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27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docx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复习总结讲解学习

第一章绪论

护理学:

是一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

教学目的:

能正确说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能正确描述良好的医院环境所具备的特点

能正确解释环境的含义

能正确理解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

*能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控医院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第一节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

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

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自然气候的影响:

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没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极冷的环境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可能。

2、地形地质的影响:

如环境中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都与当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3、环境污染的影响:

(1)空气污染、

(2)水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5)辐射

大气污染:

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是危害最大

大气中有刺激作用的有害物(如烟尘、二氧化硫、硫化物、氯气、臭氧等),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由于不能为人体器官所察觉,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水污染:

引起急性中毒、致癌至畸致突变、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5月21日世界无烟日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2、社会阶层3、社会关系4、文化因素5、生活方式6、卫生服务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南丁格尔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曾说过:

“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护理的基本任务:

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第二节医院环境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医院:

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

1)医学专业化、2)安全舒适性、3)管理统一性

医院环境的分类(※)

(1)物理环境

(2)社会环境

Ø医疗服务环境:

指以医疗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等为主的人文社会环境。

属软环境,是深层次的,抽象的,无形的。

Ø医院管理环境:

属软环境。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一)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

(1)空间:

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

(2)温度:

一般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

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

(3)湿度

Ø相对湿度:

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Ø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

(4)通风:

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换置室内空气的目的。

(5)噪声

Ø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噪声的标准,白天病室较理想的强度是35~40分贝。

噪声强度在50~60分贝时,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

Ø长时间处于90分贝以上高音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工作人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特别注意四轻(※):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6)光线:

病室采光一般采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7)装饰:

优美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愉快。

病室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

\

(二)医院社会环境的调控

(1)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影响因素:

语言、行为举止、情绪、工作态度

病友关系:

病友中的每个人都构成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在共同的治疗康复生活中相互影响。

(2)医院规则:

1、耐心解释,取得理解2、让病人对其周围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3、满足病人需求、尊重探视人员4、提供有关信息与健康教育

5、尊重病人的隐私权6、鼓励病人自我照顾

第三章患者出入院的护理

第一节患者入院的护理

入院治疗:

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一、入院程序:

1、办理入院手续2、实施卫生处置3、护送患者进入病室

二、患者进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一)一般患者的入院护理

1、迎接新患者2、通知负责医生诊查患者3、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4、通知营养室为患者准备膳食

5、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6、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等

7、执行入院医嘱及给予紧急护理措施8、入院护理评估

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

1、用蓝水钢笔逐项填写住院病历眉栏项目及各种表格

2、用红水钢笔将患者入院时间纵行填写在当日体温单相应时间的40~42℃横线之间

3、记录首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和身高值

4、填写患者入院登记本、诊断卡(一览表)、床头(尾)卡

(二)急诊患者的入院护理:

1.通知医生2.准备急救器材及药品3.将患者安置在已经备好床单位的危重病室或抢救室

4.配合抢救5.询问病史

三、患者单位的准备

◆患者单位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与设备

四、分级护理(※)

护理级别

适用对象

护理要点

特级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

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一级护理

患者病情危急,需绝对卧床休息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二级护理

患者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

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三级护理

患者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自理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标识:

一级及以上护理----红色;二级护理----黄色;三级护理----绿色

(☆)第二节患者的卧位与舒适

二、卧位的分类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分为

主动卧位:

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被动卧位:

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被迫卧位:

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三、常用卧位(※)

仰卧位

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

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可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可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

休克患者。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屈膝仰卧位:

适用范围:

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等。

侧卧位:

姿势:

患者侧卧,两臂曲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曲直,上腿弯曲

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2、预防压疮3、臀部肌内注射

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2、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改变,有利于向站、立位过渡。

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坐卧位的机理(※)

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瘀血和心脏负担

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

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者采取半坐卧位的机理(※)

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

由于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较弱,故可减少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减轻中毒反应。

同时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

腹部手术后患者,取半坐卧位,还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促进舒适,并有利于切口愈合。

端坐位:

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患者由于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日夜端坐。

俯卧位:

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3、胃肠胀气导致腹痛时。

采取俯卧位,使腹腔容积增大,可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头低足高位:

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头高足低位:

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患者作颅骨牵引时,用作反牵引力2.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3.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膝胸卧位:

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截石位:

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2、产妇分娩

四、变换卧位法【注意事项】(※)

1、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时,应注意节力原则;

2、协助患者翻身时,应将患者身体稍抬起再行翻身,切忌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3、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时,应注意观察病情与受压部位情况;

4、为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更换卧位时,应特殊对待。

(1)有导管和输液装置者,先将导管安置妥当

(2)颈椎和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3)颅脑手术着,应取健侧位或平卧位

(4)石膏固定着,应注意翻身后患处位置及局部肢体的血运情况。

防止受压

(5)一般手术者,翻身时先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

第四节患者出院的护理

患者出院护理的目的

1、进行出院指导,协助其尽快适应原工作和生活,并能遵照医嘱按时接受治疗或定期复诊

2、者办理出院手续

3、、整理床单位

一、患者出院前的护理

◆医生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决定出院日期,开写出院医嘱

1、通知患者及家属2、进行健康教育3、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4、征求患者对医院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的意见,以便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患者出院当日的护理

执行出院医嘱

1、停止一切医嘱,用红笔在各种执行卡片(服药卡、治疗卡、饮食卡、护理卡等)或有关表格单上填写“出院”字样,注明日期并签名

2、撤去“患者一览表”上诊断卡及床头(尾)卡

3、填写出院患者登记本

4、患者出院后续继续服药时,按医嘱处方到药房领服药物,交换者或家属带回,并给予用药知识指导

5、在体温单40~42℃横线之间,相应出院日期和时间栏内,用红钢笔纵行填写出院时间

三、出院后的处理

1、处理出院患者床单位

(1)撤去病床上污被服,放入污衣袋。

根据出院患者疾病种类决定清洗、消毒方法

(2)用消毒液擦拭床旁桌、床旁椅及床

(3)非一次性使用的痰杯、脸盆,须用消毒液浸泡

(4)床垫、床褥、棉胎、枕芯等放在日光下曝晒、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使用臭氧机消毒

(5)病室开窗通风

(6)患传染性疾病患者离院后,需按传染病终末消毒法进行处理

2、铺好备用床

3、按要求整理病历,交病案室保存

第五节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

人体力学:

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