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937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docx

高中语文传记练习八篇

练习一(2009年福田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6~18题。

高梦旦先生小传

胡适

民国十年的春末夏初,高梦旦先生从上海到北京来看我。

他说,他现在决定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事,他希望我肯去做他的继任者。

他说:

“北京大学固然重要,我们总希望你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事业。

我们的意思确是十分诚恳的。

那时我还不满三十岁,高先生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他的谈话很诚恳,我很受感动。

我对他说:

“我决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

一个支配几千万儿童的知识思想的机关,当然比北京大学重要多了。

我所虑的只是怕我自己干不了这件事。

”当时我答应他夏天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去住一两个月,看看里面的工作,并且看看我自己配不配接受高先生的付托。

那年暑假期中,我在上海住了四十五天,天天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去,高先生每天把编译所各部分的工作指示给我看,把所中的同事介绍和我谈话。

每天他家中送饭来,我若没有外面的约会总是和他同吃午饭。

我知道他和馆中的老前辈张菊生先生、鲍成昌先生、李拔可先生,对我的意思都很诚恳。

但是我研究的结果,我始终承认我的性情和训练都不配做这件事。

我很诚恳的辞谢了高先生。

他问我意中有谁可任这事。

我推荐王云五先生,并且介绍他和馆中各位老辈相见。

他们会见了两次之后,我就回北京去了。

我走后。

高先生就请王云五先生每天到编译所去,把所中的工作指示给他看,和他从前指示给我看一样。

一个月之后,高先生就辞去了编译所所长,请王先生继他的任,他自己退居出版部部长,尽心尽力地襄助王先生做改革的事业。

民国十九年,王云五先生做了商务印书馆的总理(经理)。

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商务印书馆的闸北各厂都被日本军队烧毁了。

兵祸稍定,王先生决定要做恢复的工作。

高先生和张菊生先生本来都已退休了,当那危急的时期,他们每天都到馆中来襄助王先生办事。

两年之中,王先生苦心硬干,就做到了恢复商务印书馆的奇迹。

我特记载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美谈。

王云五先生是我的教师,又是我的朋友,我推荐他自代,这并不足奇怪。

最难能的是高梦旦先生和馆中几位老辈,他们看中了一个少年书生,就要把他们毕生经营的事业付托给他;后来又听信这个少年人的几句话,就把这件重要的事业付托给了一个他们平素不相识的人。

这是老成人为一件大事业求付托人的苦心,是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

这是值得大书深刻,留给世人思念的。

高梦旦先生,福建长乐县人,原名风谦,晚年只用他的表字“梦旦”为名。

“梦旦”是在茫茫长夜里想望晨光的到来,最足以表现他一生追求光明的理想。

他早年自号“崇有”,取晋人裴顾《崇有论》之旨,也最可以表现他一生崇尚实事痛恨清谈的精神。

因为他期望光明,所以他最能欣赏也最能了解这个新鲜的世界,因为他崇尚实事,所以他不梦想那光明可以立刻来临,他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的积聚成的,光明是一线一线的慢慢来的。

最要紧的条件只是人人尽他的一点一滴的责任,贡献他一分一秒的光明。

高梦旦先生晚年发表了几件改革的建议,标题引一个朋友的一句话:

“都是小问题,并且不难办到。

”这句引语最能写出他的志趣。

他一生做的事,三十年编纂小学教科书,三十年提倡他的十三个月的历法,三十年提倡简笔字,提倡电报的改革,提倡度量衡的改革,都是他认为不难做到的小问题。

他的赏识我,也是因为我一生只提出一两个小问题,锲而不舍的做去,不敢好高骛远,不敢轻谈根本改革,够得上做他的一个小同志。

高先生的做人,最慈祥,最热心,他那古板的外貌里藏着一颗最仁爱暖热的心。

在他的大家庭里,他的儿子、女儿都说:

“吾父不仅是一个好父亲,实兼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

”他的侄儿、侄女们都说:

“十一叔是圣人。

”这个圣人不是圣庙里陪吃冷猪肉的圣人,是一个处处能体谅人,能了解人,能帮助人,能热烈的爱人的,新时代的圣人。

他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

他爱真理,崇拜自由,信仰科学。

因为他信仰科学,所以他痛恨玄谈,痛恨迷信,痛恨中医。

因为他爱国家社会,所以他爱护人才真如同性命一样。

他爱敬张菊生先生,就如同爱敬他的两个哥哥一样。

他爱惜我们一班年轻的朋友,就如同他爱护他自己的儿女一样。

他的最可爱之处,是因为他最能忘了自己。

他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

人都说他冲淡,其实他是浓挚热烈。

在他那浓挚热烈的心里,他期望一切有力量而又肯努力的人都能成功胜利,别人的成功胜利都使他欢喜安慰,如同他自己的成功胜利一样。

因为浓挚热烈,所以冲淡的好像没有自己了。

高先生生于公历1870年1月28日,死于1936年7月23日,葬在上海虹桥公墓。

葬后第四个月,他的朋友胡适在太平洋船上写这篇小传。

1936年11月26日

16.作为一篇传记文章,本文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高梦旦先生,福建长乐县人,原名凤谦……”,而要写高梦旦先生请“我”接替他主持商务印书馆一事的前后经过?

(6分)

17.作者在文中对高梦旦先生的为人进行了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分)

18.为人物作传,一般并不掩饰作者对传主的情感倾向。

说说作者对传主表现出怎样的感情态度?

(5分)

练习二(2009年山东名校联考试题,有删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

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

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

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

杨绛先生说: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

”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

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

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

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

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

《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

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

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

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

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

《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

《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

《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

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

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7.“《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是什么?

(4分)

8.“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阅读全文,说说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观点。

(6分) 

9.“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为什么“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

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6分)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3~34题。

中国奥运第一人

1932年7月8日上午。

上海黄浦江畔。

刘长春,这个正要踏上第十届奥运会征程的中国唯一的选手,踏着微微颤动的渡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

他回眸岸上,送行的人们挥动着红红绿绿的小旗,如潮水般向码头边流涌。

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汇集成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江上船只都减速行驶,几艘货轮和客轮拉响了汽笛,向即将远行的健儿致敬。

刘长春不由涌出两行热泪,心情十分激动、亢奋,可又是沉重、悲壮的。

是的,偌大的中国,四万万同胞,第一次出征世界奥运会,仅仅派出他一个选手!

自己的两肩,能挑得起这千钧重的国人期待吗……

刘长春出生在大连一个寻常人家。

沦陷于日寇铁蹄下的大连,小学里日本孩子欺侮中国孩子,中国孩子不能还嘴、还手。

刘长春不干。

每当中国孩子挨打挨骂时,他总是冲上前打抱不平,他力大如犊,常常打赢日本孩子。

日本教师知道了,狠狠地打刘长春耳光,还把他提起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

刘长春自己爬起来,不肯低头,苦闷的心情无以排解,就到操场上拚命地跑呀、跑呀。

有些日本孩子想追上踢他,却怎么也赶不上他……

刘长春14岁时,100米成绩已达到11秒8,400米成绩59秒。

1927年,他的百米成绩提高到11秒。

年底,他被东北大学录取为体育系学生。

一次,与俄侨进行4×400米接力对抗赛,刘长春接第4棒时已经落后几米,可他急如闪电,竟然先于对手十多米到达终点,令俄国裁判目瞪口呆。

1929年的一次中、日、德田径运动会上,他以10秒6的百米成绩名列世界前10名。

这是当时世界上中国人百米成绩的最好名次。

7月29日下午4时,在太平洋上颠簸了二十五个昼夜的威尔逊号,在数百华人的欢呼声中抵达洛杉矶港。

刘长春乘上轿车,在美国警察的四辆摩托车引导和护送下,直朝唐人街开去。

闻讯赶来的华侨华人排成近1公里的长龙,为刘长春欢呼,鞭炮声、锣鼓声、汽笛声、喇叭声冲天而起,场面十分壮观。

许多热情的美国人聚集在奥运村,发现刘长春便欣喜地高喊:

“China!

”请他签名,围住他问长问短,刘长春常久久难以脱身。

当然,也有蔑视与嘲弄他的美国人,一家美国报纸登出了他的照片,照片说明是:

“看看,这个小中国人明天如何跑法……”

8月1日,第十届奥运会男子百米预赛正式开始。

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的刘长春直接参加比赛,被分在第二小组第四跑道。

发令枪声一响,各国好手奋力冲刺,刘长春用尽全身力气冲向终点的红丝带,20米,10米,5米,刘长春仍然跑在第四名。

美国观众热情地欢呼着,给刘长春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身体触及丝带的一瞬间,他奋力超过了前面一名法国选手。

裁判报告他的成绩为11秒35。

可惜的是,按照规定只有前8名才有资格参加决赛,而第8名的成绩为11秒02。

刘长春千里迢迢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近月,到达洛杉矶第二天就得参加比赛,身体疲乏,无法正常发挥水平,竟与奥运决赛失之交臂,国人为之扼腕。

(节选自《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有删改)

32.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插叙刘长春小时候的事情,突出了刘长春哪些特点?

(4分)

33.文章第五段末尾,作者为什么还选用了一家美国报纸蔑视与嘲弄刘长春的材料?

(5分)

34.刘长春只身远涉重洋参加奥运会,送行和迎接的场面热烈壮观,海内外华人及华侨的热情和期盼超乎寻常。

对此,你有何见解?

(6分)

练习四、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苏东坡传(节选)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

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

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飓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

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

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

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

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

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络,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

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

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

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

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

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

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

他说:

“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

”这样把大家劝回去。

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

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

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

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

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

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

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

“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

”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

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

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

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

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

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

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

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

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

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

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

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像征那种元素的性质。

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

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贡楼”)

17.选文第一段交等待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

交代这些特点有何作用?

(4分)

18.文章在刻画人物时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6分)

19.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

(5分)

 

练习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

柏杨:

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

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柏杨先生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

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1968至1977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

”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我之所以写中国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

”“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沉重。

”他说。

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

柏杨自己也曾说:

“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他自评道:

“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港台文学研究专家蒋朗朗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知识分子,为平民代言,长期关注民生。

他用写杂文的方式,从乡村凋敝到物欲横流对人性的侵蚀,一路写来,对种种不平等、腐败的现象进行抨击。

1988年,《丑陋的中国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

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

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蒋朗朗评价道。

柏杨说: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

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

”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88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

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

”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学者易中天说:

“听说柏杨先生仙逝,我发了很久的呆。

我相信,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

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

柏杨先生,请放心安息吧!

” 

一位网友说:

“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

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节选自2008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文章引用学者、作家、网友等人的话来评述柏杨有哪些作用?

(4分)

2.文中说柏杨“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概述柏杨思考的内容。

(5分)

3.文章称赞柏杨是一位“美丽的中国人”。

联系全文,说说柏杨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6分)

练习六(2009年华附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我的漫画生涯华君武

我开始学漫画是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1928年。

我画了一群学生在打防疫针。

学生很调皮,虽然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却故意装出很疼的样子来。

于是我就画学生打针时装出的鬼脸。

没想到这幅画居然被我们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了,于是就刊登在校刊上面了。

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张漫画。

后来我更加喜欢漫画了。

那时漫画界风行一种用漫画表现古诗词的画法,我学到一首题目叫《江南》的汉乐府诗,里面的第一句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就把它画了出来。

画中有一个人正在采莲,我在圆圆的荷叶当中画了个十字像个“田”字。

这幅画被浙江日报刊登出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我居然还领到了一块钱的稿费。

去领稿费的时候,他们还让我贴三分钱的印花税票,这把我给难住了,我当时连三分钱都没有。

人家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连三分钱都没有!

”。

这幅画就是我的第一张刊登在正式报纸上的漫画,时间大概是在1930年左右。

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拼命地画漫画。

那时的上海有我们漫画界的老前辈:

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叶浅予等老师,其实当时他们的年龄也不算太大。

丰子恺先生当时也不过40来岁。

我20岁左右,当然他是我的前辈。

他们画的画比我画的画不知要好多少倍。

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

我那时也不知道有什么“创造性”不“创造性”的,总觉得赶不上他们。

因此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在我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

因为他们漫画里面的人都不多,一张画里就几个人。

像丰先生的画,就三两个人或一个人。

我一幅画里可以画几百人。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想:

我要出名。

因为老先生们比我画得好,我比不上他们,只好用这种办法来和他们比。

当时我的画虽然画得比较糟糕,但是人家知道,有个画大场面漫画的华君武。

我为什么来强调这个事情呢?

就是现在我们画漫画的青年人,不想“创造性”的问题。

我认为,别人没有画过的东西,你来画,这叫创作。

假如你总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那么就一辈子也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创造性。

比方说齐白石,他是有创造性的大画家。

我们进城的时候就听说北京有“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西城齐白石”,他们都是齐白石的学生,画来画去都像齐白石,谁也没有超过他。

这就因为他们没有创造性的结果。

漫画也是这样,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

叫“跟作”就行了。

目前我们的作品里叫“跟作”的漫画太多了。

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撞车”,就是说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

我觉得搞漫画创作就要真的进行创作,要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尽管我20几岁在上海时,对于艺术创作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但还是想出画大场面漫画这么一个办法来,好和别人的画区别开。

这恐怕算是“瞎猫碰着死耗子”吧。

 

最后我想讲漫画创作上的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好像就越好,其实不是这样。

过去有人把人画得很丑,所以有些女同志就不喜欢让人家给她画漫画像,我们有个漫画家就画了一位女电影明星的漫画像。

这位女明星就不干了,弄得这位漫画家很狼狈。

有次我看见郎平的漫画像。

郎平也不难看,就是牙齿稍长一点,可是这位漫画作者就把她的牙齿画得更长了一些,就很难看。

我画漫画不是夸张一个人的丑,而是夸张他有趣的东西。

画漫画并不都是专门把人弄丑的。

漫画像不能过于变形和丑化,如果过于丑化,那么被画的人就不容易接受。

(选自华君武《我的漫画生涯》,有删节)

25.华君武提出:

“画漫画是要懂得一点社会,懂得一点人生的。

”统观这篇讲话,华君武的这一观点有哪些具体体现?

(4分)

 

 

26.文章语言有哪些特点?

请举例分析说明。

(5分)

  

 

 

27.华君武说: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并不是天才。

”从本文来看,华君武能够成为中国杰出漫画家的原因有哪些?

请分点概括(6分)

 

 

 

 

练习七【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

“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

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

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

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