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47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附件.doc

附件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信息采集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七年二月

—3—

目录

1适用范围 6

2工作程序与组织实施 6

2.1工作程序 6

2.2主要工作内容 7

2.3组织实施方式 8

3工作准备 9

3.1人员准备 9

3.2技术准备 9

4资料收集 10

4.1资料收集清单 10

4.2收集方式 11

4.3初步整理分析 12

5现场踏勘 12

5.1现场踏勘目的 12

5.2现场踏勘内容 12

5.3现场踏勘方法 13

6人员访谈 13

6.1访谈目的 13

6.2访谈内容 13

6.3访谈方式 13

6.4访谈对象 14

7信息整理与填报 14

7.1信息整理 14

7.2调查表填报要求 14

附录1在产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 16

附录2关闭搬迁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 34

附录3人员访谈记录表格 50

—51—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收集工作是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为企业用地日常管理、风险分级、采样调查提供基础信息。

为保证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与数据填报的规范性,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制定本规定。

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中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基础信息收集、分析与填报。

2工作程序与组织实施

2.1工作程序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工作分为工作准备、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信息整理与填报四个阶段,工作流程见图1。

在工作准备阶段,地方环保部门完成对专业机构的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人员与技术准备工作。

在资料收集阶段,专业机构在地方环保部门的辅助和企业的配合下,通过多渠道收集企业地块相关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在现场勘查阶段,专业机构通过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的方式,对地块污染源、周边环境和敏感受体信息进行收集,并核实资料准确性。

在信息整理与填报阶段,专业机构对前两个阶段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完成调查表填写与自审核,上报给地方环保部门。

对在产企业,由其先行填写调查表电子版,专业机构校核完善后导入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报给地方环保部门。

图1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图

2.2主要工作内容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是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的方式收集地块信息;二是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填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

为了满足管理、风险分级和采样调查的需求,需收集的地块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土地利用信息、污染源信息、周边环境信息、敏感受体信息、地块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表1)。

表1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分类表

分类

信息项目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地理位置、企业类型、企业规模、营业期限、行业类别、行业代码、所属工业园区或集聚区。

土地利用信息

地块面积、现使用权属、地块利用历史、地块规划用途。

污染源信息

主要产品和原辅材料、主要生产工艺;

各生产车间、储存设施、管道的分布、污染痕迹及平面布置

废气、废水、固废排放及处理;

泄漏或污染事故、地表可疑污染源或污染痕迹、空气异味。

周边环境信息

土壤质地、地面覆盖、土壤分层情况;

地下水特性、水井分布、用途等;

降雨量。

敏感受体信息

用地类型、人口数量、敏感目标分布。

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

调查评估数据。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包含上述收集的信息,且每项信息均有唯一编码。

结合在产企业地块和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的不同特点,需分别填写《在产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附录1)和《关闭搬迁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附录2),细分的子表格目录如表2所示。

表2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目录

在产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

关闭搬迁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

表格编号

表格名称

表格编号

表格名称

表1-1

在产企业地块基本情况表

表2-1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基本情况表

表1-2

在产企业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表2-2

关闭搬迁企业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表1-3

迁移途径信息调查表

表2-3

迁移途径信息调查表

表1-4

敏感受体信息调查表

表2-4

敏感受体信息调查表

表1-5

土壤或地下水环境监测调查表

表2-5

环境监测和调查评估信息调查表

2.3组织实施方式

地方环保部门统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本地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收集与调查表填报工作。

地方环保部门辅助受委托的专业机构,为其提供行政支持和相关资料。

专业机构开展信息收集工作,对填报的信息质量负责。

企业有责任配合信息收集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负责;有责任为现场勘查提供安全进场条件,配合现场勘查工作并为其提供便利。

3工作准备

地方环保部门委托有场地环境调查经验的专业机构开展本地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收集与调查表填报工作。

专业机构接受委托任务后,进行人员与技术等工作准备。

3.1人员准备

专业机构根据所接受的委托任务,组建专业信息收集小组(以下简称专业小组),专业小组间进行任务分工。

专业小组成员要熟练掌握信息收集技术要求,对信息收集中的关键问题、填表规范要有统一的认识。

专业小组成员的要求如下:

(1)指定作风严谨、工作认真的具有场地环境调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组长;

(2)小组成员应具有环境、土壤、地质等相关基础知识;

(3)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4)小组成员参加过专项培训。

3.2技术准备

专业小组根据《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小组工作任务、本技术规定,制定工作计划。

专业小组根据工作计划,与环保部门和企业沟通,提出需配合的工作和需准备的文件资料清单。

确认企业地块位置、现场工作时间与安排,确认访谈人员。

专业小组准备现场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和物品。

准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进行试用和调试,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调取调查表,了解地块信息调查的基本内容。

准备器具类、文具类、防护用品等物品。

器具类包括GPS、数码相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光离子化检测仪(PID)、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ID)等快速测试仪器等;文具类包括现场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常用药品、口罩等。

4资料收集

4.1资料收集清单

专业小组对照如下资料清单(表3)收集地块内及周边区域环境与污染信息。

若地块上曾发生过企业变更、行业变更、生产工艺或产品变更,需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如各时期平面布置图、产品及原辅材料清单等。

表3资料收集清单、应用及来源

序号

资料名称

应用(对应的信息)

来源

1

平面布置图(各时期)

生产车间、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等各区域分布

企业

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企业基本信息、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废气、废水和固废排放量、排放污染物名称、周边环境及敏感受体相关信息

企业、环保部门

3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地块利用历史、企业平面布置、主要产品及产量、原辅材料及使用量、生产工艺、周边敏感受体、特征污染物、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时间、结果等相关信息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主管部门

4

企业安全评价报告

企业基本信息、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储存区、储存物质等相关信息

企业、安监部门

5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

企业基本信息、主要产品、原辅材料、废气、废水和固废排放量、排放污染物名称、监测装置、治理设施等信息

企业、环保部门

6

地下管道管线布置图

地下管道或管线分布

企业

7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土壤与地下水特性相关信息

企业

8

营业执照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营业时间、登记注册类型

企业

9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营业时间、登记注册类型

网络查询

10

土地使用证或不动产权证书

地址、位置、占地面积及使用权属

企业

11

土地登记信息、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记录

地址、位置、占地面积及使用权属、地块利用历史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2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地块及周边用地类型、地块规划用途

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

13

历史影像图

地块利用历史

googleearth

14

化学品储存及使用清单

储存物质、储存量相关信息、特征污染物

企业

15

地上和地下储罐清单

储存设施、储存物质、储存年代等相关信息

企业

16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名称

企业、环保部门

17

环境污染事故记录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时间、污染面积、事故等级、处理措施等

企业、环保部门

18

土壤及地下水监测记录

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数据和污染相关信息

企业

19

调查评估报告或相关记录

调查评估结果、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信息

企业

4.2收集方式

专业小组通过信息检索、部门走访、电话咨询、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对于在产企业地块和有主的关闭搬迁企业地块,主要由企业提供地块资料;对于无主的关闭搬迁企业地块,主要通过调用各部门相关记录收集相应的地块资料。

4.3初步整理分析

专业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对照表3分析、提取各种资料的有用信息,并将资料中重要信息内容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拍照后上传,以备后期抽查、审核。

对信息终端中已提供的企业信息,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改。

需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的重要信息内容包括企业地块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地下管道管线图等重要图件资料,产品、原辅材料、化学品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储罐等储存设施清单,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固废或危废产生或转移清单等资料。

5现场踏勘

5.1现场踏勘目的

现场踏勘的目的,一是对收集到的资料核实其准确性,如生产车间、储存设施或区域、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的分布等;二是获取通过文件资料无法得到的信息,如现场污染痕迹、区域防护措施等。

5.2现场踏勘内容

专业小组主要针对地块内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敏感受体、构筑物及设施、现状及使用历史等进行现场勘查,观察、记录地块污染痕迹。

现场踏勘的重点区域包括地块内可疑污染源、污染痕迹、涉及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处理、处置的场所或储存容器、建构筑物、污雨水管道管线、排水沟渠、以及地块周边相邻区域。

逐一对上述重点踏勘目标进行察看,具体操作参照《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78号)。

若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有设备、管道泄漏等情况,应报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应急处置相关事宜。

5.3现场踏勘方法

专业小组人员通过观察、异常气味辨识等方法辨别现场环境状况及疑似污染痕迹,可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光离子化检测仪(PID)等野外便携式筛查仪器进行现场快速测量,辅助识别和判断污染状况。

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的污染痕迹、地面裂缝区域、发生过泄漏的区域及其他怀疑存在污染的区域等,需利用GPS记录位置,拍照,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图像上勾画出地块边界,并将生产车间、储罐、产品及原辅材料储存区、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等地块内重要区域和周边学校、医院、居民区、幼儿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饮用水井、食用农产品产地、水产养殖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标出。

6人员访谈

6.1访谈目的

访谈目的主要为解决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中获知信息的疑问,并进行信息收集补充。

6.2访谈内容

访谈重点内容包括地块使用历史和规划、地块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