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108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理论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播理论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播理论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播理论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播理论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理论题库.docx

《传播理论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理论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理论题库.docx

传播理论题库

200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每题16分,共48分)

1、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所以大众传媒的价值要通过市场来实现。

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效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

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3、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指出媒介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讯息。

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每题18分,共72分)

1、请论述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提出的“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

2、请论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3、请论述“知沟”、“信息沟”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当前国际传播的信息秩序问题论述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4、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三、分析题(30分)

材料:

湖南卫视《变形记》(具体介绍略,你是湖南人,肯定对湖南卫视的节目不陌生)

结合传播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这类纪实节目的看法,以及对媒介创造“拟态环境”的认识。

 

200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问答题

1、“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是如何定义大众媒介作用的?

2、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3、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相关命题及其理论价值

4、便士报的意义

二、辩析题

1、典型的大众社会观点认为:

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对此观点予以辩析

2、在对公共领域的论述中,哈贝斯提出:

“公共领域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并批评文化工业使得大众传媒塑造出一个公共领域的假象,请结合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对哈贝马斯的这一观点予以辨析

3、在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一书的影响下,“观点的公开市场”等思想得到了一些人的青睐,有观点认为新闻传播不应该享有全面的自由,而无需受到任何强制规范。

请根据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对些观点进行评析

三、论述题

1、试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公共领域的内在矛盾与重建

2、在传媒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受众理论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的变化。

试从媒介环境变迁的角度论述受众理论的发展演进

四、分析题

根据京华时报报道:

2005年许多人看作是中国媒体的娱乐年。

“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的火爆,引起了学者和业界人事的高度关注和反思。

今年七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

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崔永元说:

“将收视率作为评判标准不科学,不能以理服人。

”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十套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具体叙述略),请你针对崔永元所说的“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谈自己的看法。

 

2005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问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1、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

2、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观点。

3、为什么说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4、霍尔提出的关于受众对媒介的三种解读形态及其理论意义。

二、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单面的大众传播消息能强烈改变受众已有的态度。

2、在现代社会,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是不可以克服的。

3、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

4、现代传播的发展使受众市场越来越分化。

三、应用分析题(20分)

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自2004年9月1日全新版试运行,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出。

请运用大众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节目内容的构成,并结合其节目内容的构成,谈谈你对电视媒体特征的认识。

附:

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2004年10月18日星期一节目时间表

04:

01:

00开心辞典:

2004-38      14:

54:

00中华民族:

2004-39

04:

50:

00探索&发现:

2004-40徽州(十)15:

24:

00电视你我他:

2004-36

05:

25:

00见证:

2004-197乡村中国(10)16:

00:

00天天饮食:

2004-207

06:

00:

00走进科学:

2004-178     16:

10:

00半边天:

2004-206

06:

30:

00媒体广场          16:

40:

00科技博览:

2004-285

06:

52:

00天气&资讯        16:

57:

00动画城:

2004-251

06:

57:

00宣传片            17:

27:

00大风车:

2004-285

07:

00:

00整点新闻(15分钟)      18:

14:

00东方时空

07:

15:

00媒体广场          19:

00:

00新闻联播

07:

52:

00天气&资讯        19:

38:

00焦点访谈

07:

57:

00宣传片            19:

55:

00电视剧:

沧海百年(7)

08:

00:

00新闻早8点          20:

49:

00电视剧:

沧海百年(8)

08:

35:

00焦点访谈            21:

45:

00新闻调查

08:

50:

00夕阳红             22:

35:

00晚间新闻

09:

25:

00电视剧:

成吉思汗(21)  23:

07:

00电视剧:

看了又看

10:

17:

00电视剧:

成吉思汗(22)  00:

00:

00电视剧:

大案追踪

(1)

11:

10:

00同乐五洲2004-6  00:

54:

00见证:

2004-198

12:

00:

00新闻30分         01:

29:

00讲述:

2004-235

12:

38:

00今日说法:

2004-285     01:

51:

00探索&发现:

2004-41

13:

03:

00电视剧:

金粉世家(12)  02:

23:

00点播时间2004-2

13:

59:

00电视剧:

金粉世家(13) 03:

13:

00电视剧:

沧海百年(7)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媒介文化传播的现实,评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

2、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所成就的一件事就是在世界上参与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宏大的知识产业。

请结合中国传媒及其产业发展实践,谈谈你对施拉姆这一观点的理解。

 

2004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2、知识沟

3、知情权

4、可信性研究

5、大众文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简述传播学关于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基本内容

3、为什么说电视是一个娱乐主导性的媒介?

三、辨析题(20分)

传播学家丹·麦奎尔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对英国的电视节目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收看或者不收看政党节目,他们利用传媒获得什么。

研究开始是以开放式问卷调查小样本人群,以确定人们收看节目的动机。

根据问卷,列表显示了八项看政治节目的理由。

这张表又被拿来在其后大样本的调查中。

请问,该项研究是以什么理论为基础的?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他在传播理论研究中又有什么意义?

四、操作题(20分)

假设你受某组织之托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大众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该村人口约200户,1000人左右,做一个小范围的农村大众传播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调查。

1,你认为,本次调查要了解的主要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你将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和抽样方法?

请陈述。

3,你的调查的将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请举例。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你认为日益扩大的跨文化传播对于民族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2,请结合实际,谈谈建立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03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观念的自由市场

2、沉默的螺旋

3、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每小题14分,共42分)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的分歧

三、辨析(每题20分,共40分)

1、“他请一位美国地方报纸的编辑合作,以一个星期为限,把这周内报社收到的所有电讯稿件都全部保留了下来,……结果表明,这位报社编辑一周内收到了11910条电讯稿,而他所选取的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就被淘汰掉了……”

请问上述研究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这项研究所揭示的问题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样的理论缺陷?

2、“在对现实中的暴力犯罪状况,电视中的暴力内容以及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危险程度的主观判断进行比较就能发现:

按照当时美国现实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和件数来算,一个美国人在一周之内遭遇暴力事件的概率在百分之一以下,而根据美国三大电视网在1967至1978年黄金时间所播出的1548部电视剧所作的内容分析,包括暴力内容的电视剧达到了80%,每部电视剧里面出现的暴力场面达到了5.2次……以至于很多美国人认为自己在一周之内可能会卷入的暴力事件的概率达到了百分之十以上……”

请问上述数据出自哪项研究?

该项研究的理论是什么?

根据研究,造成人们得出上述判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

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概括了媒介技术的这种影响力。

请论述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2002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3*5分)

1、《阿尔及尔宣言》

2、《塔罗瓦尔宣言》

3、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5*13分)

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4、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那些权利?

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论述题(20分)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2001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众传播学试题

一、简答(20*3)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论理论”的特点及其缺陷

3、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二、论述(40)

你认为因特网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

2000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众传播学试题

一、简答

1、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有何不同?

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

二,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1999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态度;

3、把关人;

4、类语言;

5、完形趋向

二、简答

1、拉斯韦尔提出了什么样的传播模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媒介有哪些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普通语文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特性有哪些

三、论述

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议题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应用

 

200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辨析题

1、“文化工业”谁提出,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2、传媒以市场为最终衡量目标。

3、影响传播的最重要因素是传播技巧。

二、问答题

1、“议程设置”目前所遇到的冲击与不足。

2、霍尔编码解码的传播学意义。

三、论述题

湖南卫视推出的节目“变形记”备受争议,请结合传播学原理进行分析

 

传播学概论

一、辨析题(共3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1、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所以大众传媒的价值要通过市场来实现。

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传播结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

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3、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指出媒介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讯息。

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共4题,每小题18分,共72分)

1、“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自创的一个词汇,并在学界获得了广泛使用。

请论述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提出的“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

2、“议程设置功能”假说自提出之后,就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许多学者纷纷对它进行探讨和验证,并形成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请论述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3、1970年,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等提出了“知沟”理论假说,卡茨曼将其扩展为“信息沟”理论。

请论述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当前国际传播的信息秩序问题论述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4、英国学者霍尔在对传播过程的重新认识中,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

他把传播过程分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四个阶段,并指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而非传统大众传播研究的线性模式。

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三、分析题(共1题,共30分)

2006年,湖南卫视的间断性节目《变形记》在播出后引发追看热潮与争议。

这档节目以纪录片加真人秀形式推出,号称“新生态纪录片”。

在片中,两个人在7天内互换身份,体验对方的生活。

节目制作者每天24小时跟拍,并以原生态方式播出略加剪辑的拍摄记录。

这些互换的身份包括父子、母女、城乡等。

《变形记》节目制片人李泓荔提出,这是要做一部电视版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通过小人物折射大事件。

然而节目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互换对象回到原来生活后的命运走向也受到关注,进而引发了人生是否可以互换的质疑。

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提出开始,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与人的关系已成为一个倍加关注的话题。

“拟态环境”与显示环境之间界限模糊,它带来的后果也引起了人们对媒介权利的反思。

结合传播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这类纪实节目的看法,以及对媒介创造“拟态环境”的认识。

200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问答题

1、“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是如何定义大众媒介作用的?

2、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3、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相关命题及其理论价值

4、便士报的意义

二、辩析题

1、典型的大众社会观点认为:

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对此观点予以辩析

2、在对公共领域的论述中,哈贝斯提出:

“公共领域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并批评文化工业使得大众传媒塑造出一个公共领域的假象,请结合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对哈贝马斯的这一观点予以辨析

3、在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一书的影响下,“观点的公开市场”等思想得到了一些人的青睐,有观点认为新闻传播不应该享有全面的自由,而无需受到任何强制规范。

请根据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对些观点进行评析

三、论述题

1、试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公共领域的内在矛盾与重建

2、在传媒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受众理论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的变化。

试从媒介环境变迁的角度论述受众理论的发展演进

四、分析题

根据京华时报报道:

2005年许多人看作是中国媒体的娱乐年。

“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的火爆,引起了学者和业界人事的高度关注和反思。

今年七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

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崔永元说:

“将收视率作为评判标准不科学,不能以理服人。

”据我所知,某些收视率数据并不准确,比如,央视十套的社教类节目格调高雅(具体叙述略),请你针对崔永元所说的“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谈自己的看法。

2005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问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1、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

2、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观点。

3、为什么说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4、霍尔提出的关于受众对媒介的三种解读形态及其理论意义。

二、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单面的大众传播消息能强烈改变受众已有的态度。

2、在现代社会,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是不可以克服的。

3、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

4、现代传播的发展使受众市场越来越分化。

三、应用分析题(20分)

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自2004年9月1日全新版试运行,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出。

请运用大众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节目内容的构成,并结合其节目内容的构成,谈谈你对电视媒体特征的认识。

附:

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2004年10月18日星期一节目时间表

04:

01:

00开心辞典:

2004-38      14:

54:

00中华民族:

2004-39

04:

50:

00探索&发现:

2004-40徽州(十)15:

24:

00电视你我他:

2004-36

05:

25:

00见证:

2004-197乡村中国(10)16:

00:

00天天饮食:

2004-207

06:

00:

00走进科学:

2004-178     16:

10:

00半边天:

2004-206

06:

30:

00媒体广场          16:

40:

00科技博览:

2004-285

06:

52:

00天气&资讯        16:

57:

00动画城:

2004-251

06:

57:

00宣传片            17:

27:

00大风车:

2004-285

07:

00:

00整点新闻(15分钟)      18:

14:

00东方时空

07:

15:

00媒体广场          19:

00:

00新闻联播

07:

52:

00天气&资讯        19:

38:

00焦点访谈

07:

57:

00宣传片            19:

55:

00电视剧:

沧海百年(7)

08:

00:

00新闻早8点          20:

49:

00电视剧:

沧海百年(8)

08:

35:

00焦点访谈            21:

45:

00新闻调查

08:

50:

00夕阳红             22:

35:

00晚间新闻

09:

25:

00电视剧:

成吉思汗(21)  23:

07:

00电视剧:

看了又看

10:

17:

00电视剧:

成吉思汗(22)  00:

00:

00电视剧:

大案追踪

(1)

11:

10:

00同乐五洲2004-6  00:

54:

00见证:

2004-198

12:

00:

00新闻30分         01:

29:

00讲述:

2004-235

12:

38:

00今日说法:

2004-285     01:

51:

00探索&发现:

2004-41

13:

03:

00电视剧:

金粉世家(12)  02:

23:

00点播时间2004-2

13:

59:

00电视剧:

金粉世家(13) 03:

13:

00电视剧:

沧海百年(7)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媒介文化传播的现实,评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

2、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所成就的一件事就是在世界上参与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宏大的知识产业。

请结合中国传媒及其产业发展实践,谈谈你对施拉姆这一观点的理解。

2004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2、知识沟

3、知情权

4、可信性研究

5、大众文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简述传播学关于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基本内容

3、为什么说电视是一个娱乐主导性的媒介?

三、辨析题(20分)

传播学家丹•麦奎尔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对英国的电视节目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收看或者不收看政党节目,他们利用传媒获得什么。

研究开始是以开放式问卷调查小样本人群,以确定人们收看节目的动机。

根据问卷,列表显示了八项看政治节目的理由。

这张表又被拿来在其后大样本的调查中。

请问,该项研究是以什么理论为基础的?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他在传播理论研究中又有什么意义?

四、操作题(20分)

假设你受某组织之托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大众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该村人口约200户,1000人左右,做一个小范围的农村大众传播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调查。

1,你认为,本次调查要了解的主要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你将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和抽样方法?

请陈述。

3,你的调查的将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请举例。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你认为日益扩大的跨文化传播对于民族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2,请结合实际,谈谈建立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03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观念的自由市场

2、沉默的螺旋

3、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每小题14分,共42分)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的分歧

三、辨析(每题20分,共40分)

1、“他请一位美国地方报纸的编辑合作,以一个星期为限,把这周内报社收到的所有电讯稿件都全部保留了下来,……结果表明,这位报社编辑一周内收到了11910条电讯稿,而他所选取的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就被淘汰掉了……”

请问上述研究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这项研究所揭示的问题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样的理论缺陷?

2、“在对现实中的暴力犯罪状况,电视中的暴力内容以及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危险程度的主观判断进行比较就能发现:

按照当时美国现实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和件数来算,一个美国人在一周之内遭遇暴力事件的概率在百分之一以下,而根据美国三大电视网在1967至1978年黄金时间所播出的1548部电视剧所作的内容分析,包括暴力内容的电视剧达到了80%,每部电视剧里面出现的暴力场面达到了5.2次……以至于很多美国人认为自己在一周之内可能会卷入的暴力事件的概率达到了百分之十以上……”

请问上述数据出自哪项研究?

该项研究的理论是什么?

根据研究,造成人们得出上述判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

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