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4715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docx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

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

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

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

(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例如,对宗教改革时期不同教派、不同国家的比较,可以加深认知程度,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析:

(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这一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

此问题对于使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继承性。

(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

(3)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宗教改革在资本主义反封建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欧洲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要掌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必须清楚地认识其原因和影响。

这一问题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难点分析:

(1)人文主义。

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

因此,在讲解时可以适当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

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2)德意志宗教改革。

德意志宗教改革中有两点不容易理解:

一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究竟是什么意思;二是各社会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目的和活动。

关于前者,路德等改革者主要是通过这一教义否定天主教会的地位。

关于后者,应该理解,宗教改革主要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诸侯贵族要通过削弱教会获得新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如占有教会地产等;农民阶级和其他贫困劳动人民的要求在宗教改革中是无法得到实现的,因此,他们超越了路德等人的目的和形式,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或原着教学均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高二历史教材(必修Ⅲ)人教版》、多媒体器材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有关意大利的风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

(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讲解: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着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

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国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解答问题,用温故知新的方式来总结归纳其原因。

初步学习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的方法。

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着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

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具体分析:

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原因

教师讲解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经济基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在14、15世纪,意大利北部就出现了一些着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

我们可以看下书上的插图。

佛罗伦萨当时是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城市。

是当时的一个手工业中心,作为一个小城市,它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2万多,拥有200多家呢绒手工工场,极盛时期工人多达3万。

而威尼斯的丝织业和造船业也是极为着名,它的商业贸易活动遍及西欧和东方。

这时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观看、捕捉信息

思考,领会知识点

通过问题的切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一概念,体会其中的辩证思想。

形成空间概念

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

阶级基础:

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文化环境:

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存,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

拜占庭帝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

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

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人才优势: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

“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二、文艺复兴

1、含义: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实质:

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资料]

材料一: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

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

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深浅。

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地核在他面前并不显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

──王军、徐秀云编着《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

材料一、二作为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

文艺复兴是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但这个时期的大量艺术作品仍然是宗教题材,这与其倡导的人文主义中反教会的理念是否矛盾?

为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加上教师的指导,初步理解那些代表作具有“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推崇个性自由,注重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要求表达人的感情,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的人文主义倾向,并由此得出其“反封建、反教会”的实质,同时与文艺复兴的概念上下呼应。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苦行。

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

完成表格

2、?

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巨人”们的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演示视频材料《世界历史之文艺复兴》演示课件中文字材料

列表说明文艺复兴时代出现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巨人”及其成就。

分析作者作品是怎样体现人的感情和力量的.

把知识条理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能力。

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形成“论从史出”的观点。

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主题等方面考虑。

(1)“文学三杰”:

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代表作:

《十日谈》

思想主张: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

《神曲》

思想主张: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

《歌集》

思想主张: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2)“美术三杰”:

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图片)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

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

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

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

这幅画就象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众,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着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

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赝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说:

“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

1987年英国与以色列考古学家在以色列与黎巴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罗马风格的别墅内,发掘到一幅马赛克拼图,图案竟与《蒙娜丽莎》一模一样,这幅画诞生于公元四世纪,比雷奥纳多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

【合作探究】2:

阅读P28【学思之窗】,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

(1)传播:

路径:

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成果:

在文学(英国莎士比亚)、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来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意义:

1、积极方面:

①精神方面: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思想方面: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局限方面: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宗教改革

[资料]

材料三: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入钱箱时叮当一响,其已死亲属的灵魂马上就从炼狱飞升天堂。

——唐晋《解读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材料四:

当他们在教堂中像驴叫似的高声朗诵圣经时,他们只记住它的词句,并不理解其意义,但是他们以为他们正是把最润滑的香油抹于上帝的身上了。

──周一良、吴于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导火线:

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

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这种骗人的谎言激起了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

性质

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

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

《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

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

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他在研读《圣经》中,提出了关于灵魂得救及救赎的新观点:

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制定的神学。

“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反对购买赎罪券。

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P28思考题)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即人生下来就有罪,只有信仰上帝,跟随耶稣才能得救。

就“灵魂救赎”而言,最初强调的是个人信仰的作用,后来,神学家们又加上了种种繁杂的宗教礼仪,而且必须得到神职人员的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在经济上,天主教会还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

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

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

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

同时,教皇不仅掌握着天主教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直接支配各国天主教会,甚至还可以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

随着14、15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1)扩展:

马丁?

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

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

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

路德教派主要分布在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北欧、美国等地;加尔文派主要分布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主要存在于英国的都铎王朝时期。

(2)内容:

①简化宗教仪式;

②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合作探究】3:

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1)宗教改革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所以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合作探究】4:

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同: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异:

?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内容

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接通话。

形式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是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活动

影响

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运动主要体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

不仅仅是一场思想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

[小结]

(14-17世纪)文艺复兴:

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6世纪)(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改革:

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作业]P29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

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繁杂,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发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

同时,两大运动影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