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39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doc

语文教学论

*题型:

1.背诵20’(诗、词。

填空背诵/全文背诵)

2.简答3*5’(答课标。

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

3.课例分析20’

4.教学设计30’

5.论述15’(注意多举例)

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

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

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提高语文素养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此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道德修养。

④三维目标体系既突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题,又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语文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7.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工具性

工具性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性,就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①言语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②言语能力是一种交际能力③言语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的构成要素。

2.人文性

人文性又叫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思想。

它虽不为语文科专有,但它是语文科的一般属性。

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为根本目的的“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格个性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人文学科。

8.简述语文素养的内容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6.简述《义标》对写作的基本认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①写作的目标,先是写话,再是习作。

这是为了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③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④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⑤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⑥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5.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①突出育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和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③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在“总目标”下提出“学段目标和内容”,体现课程整体性和阶段性。

④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方面提出要求。

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⑤“实施建议”中,对教学、评价、课程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提出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6.简述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普遍提高,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3.必修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

9.简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3.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要努力探寻适合于不同目的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提高评价效率。

10.简述语文义务教育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基本看法

一、阅读教学的地位

1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地位。

2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最大。

二、阅读教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丰富和发展学生情感、语言能力及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美感享受;陶冶思想品德;

三、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进行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语感;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11.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评价的建议

①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是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

②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③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注意师评、学生自评及学生间互评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④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⑤结合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评价,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1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特点的认识

①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影响深刻,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②实践性: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丰富。

因此应让学生多读多写,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③民族性:

应该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3.简要回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的理解

①义标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其基础性体现在语文课程的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工具性是一种言语能力性。

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可划分成三种能力:

交际、审美与思维能力。

③人文性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从课程理念看,语文根植于人文精神。

人文性又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树立正确三观,塑造良好个性与人格以及全面终身发展。

④语文课程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的“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精神世界、人格个性有着深刻影响的人文学科。

14.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第一学段(1—2年级):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用口头或图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表达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能提出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搜集资料;表达对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在老师指导下组织语文活动;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初步了解查找、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组织文学活动;能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关心学校、地区和国内外大事;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15.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故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①重整合。

综合性、整体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思考如何引渡其它学科的知识,如何对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②重过程。

关注过程,就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

③重应用。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将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17.简述高中语文课标对三类文本教学侧重点的认识

1.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侧重点:

感受与鉴赏。

①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

②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

③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2.实用类文本教学的侧重点:

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应用、拓展能力的培养。

包括①准确解读文本内容②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③能就事件和观点作出理性评价。

3.论述类文本教学的侧重点:

①教师应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

②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生应进行个性阅读,学会理性思考和表达见解。

18.简要回答教师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是语文课堂阅读的组织者、参与者,在阅读教学中起组织作用

2.语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起引导作用

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起主导和桥梁作用

4.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着,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5.语文教学的启发者和激励者,起启发作用和激励作用

6.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起评价作用

19.简述高中写作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写作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