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026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单元 4 命若琴弦.docx

第2单元4命若琴弦

4 命若琴弦

本课话题 ——目标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

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不错,那意思就是说:

目的本来没有。

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

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

可是他又想:

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

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

【点评】 生活一定要有目标,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

每个人都要像文中的老瞎子一样寻找到自己的琴弦,弹奏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赢得好射手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的目标。

——莉莱

2.人生意义不在于他所达到的,而在于他所希望达到的。

——纪伯伦

3.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

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爱因斯坦

5.当人们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获得巨大的成功时,他们会鄙视伟大的目标。

——沃维纳格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鹞鹰(yào)  野羊坳(ào)  咕噜(lū)

打岔(chà)嗤嗤(chī)嘟囔(dū)

灵柩(jiù)咳嗽(sou)焖饭(mè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攒

    

(2)呛

(3)叨

(4)藉

2.语境辨析法

(5)师徒二人在一家小旅馆住了一宿(xiǔ),徒弟并没有睡着,而是看了一晚上的星宿(xiù)。

(6)永远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快乐(lè)地去奋斗,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yuè)章。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稀奇古怪·离奇古怪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商家不惜以糟蹋汉语为代价,编出了各类稀奇古怪(离奇古怪/稀奇古怪)的广告语以造声势。

②这里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思想家们那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离奇古怪/稀奇古怪)的人生故事。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重要的岗位,要看员工的业绩,这就杜绝了员工心猿意马。

(√)

请说明理由:

“心猿意马”,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根据语境信息“业绩”,可知本词符合语境。

(2)几盘制作工艺较简单的家常菜和木桌、长凳的简单陈设,能给人们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轻松。

(√)

请说明理由:

“返璞归真”,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根据语境信息“简单”,可知本词符合语境。

(3)经过三年来的集体活动,这股浪潮在最近又以集体舍弃“喜羊羊”的方式戛然而止。

(×)

请说明理由: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根据语境信息“方式”,可知对象用错。

(4)就算是过年的时候,他也不会郑重其事地为父母或家人置办什么“年货”。

(√)

请说明理由: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根据语境信息“过年”“不会”,可知本词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生命的强者——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9),当代著名小说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

2019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2019年十佳小说奖,备受瞩目的是他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9年度杰出成就奖。

主要作品:

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有关庙的回忆》《秋天的怀念》《姻缘》等,文论《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上)(下)》《写作四谈》等。

《命若琴弦》创作于1985年,当时正处于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迭起的时候,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现代派小说、实验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纷纷闪亮登场,作品大多关注现实生活,注重从平凡的生活提炼出有意义的事物。

此时,史铁生亦在创作道路上作出选择,那是一条“寻根”与“先锋”结合的独特的路。

《命若琴弦》即是他想要突破自己的另一种尝试。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朴素,作品的整个重心都在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之上。

显然有关琴弦的意象是一种人生感悟的结晶,目的其实是虚设的,但这虚设的目的又非得有。

不然,弦拉不紧,琴也弹不响。

作者巧妙地将哲学思考与故事叙述相结合,在平静的叙述下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悟,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整体·感知]

瞎子艺人的弟子也是瞎子。

老艺人临终时,告诉弟子一个秘密,当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就可以打开琴,里面藏着复明的秘方。

艺人的前辈无一人能弹断1000根,而老人一生,刚好弹断了999根,他们全都无缘秘方。

那时的弟子,20出头,强烈地渴望着光明,他接过那把藏有秘方的琴,开始了一生辛苦的弹奏。

终于,当华发满头时,他弹断了第1000根琴弦!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琴,琴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秘方!

平静下来之后,老瞎子明白了:

他不是早就得到了那个秘方了吗?

因为有这个秘方,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气。

他努力地说书弹弦,受人尊敬,他学会了爱与被爱。

于是,老瞎子叫来自己的弟子,送给他一把琴,把当年师傅的秘密又重复了一遍,只不过,把1000根变成了1200根。

听着小瞎子淙淙的琴声,老瞎子想:

也许,他一生都弹不断1200根琴弦……

[文脉·梳理]

师徒二人再赴野羊岭说书→回忆小瞎子与兰秀相识

(第一节)         (第二节)

→野羊岭小庙内师徒安歇→___①__

(第三节) (第四节)

→老瞎子劝诫小瞎子远离兰秀→__②__

(第五节)  (第六节)

→老瞎子出山寻药→老瞎子寻徒授药方

(第七节)  (第八节)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瞎子和兰秀私会 ②小瞎子害病

[文本·层析]

阅读课文第八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老瞎子在获知“药方”是无字白纸前后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瞎子在未知“药方”是白纸前,内心充满无限希望,每天生活在紧张、激动中。

当他知道“药方”是一张无字白纸后,精神一下子垮掉,内心变得空虚,几乎疯狂。

痛苦过后,他慢慢悟出了师父话中的道理,心情也变得平静、坦然。

等到他找到小瞎子,把“药方”封进小瞎子的琴槽,他已成大彻大悟者,心里一片光明。

2.老瞎子把“药方”封进了琴槽,让不明真相的小瞎子继续重复他过去的努力。

这个情节所要表现的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对命运抗争的继续,是痛苦和泪水后对生命的热爱及对命运的不懈抗争中表现出的坚强。

3.试分析题目“命若琴弦”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追求和目标,只要这两个点还存在,你就能在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4.老瞎子的一生与作者的一生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是阅读他本人。

阅读他的作品,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精神洗礼;而阅读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

史铁生,让我们不自觉地参与了他的理想世界。

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

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会获得如此多的认可。

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他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

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话题·互动]

话题:

命运。

小瞎子濒临绝境时,师傅是如何拯救他的?

小瞎子的路在何方?

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谈谈。

学生甲:

老瞎子像他师傅当年一样传给小瞎子一个美丽的谎言——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复明,为他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活下去的勇气。

小瞎子将像师傅一样翻山越岭弹琴说书,在虚设目标的牵引下过完紧张、充实、快乐的一生。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环境描写

本文通过写瞎子师徒二人药方的传承表达了生活信念和目标的重要性;作者在描写师徒二人长途跋涉时,描写了恶劣的环境,不仅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对塑造瞎子形象也起了较大的作用。

下面就环境描写作出具体的阐释。

2.写法指导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为渲染氛围,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主旨服务。

进行环境描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目的。

明确环境描写的目的,即要明确自己选用什么样的环境,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应设置在哪个位置。

(2)彰显特点。

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思考并确定自己所选环境的典型特点,即明确环境的哪些特点能更好地为主旨的表达服务。

(3)精描细绘。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巧妙地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对环境的典型特点进行精描细绘。

3.迁移应用

请以“老巷”为写作对象,运用环境描写的表现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例文】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那条孕育我的老巷。

那条充满西关风情,给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老巷的深处。

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

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

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史铁生年纪轻轻就残废了双腿,曾经无奈过,曾经失落过,也曾一个人摇着轮椅在“那座废墟的荒园”中虚度过。

做人的压力如同巨石般压在心口,压得史铁生喘不过气来,也曾对生命不抱太大的希望。

然而,后来史铁生认识到: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给自己折了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将自己从压力的深渊里摆渡出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是由于敢于正视压力,史铁生才坚强地从压力的深潭里挣脱出来解救了自己,然后,驾着“写作”号大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应用角度】 “人生价值”“经营自己”“奋争”“坚强”等。

2.精彩应用

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但同时他也有一个聪慧过人的大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轮椅上不停地沉思默想,度过了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造就了中年的深厚思想。

思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切思想必定是忧郁的,但是我们忘了,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唯有沉思的时刻,才是最敏锐、最富有,也是最强大的时刻。

我们每个人,由于肢体的完整,由于行动的灵便,由于俗务的纠缠,更由于欲望的循循善诱,沉思之于我们越来越遥远,但是对史铁生却不然,他获得了让自己强大的机会,虽然他被迫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史铁生经历过无数生死绝境,绝境从来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宁静,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宁静重塑了史铁生,使其强大无比,唯其强大,才可以平静地谈论死亡,既不夸大对它的向往,也不规避它的到来,就如操心家务的农夫,安排惊蛰开犁清明下种的农事,也预告秋季的收成一样寻常。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麻木不生硬,反而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极其丰富极其坚韧。

史铁生赞赏刘易斯步态的美感,羡慕刘易斯的力量与速度。

他对已经去世的母亲怀有深深的歉疚,对一直关怀和帮助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充满感激之情,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

说到生,有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谈到死,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再到墓地,娓娓道来。

我们从其文字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内心的起伏中理解了宁静,从而了解到一个健康的人所必须追求和遵循的准则。

[佳作·领悟]

活出爱

史铁生

我曾经写过:

人与猪的自然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心理差别却无穷大。

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

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

一旦走向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

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

我常常感到这样的矛盾:

睁开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很憎恶;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其实人人都在苦弱地挣扎,唯当互爱。

当然,白天的眼睛并非多余,我是说,夜的眼睛是多么重要。

人们就像在呆板的实际生活中渴望虚构的艺术那样,在这无奈的现实中梦想一片净土、一段完美的时间。

这就是宗教精神吧。

在这样的境界中,在沉思默想着向着神皈依的时间里,尘世的一切标准才被扫荡,于是看见众生都是苦弱的,歧视与隔离唯使这苦弱加重。

那一刻,人摆脱了尘世附加的一切高低贵贱,重新成为赤裸的亚

当、夏娃。

生命中必须有这样一段时间、一块净土,尽管它常会被嘲笑为“不现实”。

但“不现实”未必不是一种好品质。

比如艺术,我想应该是脱离实际的。

模仿实际不会有好艺术,好的艺术都难免是实际之外的追寻。

当然,在强大的现实面前,这理想只能是一出非现实的戏剧,不管人们多么渴望它,为它感动,为它流泪,为它呼唤,人们仍要回到现实中去,并且不可能消灭这惩罚之地的规则。

我可能是幸运的。

我知道满意的爱情并不很多,需要种种机遇。

我只是想,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人若无梦,夜的眼睛就要瞎了。

说“没有爱情”,是因为必求其现实,而不大看重爱情更是需要信奉的。

不单爱情如此,一切需要信奉的东西都是这样,美满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美满,才是需要智慧和信念的时候。

上帝把一个危险性最小的机会给了恋人,期待他们“打开窗户”。

上帝大约是在暗示:

如果这样你们还不能相互敞开心扉,你们就毫无希望了;如果这样你们还相互隔离或防范,你们就只配受永恒的惩罚。

所以爱情本身也具有理想意义。

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

它不因现实的强大而放弃热情,相反却乐此不疲地点燃梦想。

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

对惩罚之地的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锤炼之地。

既是锤炼之地,便有一种猜想——灵魂曾经不在这里,灵魂也不止于这里,我们是途经这里!

宇宙的信息被分割进肉体,成为一个个有限或残缺,从而体会爱的必要。

(本文选自史铁生《灵魂的事》)

1.学拟题

文章以“活出爱”为题,极富动态感和生活味道,“爱”字又与主题相关联。

2.学比较

文章开篇以人与猪的对比切入,将人与猪的自然差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别进行了比较说理。

3.学语言

文章的语言富含哲理,读本文语言,如饮甘醇,令人洞彻人生,将如作者所言,敞开胸怀,释放自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