰带,脱去外衣,用温水擦头颈部及四肢。

●清醒者可饮一些淡盐水或淡茶水。

●观察呼吸、脉搏。

●速送医院。

第2节突发事件

一、火灾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

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者时被火烧死者的几倍。

在一些火灾中,被“烧死”的人实际上是先烟气中毒窒息死亡后遭火烧的。

现场救护原则:

1拨打电话“119”,同时设法扑救灭火。

2撤离。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俯身或趴在地面上匍匐前进,沿安全通道逃出门外。

3千万不要跳楼,实在无法逃脱时可用结实的绳索,固定一端,沿着绳索下滑。

二、地震

地震在自然灾害中,属于受灾面积广、破坏性强、死伤人数多的地质灾害,往往会在瞬间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有建筑物倒塌、煤气泄漏、触电、溺水和火灾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倒塌。

在保证救护员安全的前提下,现场遵循先近后远、先抢后救的原则,开展对震区人员的搜寻、脱险、救护医疗一体化的大救援。

现场救护原则:

1对埋在瓦砾中的幸存者,先建立通风孔道,以防窒息。

想办法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2挖出后应立即清除口腔异物和压在伤病员头面部、胸腹部的泥土,眼睛予以避光保护。

检查伤病员,判断意思、呼吸、循环体征。

3从缝隙中缓慢将伤病员救出时,应保持脊柱呈中立位,以免伤及脊髓。

4救出伤病员后,及时检查伤情,遇神志不清、大出血等危重急症优先救护。

外伤、出血给予包扎、止血,骨折予以固定,脊柱骨折要正确搬运。

5因恐惧心理,原有心脏病、高血压可加重、复发,一起猝死,对此类伤病员要特别关注。

6身处危险环境中的自救: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不要使用明火。

●不要大喊大叫,应保存体力,节约氧气,用敲击的方法求救。

●闻到煤气及异味时,要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保护和节约使用饮用水、食物。

各种场所的避震:

躲避原则:

就近选择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处;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

1在室内避震。

●迅速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内墙墙根、墙角等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如果离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很近,可以迅速躲到里面。

●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及靠阳台的墙边,不要到阳台上去。

2在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室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逃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