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136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docx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

河北省定州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复习班,4.9)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试验表明:

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

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

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事实证明,只有以文化天下,为每一个人塑造更加富有弹性的心灵空间,社会才有可能在新的经济层面上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B.微信有超过6亿的用户,逐渐商业化已经是其发展趋势,在拥有这么多用户的平台上做电

商想必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

C.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已传播到海内外,更多的外籍友人想要欣赏中华灿烂文明的魅力,进而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

D.带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湖南勇于向“权大于法”这一公权力痼疾开刀,通过“九条规定”等规章制度使权力在法律许可的范嗣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出国绕一圈

,‘山寨’变大牌。

”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但又无可奈何。

②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

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笔者说:

“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

③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不足挂齿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不足挂齿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足挂齿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影评进入自媒体时代后,。

对电影投资人来说,票房是评价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对职业影评人来说,更看重电影的结构、叙事方法、演员演技等比较专业的内容;当然,你去问普通观众,从一万个人那里,可能收获到100个评价标准。

A.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B.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C.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D.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B.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菲弗10月7日宣布,把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以表彰他为该国历时50多年的内战所作出的贡献。

C.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具有减肥、排毒、保健、预防心血管问题、调节免疫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实在。

D.2016彩色跑深圳站完美收官,15000余名跑步爱好者践行了阳光运动理念。

彩色跑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5公里跑,是一项崇尚健康、快乐和彰显自我的跑步活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21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和储存以及传播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因此,它将对教育提出乍看起来近乎矛盾的双重要求。

一方面,教育应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为这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基础。

同时,教育还应找到并标出判断事物的标准,使人们不会让自己被充斥公共和私人场所、多少称得上是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搞得晕头转向,使人们不脱离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方向。

可以这么说,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

②根据对未来的这种展望,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程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

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

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③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识,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④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仅仅是或主要是针对学会认识,较少针对学会做事。

而另外两种学习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也被看作是前两种学习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

然而,委员会认为,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这四种“知识支柱”中的每一种应得到同等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

⑤委员会的委员们从一开始工作就明显地感到,为了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

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这意味着要充分地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

⑥学会认知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即便那种没有直接目的去学习的情况愈来愈少,但由于学习有用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很重要,学制越来越长、空闲时间越来越多,这将使越来越多的成人能够去感受知识和个人自学带来的乐趣。

扩大知识面可以使每个人更好地从各个角度来了解他所处的环境,有助于唤起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批判精神并有助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辨别是非。

从这种观点出发,让我们再次强调,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生成为“科学之友’;在中等和高等教育中,入门培训应向所有大、中学生介绍科学进步和当代思想模式所提供的各种手段、概念和参照方法。

⑦然而,由于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始终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试图想什么都知道愈来愈做不到,而且在基础教育之后仍保持对所有学科的教学也不切合实际。

不过,专业化学习,哪怕是未来的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学习也不应排斥对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

“今天,一个真正受到全面培养的人需要有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并有机会深入地学习研究少量的学科。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促进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

因为普通文化教育使受教育者能接触到其他语言和知识,首先就有助于交往。

专家封闭在自己的学科中,可能对他人所为不感兴趣。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感到难以与人合作。

另一方面,文化教育作为超越时间和空间将各个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势必会使受教育者了解到其它领域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

特别是在研究方面,某些知识的重大进展就是在各学科的交叉领域中产生的。

6.下列关于21世纪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1世纪,信息流通、储存和传播的手段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应该让人们去更新、深化和充实已有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

B.21世纪的教育不仅应该受教育者提供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提供判断事物的标准,教会他们对信息进行判断选择,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C.相对于过去的教育,现在我们必须扩大教育的概念,让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得到发挥和加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D.在21世纪,教育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但不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到达某种目的——例如获得某种技能、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会认知、做事、共处和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方面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它们是一个整体。

B.在现实中,一个专业研究人员能够深入学习研究的只是少量学科。

但是扩大知识面能够促进他的研究工作。

C.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对于“学会做事”重视不够,因而在21世纪的教育中,要特别突出“学会做事”的内容。

D.向所有大、中学生介绍科学进步和当代思想模式所提供的各种手段、概念和参照方法,有助于唤醒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的教育要大量和有效地传授与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技能,但不能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无止境的需求。

B.学会认知不是获得系统化知识,而主要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这与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类似。

C.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促进要有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和有机会深入地学习研究少量学科这两方面的同时发展。

D.如今的科学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各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一个封闭在自己学科中,不研究交叉学科的专家是不能取得重大进展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鲍勃·迪伦:

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

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

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

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

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

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

他说:

“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

”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

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

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

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

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答案在风中飘》

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

“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

”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

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

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

”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

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

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

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

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

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

“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

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

“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

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

莎士比亚。

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

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

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

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

“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

“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

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

这种挑战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D.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10.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

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11.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

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

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

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

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

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

“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

”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

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

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

“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

”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

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帝是崇语,车驾遂东。

无量又上言:

“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

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

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

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

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

卫尉设次③,光禄给食。

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

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

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有删改)

【注】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

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

③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

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14.下列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无量学问渊博。

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

B.褚无量心地仁慈。

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褚无量敢于直谏。

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

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四、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离骚》中

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热烈赞颂刘裕叱咤风云、气势非凡的两句是:

“,”。

(3)《阿旁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8.“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六、命题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2016年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遭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中国足协聘请意大利著名教练里皮担任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

里皮能否带领中国国家足球队赢得人们渴望已久的胜利尚不可知,但是他的高达1.47亿人民币(2000万欧元)的足球史上最高年薪已经令国人咋舌。

(2)2016年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将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

但在选举过程中,各种丑闻呈“井喷”状曝光——频频传出的丑闻和负面新闻不断挑战着选民心理的下限,也刷新着美式民主的底线。

在中国人的词汇里,既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论,又有“不以输赢论英雄”之说。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输赢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以《论输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本题空格处应是对这一段话的总结。

这段文字主要是谈噪声对视力的损害,根据语境,所以选B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比如这段文字主要是谈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空格处是总结句。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搭配不当,“塑造”改为“营造”;C不合逻辑,去掉“停止”;D成分残缺,句末加“运行”。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A搭配不当,“塑造”改为“营造”;D成分残缺,句末加“运行”。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比如C不合逻辑,去掉“停止”。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嗤之以鼻:

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语意重。

不足挂齿:

不值得一提,可表示自谦。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