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2711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8.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电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图表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节电子行业概况

一、电子行业的定义

电子行业实际上是顺应信息时代产业而诞生的行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科技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40年代前发展较慢。

自从发明晶体管和计算机之后,电子工业才成为新兴工业,发展很快。

电子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行业,主要属于属于硬件制造业,电子行业包含于电子信息产业之中,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一大分支。

电子行业往往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线生产,产品的竞争激烈升级换代迅速,投入和研发的比重都非常大。

我们针对电子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了梳理,我们按主营业务占比50%以上进行划分,电子行业又可以划分为半导体、光学光电子、电子元器件、电子制造、其他电子产品等五个大类子行业。

表格1:

A股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情况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二、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有所下降,但产业效益规模稳步提升,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平稳,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图表1:

2010年-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

工信部、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1%)4.4个百分点,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居第5位;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和7.2%,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8和9.5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10.1%和8.8%,比上年提高0.7和1个百分点。

图表2:

2013年至今工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

工信部、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602亿元,同比增长7.2%。

产业平均销售利润率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平均成本为87.8元,仍高于工业平均成本2.1元,但比上年下降0.6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8天,高于工业平均水平0.6天。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30.7元,高于工业14.8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贡献率为10.1%,与上年持平;资产负债率56.6%,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图表3: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

工信部、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目前来看,我国电子行业面临着两大困境:

一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增速下滑,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空间被压缩,市场竞争力度加强。

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都将带来行业巨变。

如何合理发展产业避免无序竞争,将是电子行业重点。

二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普遍面临的高端制造例如核心元器件、关键共性技术、底层核心软硬件等领域的缺失以及核心知识产权的制约甚至封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和新工艺的发展,如何利用好中国的资本优势和“工程师红利”,协同合作并立足资本与技术的优化配臵,注重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并催生富有层次且科学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

三、电子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电子行业的竞争情况有更深的认识,我们根据五力模型对电子行业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

图表4:

电子行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电子行业的供应商的产品往往是属于上游行业的竞争强者,其行业地位较为稳固,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都较为强劲,且供应方的买家较多,且更换供应商成本较大,所以供应商具有相对较强的议价能力。

替代者的分析:

电子行业的替代性要以其核心技术的含量和消费市场的转换作为评定条件,越往上游的核心部件厂商,由于其对技术、资金、实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其可替代的可能性就越低,比如IC、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其可替代性较低而进入门槛较低的组装或核心技术含量较低的厂商其可替代性较高。

另外一点就是消费市场的周期转换决定了产品的可替代性,比如LCD替代CRT显示,LED照明替代普通照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诞生会极大促进旧产业的加速衰退甚至整个产业的替换。

行业的业内竞争:

如今的电子行业已经从过去的业务和产品均很单一的形态发展为产业链的综合竞争,硬件、软件和服务配套的竞争力将是衡量企业实力的主要特征,产业的整合能力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跨界厂商越来越多,行业的竞争搅局者将会带来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新一轮的科技变化和产业升级将使国际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条重新分配,能否再此轮产业的重新分配中抓住机遇将是未来业内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客户的需求:

电子行业的一个本质就是能否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创新,回顾过去行业的增长和产品的周期更替都是由于市场需求随时代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业务的创新和产业的整合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旧有的行业现状,并重新塑造甚至改造行业内生性动力不足,延续行业发展。

客户的需求将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放大效应而快速变现,所以对客户等需求方的变化的敏锐察觉也是企业把握大方向的原则之一。

新进入者的壁垒:

电子行业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行业的新进入者要求极高,总结下来有几个方面:

1,客户资源壁垒:

电子行业对工业设计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较为苛刻,产品稳定性较好,客户与企业采取的合作关系较其他行业更为紧密,由于产品的长期稳定决定了合作双方的专一性和排他性,使得竞争者难以通过简单模仿进行模式复制,除非企业产生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或者交付周期问题,否则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

随着合作的深入,企业的品牌价值也被树立起来,越来越多的客户参与合作,客户的层级也越来越高。

因此,先进入企业一旦和国际大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进入企业将较难争夺其市场份额。

2,资金壁垒:

电子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各种产品的制造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还往往需要大资金来建设厂房、仓库、购臵生产研发相关设备,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还要配臵昂贵的专业设备,故对潜在的进入者来说,电子行业属于资金壁垒较高的行业。

3,技术壁垒:

在电子行业各子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中,所用的技术均是电子,通信,计算机,半导体,材料,化工等领域的专业工程技术,而相应的电子行业的产品对安全,可靠,耐久等特性的要求比较苛刻,所以若没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核心科技,企业很难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4,人才壁垒:

如今的电子行业是各种电子信息前沿技术的高度融合,而这一特点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的高层次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际经验,还需对电子产业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专业技术和对实际经验的要求都决定了电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稀缺的,而且往往是不可替代的,人才的壁垒已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这也是电子行业同其他行业的显著特点。

四、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

电子行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

中国电子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其上下游产业链覆盖广泛。

以宏观的角度上讲,从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上游的原材料、化工产品、生产设备。

中游主要是电子元器件行业,按照工作是是否需要外部能量源,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两大类。

其中被动元件包括电容、电阻和电感;主动元件包括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下游是各种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终端产品。

图表5:

电子行业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我们主要覆盖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在产业中游的电子元器件和下游的终端产品上,其中主要涉及到几个大类的子行业,这些子行业产值较大,在行业所占的份额较高,占据行业的主要地位。

(1)半导体行业:

半导体行业的上游为半导体支撑业,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

中游按照制造技术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下游为消费电子,计算机相关产品等终端设备。

半导体行业除了受行业供需变化周期性影响外,还受到新产品周期的影响。

每当新产品大范围推广时,就会带来半导体行业的繁荣。

整个半导体产业结构如下图。

图表6:

半导体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半导体产业转移将经历从初期、中期、后期到新一轮产业转移后期4个阶段。

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转移的初期,一方面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的进步,成本优势显现,进口替代空间大。

近几年国内每年芯片进口金额都接近甚至超过原油进口。

国产半导体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随着半导体产业项目在我国的陆续落地,我国目前已经处于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的第一阶段末期,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产业转移中期。

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如下图。

图表7:

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半导体行业经营模式:

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主要是IC(集成电路),主要的经营模式有两种IDM模式和分工模式。

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s)集成设备制造商,主营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全球的大多数半导体厂商都是IDM模式比如三星、因特尔、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

图表8:

集成电路IDM模式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而半导体行业的另外一大模式是由台湾最先开启的一种分工细化模式,由于IDM模式的公司必须同时完成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高技术、高门槛的环节,大大增加了难度。

而产业分工细化的模式使得IC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可以分开进行,一个公司只需要做好其中一个环节就可以,其产业分工对比IDM模式有着极大优势,包括成本缩减的优势,门槛进入放低,创新速度加快等等。

行业的变化也迫使IDM厂商将其制造、封测的业务外包,转变为纯设计厂商,资产逐步轻质化。

图表9:

集成电路分工模式

资料来源:

互联网、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光学光电子行业。

作为整个电子行业的一个分支,光电子行业主要分为光电显示和半导体照明两大产业。

主要行业细分如下图所示。

1、LCD

图表10:

LCD产业链细分

资料来源:

互联网、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LCD的生产涉及到上游的玻璃基板,自动化设备,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等,以及中游的制程,包括清洗,涂布,曝光,蚀刻,电镀等等,到最后的检查,切割,贴片,模组,成盒等等。

由于其属于资金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打通全产业链的难度较大,目前我国主要覆盖的是LCD的中游制造到下游成盒组装的部分。

根据IHS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报告,预估2016年的全球平板显示需求总金额在1200亿美元,随着新兴市场需求的萎靡,面板价格的持续下滑,显示面板需求市场明显供大于求,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

目前显示行业的需求主要靠大尺寸电视面板以及超高清4K、8K显示器的强劲增长推动。

所以高世代线的不断更新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是液晶平板显示行业的突围之道。

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成的面板产线我们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格2:

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和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近十年来我国LCD的产业高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高世代的面板线已经是我国液晶面板业的主要构成。

但是产业的上游的许多核心技术依然被日韩等厂商所掌握,且我国的液晶面板市场占有率仍然不及韩国、中国台湾。

但随着几条高世代生产线的陆续满产,我国液晶面板的占有率将持续上升。

图表11:

2007-2016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占比

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LCD行业经营模式:

液晶面板是一个典型的资本米密集型的行业盈利主要靠的是企业规模和能够保持生产的庞大生产线,目前液晶面板的周期主要为新世代面板产线的投产——产能过剩——降价——亏损——新市场的开拓——产能不足——涨价——再投资——循环。

且液晶产业链条中上游的材料供给和产品的应用和营销都是高附加价值产业,盈利能力较强,毛利率可以达到50%以上的水平,而中间的附加价值则是最低的,毛利率在30%以下,且产业的周期性波动较大。

但是液晶面板作为我国突破禅悦封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奠定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的面板产业再经历了前期的忍辱负重之后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消费市场,2016年的国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78万台。

目前国内部分厂商已经进入上游领域包含玻璃基板、滤光片、偏光片、背光模组等更高毛利的环节,国内厂商实现上游相关材料的国产化,则面板的净利润率会有所上升。

图表12:

LCD产业价值的“微笑曲线”

资料来源:

互联网、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目前LCD面板依然占据了全球显示器市场的90%,但面板价格逐渐下降,产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随着高清晰度,大尺寸,3D电视、互联网电视、OTT视频业务的兴起,LCD的生命力依旧旺盛,且LCD行业自身也在持续革新新技术、新产品。

加上LCD面板所拥有的价格优势,所以LCD面板依然是未来5年的主流显示器件。

2、OLED

图表13:

OLED产业链细分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显示器件。

按驱动方式可将OLED分为被动式驱动(PMOLED/无源驱动)和主动式驱动(AMOLED/有源驱动)。

AMOLED采用独立的薄膜电晶体去控制每个像素,优点是驱动电压低,发光元件寿命长。

缺点是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在成本上难以控制。

PMOLED结构简单,可以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然而驱动电压高,不适用大尺寸与高分辨率面板上。

目前的OLED已经逐渐突破传统的小尺寸显示,开始向大尺寸电视面板迈进,根据估计,在2021年OLED电视面板市场将达到1650万片的出货规模,市场销售额达到70亿美元。

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日益成熟,良品率的不断提升,2015年OLED电视面板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将直接影响未来OLED电视产量和销量。

OLED也并非全面优于LCD,我们仔细求证,排除了一些错误观点,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了整理。

表格3:

LED对比OLED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以目前OLED的产业水平看,随着LGDisplay在2014年开始实现OLED电视面板量产,国内的厂商也不断跟进,2015年OLED电视的火爆将OLED电视正式推向了普通消费者,随着OLED的良率产能不断提高,成本的不断压缩,大尺寸OLED的普及将会是时间问题。

随着智能硬件、VR、可穿戴设备等的兴起,作为图形质量更好,更薄,且具有柔性特点的OLED将具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3、LED

图表14:

LED产业链条

资料来源:

互联网、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LED链条主要分为上游的材料,外延片,芯片,设备等,而中游主要提供封装等各种工艺和产品的应用方案,而下游主要是LED的应用包括各种室内外照明,汽车应用,背光源,显示应用等等。

LED的经营模式:

LED的主要模式类似于半导体行业的垂直分工,主要分为材料生长,芯片制备和器件封装三个阶段。

也相应的对应着LED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的LED芯片厂家再2014年底经历了一次芯片价格的比较大的系统性降价,芯片整体价格的下降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

LED封装处于LED供应链的中游,目前依然是我国LED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LED封装市场规模的持续下降也面临着需求动力不足的风险,主营业务实力以及实际盈利能力不够理想,利润下滑。

国内LED器件价格将继续延续价格下降的趋势,但由于中大尺寸背光源以及照明产品的渗透率提升,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将收窄,毛利率逐步企稳。

下游LED产品的市场需求是界定中游器件封装,上游芯片外延片产能释放的关键因素,LED照明,LED背光等关键产品的火热以及新的LED应用的不断开发是整个产业链能够保持利润空间的重要因素,LED照明产业前景依然良好,但近几年由于国内行业投资过度,造成恶性竞争,行业的竞争压力日趋紧张。

目前我国的LED行业已经进入了供大于的时代,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已经成为了标签。

随着制造门槛的逐步降低,未来行业内在渠道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规模将是决定业内上市公司能否维持利润的胜负手。

上游企业将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一成定局,利润将被这些企业按照企业规模分享;中游将出现多强格局,差异化竞争是决定其中的关键;下游趋势很明显,未来还是传统巨头企业的天下,通过其掌握的行业资源和尖端技术继续牢牢把握趋势和市场。

LED企业的定位将对公司的业绩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来看业内的整合已经是大趋势,并购和跨界合作将成为行业新形势。

(3)终端电子产业。

终端电子作为电子行业的产业链末端,是整合整个产业链下游的重要组成,目前国内的终端电子消费主要集中再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军工电子、安防电子等。

细分产品如下图所示。

图表15:

终端电子产业细分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终端电子处于整个电子产业链的下游,是电子行业满足客户产品需求的集中体现,传统的终端电子主要集中在台式电脑,终端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如今的电子终端的市场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军工电子,安防电子,汽车电子等等。

经营模式:

电子行业终端产品的销售业绩是公司市值和股价的有力保证,由于电子产品存在着周期性和渗透性,并且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改变,所以对行业的趋势的把握是公司取得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往电子产品仅仅扮演者硬件终端的功能类角色,新的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硬件终端同时也成为数据和信息的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电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等等的不断发展将带来未来行业增长的动力与机会。

五、电子行业的周期性分析

电子行业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技术革新、消费习惯、政府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具体分析为:

一,科技行业自身的创新周期,一般科技行业每五年就会有一个创新高潮,并带动产业链快速起量。

二,产业的阶段性特点,每一个创新性的产品都会经历萌芽期,快速渗透期,高速增长期,衰退期。

随着科技行业整合的日益加剧,产业链的重构。

电子行业的产品周期将会缩短,不同产品不同阶段的交叉渗透的几率大大增加。

从2000年左右到2015年的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台湾电子行业指数中可以看出,除去美国科技泡沫时期以及08年经济危机时期,电子行业的主流指数有着较为明显的周期性,且指数上震荡的特点基本和相应时期电子类产品的高速增长紧密相关。

从最新的指数数据来看,电子行业在2015年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有所下滑,但随着物联网、智能硬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兴起,电子行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渗透期,相关的产业链条将有机会迎来增长,我们相信电子行业下一个周期的增长已经开始。

图表16:

电子行业主流指数以及不同时期的主流产品对比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伴随着新技术的渗透,电子行业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物联网为代表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电子行业的新一轮增长预期,随着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车载电子等多个新产品的逐渐渗透,整个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随着硬件产品的推广覆盖用户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及商业模式的越来越成熟,物联网相关的硬件产品将会出现指数级别的上涨,201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2014年我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已达到66.2亿元规模,随着智能手表作为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代表产品正式登台,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局面。

预计2016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228亿元规模。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的最底端的感知层,未来包括传感器在内的感知器件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2011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828亿美元,201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952亿美元,2013年约为1055亿美元。

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将不断增多。

IDC预测,IoT市场将从2013年的1.9万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7.1万亿美元。

ForresterResearch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的规模要比信息互联网大30倍。

新一轮的电子行业大周期的开端将会以智能硬件作为基础。

从目前的电子行业的产品周期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增长乏力并且即将进入成熟末期而像汽车电子、智能硬件则已经进入成长期,VR和人工智能领域则还处于研发期和产品导入期,整个产品的周期可用以下图示表示。

图表17:

电子行业产品周期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二节全球电子行业格局巨变,国家政策引导行业发展

一、我国电子行业成长强劲,世界电子行业格局重构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制造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行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高增长。

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3775.3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计算机行业完成投资1121.5亿元,同比增长30.6%,成为全行业投资增速最快的领域,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614个,同比增长19.8%,增速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

其中,通信设备行业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长32.7%,电子计算机行业增长35.9%,电子元件行业增长20.6%。

图表18: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资料来源:

工信部、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9:

2015年电子行业子行业固定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20:

2015年电子行业投资项目分布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从信息科技产业的固定投资情况中,可以看到我国政府部门对整个IT产业的重视,电子信息产业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产业价值带动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在包括手机、芯片、存储、液晶电视等主要产品中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如今的世界电子产业格局早已不同于过去。

20世纪70年代,世界电子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转移,电子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的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地区,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电子产业面临第二次大转移,即由全球转移到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

第一次转移前,电子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多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如美国、日本;第二次产业转移后,电子产业多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一般布局在市场广阔、劳动力密集的地区。

我们可以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