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599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docx

操作系统之进程生产者消费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

学号:

班级:

一、实验内容

1、模拟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和互斥;

2、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的算法实现;

二、实验目的

1、熟悉临界资源、信号量及PV操作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2、了解进程通信的方法;

3、掌握进程互斥与进程同步的相关知识;

4、掌握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问题;

5、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深刻理解进程同步问题;

三、实验题目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C语言实现经典同步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具体要求如下:

(1)一个大小为10的缓冲区,初始状态为空。

(2)2个生产者,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往缓冲区中添加数据,若缓冲区已满,等待消费者取走数据之后再添加,重复10次。

(3)2个消费者,随机等待一段时间,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若缓冲区为空,等待生产者添加数据之后再读取,重复10次。

四、思想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和互斥。

在系统进程并发执行异步推进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共享和进程间合作而造成进程间相互制约。

进程间的相互制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间接制约。

这是由于多个进程共享同一资源(如CPU、共享输入/输出设备)而引起的,即共享资源的多个进程因系统协调使用资源而相互制约。

(2)直接制约。

只是由于进程合作中各个进程为完成同一任务而造成的,即并发进程各自的执行结果互为对方的执行条件,从而限制各个进程的执行速度。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在这个问题中,生产者不断的向缓冲区中写入数据,而消费者则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

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对缓冲区的操作是互斥,即当前只能有一个进程对这个缓冲区进行操作,生产者进入操作缓冲区之前,先要看缓冲区是否已满,如果缓冲区已满,则它必须等待消费者进程将数据取出才能写入数据,同样的,消费者进程从缓冲区读取数据之前,也要判断缓冲区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必须等待生产者进程写入数据才能读取数据。

在本实验中,进程之间要进行通信来操作同一缓冲区。

一般来说,进程间的通信根据通信内容可以划分为两种:

即控制信息的传送与大批量数据传送。

有时,也把进程间控制在本实验中,进程之间要进行通信来操作同一缓冲区。

一般来说,进程间的通信根据通信内容可以划分为两种:

即控制信息的传送与大批量数据传送。

有时,也把进程间控制信息的交换称为低级通信,而把进程间大批量数据的交换称为高级通信。

目前,计算机系统中用得比较普遍的高级通信机制可分为3大类:

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及管道通信系统。

•共享存储器系统

共享存储器系统为了传送大量数据,在存储器中划出一块共享存储区,诸进程可通过对共享存储区进行读数据或写数据以实现通信。

进程在通信之前,向系统申请共享存储区中的一个分区,并为它指定一个分区关键字。

信息的交换称为低级通信,而把进程间大批量数据的交换称为高级通信。

•消息传递系统

在消息传递系统中,进程间的数据交换以消息为单位,在计算机网络中被称为报文。

消息传递系统的实现方式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直接通信方式

发送进程可将消息直接发送给接收进程,即将消息挂在接收进程的消息缓冲队列上,而接收进程可从自己的消息缓冲队列中取得消息。

(2)间接通信方式

发送进程将消息发送到指定的信箱中,而接收进程从信箱中取得消息。

这种通信方式又称信箱通信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

相应地,该消息传递系统被称为电子邮件系统。

•管道通信系统

向管道提供输入的发送进程,以字符流方式将大量的数据送入管道,而接收进程从管道中接收数据。

由于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故称为管道通信。

为了协调发送和接收双方的通信,管道通信机制必须提供以下3方面的协调功能。

(1)互斥

当一个进程正在对pipe文件进行读或写操作时,另一个进程必须等待。

(2)同步

当写进程把一定数量的数据写入pipe文件后,便阻塞等待,直到读进程取走数据后,再把写进程唤醒。

(3)确认对方是否存在

只有确定对方已存在时,才能进行管道通信,否则会造成因对方不存在而无限制地等待。

在这个问题当中,我们采用信号量机制进行进程之间的通信,设置两个信号量,空的信号量和满的信号量。

在Windows系统中,一个或多个信号量构成一个信号量集合。

使用信号量机制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允许并发进程一次对一组信号量进行相同或不同的操作。

每个P、V操作不限于减1或加1,而是可以加减任何整数。

在进程终止时,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动消除所有被进程操作过的信号量的影响。

1.缓冲区采用循环队列表示,利用头、尾指针来存放、读取数据,以及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缓冲区中数组大小为10;

2.利用随机函数rand()得到A~Z的一个随机字符,作为生产者每次生产的数据,存放到缓冲区中;

3.使用shmget()系统调用实现共享主存段的创建,shmget()返回共享内存区的ID。

对于已经申请到的共享段,进程需把它附加到自己的虚拟空间中才能对其进行读写。

4.信号量的建立采用semget()函数,同时建立信号量的数量。

在信号量建立后,调用semctl()对信号量进行初始化,例如本实习中,可以建立两个信号量SEM_EMPTY、SEM_FULL,初始化时设置SEM_EMPTY为10,SEM_FULL为0。

使用操作信号的函数semop()做排除式操作,使用这个函数防止对共享内存的同时操作。

对共享内存操作完毕后采用shmctl()函数撤销共享内存段。

5.使用循环,创建2个生产者以及2个消费者,采用函数fork()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6.一个进程的一次操作完成后,采用函数fflush()刷新缓冲区。

7.程序最后使用semctl()函数释放内存。

模拟程序的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1.主程序流程图:

2.生产者进程流程图

3.消费者进程流程图

4.P操作流程图

5.V操作流程图

5、实现代码为:

//exet5.cpp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definemSIZE3

#definepSIZE20

staticintmemery[mSIZE]={0};

staticintprocess[pSIZE]={0};

//staticintprocess[pSIZE]={2,3,2,1,5,2,4,5,3,2,5,2};

//staticintprocess[pSIZE]={7,10,1,2,10,3,10,4,2,3,10,3,2,1,2,10,1,7,10,1};

voidbuild();

voidLRU();

intmain(intargc,char*argv[])

{

printf("Randomsequenceisasfollows:

\n");

build();

printf("\nInvokingLRUAlgorithn:

\n");

LRU();

return0;

}

voidbuild()

{

inti=0;

for(i=0;i

{

process[i]=(int)(10.0*rand()/(RAND_MAX));

printf("%d",process[i]);

}

printf("\n");

}

voidLRU()

{

intflag[mSIZE]={0};

inti=0,j=0;

intm=-1,n=-1;

intmax=-1,maxflag=0;

intcount=0;

for(i=0;i

{

//FindthefirstfreePhysicalBlock

for(j=0;j

{

if(memery[j]==0)

{

m=j;

break;

}

}

//Findiftherearesameprocesses

for(j=0;j

{

if(memery[j]==process[i])

{

n=j;

}

}

//FindfreePB

for(j=0;j

{

if(flag[j]>maxflag)

{

maxflag=flag[j];

max=j;

}

}

if(n==-1)//Findnosameprocess

{

if(m!

=-1)//findfreePB

{

memery[m]=process[i];

flag[m]=0;

for(j=0;j<=m;j++)

{

flag[j]++;

}

m=-1;

}

else//NOfindfreePB

{

memery[max]=process[i];

flag[max]=0;

for(j=0;j

{

flag[j]++;

}

max=-1;

maxflag=0;

count++;

}

}

else//Findsameprocess

{

memery[n]=process[i];

flag[n]=0;

if(m!

=-1)//findfreePB

{

flag[m]=0;

}

for(j=0;j

{

flag[j]++;

}

max=-1;

maxflag=0;

n=-1;

}

for(j=0;j

{

printf("%d",memery[j]);

}

printf("\n");

}

printf("\nThetimesofpageconversionis:

%d\n",count);

}

六、实验总结及思考

1、本次实验是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互斥和同步的问题。

问题的是指是P、V操作,实验设一个共享缓冲区,生产者和消费者互斥的使用,当一个线程使用缓冲区的时候,另一个让其等待直到前一个线程释放缓冲区为止。

2、实验中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包括临界区资源共享问题、信号量定义、PV操作流程、进程间的通信方式(消息传递和共享内存)、进程同步和互斥、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问题等等。

加深了对于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通过本实验设计,我们对操作系统的P、V进一步的认识,深入的了解P、V操作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课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阐述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