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4007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陋的小草房。

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

“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

”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

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

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

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

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

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

“打倒日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

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

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

________

情不自禁:

________

(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3)写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5)在抗日斗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请你搜集他们的事迹,简单的讲给同学听。

人物:

________

事迹:

________

【答案】

(1)眼睛很有神。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回顾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4)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

(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1、眼睛很有神。

2、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回顾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4)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

(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

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

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

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

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

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含笑不________(以 已)    (佩 折)________服

(竟 竞)________然         倒(像 向)________是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注意划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答案】

(1)已;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已、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阅读训练。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1)这段文字写的是:

________。

(2)从文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急切盼望之情。

(3)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答案】

(1)我和闰土初次见面

(2)日日盼望;好容易

(3)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项带银圈

【解析】【分析】

(1)(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我和闰土初次见面;

(2)日日盼望、好容易;(3)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项带银圈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读语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训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________。

(2)“碰壁”指的是________。

(3)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答案】

(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解析】【分析】

(1)、

(2)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点评】

(1)、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阅读《竹节人》选段,完成练习。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破课桌,yǎn________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②叱咤风云:

________

(3)读句子,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答案】

(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叱咤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解析】【分析】

(1)把“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既比喻,又是夸张。

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的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风

   一年四季都有风。

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________它们都是风,________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

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草儿绿了。

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

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

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

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们身上凉丝丝的。

黄色的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

高梁红了,稻子熟了。

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

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

清晨,路上行人稀少。

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

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________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

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

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它们都是风,________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②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________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2)有“Δ”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3)抄写两个拟人句。

【答案】

(1)虽然;但是;因为

(2)第一段(1自然段)一年四季的风脾性不同。

第二段(2-5自然段)四季的风特点各不相同。

第三段(6自然段)我愿长大让四季风都为人类造福。

(3)①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②风都和我们捉迷藏。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虽然……但是……”;②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

(2)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一段(1自然段)一年四季的风脾性不同。

第二段(2-5自然段)四季的风特点各不相同。

第三段(6自然段)我愿长大让四季风都为人类造福。

(3)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

①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②风都和我们捉迷藏。

故答案为:

(1)虽然……但是……②因为

(2)第一段(1自然段)一年四季的风脾性不同。

第二段(2-5自然段)四季的风特点各不相同。

第三段(6自然段)我愿长大让四季风都为人类造福。

(3)①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②风都和我们捉迷藏。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

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答案】

(1)清幽;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恬静;波涛汹涌

(2)C

(3)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海面上波涛汹涌

(4)因为那姑娘是盲得,没有见过任何的东西,但是贝多芬的月光曲确实让她有了好像看到东西的感觉。

(5)舒缓;激烈;温柔;振奋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特别注意“缓、烈、柔、振”容易写错。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语境,因为那姑娘是盲得,没有见过任何的东西,但是贝多芬的月光曲确实让她有了好像看到东西的感觉。

(5)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语境,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

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温柔,时而振奋。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5)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8.阅读《母亲无节》片断,回答问题。

《母亲无节》片断

毕淑敏

   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是因为孕育了生命。

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小衣,憧憬着我们的模样,设想着我们的前程……

   我们一出生,母亲就沉浸到前所未有的操劳之中。

我们的每一声啼哭,都会使母亲牵挂不休,我们的每一次欢笑,都会使母亲眉头舒展。

母亲教我们走路,教我们学语。

扶我们攀登高山,携我们涉过重河。

当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是我们最后的港湾。

当我们面对人生的迷惘叹息的时候,母亲的抚摸传达一种永不熄灭的力量……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母亲是大地。

在中国的传说里,母亲是河流。

不管是大地还是河流,都滋润着太多的绿叶,负载着大多的白帆,作为它们自身,是艰苦卓绝的付出和养育,决非鸟语花香的节日。

   终于有一天,我们离母亲而去,走得那样坦然。

母亲挥泪与我们告别,笑得那样慈祥。

我们去阅读世界了,把无尽的思念的夜晚留给母亲。

我们欢乐,我们成长,我们会在热恋的日子里忘记了给母亲写信……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母亲的关切就像一件旧时的毛衣,在严寒的日子里我们会忆起它的温暖,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我们就把它遗忘。

但对母亲来说,每一缕思念都那样绵长,每一条关于我们的音讯都令她长久地咀嚼。

我们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会熨平她额上的皱纹。

我们的每一次挫折和失误都会令她仰天叹息……

   这也许是一条奇怪的放大定律——儿女的风吹草动,会凝聚成疾风骤雨降临母亲的心灵。

当我们跋涉在人世间的时候,母亲的心追随着我们,感应着我们,承受着我们的苦难,分担着我们的忧愁。

   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心都是分裂着的,神经的触角都格外悠长。

假如她的儿女在美国,她就时刻感受着大洋彼岸的冷暖阴晴。

假如她的孩子正在患病,她就祈祷病魔百倍凶残地降临自身,而解脱她的孩子。

甚至在一切平安顺利的时候,母亲的心也是警惕地蜷缩着随时准备一跃而起,为孩子遮挡突然袭击然的风暴……

(1)读《母亲无节》一文,请举文中三例说明“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2)作为孩子,会有愧对母亲的地方,请在《母亲无节》一文中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

(3)《母亲无节》一文揭示母爱让人感动,而《穷人》一文也写了两位母亲的母爱,请在文中找出桑娜和西蒙关爱孩子的典型语句,感悟一下穷人的母爱。

(4)两篇选文中都写了母亲的形象,你认为两篇文章中母亲形象的共同点是什么?

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5)大声朗读《母亲无节》一文,想想自己经常动手做点什么事才能真正回报母亲。

【答案】

(1)略

(2)①我们会在热恋的日子里忘记给母亲写信。

②母亲的关切就像一件旧时的毛衣,在严寒的日子里我们会忆起它的温暖,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我们就把它遗忘。

作者在这里劝告儿女们不要忽略了母亲,不要只知道索取母爱而不报答母爱。

(3)桑娜:

回到家里,她把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西蒙:

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4)略

(5)略

【解析】【分析】

(1)考查搜索信息。

要求举文中三例说明“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第1自然段找到答案。

(2)考查搜索信息。

先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然后分析作者要写这个内容的目的。

(3)考查搜索信息。

先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然后感悟一下穷人的母爱。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分析作者要写这个内容的目的能力。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感悟一下穷人的母爱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二、习作作文

9.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在生活中,只要经过努力,我们就会取得许多成功。

这些成功,给了我们自信,使我们难以忘怀。

请你以“我成功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无论是人,还是一个地方、一处环境、一件事情……都会有预料中或意想不到的变化。

请你以“________,变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中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500字左右。

【答案】略

10.题目:

               ,我想和你聊聊天

当今社会,聊天的方式和对象很多。

请你选择一个聊天对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围绕一个主题,充分发挥想象,掏出自己的真心话,400字以上。

【答案】【参考例文】

妈妈,我想和你聊聊天

    妈妈我想和你聊聊天,想和你说说心里话。

    我4岁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睡一个大床,睡在一个大大的屋子里,记得第一天的时候爸爸陪我一个小时,第二天的时候陪40分钟,第三天的时候陪30分钟,第四天……我就开始自己一个人睡了,我虽然也知道我长大了就得自己睡了,可是你知道吗?

我一个人睡的时候我很孤单,也很害怕……直到我睡着了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可是弟弟一直跟你睡,直到上了小学,都6岁了才开始自己睡,你虽然一直表扬我很懂事,知道照顾弟弟,可是你知道吗?

我也多想让弟弟也早点自己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