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52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docx

装修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措施一、一般抹灰工程

1、抹灰层空鼓

1)现象

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2)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3)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2)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3)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107

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4)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2、抹灰层裂缝

1)现象

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性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2)原因分析

(1)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

(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3)基层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

起裂缝。

3)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要熟透,过滤要认真。

(2)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

(3)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3φ6的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对重要部位与曝晒的部

分应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7d。

(5)对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布条,或钉钢丝网或留缝嵌条子等方法处理。

(6)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

3、抹灰层不平整

1)现象

抹灰层表面接槎明显,或大面呈波浪形,或明显凹凸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基层刮糙未出柱头(冲筋),或未做塌饼。

(2)抹灰过程中刮尺使用不当,或长度不足(<2m)。

(3)面层抹灰后没有适时找平压光,隔天发现不平整,已无法找平压光(实际上是少一道再找平压光工序)。

3)防治措施

(1)基层刮糙前应弹线出柱头或做塌饼,如果刮糙厚度过大,应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间”的原则,适当调整柱头或塌饼的厚度。

(2)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一般可选用大于2m的刮尺,操作

时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转动,使抹灰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最小。

(3)纸巾灰墙面,应尽量采用熟化(熟透)的纸巾;抹灰前,须将纸巾灰放入砂浆拌和机中反复搅拌,力求打烂、打细。

可先刮一层毛纸巾灰,厚为15mm左右,用铁板抹平,吸水后刮衬光纸巾灰,厚为5~10mm,用铁板反复抹平、压光。

4、分格缝不规范

1)现象

分格缝不平直、深浅不一致,宽度不适中,缝起点或终点上下与左右不统一,缝口缺棱角或粗糙,嵌缝不密实、不光洁。

2)原因分析

(1)两条分格条镶接时未吻合或不平直,或分格条变形。

(2)分格条制作不规范:

厚度不一致、宽度不统一,两侧下部未割角。

(3)在嵌条面上的砂浆未及时清除,或取条的时间与方法不当。

3)防治措施

(1)分格条材料要选好,少用木条,宜用塑料条与玻璃条;条子

必须顺直,厚度与宽度统一(一般厚为3~5mm,宽为12~20mm),下部应割角。

(2)对墙、柱要拉通线,弹出横向水平分格线或竖向垂直分格线;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贴)在水平线下边,垂直分格条应粘在垂直线右侧;分格条起点与终点上下左右应一致。

(3)分格条有固定分格条与取出分格条两种,玻璃条与凹形塑料条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条。

(4)分格条取出的时间与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取出分格条;二是分格条用水泥砂浆固定后,当天就抹面层(抹罩面灰),等压光或蟹毛后,应将分格条上水泥砂浆清刷干净,即可取出分格条。

(5)分格缝(指取出分格条)必须用水泥浆嵌密实;刷黑漆时,应用美术笔将缝底涂黑,不能污染缝边,否则会产生视觉差,似乎分格缝不平直。

5、阴阳角不方正

1)现象

外墙大角,内墙阴角,特别是平顶与墙面的阴角四周不丢通、不方正;窗台八字角(仿古建筑例外)。

2)原因分析

(1)房屋主体结构与楼层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不正确,抹灰过程中没有随时用阴、阳角器等质检工具进行检测,未及时纠正偏差。

(2)施工操作程序不规范,不重视阴、阳角应找方的操作要求。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应在阴阳角处(上部)吊线,以1.5m左右相间做塌饼找方,作为粉阴阳角的“基准点”;阳角护角线必须粉成“燕尾形”,其厚度按粉刷要求定,宽度为50~70mm,且小于60°。

(2)阴阳角抹灰过程中,必须以基准点或护角线为标准,并用阴

阳角器作辅助操作;阳角抹灰时,两边墙的抹灰材料应与护角线紧密吻合,但不得将角线覆盖。

(3)水泥砂浆粉门窗套,有的可不粉护角线,直接在两边靠直尺找方,但要在砂浆初凝前运用转角抹面的手法,并用阳角器抽光,以预防阳角线不吻合。

(4)平顶粉刷前,应根据弹在墙上的基准线,往上引出平顶四个角的水平基准点,然后拉通线,弹出平顶水平线;以此为标准,对凸出部分应凿掉,对凹进部分应用1:

3水泥砂浆(内掺107胶)先刮平,使平顶大面大致平整,阴角通顺。

6、滴水线不标准

1)现象

滴水线的宽度与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鹰嘴不标准,有的在上窗套未做滴水线,导致局部倒爬水。

2)原因分析

雨蓬、檐口、阳台、上窗套等,有的是图纸上未标明,有的是施工操作遗漏;有的对滴水线的做法不统一,随意性很大,故即使做滴水线也起不到挡水的作用。

3)防治措施

(1)雨蓬、檐口、阳台、上窗套、窗台下等边缘部位必须做滴水线。

(2)滴水线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类(种):

一类为凹形;二类为凸形,这两种滴水线其高(深)与宽均应大于或等于10mm,且距外边缘大于或等于20mm;三类为台阶形,宽度为20~50mm,厚度为10~20mm;四类为鹰嘴形,其高(厚)大于或等于15mm,宽(长)大于或等于30mm。

(3)各类滴水线必须用水泥砂浆(1:

2.5或1:

2)分层抹灰,压光密实,线条顺直,根部清晰光洁。

7、淌水坡向不正确

1)现象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流水)坡向不正确,造成外墙面局部挂黑。

(2)外墙窗台坡度大小不统一、不适中。

2)原因分析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流水)坡向朝外,或水平,或

虽朝里但坡度过小,造成雨水与积灰向外流淌,致使外墙面局部挂黑。

(2)确定的外墙安装窗框的标高与窗台口的标高不合适,窗台坡度过大或过小。

3)防治措施

(1)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压顶淌水坡向应朝里,且坡度要大一点,使雨水与积灰向里(内)流淌,可减少与预防外墙面挂黑。

(2)外墙安装窗框与窗台口的高度要事先合理确定,一般做法为室内外窗台高差为20mm左右,窗框与窗台间隙用水泥砂浆勾成半圆弧,且缩进窗框1~2mm;窗台口应再下降20~30mm,这样的淌水坡度较为适中。

8、窗台线不统一

1)现象

常见房屋底层窗台标高不一致,台口线横向不水平,竖向上下不对齐;有的台口呈大小头,有的窗台两端伸出长度不相同。

2)原因分析

(1)窗台砌筑质量差。

(2)粉窗台前横、竖方向没有拉通线,没有严格遵循窗台必须符合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

3)防治措施

(1)粉窗台前,横、竖方向必须拉通线,作标记,以确保台口横向在一条水平线上,竖向上下垂直(对齐)。

(2)粉窗台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高外低的规范要求。

二、吊顶工程

1、整体密缝吊顶质量缺陷

1)现象

(1)接槎明显。

(2)吊顶面层裂缝,特别是拼接处裂缝。

(3)面层挠度大,不平整,甚至变形。

2)原因分析

(1)接槎明显:

①吊杆(吊筋)与龙骨(搁栅)、主龙骨与次龙骨拼接不平整。

②吊顶面层板材拼接不平整,或拼接处未处理就贴胶带纸(布),批腻子又没有找平,致使拼接处明显突起,形成接槎。

(2)面层裂缝:

①木料材质差,含水率高,收缩翘曲变形大;采用轻钢龙骨或铝合金吊顶,吊杆与主、次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连接不紧密,受力后位移变形。

②吊顶面板含水率偏大,或产品出厂时间较短,尚未完全稳定,面板产生收缩变形(PC板等产品尤为严重)。

③整体紧缝平顶,拼接缝处理不当或不到位,易产生拼缝处裂缝。

(3)面层挠度大、不平整:

①见本条原因分析

(2)第1)条。

②吊顶施工未按规程(范)操作,事前未按基准线在四周墙面上弹出水平线,或在安装吊顶过程中没有按规范要求起拱。

3)防治措施

(1)接槎明显:

①吊杆与主龙骨、主龙骨与次龙骨拼接应平整。

②吊顶面层板材拼接也应平整,在拼接处面板边缘如无构造接口,应事先刨去2mm左右,以便接缝处粘贴胶带纸(布)后使接口与大面相平。

③批刮腻子须平整,拼接缝处更应精心批刮密实、平整,打砂皮一定要到位,可将砂皮钉在木蟹上作均匀打磨,以确保其平整,消除接槎。

(2)面层裂缝:

①吊杆与龙骨安装应平整,受力节点结合应严密牢固,可用砂袋等重物试吊,使其受力后不产生位移变形,方能安装面板。

②湿度较大的空间不得用吸水率较大的石膏板等作面板;FC板等材料应经收缩相对稳定后方能使用。

③使用纸面石膏板时,自功螺钉与板边或板端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m,也不宜大于16mm;板中螺钉的间距不得大于200mm。

④整体紧缝平顶其板材拼缝处要统一留缝2mm左右,宜用弹性腻子批嵌,也可用107胶或木工白胶拌白水泥掺入适量石膏粉作腻子批嵌拼缝至密实,并外贴拉结带纸或布条1~2层,拉结带宜用的确良布或编织网带,然后批平顶大面。

(3)面层挠度大,不平整:

①见本条防治措施

(2)第1)条。

②吊顶施工应按规程操作,事先以基准线为标准,在四周墙面上弹出水平线;同时在安装吊顶过程中要做到横平、竖直,连接紧密,

并按规范起拱。

2、分格拔缝吊顶质量缺陷

1)现象

(1)分格缝不均匀,纵横线条不平直、不光洁

(2)上型分格板块呈锅底状变形,木夹板板块见钉印。

(3)底面不平整,中部下坠。

2)原因分析

(1)分格缝不均匀,纵横线条不平直:

①安装吊顶前没有按吊顶平面统一规划,合理分块,准确分格。

②吊顶安装过程中没有纵横拉线与弹线;装钉板块时,没有严格按基准线拼缝、分格与找方。

(2)上型分格板块呈锅底状变形,木夹板板块见钉印:

①分格板块材质不符合要求,变形大。

②分格板块材料选择不当,地下室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不应选用石膏板等吸水率较大的板块,易变形。

③分格板块装订不牢固或分格面积过大;夹板板块钉钉子的方法

不正确,深度不够,钉尾未嵌腻子。

(3)吊筋拉紧程度不一致。

3)防治措施

(1)分格缝不均匀,纵横线条不平直:

①吊顶安装前应按吊顶平面尺寸统一规划,合理分块,准确分格。

②吊顶安装过程中必须纵横拉线与弹线;装钉板块时,应严格按基准线拼缝、分格与找方,竖线以左线为准,横线以上线为准。

③吊顶板块必须尺寸统一与方正,周边平直与光洁。

(2)上型分格板块呈锅底状变形,夹板板块见钉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