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110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九课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九课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九课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九课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课教师版.docx

《第九课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教师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课教师版.docx

第九课教师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导学案(教师版)

一、课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二、学习目标

1、能记住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能举例说明对立统一的关系。

2、能陈述出斗争性与同一性及其关系,并结合例子说明。

3、能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4.理解:

陈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并举例说明。

5.理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陈述其含义及依据,并举例说明。

6.运用:

以实际生活为例,采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推导出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7.情感:

认同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学习目标说明:

目标1、2、5、6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3、5(是本框题教学的难点。

三、学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

1、联系的三个特点包括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它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联系观与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二)考点一:

矛盾的含义

1、矛盾有何重要性?

请在课本P67第一段(课题下面)中划出来。

2、如果你能正确解答以下问题,则有助于你理解矛盾的含义。

(1)试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下面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些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个诗句都列举了两个不同的的事物,并且这两个不同事物都是具有相反的含义,但是两者之间却不仅仅是相反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中,“蝉噪”与“林静”具有相反意思,但“蝉叫”更加衬托出“林静”。

“蝉噪”与“林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把这叫做矛盾。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依存)的两种现象。

空间上:

上与下、左与右、高与低、长与短、远与近;

人的属性:

男和女、老和幼、长辈和晚辈、胖和瘦、高和矮、上级和下级、哭和笑、悲和喜、爱和恨、师和生等。

思考:

高与慢、长与苦是否构成矛盾?

为什么?

(不构成矛盾,因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重要原理归纳: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4、解题训练:

①赫拉克利特曾列举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来解说“矛盾”的道理:

“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同一条路。

”“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

”“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坏事使好事成为愉快,饥饿使饱食成为愉快,疲劳使休息成为愉快。

”这说明:

A.矛盾就是缺点和优点的统一体B.矛盾就是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

C.矛盾仅是指生活中的对立统一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老子·二章》中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

这说明()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

A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B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关系

C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关系D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④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引起了世界对核电的争论,未来核能的发展问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一些国家准备放弃核能,但许多国家纷纷表示,要切实加强核能安全,继续利用核能。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应如何看待核能的发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核能利用有利有弊,核能作为一种廉价、清洁的新能源,我们应该加强核能安全,继续利用核能,造福人类。

(三)考点二: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1、请在课本上划出矛盾的同一性及斗争性的含义,然后尝试用此观点分析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同一性,经济开发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环境保护也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2)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对立性,片面追求经济开发,会严重影响环境的质量,反之,片面强调环境保护,又不能保证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3)我们要做到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把两者结合起来。

我们要在经济开发中注意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经济开发,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居安思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各自包含了哪些矛盾?

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给我们什么启示?

(进步与落后、安与危、祸与福。

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联系:

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了双方的对立,就没有了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了了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也就没有了相互斗争。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解题训练:

(1)下列选项蕴涵着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C)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④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面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

(D)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垃圾焚烧发电是最佳的垃圾处理方式,能有效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垃圾发电”已经悄然兴起。

这说明(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D.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乱极则治”、“爱极成恨”、“太刚则折”等,都从不同侧面触摸到了“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这说明(  )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③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④规律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比如加快改革金融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

这说明(  )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A.

B.

C.

D.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

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

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扶”与“不扶”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它们又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由“不扶”到“扶”,使社会风尚变得越来越好。

(四)考点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请在课本上划出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方法论。

重要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求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阅读课本P69探究材料,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当旧的矛盾被我们所解决时,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是否意味着解决矛盾没有意义?

(不是。

随着矛盾的不断被解决,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为了更好地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请完成以下选择题: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B.事事处处有矛盾

C.事事时时有矛盾D.不同事物包含着不同矛盾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认识方法是()

①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②与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对立③两点论,不是一点论④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

(3)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是根本不现实的。

因为()

A.构成对立又统一的方面之间形成矛盾B.物质世界是矛盾的世界

C.矛盾是永远不可能解决的D.矛盾是捉摸不透的

(4)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不敢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是()

A.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B.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C.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否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5)“领导干部,总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能否客观地、辩证地认识两者的关系,关系到领导干部是否有自知之明,能否勤学不倦,不断进取,立于时代潮头。

”这段话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D.领导干部应立于时代潮头

4、在课本上划出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然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也要坚持一定原则,不搞“大呼隆”,一哄而起,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开放,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因此,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

其一是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的经验,而不联系自身实际;其二是一哄而上,不分轻重缓急。

   在上述材料中你能找出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具体表现。

【提示】①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开放,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这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发展自己,体现了同一事物的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长”与“短”,进而促进开发。

③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而不能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的经验。

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特点。

5、重要原理归纳:

矛盾具有特殊性(世界观),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6、阅读课本P73——74,回答: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在课本上划出)

7、请列举几个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违背矛盾的特殊性的成语或谚语。

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语:

对症下药  治之宜殊  入乡随俗  随机应变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量入而出  抽薪止沸  量力而行  量体裁衣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等。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张冠李戴   生搬硬套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抱薪救火  火上浇油 

一刀切      一风吹   生吞活剥  粗枝大叶大而化之  不问青红皂白  各打五十大板  

依葫芦画瓢等。

8、设计以下选择题,是为了帮助你巩固对矛盾特殊性的理解。

(1)(08北京26)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这体现了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3)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

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3)(2010年高考·江苏卷3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运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

这表明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5)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善辩。

”培根的观点主要表明

A.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矛盾B.不同的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共同性

C.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独立使用时有各自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强调“有矛盾”,矛盾特殊性强调“矛盾不同”。

可是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系起来的时候,它们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两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请在课本上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划出来,然后完成以下探究。

自主探究:

观察课本P71的图片,请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水果”与“香蕉、苹果”的关系,并说明图片中的先生错在哪里?

①(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水果是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香蕉、苹果是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水果的多汁、香甜(普遍性)存在于香蕉和苹果(个性)身上,通过它们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香蕉和苹果(个性)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形状、口感、营养等各有区别),可不管它们如何不同,都包含着水果的多汁、香甜这一共性。

3在不同的场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水果与香蕉、苹果对比,则水果是普遍性,香蕉、苹果是特殊性;可是当水果与生物比较时,水果就是特殊性,生物才是普遍性;香蕉主要分为鲜食蕉和煮食蕉两个种类,所以香蕉相对于鲜食蕉和煮食蕉来说是普遍性,鲜食蕉和煮食蕉则是特殊性。

④这位先生不懂得“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水果作为普遍性,存在于香蕉、苹果这些具体的水果这中,如果不吃香蕉、苹果,他将无法吃到水果。

(3)判断改错题:

①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重要原理归纳: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5)解题训练:

①北京奥运会主题歌中国味道浓郁,国际风格较强,用悠长的旋律感召世界204个国家、地区的人们,共同奏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乐章。

这里的“中国味道浓郁,国际风格较强”体现的是(  )

A.事物间的联系时普遍的,无条件的 B.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从2009年12月7日开始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这次会议的目标是争取在两周的时间内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的协议。

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会议能否在关键问题上取得进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③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要求:

各地要在中央总体部署下,结合当地实际对事业单位改革做出具体安排。

这一要求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提示:

中央总体部署是矛盾的普遍性,结合当地实际做出的具体安排是矛盾的特殊性。

(五)考点四: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包括: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阅读课本P72最后一段,思考: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有何不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联系吗?

(划出来)

(2)探究一:

课本P72,辽沈战役中包含着哪些矛盾?

什么是主要矛盾?

什么是次要矛盾?

为什么?

请用相关的哲学观点说明。

辽沈战役是个复杂事物,它包括着多个矛盾:

攻打锦州、攻打长春、攻打沈阳,其中攻打锦州这个矛盾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是主要矛盾;攻打长春和沈阳则是次要矛盾。

(3)探究二:

我们高二学生在6月份将要进行三科的学业水平测试,这就涉及到如何处理好这三科的学习与另外六科的学习的关系。

期中考试过后,级组老师往往会建议同学们侧重这三科的学习,可在学业水平测试以后,又会引导同学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六科的学习上,这是为什么?

请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知识来回答。

(4)重要原理归纳: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主要矛盾。

这要求我们在抓好主要矛盾的同时,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阅读课本P73第一段,思考: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有何不同?

它们有联系吗?

(划出来)

(2)探究:

2012年5月14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视讯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巩固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主流;同时,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以上材料中包含什么矛盾?

其对方统一的双方中,哪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哪方是次要方面?

为什么?

这两个方面在什么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相互转化?

(3)重要原理归纳: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抓住主流。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我们在抓主流的同时不忽视支流。

3、识别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外延

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

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有多个

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

不管是主要矛盾还是次矛盾,都包含着矛盾双方(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强于次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面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起主导作用

题意

角度

适用于“办事情”,侧重于“做”

适用于“看问题”,侧重于“对事物的性质的判断”

关键、中心、根本、重点、要害。

核心、抓大放小、“突破口”、“首要任务”,重中之重、首位、第一、集中力量、中心环节、突出地位

“主流”、“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本质、抓根据、大多数、认清形势、总的看、总体上、利弊、方面

 

联系

①都是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③复杂事物包含的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只包含一个矛盾的事物(简单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1)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2)指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1)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2)指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联系

①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脱离重点的两点论——实质是均衡论)

②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脱离两点的重点论——实质是一点论)

因此,要坚持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5、设计以下选择,是为了帮助你巩固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理解。

(1)(2008·北京文综,2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

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

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一般说来,在对某种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外观、价格等,但有时也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如果设计的产品缺乏安全性,那么尽管它美观,低价,也必须否定。

“一票否决”的做法体现了()

A.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07四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