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32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历年试题.doc

政治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A.亚里士多德

2.(AD)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B.君主立宪政体

4.(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5.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B.权力研究途径

7.(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C.现实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ABCD)。

A.地理条件B.经济条件C.平等和福利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C政治D道德

二、填空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和个人独立。

“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用权,“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1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6.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二.判断对错:

(1、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是两个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政治管理突出政治性,社会管理突出社会性、自发性、自主性、自治性。

(对)

2、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

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相互依存;政治模式制约政治主体的关系和行为;政治主体创造、维系、变革政治模式。

(对)

3、政治管理的作用:

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维持和保证政治制度的运转;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

(错)

4、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对)

5、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错)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对)

7、奴隶社会末期,政治逐步出现,因为这时逐渐出现了政治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

首先,社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次,社会分工得到了发展;再次,阶级出现。

(错)

8、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公民和政党。

(错)

9、只有发展中国家或贫困落后国家才存在着政治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存在政治发展的问题。

(错)

10、政治冷漠也是一种政治参与方式。

(对)。

三、名词解释)17.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18.政党: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9.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有如下看法:

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

我们认为可以把以下一些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政治的本质及演变规律、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环境、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国际政治

2、国家的本质:

:

:

国家是由领土、人口、主权、政府构成;国家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维持和运作;国家的终极目标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统一。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实质是政治统治权力。

它属于而且只属于统治阶级,由统治阶级来行事,为统治阶级服务。

行使政治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

这是政治权力的本质所决定的。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既包括公共权力机构及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又包括其物质附属物--军队、监狱、警察和法庭等。

4、政治管理国家权力主体通过国家或特定的政治组织对社会公共政治生活进行能动约束和调控的过程。

四、简答题(20.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1)阶级性;

(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1.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1.马克思主义对政党的理解:

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由特定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中在政治上最积极的一部分人按照一定的原则结合而成,以实现其根本利益,主要是以取得和巩固政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组织。

包括以下涵义: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特征;政党以国家政权为核心。

2.国家的职能。

国家职能包括三个方面:

(1)政治职能。

其功能和作用于在于对内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冲突,维持统治秩序;对外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为实现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2)社会职能。

其功能和作用在于干预社会运行和经济活动,为实现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主要可以具体化为经济管理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

其功能和作用在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发展社会科教文卫事业,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3)保卫职能:

即保卫国家安全、抵抗外敌入侵等。

3.如何理解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是指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一定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集中的综合的反应和表现。

首先,政治关系是一种联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联系。

其次,是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联系。

指出了该关系的身份特征。

再次,是本质

4.自然环境和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与政治主体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指特定政治主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气候温度、地形地貌、水土质量、矿物蕴藏、动植物分布等自然现象和自然条件。

它们对政治主体的存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政治主体对自然环境也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影响的结果,又反过来作用于政治主体。

自然环境是政治主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自然环境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影响社会经济关系,进而影响政治主体;自然环境影响政治主体的行为。

政治主体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为自身发展服务;政治主体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化。

五、论述题2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1.论述政治参与的限制条件。

(1)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伴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政治参与也扩大了,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政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自主性参与的比例也越大。

但是,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不必然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或者是正比例关系。

比如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国家,动员性的政治参与水平却很高。

原因在于,影响政治参与水平的因素很多,并不只限于经济因素,诸如社会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2)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同政治参与之间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获得高职位和较高收入的社会成员,处于统治阶层的人,男性公民等,相对来说参与政治的机会更多。

而在所有的这些相关因素中,总体来看,教育水平和收入同政治参与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

教育可以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义务观念,培养公民的政治兴趣和责任。

(3)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同政治参与的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说来,如果政治制度规模太大、程序太复杂,或者与个人的生活关联不适合密切,则人们对政治参与的热情会偏低。

另外,是否存在保证人们平等的政治制度,也是一个影响人们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

此外,政党制度也是关系到人们政治参与热情的一个重要变量。

(4)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很复杂的东西,很难精确地说明哪些心理活动或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与什么样的政治参与行为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有一定的影响。

其一,对报酬的预期。

如果人们认为参与政治活动所得到的利益要小于他从事其他活动的所得,对政治的兴趣就会减小。

例如,官本位的社会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区别。

其二,对选择对象的判断。

在西方社会,如果人们认为政党差别不大,选择的意义也就不大,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就很低。

其三,政治效能感。

如果民众认为自己的行为对政治结果会有较好的影响,就会积极参与;如果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结果无足轻重甚至毫无疑义,政治参与的兴趣就很低下。

其四,对结局的满意感。

如果民众对政府有充分的信心,认为政府完全可以代表自己的利益,自己参与与否意义不大,政治参与的热情就较少。

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2.比较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相互联系:

第一,二者统一于政治权力运行过程。

无论是政治管理还是政治统治,都必须以政治权力为基础。

脱离了政治权力,二者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权力是构成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核心要素。

第二,二者统一于国家职能体系之中。

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实现,都必须具体体现在国家职能当中。

脱离了国家职能的实现,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就失去了载体,变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二者统一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过程。

无论是政治管理行为还是政治统治行为,都脱离不了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实现,虽然公共利益的实现不是其全部内容,但却是必要内容,因为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不仅是保持政治秩序的需要,也是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和法性的需要。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相互区别:

二者的直接行为主体不同。

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主要是由统治主体构成的政府机构,而且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组成的;而政治管理的主体要大得多。

凡是能与国家意志的贯彻相一致而起作用的权力主体,都可以产生政治管理行为,包括执政党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也包括一些企业。

二者的行为客体有所不同。

从客体来看,一般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